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福
此菜為三色,底綠,中黑,內(nèi)白色帶點淡紅色;上口脆,內(nèi)滑嫩美味,鮮香爽口,是一道公館菜肴。
羊肚菌是世界著名的食用菌,是烹飪中的珍貴原料。
羊肚菌子實體頭部呈圓錐形,由不規(guī)則網(wǎng)狀棱紋分割成許多蜂窩狀的凹陷,酷似牛羊的蜂巢胃,故又稱“羊肚菜”、“羊肚蘑”、“地羊肚子”。菌柄軟肥大,通體中空,質(zhì)地很脆,一般高約5~9厘米。在春末夏初時,野生于潮濕的闊葉林中或林園空曠處。我國黑龍江、云南、四川、河北、甘肅、陜西等省均出產(chǎn)羊肚菌,以云南為多。采摘后,鮮品烹調(diào)菜肴極清香、脆嫩。
目前市場上的羊肚菌沒有鮮品,只有干制品或腌制品。干制品烹時需泡發(fā),腌漬品需要脫掉咸味。羊肚菌目前無法人工培育,更顯珍貴。羊肚菌可采用燒、燴、扒、釀、蒸、拌、燉等烹調(diào)方法。味極鮮美,中醫(yī)認(rèn)為其味甘性平,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痰多氣短等現(xiàn)象,可益腸胃、化痰理氣。
郊園羊肚菌
主料:干羊肚菌10個(約30~40克),綠葉菜200克,蝦仁60~70克,熟火腿10克。
調(diào)料:植物油50毫升,鹽、鮮粉、料酒各適量,鮮湯150毫升,濕淀粉、干生粉各適量。
制法:
1.將干羊肚菌用溫開水泡發(fā)半小時,洗凈,要洗2~3次,根部用小手指頭伸進羊肚口內(nèi),水沖洗內(nèi)外,再用開水泡20~30分鐘,取出瀝干待用;
2.蝦仁洗凈,用少許精鹽和少量蛋清拌透,加少量干生粉拌勻(上漿),放在砧板上斬成蝦泥待用;
3.熟火腿切成細(xì)末待用;新鮮綠葉菜(如豆苗、菠菜、青菜等均可)洗凈待用;
4.將蝦泥從羊肚菌柄口塞進羊肚菌內(nèi),塞滿為止;將火腿末放在羊肚菌柄口的蝦泥上,全部放好后,將羊肚菌放在小碗內(nèi),菌柄口朝上,上籠蒸10分鐘;
5.炒鍋上火燒熱,將綠葉菜炒熟,裝在圓盆內(nèi),將蒸好的羊肚菌取出,逐只排在綠葉菜上,羊肚菌柄朝上;
6.炒鍋洗凈下鮮湯燒開,調(diào)味后勾薄芡淋上少量油,澆在羊肚菌上即可上席。
51 食品與生活 2014-12
紅扒羊肚菌
主料:干制羊肚菌10個(約30~40克),豬肉100克,松子仁30克,京蔥40克,小菜心10棵,蘆筍50克。
調(diào)料:植物油70~80毫升,料酒、醬油、精鹽、鮮粉、麻油、濕淀粉、胡椒粉、蔥姜各適量,鮮湯250毫升。
制法:
1.干羊肚菌用溫開水泡發(fā)半小時,用清水洗凈后,再用開水泡2~3分鐘,撈出瀝干水分待用;
2.豬瘦肉斬成肉末,加適量料酒、醬油、鮮粉、胡椒粉、蔥姜拌勻上漿;加入松子仁 拌勻,塞進羊肚菌內(nèi),要塞滿;
3.京蔥(大蔥)去掉外層,切成7厘米長段;蘆筍選用嫩一點的洗凈;
