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輝,黨翠紅
(陜西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陜西西安,710021)
海紅果,學名西府海棠,薔薇科蘋果屬,又名海紅子,主產(chǎn)于我國晉、陜、蒙三省交界處,是世界罕見,中國少有的一種地方果樹資源[1]。海紅果營養(yǎng)價值豐富,每 100 g鮮海紅果含蛋白質 0.34 g,葡萄糖13.17 g,雙糖 1.26 g,VC2.79 g[2]。含有 16 種氨基酸,是紅星蘋果的4.1倍[3]。此外,海紅果富含礦質元素,有“果中鈣王”之美譽,磷含量居水果之首。Mg、Fe含量較高,且 Cu、Mn、Zn等含量也高于其他常見水果[4]。此外,海紅果富含黃酮類化合物[5-6],其具有降血脂,降血壓,提高心肌耐氧量,保護心肌缺血損傷,抗腫瘤等功效[7-8]。所含多酚類物質更是一類天然的抗氧化劑[9-10]。
針對海紅果含糖量高的特點將其直接發(fā)酵生產(chǎn)低度果酒,不僅能發(fā)揮發(fā)酵酒特有的調節(jié)人體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huán)、控制體內膽固醇水平、抗衰老等保健作用[11],又能避免高酒精度對人體的不良影響。同時符合各類酒降度的發(fā)展趨勢,并且能充分利用海紅果資源。我國自2008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葡萄酒》(GB15037-2006)中規(guī)定低醇葡萄酒中乙醇體積分數(shù)為1% ~7%[12]。目前我國低度果酒生產(chǎn)很少,低度海紅果酒生產(chǎn)未見報道,本研究釀造5%(v/v)海紅果酒可填補低度海紅果酒生產(chǎn)的空白。
在果酒發(fā)酵過程中,常常采用留糖發(fā)酵工藝,該技術釀造的甜型酒風味協(xié)調,口感好,廣受消費者青睞。本研究采用留糖發(fā)酵工藝釀造低度海紅果甜型酒,但是,留糖發(fā)酵工藝很難在設定酒精度下及時地停止發(fā)酵,這種停止發(fā)酵的方法被稱為中途抑制發(fā)酵法,即部分酒精發(fā)酵法[13]。為了解決低度海紅果酒釀造中及時停止發(fā)酵的難題,采用濃縮汁為原料,經(jīng)稀釋后發(fā)酵,在乙醇體積分數(shù)為5%時采用SO2添加法、巴氏滅菌法、離心分離酵母及與冷凍降溫結合等方法終止發(fā)酵,通過比較研究,得到適宜的留糖發(fā)酵終止方法。
濃縮海紅果汁,陜西府谷縣聚金邦農(nóng)產(chǎn)品開發(fā)公司提供;
VL2活性干酵母,陜西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實驗室提供;
SO2:亞硫酸(SO2含量為6%,分析純,購于天津市天力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恒溫培養(yǎng)箱(WMK-08),山東濰坊醫(yī)療器械廠;電熱恒溫水浴鍋(DK-S22),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pH計(pHS-4C+),成都市方舟科技開發(fā)公司;手持糖度計(WYT),成都光學儀器廠;磁力攪拌器(78-1),江蘇省金壇市正基儀器有限公司;離心機(HC-301B高速冷凍離心機),安徽中科中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總糖、酒精度、總SO2、游離SO2等理化指標按照GB/T15038-2006進行檢測。
感官指標:參照GB/T15038-2006制定甜型海紅果酒評分標準,由20名專業(yè)人員組成感官評定小組進行評定,取其感官評定分數(shù)的平均值作為評定結果,感官評分標準見表1。
表1 甜型海紅果酒感官評定標準Table 1 Sensory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sweet Malus micromalus Makino wine
1.5.1 前處理
