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月
有效地做好古典詩詞的實踐教學,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將會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一、詩詞誦讀
“三分詩七分讀”,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古典詩詞言語簡短,但是作品中的情感表達卻往往非常深厚。學生們在讀的過程中才能夠慢慢進入這些文字里,才能夠和作者靠得更近,進而對于教學文本有更為深刻的領會。
例如,《離騷》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一首最長的政治抒情詩。詩人從自敘身世、品德、理想寫起,抒發(fā)了自己遭讒言被害的苦悶與矛盾心情,表現(xiàn)了詩人堅持“美政”理想、不附和邪惡勢力的自愛精神及對楚國至死不渝的忠誠。這首詩歌中情感極為強烈,字里行間里洋溢著作者胸中報國無門的哀傷與痛苦。在學習這首詩作時我會有意識地加強學生的誦讀實踐教學,通過反復誦讀來抓住關鍵詞語,進而疏通詩句,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評價古詩文的能力。誦讀的過程中也可以讓學生們鑒賞重要語句,讓學生理解并感受詩中作者的愛國憂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詩詞誦讀是一種很好的加深學生們和詩詞作品間相互交流的形式,對于那些意味深刻的作品可以以誦讀為切入點,進而逐漸引導學生們對這些作品有更好的理解與體會。
二、體味語言
對于古詩詞的學習過程而言,許多字詞或語句往往與今天我們熟悉的現(xiàn)代漢語不同,在從語言層面展開對于詩文含義的推敲時,教師要確保學生們對于字詞有準確的理解與認識,在此基礎上再來進一步思考語言背后想要表達的情感與思想。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夠透過詩詞語言更好地領會到作品的意蘊。
例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南宋詞人辛棄疾于1205年所作。作者是懷著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寫這首詞的。上片贊揚在京口建立霸業(yè)的孫權(quán)和率軍北伐,氣吞胡虜?shù)膭⒃#硎疽袼麄円粯咏鸶觇F馬為國立功。下片借諷刺劉義隆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態(tài)度。該詞在抒發(fā)感慨時連連用典,中間稍加幾句抒情性議論,不僅體現(xiàn)了辛棄疾詞好用典的特點,也可窺見“詞論”的風格。這首詞作中語言也非常精煉,許多用詞與用字都十分耐人尋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首先引導學生們從透徹地弄懂作品的文字含義著手,在很清晰地了解了詞作的語言風格與作者的語言習慣后,再來引導學生們體會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來感受詞作中所傳達的作者心里的那種憂慮與悲憤。在體味語言的過程中也可以慢慢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文字素養(yǎng)與語言能力,讓學生們在體會詩詞中好的用語時也不斷進行自身語言語料庫的積累。這對于學生的語言水平及文學素養(yǎng)將會是很好的推動。
三、品味意境
在確保學生們從字面含義上對于文意有較為準確的把握后,教師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們來感受作品所營造的意境。這不僅是古典詩詞作品的精髓所在,能夠幫助學生們更好地走進作品中,也能實現(xiàn)與作者的交流,深化自己的學習體驗。
例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是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此詞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zhàn)場的憑吊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yè)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yè)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同時表現(xiàn)了作者關注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具有以撼魂蕩魄的藝術(shù)力量,曾被譽為“古今絕唱”。這首詞作堪稱經(jīng)典,不僅語言非常精美,字里行間中所蘊含的那種濃濃的情懷與整首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那種深遠意境都非常值得讀者慢慢體會。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有效的引導將學生們更好地帶入文字所營造的意境中來,讓學生們更近距離地來體味這首作品的美。
(作者單位:江蘇鹽城市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