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
【摘 要】當前學生習作中存在著“熟悉的生活不會寫”等問題,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可能就在于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重言語訓練,輕思維鍛煉的現(xiàn)象。以“豐子愷漫畫”為課程資源,圍繞“熟悉的素材”“熟悉的細節(jié)”“熟悉的題目”三個方面進行教學實踐,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
【關鍵詞】課程資源 豐子愷漫畫 習作
教學中,我們常常要求學生寫“熟悉”的生活,孩子們也確實寫了不少身邊的人、事、物。但是,這些人、事、物往往有著驚人的相似處,眾多的“雷同”……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可能就在于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重言語訓練,輕思維鍛煉的現(xiàn)象。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朱作仁先生在《小學生作文教學心理學》中提出,習作的主要能力有:審題能力、立意能力、搜集材料能力、選材與組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這些核心能力的發(fā)展,不僅僅牽涉兒童言語發(fā)展的過程,更涉及兒童思維發(fā)展的過程。
“熟悉”的生活怎么寫出“屬于我的熟悉感”,其實是思維角度的問題?!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就提出“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捕捉“個人的獨特感受”,僅靠幾次指導是不行的,需要長期的思考和實踐。筆者以“豐子愷漫畫”為教學素材,在四年級開展了一系列以“熟悉的生活”為主題的習作教學試驗。
一、“熟悉的素材”再發(fā)現(xiàn)
同一樣素材,可以有不同的用法,就像同樣是豆腐,可以做麻婆豆腐,也可以做豆腐羹。對素材的加工能力反映出兒童看待問題的角度,而這種能力,是需要在豐富的見聞和廣泛的閱讀基礎上進行感悟的。
豐子愷的每一幅漫畫背后,都藏著許多小故事。如教學時,學生從多幅漫畫中選擇了一幅《阿寶兩只腳,凳子四只腳》:
師:你為什么喜歡這幅漫畫?
生:阿寶給凳子穿鞋,真可愛呀!
師:你覺得漫畫想表現(xiàn)的是阿寶的可愛、頑皮,那想不想知道漫畫背后的故事?
——媽媽為我洗好腳,穿好襪子,讓我自己去穿鞋子。鞋子在凳腳邊。我看到凳子光著四只腳怪難看的,便把自己的鞋子給它穿上,又把妹妹的一雙新鞋也給凳子穿了,站起身來一看,真有趣!不由得叫起來“阿寶兩只腳,凳子四只腳!”這一叫驚動了媽媽,她邊喊邊跑過來:“軟軟的新鞋給你弄臟了!呀!你怎么沒穿鞋子站在地上?眼看著媽媽要來破壞我的“杰作”了,我便努力設法保護現(xiàn)場。忽見爸爸向她使個眼色,叫她先別過來。爸爸很快拿起紙和筆,好似拍照一般,一下子把眼前的景象“攝”入他的速寫簿。(參見豐子愷女兒陳寶為這幅漫畫做的說明。)
師:這個爸爸怎么樣?
生:太了解小孩了!跟阿寶站在一起的!
生:爸爸很會觀察,會捕捉小孩子生活中的有趣鏡頭!
師:看來這幅漫畫還能表現(xiàn)爸爸對小孩子的理解,是一個很有童心的爸爸呢!
生:也可以表現(xiàn)媽媽有點不理解孩子,要像爸爸學習哦!
由同一幅漫畫,感受到三個人物的特點,就如同在寫作中從三個角度使用同一素材。對于學生來說,既有趣,又具有挑戰(zhàn)性??戳素S子愷的漫畫,很多學生也試著重新看待熟悉的素材。如一位學生寫校園里的小貓,在不同主題的文章里,就注意了材料的選擇:《傍晚的校園》通過傍晚時分準時出現(xiàn)的小貓,表現(xiàn)出校園放學后與眾不同的景象;《等待媽媽的貓咪》借小貓寫自己等媽媽來接的心情;《餓》描寫了在保安叔叔面前迫不及待吃食的貓的可愛樣子。擁有變換角度看素材的能力,就仿佛擁有了一根點石成金的手指,對學生習作有很大的幫助。
二、“熟悉的細節(jié)”重勾勒
學生習作往往寫不具體,于是教師就不斷地強調(diào)細節(jié)的重要性,進行細節(jié)描寫的訓練。大量的觀察、摘抄、練習、修改。時間長了,細節(jié)是“細”了,但也出現(xiàn)了“事無巨細”的問題,不少學生缺乏對細節(jié)的篩選和重組能力。
其實,站在讀者的角度想一想,過多過碎的細節(jié)反而會令人茫然,摸不著重點。在這方面,《豐子愷畫畫不要臉》的故事倒是能給我們帶來獨特的啟示。在實踐中,筆者以一組漫畫的對比展開了教學:
師:豐子愷被譽為中國現(xiàn)代藝術史上的第一位漫畫家,他的漫畫,與同學們常見的漫畫相比,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地方?