將濃縮海紅果汁兌水稀釋,手持糖度計測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20°,費林法測得總糖含量為150 g/L~160 g/L,根據(jù)糖度每降低1.7%,酒精度升高1%(v/v)計算,要生產(chǎn)酒精度為5%(v/v)的甜型酒(糖度≥50 g/L),稀釋后海紅果汁的初始糖度必須≥135 g/L。海紅果汁在接種酵母之前加入45 mg/L的SO2以抑制雜菌生長,且能保護果汁不被氧化[14]。
稀釋好的海紅果汁pH值較低,在2.6~3.0之間,低pH值能使更多的SO2處于游離狀態(tài),具有較好的防腐效果,而過低的pH值又會抑制酵母菌的生長,影響發(fā)酵[15]。但是考慮到海紅果酒的穩(wěn)定性,稀釋后的海紅果汁不再將其酸度調高,即采用自然pH發(fā)酵。
1.5.2 活性干酵母的活化
稱取所需量的VL2活性干酵母,加入適量待發(fā)酵海紅果汁,在37℃水浴中活化30 min,再加入少量待發(fā)酵海紅果汁,直至其溫度下降到與待接種海紅果汁溫差在5℃以內即可攪拌加入。活性干酵母的接種量為0.02%。
1.5.3 發(fā)酵及終止發(fā)酵
1.5.3.1 接種酵母后,在2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發(fā)酵,定時監(jiān)測發(fā)酵酒液的總糖含量,按照糖度與酒精度的換算公式,當監(jiān)測到總糖含量減少量為85 g/L時,測定發(fā)酵酒液的酒精度并終止發(fā)酵。
1.5.3.2 終止發(fā)酵
(1)SO2終止法:采用直接添加亞硫酸的方法,使發(fā)酵酒液中總SO2的濃度梯度為A1:60 mg/L、A2:120 mg/L、A3:180 mg/L、A4:240 mg/L、A5:300 mg/L、A6:360 mg/L,然后考察終止效果;
(2)巴氏殺菌法:巴氏殺菌的條件為68℃,10 min,巴氏殺菌后迅速降溫到發(fā)酵溫度,分別對殺菌后的樣品冷凍降溫至4℃和添加60 mg/L的SO2處理,考察終止效果;
(3)酵母分離法:離心分離酵母的條件為-1℃,4 000 r/min,10 min、-1 ℃,5 000 r/min,10 min、-1 ℃,4 000 r/min,20 min,分離后,考察酒的發(fā)酵狀況;
(4)酵母分離結合冷凍降溫法和酵母分離結合添加SO2法:-1℃,4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酵母后分別將樣品冷凍降溫至4℃并加60 mg/L、90 mg/L、150 mg/L的SO2處理,考察終止效果。
1.5.4 海紅果原酒的澄清
稱取10 g皂土,將其緩緩加入100 mL 50℃左右的蒸餾水中,浸泡24 h,再攪拌成均勻的漿體,制備成5%的皂土溶液,再將其在水浴中加熱至80℃,冷卻備用。皂土溶液的添加量為1%。
將濃縮海紅果汁稀釋至初始糖度為151.49 g/L,分裝至500 mL三角瓶中,裝液量為500 mL,發(fā)酵至98h時殘?zhí)菫?70 g/L 左右,分別對 A1、A2、A3、A4、A5、A6加入不同濃度的SO2,圖1為發(fā)酵及SO2終止發(fā)酵過程中糖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圖1 發(fā)酵及SO2終止發(fā)酵過程中的糖度變化曲線Fig.1 Curves of sugar content during fermentation and fermentation-stop period after adding SO2
由圖1可以看出,隨著SO2濃度的逐漸增加,糖度的下降趨勢逐漸變緩,即對發(fā)酵的抑制作用越來越明顯,當SO2濃度達到360 mg/L時,糖度不再下降,即能完全終止發(fā)酵。這種方法優(yōu)點在于操作簡單,還可有效地防止雜菌污染,其缺點是過多SO2的加入給酒帶來硫磺味,或在還原性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臭雞蛋味等不良氣味。且用這種方法終止發(fā)酵后,成品酒的游離SO2和總SO2均已超標,因此不能使用該方法終止發(fā)酵。
根據(jù)前人經(jīng)驗,采用80℃,15 min的條件進行巴氏殺菌,酵母菌的致死率高達99.94%[16],也有研究表明在≥65℃的溫度條件下處理10 min可使酵母的酒精發(fā)酵基本停止,但是為了提高產(chǎn)品的穩(wěn)定性,還需要補加150 mg/L的SO2[13]??紤]到巴氏殺菌的溫度越高,時間越長,對酒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越大,本實驗中巴氏殺菌采用的條件為68℃,10 min。
