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婷婷
(蘭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хлеб”之于俄語語言世界圖景
——以俄羅斯文學作品為例
田婷婷
(蘭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хлеб”一詞在俄語中被譯作“面包”,作為俄羅斯文化的關鍵詞、俄語語言單位,它不僅被俄羅斯人看做是最基本的生活資料,而且是俄羅斯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哀绉荮支摇背姘馑哂械呢S富語義在俄羅斯文學作品中都有很好的體現(xiàn)。本文將對“хлеб”在俄語語言世界圖景中的文化伴隨意義試做探究。
хлеб文學作品 文化含義
一
法國著名人類學家列維·斯特勞斯在 《結構人類學》一書中指出,語言不僅是文化的產物,還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文化賴以生存的條件,是一系列文化符號形成的因素。植根于語言并表現(xiàn)在言語中的民族文化特點是現(xiàn)代語言國情學研究的重要內容。文化語言學囊括了所有具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單位,其中包括詞語、成語熟語、文章等。
每一種語言都具有所謂的關鍵詞,用以表現(xiàn)所屬文化的核心價值以及精神特點。那么,俄語當然也不例外,“хлеб”一詞足以成為俄羅斯文化中的關鍵詞,它是相關概念的言語化體現(xiàn),用它來展現(xiàn)俄羅斯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的特點非常具有現(xiàn)實意義。對待食物的態(tài)度(此處指面包)很好地體現(xiàn)了在社會語言集團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俄羅斯文化中,在民族精神中,在日常生活中“хлеб”不僅僅是生活富足的象征,更是代表著俄羅斯民族重視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二
俄羅斯民族生活方式中面包的文化元素在文學作品中有非常鮮明的體現(xiàn)。這首先表現(xiàn)在“хлеб”所具有的多重語義上:1)“хлеб”——谷物:“潘克拉特那時已修好了研磨機,正準備要將谷物(хлеб)磨成粉?!保ā稖嘏拿姘放翞跛雇蟹蛩够啊瓌潥w到他名下的財產有一間房子、菜園、按量分發(fā)的糧食(хлеб)……”(《奧勃洛莫夫》,岡察洛夫)2)“хлеб”——用面粉烤的食物:“……科娃什尼婭在茶炊旁忙活,巴龍嚼著黑面包 (хлеб),納斯佳正在讀舊書……”(《在底層》,高爾基)“……密探掰開一塊面包(хлеб),在上面撒了點鹽,便開始抽打馬匹……”(《溫暖的面包》,帕烏斯托夫斯基)“我吮吸著面包(хлеб)的氣味,一股濃郁的芳香?!保ā犊评遵R短篇小說集》,沙拉莫夫):“……它被烤得熱熱的,散發(fā)著濃郁的新出爐的面包(хлеб)香?!保ā蹲咄稛o路》,列斯科夫)3)“хлеб”——生活保障資料:“……而那個人說:‘我沒有什么給你吃,我自己的溫飽(хлеб)都滿足不了’……”(《科佩金大尉的故事》,果戈理)4)“хлеб”——小麥:“……廣闊的田野上金色的小麥 (хлеб)隨風舞動……”(《革命軍事委員會》,阿·蓋達爾)“……白樺樹竊竊私語,稀疏的小麥(хлеб)簌簌作響……”(《陰天》,柯羅連科)
三
“хлеб”不僅在文學作品中角色繁多,在俄語固定短語中也隨處可見它的身影,特別是在民間口頭創(chuàng)作、諺語俗語以及訓誡中最多見。例如,“хлеб насущный”(糊口的糧食,必需之物),“хлеб всему голова”(面包是主食),“чужой хлеб горек”(靠別人生 活 ),“есть чужой хлеб”(靠 別 人 養(yǎng) 活 ),“зарабатывать на хлеб”(養(yǎng)家糊口),“делить хлебсоль”(關系密切),“ни корки хлеба”(飲食缺乏),“честный хлеб”(誠實過日子)。另外,在俄羅斯傳統(tǒng)生活中“хлеб”不僅所具有的語言文化意義最具代表性,稱名方式也是各式各樣:каравай(大圓面包),коврига(大圓面包),булка(白面包),просвира(白色圓形圣餅),кулебяка(長形大餡餅),блин(俄式發(fā)面煎餅),расстегай(露餡的餡餅),кулич(為復活節(jié)烤制的圓柱形大甜面包),пирог(大餡餅)。
上述例子在文學作品中很常見?!啊嫫婵品蜻^去拿了一塊死面做的雞蛋餡餅(пирог),吃了不到一半,便贊不絕口……”“……奇奇科夫把三張煎餅(блин)卷在一起,在黃油中蘸了一下,放到嘴里……”(《死魂靈》,果戈理)“……他拿出一塊兒圓面包(каравай),把它切成小塊兒,在桌子上依次擺開……”(《母親》,高爾基)“……這段時間內他及時買到了茶、白糖和白面包(булка),并把它們拿到了最近的酒館……”(《神奇醫(yī)生》,庫普林)“……我們在教堂禮拜時習慣于用篩過的黑面粉烤制 ‘黑圣餅’(просвира)……”(《走投無路》,列斯科夫)“……復活節(jié)時他和廚娘柳德米拉、杰尼斯卡來到監(jiān)獄,并帶來了復活節(jié)甜面包(кулич)、雞蛋、餡餅(пирог)和煎牛肉……”(《草原》,契訶夫)值得注意的是,俄語中用來指稱面粉做成的食物的名詞有時帶有明顯的反面意義。例如пирог一詞,俄語俗語 “Пироги до того доведут,что и хлеба не дадут”(Пироги餡餅——浪費,濫用);“Хлеб с водою,да не пирог сл ихвою”(要勤儉,不要過分奢靡)。
此外,“хлеб”在俄語熟語中的運用也很廣泛。例如,“на чужой каравай рот не разевай”(不要渴望他人的利益,要自食其力);諺語“Не мерт,не мят,не будет калач”欲告誡人們困境使人更加睿智;“тёртый калач”意指閱歷豐富的人。
通過對“хлеб”在文學作品中的文化意義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哀绉荮支摇币辉~可以作為俄語語言世界圖景的主要關鍵詞。在這個詞中不僅體現(xiàn)了俄羅斯民族歷史文化的獨特性,還表達了俄羅斯人把面包看做基本的生活和生存資料的特殊態(tài)度。
[1]列維斯特勞斯.結構人類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李金珠.俄式面包的文化底蘊[J].俄語學習,1999(6).
[3]譚林.俄語語言國情學[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2.
[4]Верещагин Е.М.,Костомаров В.Г.Лингвострановедческая теория слова[М].Издательство《русский язык》.М.,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