文∕余海波
(湖北省武漢市農業(yè)學校)
乳房炎是奶牛的乳腺組織炎癥,是奶牛的一種常見多發(fā)病,也是奶牛養(yǎng)殖業(yè)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疾病之一。該病主要是由于奶牛體況較差、環(huán)境惡化和管理不當?shù)葘е履膛5挚沽ο陆?,乳頭與致病菌接觸增加,病原微生物通過乳頭管口進入乳腺組織而誘發(fā)的。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有140 余種,其中傳染性乳房炎的致病菌(包括無乳鏈球菌、停乳鏈球菌、奧里斯葡萄球菌、牛化膿棒狀桿菌以及支原體等),極易在牛群中和奶牛乳區(qū)間傳播流行;環(huán)境性乳房炎的致病菌主要有鏈球菌屬(包括乳房鏈球菌、泌乳障礙鏈球菌和牛鏈球菌等),革蘭氏陰性菌(包括大腸桿菌、克雷伯氏菌、檸檬酸細菌屬和沙雷氏菌等),其它致病菌(包括膿分泌菌屬、諾卡菌屬、芽孢桿菌屬、假單胞菌屬、變形菌屬、酵母菌屬、霉菌和藻類等),此類病原微生物通常寄生于奶牛體表及周圍環(huán)境,尤其是牛床墊料中。
由于導致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種類繁多,不同地區(qū)流行特點有別,加之致病菌的感染途徑各異,故牧場在實際生產中要根據(jù)奶牛的臨床表現(xiàn)及檢測結果盡早確診,并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
各種病原微生物所致乳房炎的表現(xiàn)形式包括臨床型、慢性和隱性3 類[1],它們在全身反應(體溫、呼吸數(shù)、脈搏數(shù)、反芻、食欲、鼻鏡和精神狀態(tài)等)、患病乳區(qū)(乳房大小、硬度、局部溫度、腫脹和疼痛反應等)、牛奶形態(tài)(牛奶顏色、粘稠度、有無凝塊或血絲、牛奶產量變化等)等方面有所差別。其類型及表現(xiàn)形式見表1。
表1 奶牛乳房炎的類型及表現(xiàn)形式
此法具有快速、簡便、低成本、高通量的優(yōu)點,目前,此技術已應用到奶牛乳房炎病原微生物的檢測上。李秀萍等以16S rDNA為對象設計的通用基因芯片,用于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綠膿桿菌、無乳鏈球菌、停乳鏈球菌及乳房鏈球菌檢測,整個過程僅需6~7 h,結果顯示可以靈敏、快速、特異、準確地對上述6 種試驗菌株進行檢測和鑒定[2]。
其原理是在化學物質作用下,乳中細胞的脂類被乳化,細胞破裂釋放出DNA,與試劑作用生成沉淀或凝膠,根據(jù)生成物的多少間接判斷乳中的細胞數(shù),乳中細胞數(shù)越多,產生的沉淀或凝膠也越多[3]。該方法主要檢測臨床型亞急性乳房炎和隱性乳房炎,但檢測時要避開初乳期、泌乳后期,因為此時奶量偏少不能稀釋體細胞,即便無乳房炎,CMT值也偏高。
具體方法:將乳盤上4 個檢驗皿中分別放入被檢牛只4 個乳區(qū)的乳樣2 mL,然后向每一個乳樣中加等量試劑(配方:烷基硫酸鹽30~50 mg,苛性鈉15 g,溴甲酚紫0.1 g,蒸餾水1 000 mL),呈同心圓搖動診斷盤,使乳汁與試劑充分混合,經10~15 min后,按表2進行判定[4]。發(fā)生乳房炎時乳汁pH值常接近血漿pH值,為7.4,當大桶奶樣細胞總數(shù)超過50 萬個/mL時,說明牛群中有50%以上的奶牛發(fā)生感染。
選擇新發(fā)乳房炎病例無菌采集奶樣,采樣前確保未使用抗生素治療,每份奶樣均做好標記(包括患病牛號、乳區(qū)、等級、日期等),送至專業(yè)實驗室進行致病菌分離培養(yǎng)與種屬鑒定。根據(jù)鑒定結果,統(tǒng)計致病菌菌種,并計算混合感染比例。
藥敏試驗為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提供依據(jù)。目前,國內規(guī)模化奶牛場乳房炎發(fā)病原因多呈各種致病菌混合感染,因此,應選擇相對廣譜、敏感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宋容淵的試驗表明,選擇由頭孢氨芐和卡那霉素2 種抗生素復合而成的復方注入劑,對由金黃色葡萄球菌、無乳鏈球菌、停乳鏈球菌、乳房鏈球菌、大腸桿菌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泌乳期臨床乳房炎有很好的治療效果[5]。
3.3.1 處方1
注射用青霉素鈉160 萬單位,注射用鏈霉素 100 萬單位,0.9%氯化鈉注射液50 mL。用法:擠盡患病乳區(qū)乳汁后,一次灌注,每天2 次,連用3~5 天[6]。