4.鍋上火燒熱,放油50毫升滑鍋,將油倒出,鍋再燒熱,放油燒至五六成熱,將羊肚菌下油鍋煎兩面,倒出再放油,將京蔥用中火煸炒至金黃色,放入煎過的羊肚菌,加料酒、醬油及鮮湯250毫升燒開,轉(zhuǎn)小火再燒8~10分鐘,加入調(diào)料,用中火收汁,淋上少許濕淀粉勾芡裝盆;
5.菜心汆一下,再下鍋煸炒兩下,圍在羊肚菌周圍,即可上席。
芙蓉羊肚菌
主料:干羊肚菌10個(約30~40克),小干貝15克,雞蛋清,小蝦仁150克,熟火腿20克。
調(diào)料:鮮湯250毫升,精鹽、鮮粉、胡椒粉、料酒、蔥姜、干生粉、熟豬油各適量。
制法:
1.干羊肚菌用溫開水泡發(fā)半小時,清水洗凈后再用開水泡2~3分鐘,取出瀝干水分待用;
2.小干貝用溫水洗一下,放適量蔥姜、料酒,上籠蒸20分鐘,取去掉蔥姜待用;
3.小蝦仁洗凈瀝干水分,用適量鹽、蛋清、干生粉拌勻上漿,放在砧板上斬成蝦茸;
4.將部分蝦茸、小干貝分別塞在羊肚菌內(nèi),要塞滿,裝在碗內(nèi)上籠蒸10~15分鐘;
5.蛋清放在深湯盆內(nèi)用筷子打成蛋泡,放入多余的蝦茸,用筷子調(diào)勻;預(yù)先備好一只大圓盆,抹上一點豬油,再將蛋泡糊倒在大圓盆內(nèi),上籠用中氣蒸3分鐘,取出,將蒸好的羊肚菌逐只排在蛋清糊上;
6.炒鍋上火燒熱,倒入鮮湯,加準(zhǔn)調(diào)料,裝在大湯碗內(nèi),再將蒸好的蛋泡糊倒入湯碗內(nèi),淋上10毫升熟豬油,撒少量熟火腿細(xì)末,即可上席。
五菌薈萃
這款山珍拼盤可謂陣容強大,其中包括五大菌菇:羊肚菌、松茸、牛肝菌、猴頭菇及竹蓀,再配上鮮湯芡汁,相得益彰。
主料:羊肚菌10個,松茸4~5個,牛肝菌2~3個,猴頭菇3~4個,竹蓀10根,小菜心8~10棵。
調(diào)料:鮮湯400~500毫升,精鹽、鮮粉、白胡椒粉、濕淀粉各適量,植物油50毫升。
制法:
1.干制羊肚菌用溫開水泡發(fā)半小時,清水洗凈后再用開水泡2~3分鐘,取出瀝干水分待用;
2.松茸、牛肝菌用冷水輕輕洗凈外表泥沙,修去根部老根,放進開水鍋內(nèi)快速汆一下,撈出再用冷水泡冷;松茸每個批成4片;牛肝菌同樣批成片;猴頭用冷水泡軟,洗凈后用開水泡一下,每個猴頭菇批成4~5片;竹蓀用冷水泡20~30分鐘,洗3~4次,修去竹根部老根,批開,再切成5厘米長段;青菜修成小菜心洗凈;
3.炒鍋上火燒熱放油,將鮮湯下鍋燒開,將猴頭菇下鍋,放精鹽、鮮粉、胡椒粉燒開,用小火燜2~3分鐘撈出,竹蓀下鍋汆一下?lián)瞥?,菜心下鍋汆一下,撈出,松茸、牛肝菌一起鍋?nèi)汆一下?lián)瞥?,最后將羊肚菌下鍋汆透撈出,逐樣排在大盆?nèi),鍋內(nèi)湯汁約200毫升左右加準(zhǔn)調(diào)料,勾上少許濕淀粉淋在盆內(nèi)各菌菇上,即可上席。
特點
咸中帶有甜味、味香鮮美、營養(yǎng)豐富,是一道公館菜。
特點
特點
色澤美觀,清鮮雅淡,味鮮美,脆嫩爽口,營養(yǎng)豐富。
色彩豐富,滑嫩鮮香,營養(yǎng)豐富,是何派川菜公館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