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春
【摘 要】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社會迅速發(fā)展的今天,面對農村中職生,去分析孝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探索相應對策,為中等職業(yè)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和德育工作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孝文化教育;中職生;問題;對策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及時解決進城務工農民托留在農村的留守學生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社會在不斷的發(fā)展,教育也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要求我們的職業(yè)教育不僅僅是教會學生的技能,德育更應為先。中國農村普遍存在“養(yǎng)兒防老”的思想,辦人民滿意的職業(yè)教育,就不能忽視農村中職生的孝文化教育。如何開展孝文化教育,是我們職業(yè)教育者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農村中職生孝道缺失的表現(xiàn)
1.不體諒父母
農村的很多中職生,他們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往往留下了正處于青少年期有待教育的孩子,這些父母認為給孩子經濟支持就是關愛孩子,所以這些父母甘愿在外含辛茹苦的打工。但現(xiàn)在大部分的農村中職生都是獨生子女,由于種種原因,他們對父母的外出打工不理解,更不能體諒父母外出打工掙錢來養(yǎng)家糊口的初衷。
2.不感恩父母
由于現(xiàn)在不少家長都是以孩子為中心的,孩子總是在家長的全心呵護下成長,造成了不少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來思考問題。常常聽到在外打工的父母這樣說自己的孩子:“這些孩子太自私了,根本就不知道感恩?!薄叭缃竦暮⒆?,父母對他再好,他們也不會滿足,好像做父母的上輩子都欠了他們許多似的?!?/p>
二、中職生孝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
1.社會對孝文化教育重視程度不夠
在封建社會,為了贍養(yǎng)和報答自己的父母,子女奉行的是父母至上的原則。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使人們在經濟利益的主導下,使得衡量個人成功得失往往以經濟利益為標準,忽略道德判斷。所以,不少子女在和父母的相處過程中,往往把自己的利益擺在首要位置。
2.家庭孝文化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一個學生的成長,現(xiàn)代中職生的孝道意識,正是在家庭的潛移默化教育的作用下逐漸形成的,學校和社會教育只是在此基礎上的深化和補充。但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因眾多因素在農村造成大部分家庭父母在外地打工,只有爺爺、奶奶在家,而爺爺、奶奶只能負責孩子的衣食住行,談不上什么孝道的教育,養(yǎng)成了大部分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良習慣,而忽視了孝文化教育。
3.學校孝文化教育的缺失
古時候,孝是入德之門,在中國傳統(tǒng)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中國古代的教育是以人為中心,以“做人”為目的,這是一種“成人”教育。而現(xiàn)在學校的德育實踐往往是“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關鍵時不要”,中等職業(yè)學校也雖然充分的認識到學生德育的重要性,但沒有認識到農村中職生孝文化教育的特殊性,很多中職校把學生的孝文化教育視為純德育工作者的分內事,職業(yè)學校的孝文化教育的師資隊伍僅僅局限在德育工作者范圍內,這就造成了大部分德育工作者在孝文化教育方面只能單打獨斗,無法與其他教育資源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三、加強和改進農村中職生孝文化教育的對策
1.加大宣傳孝文化教育的力度
社會要樹立典型,抓好宣傳教育工作,營造一個孝文化教育的濃厚氛圍。建設社會主義新孝道,應該大力樹立慈父慈母孝子孝女的典范,政府應該像對待先進人物、勞動模范一樣地予以表彰,社會應該給他們以崇高的榮譽。如帶領學生觀看“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晚會視頻,學習最美孝心少年的感人事跡,讓每一個學生明白情義無價,孝有利于社會和諧和家庭穩(wěn)定。
2.加強家庭孝文化教育的力度
家庭要更多的擔負起關照農村中職生孝文化教育的職責。解決當前孝文化教育特別是農村留守學生的孝道教育問題,更好的調動家庭的積極性,讓家庭負擔起重要的孝道教育職責。在外工作的父母,應當花更多的精力來關愛子女,采取各種各樣的辦法多于孩子接觸和交流,讓子女理解父母為家庭、為子女的打工不易。
3.加強中職校孝文化教育的力度
學校德育是實施孝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必須充分發(fā)揮中職校德育的重要作用,加強當前中職生的孝文化教育。
1) 把孝文化教育上升到學校德育工作的高度來看待。學校要高度重視孝文化教育,明確中職生孝文化教育的重要意義,抓好孝文化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效開展孝文化教育的活動,切實保證中職生孝文化教育的有效開展。
2) 把教師的孝道行為上升到師德建設的高度來看待。教師應加強自身孝道修養(yǎng),并成為孝道的表率,身正為范,這樣在學校的孝文化教育的實踐過程中,能用自身的孝行帶好學生去知孝、行孝,提升孝文化教育的成效。
3) 把孝文化教育內容納入到各類課程教學中來教育。學校不僅要將孝道文化教育納入德育課程中,還要把孝文化教育滲透于其他學科的教學活動中。如在專業(yè)課中,將孝敬父母與孝敬師傅等聯(lián)系起來。
4) 把孝文化教育實踐由校內拓展到校外實踐活動中。孝文化教育不能僅僅滿足于學生的知孝上,更應該注重學生的孝行上,要倡導參與生活實踐,孝文化教育貴在實踐,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孝的行為習慣。通過校外的“親子活動”、“模擬家庭”、“模擬生育”等讓學生懂得親情的偉大,父母生育子女的不易,長輩為了子女的艱辛,由實踐活動激起學生知孝行孝的思想,從而在家努力踐行孝道,達到孝文化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肖群忠.《孝與中國文化》.人民出版社,2001年
[2]周林,青永紅.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3]趙炎才.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基本特征透析.安徽大學學報.2006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2004
(資金項目:江蘇省職業(yè)技術教育學2013-2014年度職業(yè)教育研究立項課題“中等職業(yè)學校孝文化教育的實踐研究——以江蘇省高港中等專業(yè)學校為例”(課題批準號:2013074)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港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