也可用復方磺胺嘧啶鈉注射液20~30 mL或3%環(huán)丙沙星注射液30~50 mL或菌特靈30 mL,一次灌注。
3.3.2 處方2
注射用青霉素鈉80 萬單位,0.5%~1.0%普魯卡因注射液30 mL。用法:乳房基部封閉注射,每天1 次。
3.3.3 處方3
烏洛托品100 g,鹽酸普魯卡因5 g,碘化鉀10 g,催產素100 單位,滅菌蒸鎦水1 000 mL。用法:濾過滅菌,乳房分3 點封閉注射。一次注射總量為60~100 mL。
3.3.4 處方4
注射用青霉素鈉480 萬單位,注射用鏈霉素300 萬單位,注射用慶大霉素20 萬單位,安痛定注射液或生理鹽水50 mL。用法:會陰靜脈一次注射,每天2 次。
表2 CMT 判定標準
3.3.5 處方5
注射用鹽酸四環(huán)素400 萬單位,1 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300~500 mL,0.25%普魯卡因注射液300 mL,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2 000~3 000 mL。用法:四環(huán)素溶入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中,與其余藥物分別一次靜脈注射。必要時配合強心、緩解酸中毒等藥物。最好進行藥敏試驗,選用高敏抗生素。
3.3.6 處方6
20%~50%魚石脂軟膏。用法:涂擦患病乳區(qū)。
3.3.7 中草藥方劑
中草藥方劑有如下4 種:①芙蓉葉500 g,研成末,加4 倍凡士林調成糊狀備用;②金銀花60 g、山甲珠30 g、當歸30 g、皂角刺30 g、乳香16 g、沒藥16 g、蒲公英60 g,煎服;③黃芪60 g、穿山甲14 g、川芎16 g、白芷16 g、當歸30 g、皂角刺10 g,煎服;④煅石膏60 g、硼砂12 g、朱砂6 g、冰片2 g,共研末,撒布患處。用法:初期用艾葉煎水溫洗乳房,外敷①,內服②;膿成未潰或排出不暢,可服③;膿已排盡,以④撒布[7]。
4.1.1 加強臨床型乳房炎治療
根據(jù)奶牛場流行病原菌選擇最佳藥物和治療方案。其療效等級及評定標準見表3。
表3 臨床型乳房炎療效等級及評定標準
4.1.2 避免急性乳房炎轉為慢性乳房炎
提倡綜合預防,依靠改善環(huán)境條件和提高牛體抵抗力等措施來降低隱性乳房炎的陽性率。其療效以CMT判定結果和頭轉陰率、乳區(qū)轉陰率為標準,頭轉陰率和乳區(qū)轉陰率的計算公式如下:頭轉陰率(%)=[(給藥前陽性總頭數(shù)-給藥后陽性總頭數(shù))/給藥前陽性總頭數(shù)×100%];乳區(qū)轉陰率(%)=[(給藥前陽性乳區(qū)總數(shù)-給藥后陽性乳區(qū)總數(shù))/給藥前陽性乳區(qū)總數(shù)×100%]。
治療過程中要少用或不用抗生素,陽性??煽诜}酸左旋咪唑(每頭牛每千克體重8 mg)或補充亞硒酸鈉(每頭牛每天補硒2 mg)、維生素E(每頭奶牛日糧中添加0.74 mg),必要時可選用中草藥方劑防治或新型高效制劑治療,如特異性抗體(IgY)對隱性乳房炎療效顯著[8]。
4.2.1 加強飼養(yǎng)管理
采用全混合日糧(TMR)飼喂奶牛,以保證營養(yǎng);適量運動,在運動場設置沙床,搭建涼棚,以增強體質;采用封閉式管理,設置獨立的消毒通道、消毒設施,以防致病菌傳入等。
4.2.2 保持良好的擠奶衛(wèi)生
保持乳頭的清潔干爽,既有助于降低乳房炎的發(fā)病率,同時能保證牛奶的高品質。目前,規(guī)?;膛鼍捎媚膛_擠奶,在擠奶前清洗乳頭和乳房時,要盡可能少用水或消毒液,在套奶杯前,要確保乳頭完全干爽,紙巾或拭巾只使用1 次。
4.2.3 正確使用合格的擠奶設備并進行規(guī)范的清洗消毒
擠奶設備(尤其是與乳頭密切接觸的擠奶杯)容易成為傳遞乳房炎致病菌的媒介。擠奶機的日常清洗消毒包括擠奶后的漂洗、堿酸交替清洗和擠奶前的漂洗。擠奶后馬上用清潔且沒有任何洗滌劑的溫水(35~46 ℃)漂洗至水清為止,再用pH值為11.5的堿洗液循環(huán)清洗5~8 min,堿洗液的初始溫度應高于74 ℃,結束時不低于41 ℃。再繼續(xù)用pH值為3.5的酸洗液循環(huán)清洗5 min,酸洗液的溫度在35~46 ℃。擠奶前用氯含量為200 mg/L的消毒水漂洗2~10 min,盡可能除去堿性、酸性物質及病原微生物;擠奶杯清洗消毒程序是先用清水沖掉殘留的牛奶,然后放在消毒劑(每1 000 g水中加15~25 mg碘溶液)中浸泡2.5 min,最后擦干裝上擠奶機即可;而擠奶設備應確保達到設計和安裝的性能標準,尤其是穩(wěn)定擠奶真空度,奶流量最高時奶杯部分的真空度應為3.67×104~4.0×104Pa。
