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明
摘 要: 學講計劃,使教學改革再創(chuàng)新篇,使教學的改革再次掀起高潮。學講計劃是在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對教育教學改革的再次創(chuàng)新。新課改、學講計劃都把小組合作學習當做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有效課堂的焦點和重心所在。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探究學講計劃下的小組合作學習,對提高小組合作的高效性、對學講計劃的實施都有實踐意義。
關鍵詞: 小學數(shù)學教學 學講計劃 小組合作學習
在新課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學講計劃和著課改的旋律、沐浴著改革的春風應運而生。學講計劃的主題是先學后教,再討論、探究,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以凸顯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小組寫作為主要學習形式,以學進去、講出來為主要宗旨,促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探究,成為會學、樂學的學習者。
小學生學習習慣沒有真正養(yǎng)成,學習能力更有限,因此開展學講計劃、小組合作學習,教師的引導作用不能忽視。筆者從學講計劃的理論依據(jù),學講計劃下的小組合作的實施策略,談談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和體會。
一、學講計劃的理論依據(jù)
學講計劃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有堅實的理論做基礎,如知識構建理論,學習金字塔理論,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新課程標準和新課改的要求等都為學講計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講計劃的根本目標是學進去、講出來。這種教學模式是對以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也是對新課改實施十幾個春秋的課堂改革的升華,是對新課改的推進和創(chuàng)新。
學講計劃關鍵在于“學”和“講”,“學”即學生要學什么、怎么學,“講”即教師應明確學生講什么、怎么講,在學生“學”中突出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相結合,“講”突出學生在學習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優(yōu)帶差等,起到傳、幫、帶的作用。這種學習方式突顯教學方式的改革,學習方式的變化,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學講計劃在新形勢下居重要地位。在新課改的今天,提出學講計劃是對新課改的突破,加快課改的步伐,促進高效課堂的生成,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和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彰顯學生的個性,使學生運用有效策略高效學習。
二、學講計劃下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
1.小組劃分應科學、合理
小組的合理、科學劃分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小組劃分應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合理性,二是科學性。所謂合理指的是小組劃分應注意兼顧學生的學業(yè)基礎,注意上、中、下巧妙結合。如一個班有48個學生,將學生按成績依次分為優(yōu)生、中、差三個檔次,如果打算6人一組,那么這6人中優(yōu)、中、差各占2人,這樣分的8個組學習方面勢均力敵,有利于小組公平競爭,也為小組評比提供公平的尺度。
小組的劃分除了按照學習成績的均等外,還應該注意兼顧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性格等。如調皮、自律性差的學生和穩(wěn)重、自制能力強的學生合理搭配,起到優(yōu)帶差的作用,善于言談、外向型的學生和性格內向、不茍言笑的學生可以成為黃金搭檔,起到互補的作用。從而為小組合作活動的開展打好基礎。
2.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1)精心設計預習學案,讓學生明確學什么。
學講計劃的精髓是學生先學進去,那么學什么,教師設計的預習學案為學生自學、合作預習提供依據(jù)。
如將要學習梯形的面積前,教師先布置學生對以下問題進行思考:梯形的概念是什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梯形的面積該怎么求?利用所學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的面積公式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一個梯形上下底邊分別為4cm、7cm,高是5cm,那么這個梯形的面積是多少?這樣為上課的預習交流奠定基礎。
(2)精心設計學習任務,為學生明確怎么學。
學生預習環(huán)節(jié)為學生上課的預習交流提供了基礎。上課交流的過程就是將課前所學的知識在課堂上、小組中說出來,說學到了什么知識,說學習的體會和心得。
如上文提到的預習任務,通過預習,學生弄明白了梯形的概念: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乘以高,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底乘以高的一半,如果底為a,高是h,面積是S,三角形的面積是1/2ah,梯形的面積是兩底之和乘以高的一半。
在上課前的幾分鐘,如果通過交流、討論,能對預習內容務熟悉到這種地步,那么預習任務就算有效地完成了,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下了基礎。
(3)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明確講什么、怎么講。
梯形的面積的求法是重點,而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是難點。課堂上教師應引導學生說出課前是如何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啟發(fā)學生說出不同的推導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求異思維。
有的學生通過合作、討論、交流和探究,一個個方法脫穎而出:將一個梯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就是兩個三角形的面積之和;或者把梯形分割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就是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之和;或者把梯形分割成一個長方形和兩個小三角形,那么,梯形的面積是兩個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的面積的和;或者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面積就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根據(jù)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底和高的關系,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上、下底的和乘高的積的一半。
學生分析得有理有據(jù),梯形面積的推導不用老師講解,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而構建知識,凸顯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通過交流,學生學會了如何將自己的所學講解出來,達到共同提高、共同進步的目的。
總之,學講計劃體現(xiàn)新課改的主題、突出新課改的宗旨,更利于小組合作學習,是新形勢下的課堂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適應課改的需求,適應素質教學的需求。在使用小組合作和學講計劃時,要注重學講計劃和小組合作的巧妙結合,既體現(xiàn)小組合作,又體現(xiàn)學講計劃,讓小組合作在學講計劃的推動下有序開展、有目的地開展。教師精心劃分小組、精心設計學習任務、精心設計問題、精心組織學生交流、討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實現(xiàn)會學、樂學的轉變,讓數(shù)學在小組合作下、在學講計劃下,變得不再難學,讓學生愛上數(shù)學、愛上學習。
參考文獻:
[1]高文軍,修潔.導學作業(yè)支撐下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價值探求[J].現(xiàn)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2(3).
[2]任其俊.淺談“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預習法”[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