接種酵母前,B1、B2、B3的初始糖度為156.3、154.68、156.82 g/L,發(fā)酵至95 h時,殘?zhí)呛糠謩e為73.75、65.38、66.05 g/L,將 B1、B2、B3 進行巴氏殺菌處理,之后迅速降溫至發(fā)酵溫度,B1不再作處理作為對照,B2冷凍降溫至4℃,B3加入60 mg/L的 SO2,圖2為發(fā)酵及巴氏殺菌終止發(fā)酵過程中糖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圖2 發(fā)酵及巴氏殺菌終止發(fā)酵過程中的糖度變化曲線Fig.2 Curves of sugar content during fermentation and fermentation-stop period after pasteurization
由圖2可以看出,發(fā)酵至95 h終止發(fā)酵后,B1、B2、B3的糖度基本不再下降,說明68℃條件下巴氏殺菌10 min即可終止發(fā)酵。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這種方法要將酒從發(fā)酵溫度20℃左右加熱至68℃,需要消耗一定的熱量,同時酒中溶解的大量CO2氣體釋放出來會帶走一定的酒精蒸汽,使酒度下降而損失,從操作可行性考慮,帶有酵母等沉淀物的酒液在換熱器中會產(chǎn)生污垢沉積于換熱器表面,降低傳熱效率,清洗比較困難,且加熱對酒的口感影響較大,因而本法不是一種理想的方法。
2.3.1 酵母分離結合冷凍降溫法
接種酵母前,C1、C2、C5的初始糖度為157.37 g/L,C3、C4的初始糖度為155.21 g/L,發(fā)酵至97 h時,殘?zhí)欠謩e為 70.08、72.45、73.27、71.55、75.08 g/L。C1作為空白對照,C2、C5以-1℃,4 000 r/min,10 min的條件離心除去酵母,C3、C4分別以 -1℃,5 000 r/min,10 min、-1 ℃,4 000 r/min,20 min 的條件離心除去酵母,C2、C3、C4不再作處理,C5冷凍降溫至4℃。圖3為發(fā)酵及酵母分離結合冷凍降溫法終止發(fā)酵過程中糖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圖3 發(fā)酵及酵母分離結合冷凍降溫法終止發(fā)酵過程中的糖度變化Fig.3 Curves of sugar content during fermentation and fermentation-stop period after yeaast separation and refrigeration
由圖3可知,離心除去酵母后C2的糖度仍在下降,C3的糖度保持平穩(wěn),說明離心除去酵母的方法并沒有將酵母去除徹底,只是延緩了發(fā)酵的進行,改變離心條件即加大轉速或延長離心時間也只能不同程度地延緩發(fā)酵過程,不能完全終止發(fā)酵,離心除去酵母后冷凍降溫可以終止發(fā)酵。
2.3.2 酵母分離結合添加SO2法
接種酵母前果汁的初始糖度為151.49 g/L,將其分裝至 D1、D2、D3、D4、D5。發(fā)酵至98h 時,殘?zhí)欠謩e為73.08、75.18、74.9、76.78、71.59 g/L。D1 作為空白對照,其余離心除去酵母,其中D2不再作任何處理,D3、D4、D5 分別加入 60、90、150 mg/L 的 SO2,圖4為發(fā)酵及酵母分離結合添加SO2法終止發(fā)酵過程中糖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圖4 發(fā)酵及酵母分離結合添加SO2法終止發(fā)酵過程中的糖度變化曲線Fig.4 Curves of sugar content during fermentation and fermentation-stop period after separating yeast and adding SO2
由圖4可以看出,D3、D4、D5的糖度均不再下降,說明將發(fā)酵液離心除去酵母之后,再加入≥60 mg/L的SO2可終止發(fā)酵。