4.2.4 擠奶后對乳頭進行藥浴
擠奶后對乳頭進行有效的藥浴,可以使乳房炎的新感染率顯著降低。殺菌劑噴霧很難確保將藥液噴灑到乳頭的整個表面,常常導致擠奶末期停留在乳頭上的病原微生物不能全部殺滅,故一般不采用乳頭噴霧。
藥浴方法是將配好的藥液(0.5%洗必泰、0.5%~1.0%碘伏、0.1%新潔爾滅等)裝入藥杯中,于擠奶后45 min內(越早越好)進行藥浴,以浸入乳頭二分之一以上30 s左右為宜,藥浴液現(xiàn)配現(xiàn)用,用后棄掉;藥浴次數(shù)按干奶期每日1 次,臨產前10 天每日2 次,泌乳期每日3 次,藥浴后,在乳頭管口部涂擦碘甘油則效果更好。
4.2.5 干奶時治療所有乳區(qū)
選用長效干奶治療藥物(將青霉素100 萬單位、新霉素0.5 g、滅菌豆油5~10 mL制成油劑,用專用乳房炎注射器,于干奶時注入乳頭)治療奶牛的每個乳區(qū),既能治療已存在的致病菌感染,又能防止干奶早期出現(xiàn)的新感染。目前,市場上出售的新產品眾多,要選擇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產品,保證療效確實。
4.2.6 及時治療所有臨床病例
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制定切實有效的治療方案,遵循獸藥使用的相關規(guī)定,避免牛奶中有藥物殘留。
4.2.7 盡早淘汰慢性感染奶牛
盡早淘汰治療無效且經常復發(fā)的奶牛,以防感染牛群中的其它牛只。
4.2.8 對成母奶牛進行定期檢測普查
最好每季度檢測普查一次,了解牛群乳房炎發(fā)展動態(tài)及防控效果,做到心中有數(shù)。
4.3.1 病牛隔離
首先對本場臨床型乳房炎病例、剛投產的青年母牛和其它經產牛初次擠奶前奶樣進行細菌學鑒定,如確診為傳染性致病菌感染就應隔離;其次是從外地購入的奶牛,應將其視為假定感染牛,必須隔離一段時間并證實確未攜帶傳染性致病菌,方可并入擠奶牛群。
4.3.2 擠奶順序
在生產中,很多牛場沒有太多隔離牛舍,或者感染牛只比例較高,隔離病牛往往很難落到實處,故給牛擠奶時按頭胎牛、未感染牛、感染牛的順序進行,可有效減少傳染性乳房炎的傳播和擴散。
4.4.1 環(huán)境性病原微生物及所致乳房炎牛群的特點
與傳染性乳房炎致病菌相比,環(huán)境性乳房炎感染的時間短,更易引起臨床型乳房炎;而在規(guī)?;膛隼?牛群傳染性乳房炎已降至最低,由環(huán)境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乳房炎已成為主要病因。
4.4.2 防控措施
重點是改善環(huán)境和阻斷乳房(尤其是乳頭)與環(huán)境致病菌的接觸。如使用通風良好的牛舍;保證奶牛在清潔衛(wèi)生的環(huán)境中飼養(yǎng)或放牧;改有機墊料(如稻草特別適合乳房鏈球菌生長,大腸桿菌在鋸末屑中更容易生存)為無機墊料(細沙等);做好乳頭藥浴等。
4.4.3 部分環(huán)境致病菌的防控措施
部分環(huán)境致病菌的防控措施見表4[9]。
表4 部分環(huán)境致病菌的控制措施
[1]高騰云,張云濤.生態(tài)養(yǎng)殖場管理手冊.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1.
[2]李秀萍,尹遜河,張媛,等.基因芯片技術對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檢測.動物醫(yī)學進展,2008,29(6):19-23.
[3]孫國強,王世成.奶牛飼養(yǎng)與保健.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03.
[4]劉長松.奶牛疾病診療大全.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5.
[5]宋容淵.山東某牧場乳房炎治療對比試驗報告.中國奶牛,2014(3):24-27.
[6]胡元亮.牛病診療與處方手冊.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7.
[7]張德群.動物疾病速查速治手冊.安徽: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8]白文順,孫偉,李書軍.愛乳寶IgY抗體冶療奶牛乳房炎臨床試驗報告.中國奶牛,2014(3):57-59.
[9]高騰云,張云濤.生態(tài)養(yǎng)殖場管理手冊.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