生:豐子愷爺爺?shù)穆嬍怯妹P畫成的,線條特別簡單。
生:他的漫畫黑白的比較多,也不是特別夸張。
生:豐子愷漫畫里的很多人都沒有畫眼睛、鼻子、嘴巴,但是我們?nèi)匀荒芨惺艿饺宋锏纳駪B(tài)。
師:大家仔細琢磨,發(fā)現(xiàn)豐子愷漫畫確實與眾不同。這種獨特的感覺其實早就有人提出過!我們一起來聽個《豐子愷畫畫不要臉》的故事吧。
——20世紀20年代,報紙上刊登了一篇題為《豐子愷畫畫不要臉》的文章。大家都非常驚訝。等仔細看過文章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在贊揚豐子愷先生畫藝超群,所畫的人物雖然沒有眉眼,但神情畢露。
師:畫畫與寫文章其實是一個道理,為什么豐子愷爺爺不畫眉眼,人物的神態(tài)惟妙惟肖,而我們竭盡全力刻畫細節(jié),卻難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結合漫畫說一說。
生:有時候,為了把細節(jié)寫具體,就拼命地想,哪些地方可以寫得更細致一些?而沒有去想,這篇文章應該突出哪一方面的細節(jié)描寫!就像《欣賞》里的一群孩子,豐子愷爺爺主要就是通過動作的描繪讓人感受到小朋友的專心致志。
生:武俠小說里的高手常?!盁o招勝有招”,只要畫出一個人的精氣神,眼睛、鼻子、手指都不重要。就像《鑼鼓響》里的祖孫,重點的細節(jié)不在于眼睛、眉毛,而在于一前一后著急奔跑的樣子,讓聽不見的鑼鼓聲從畫里面?zhèn)鞒鰜?。至于人物的表情如何,大可以給讀者去想象!
生:細節(jié)描寫,與其這邊一點,那邊一點,不如只寫一點?!陡赣H的手》就有一個非常精彩的細節(jié),父親用握毛筆的姿勢握鋼筆,時代變化對父親的影響一下子就表現(xiàn)出來了。
學生把豐子愷的一組漫畫做了分析,發(fā)現(xiàn)好的作品并不能“面面俱到”,更不能“細節(jié)遍布”,一定要選擇能突出主題的細節(jié)?!爸毓蠢铡钡倪^程就是對細節(jié)進行篩選的過程,這個過程正是對兒童思維的一種鍛煉。就如在寫《淘書樂》一文時,很多學生覺得快樂的地方很多,于是處處開花:準備書的時候快樂,買進書的時候快樂,賣了書也快樂,討價還價時更覺得有趣。到底選擇哪一個細節(jié)重點描繪,必須根據(jù)自己的獨特體驗進行選擇。有一位學生就描寫了把喜歡的書賣出去,又買回來的那種失而復得的內(nèi)心糾結,細節(jié)刻畫得栩栩如生,令人既好笑又感動。
三、“熟悉的題目”巧變身
一個好的題目,不僅能讓讀者眼前一亮,也能幫助小作者明晰線索,精選素材。因此,命題能力也是需要學生好好下功夫的。豐子愷漫畫的題目豐富多彩,有的采用小孩子的語言,如“妹妹新娘子,弟弟新官人,姐姐做媒人”,充滿了童趣;有的描繪小孩子的心情,如“花生米不滿足”,直白又詼諧;有的化用古人的詩句,如“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充滿詩情畫意,都是學生學習命題的好教材。
筆者在教學時就借用豐子愷漫畫鍛煉學生的命題能力:
師:大家欣賞了這么多豐子愷漫畫,想不想自己來試一試?請任選一幅,你會怎么命題呢?在小組中討論討論,再匯報。(教師把以下漫畫的題目去掉,讓學生選擇命題)
生:我們小組選擇第一幅,大家想了6個題目,有《小魚洗澡》《魚湯》《頭和尾》《年年有魚》《過年》《美味》。
生:我們小組選擇第三幅,有5個題目,如《變身》《穿爸爸的衣服》《得意》《鞋子太大了》《下班啦!》。
生:我們選了第二幅,也想了5個題目,有《一家四口》《團圓》《手拉手》《扶老攜幼》《八月十五月兒圓》。
師:不同的題目帶來不同的感受,我們再來看看豐子愷先生的題目,與我們的想法有哪些相同與不同?
經(jīng)歷了這樣的學習,學生再回頭看看自己的文章題目,常常會有些感慨。如果每一次寫作,都能想一想還可以怎樣給題目變變身呢?這些題目中哪一個更好呢?那么命題的能力就會在一次又一次的思考、辨析中提高起來,也會使習作體驗變得更加有趣起來。
豐子愷先生一生,漫畫作品極為豐富,其中大量作品與兒童生活密切相關。他自己不僅是畫家、散文家,還是老師,更是多個孩子的父親,所以特別理解兒童。他以一顆珍視童年的心所表現(xiàn)的他所熟悉的兒童生活,正是學生學習寫作、學習思考的寶貴素材。讀小漫畫,向大家學寫作,我們不妨試一試!
(作者單位:南京市拉薩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