發(fā)酵液中的酵母通過離心的方法分離在實驗室是很容易實現(xiàn)的,但是,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要采用離心分離的方法除去酵母是不太現(xiàn)實的,首先,酵母小需要較大的離心力才可分離,這就意味著需要大功率的離心機,并且消耗很多電能;其次,離心條件下,在離心機中心位置易于形成負壓區(qū),這將導致酒中的香味成分物質從酒中逸出而損失;最后,噪音大,不利于安靜環(huán)境。鑒于此,可以考慮采用冷凍條件下的自然沉降分離酵母,或采用添加少量絮凝劑加速沉降過程,具體操作時可采用虹吸分離酵母法等。
通過以上3種方式將酒精發(fā)酵終止后,經(jīng)過皂土澄清、過濾、殺菌等后處理制得乙醇體積分數(shù)為5%左右的甜型海紅果酒。表2為3種終止發(fā)酵方法制得的成品酒的感官評定分數(shù)。
表2 不同終止發(fā)酵法效果比較Table 2 Effect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fermentation-stop methods
由表2可以看出離心除去酵母后冷凍降溫至4℃或添加≥60 mg/L的SO2將發(fā)酵過程終止后制得的成品酒口感較好。
留糖發(fā)酵法釀造5度海紅果酒中,酵母分離與SO2添加相結合和酵母分離與冷凍降溫法相結合是較為理想的留糖發(fā)酵終止方法。
[1] 韓燕,溫仲清,劉英.一種優(yōu)良園林觀賞樹種海紅子[J]. 陜西林業(yè)科技,2005(1):63-64,68.
[2] 趙亮,李青山.海紅果[J].食品與藥品,2007,9(7):71-71.
[3] 王永熙,白與年.府谷海紅子[J].果樹科學,1995(12):153-154.
[4] 霍文蘭.ICAP法測定海紅果中微量元素的可行性研究[J]. 食品科技,2006(8):237-239.
[5] 徐玉霞,王華斌.海紅果中總黃酮提取工藝研究[J].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12,18(1):54-59.
[6] 趙亮,劉恩荔,李青山.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海紅果中總黃酮的含量[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6,37(2):168-171.
[7] 葛睿,李青山,趙亮.海紅果黃酮對垂體后葉素致急性心肌缺血的保護作用[J].山西醫(yī)藥雜志,2007,36(4):301-303.
[8] 徐玉霞,王華斌.酶法提取海紅果總黃酮工藝及海紅果黃酮粗提物對HeLa細胞的增殖作用[J].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J].2013,18(1):119-127.
[9] 程正濤,丁永波,張昊,等.海紅果多酚提取工藝優(yōu)化[J]. 食品科學,2010,31(24):172-176.
[10] 王猛,王敏,李環(huán)宇,等.海紅果酚類物質種類及其抗氧化能力的研究[J].現(xiàn)代食品科技,2013,29(11):2 633-2 637,2 787.
[11] 王榮,向準,賀紅早,等.果酒生產(chǎn)工藝研究進展[J].現(xiàn)代園藝,2013(6):11-16.
[12] GB/T15037-2006.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葡萄酒[S].
[13] 李艷,牟德華.中途抑制發(fā)酵法制備葡萄酒的研究[J]. 釀酒科技,2007(6):107-110.
[14] 羅國向,孫云飛,孫金才,等.低度楊梅果酒的研制[J]. 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4,25(8):65-67.
[15] 高兆建,唐世榮,邵穎.低醇草莓果酒釀造工藝的研究[J]. 食品科學,2008,29(10):157-162.
[16] 呂文,張福慶,崔艷.幾種處理方法對低醇葡萄酒發(fā)酵和品質的影響[J]. 中國釀造,2012,31(8):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