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育超
中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作為兩大鄰邦心靈溝通橋梁的文學一直在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黑龍江省順應(yīng)中俄兩國在文化、經(jīng)貿(mào)、科技等方面交流的需求,在2014年首屆中俄博覽會期間,倡導了第一屆中國—俄羅斯(哈爾濱)文學合作交流會,旨在發(fā)揮文學交流的魅力和影響力,促進中俄文化交流與合作。
搭建中俄文化交流新橋梁
由黑龍江省政府主辦,省政府新聞辦公室、東北網(wǎng)和中國駐俄羅斯聯(lián)邦使館文化處承辦的首屆中國俄羅斯(哈爾濱)文學合作交流會于2014年7月3日—5日在哈爾濱市舉行。交流會以“中俄文學交流的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為主題,探討當代中俄兩國文學作品對人民現(xiàn)實生活狀態(tài)的反映和影響,分析中俄兩國文學作品交流的基本情況和發(fā)展方向,闡釋兩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及其在文學表達上的一致性,搭建兩國文化交流新橋梁。
參加這次交流會的有中俄文學交流界的知名學者吳曉都、當代作家遲子建、中國俄羅斯文學界的夏忠憲、俄羅斯當代作家波波夫,還有車臣共和國作家聯(lián)盟主席伊布拉吉莫夫等中俄文學界名人。
會上,中俄兩國作家及相關(guān)人員經(jīng)過廣泛的交流和暢談,提出希望并倡議今后借助中俄媒體的力量不斷宣傳兩國新作品,兩國文學界朋友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形成群體互動,把適合兩國讀者閱讀的中俄文學作品更準確全面的翻譯出來。
作家毛秀璞在會上交流時說,中俄兩國都是大國,但是太缺乏交流了,尤其是當代詩人之間的交流?!肮枮I舉辦這樣的文學交流會太有必要了,非常具有現(xiàn)實意義,可以使我們廣大的讀者知道俄羅斯作家在想什么,俄羅斯的朋友也會了解中國的作家在做什么、想什么,并把交流成果帶回國去,這對增進中俄兩國的傳統(tǒng)友誼非常必要?!?/p>
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秘書長吳曉都在會后與筆者交流時也表示,人類永遠需要文學,這是人們需要的文化種類,在近二三百年俄羅斯文學是走在世界的前列的。只有通過交流才知道對方文學目前的一些狀況,而不只是停留在圖書館對以往文學的了解,通過面對面的交流一些對當下文學的關(guān)注問題,有助于加深兩國人民對當下生活,尤其是文化生活的了解。
車臣共和國作家聯(lián)盟主席伊布拉吉莫夫在會議交流中說,他第一次來中國,第一次來哈爾濱,非常感謝這樣一個作家、詩人、作曲家相互交流的平臺。這次交流會對當代社會來說非常必要,當代社會不僅應(yīng)該有經(jīng)濟貿(mào)易、科技方面的交流,還應(yīng)該有文化文學方面的交流,以便促進人們之間的相互了解。
阿穆爾共青團真理報記者蘇杰伊金娜在回國送行晚宴上同筆者說,首屆中俄文學合作交流會是前所未有的,非常有趣,非常有益,為中俄作家之間的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為促進中俄兩國人民之間的交流和互相了解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希望中俄文學交流合作會越辦越好,也希望以后能夠參加第二屆、第三屆文學交流會。
中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
中俄兩國比鄰而居、山水相連,有著悠久的交往歷史,特別是近代以來,兩國交往日益頻繁。早在18世紀初期,中國人就出使俄羅斯伏爾加河下游地區(qū),寫成了第一部記載俄國地理和風俗人情的著作《異域錄》。渴望自由的俄羅斯偉大詩人普希金從小就向往中國,他在敘事詩《魯斯蘭和柳德米拉》中描寫了迷人的中國風光:“在迷人的田野里,五月的輕風吹來了涼爽,在飄動的樹叢的陰影里,中國的夜鶯在歌唱”。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對中國的文化、歷史、哲學做過深刻的研究,對中國人產(chǎn)生了深摯的感情和濃厚的興趣。他認為,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在晚年,他遺憾地說,假如我還年輕,我一定要到中國去。據(jù)統(tǒng)計,上世紀20—30年代,我國共翻譯出版俄羅斯文學作品100多種。如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安娜、卡列尼娜》,果戈里的《死魂靈》,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等。
新中國建立后,翻譯俄國文學達到高峰。據(jù)統(tǒng)計,新中國建立后的10年間,中國共翻譯出版俄國文學藝術(shù)作品3000多種,總印數(shù)近9000多萬冊。1949年以來,已有5000多位俄國古典和現(xiàn)代作家的作品被譯成中文,基本上覆蓋了俄國古典文學和蘇聯(lián)各民族文學中的代表作。蘇聯(lián)文學作品在中國人中間有著千千萬萬忠實而熱心的讀者。這些作品影響了許多中國人。中國的兩代人是讀著俄羅斯文小說,看著俄羅斯電影,聽著俄羅斯音樂長大的。俄羅斯電影中,冬宮的宏偉與華美,使我們贊嘆不已。而柴科夫斯基等俄國音樂家創(chuàng)作的具有強烈民族特色的旋律,使中國人聽到了俄羅斯民族的心聲,溫馨浪漫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充滿詩情畫意的“紅莓花兒”,低沉悲涼的“伏爾加船夫”號子,奮發(fā)昂揚的“喀秋莎”,舒緩優(yōu)美的“天鵝湖”,至今仍是很多中國中年人的最愛。
習近平主席在索契冬奧會期間接受俄羅斯電視臺記者專訪時說,“我年輕時多次讀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小說,奧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索契完成了這部著作。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比如,我讀過很多俄羅斯作家的作品,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萊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肖洛霍夫,他們書中許多精彩章節(jié)和情節(jié)我都記得很清楚……”可見這些俄羅斯文學作品對中國人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
然而,現(xiàn)在的中俄文學作品相互都翻譯得太少,我們很少看到俄羅斯現(xiàn)代的電影、電視劇,很少聽到俄羅斯的現(xiàn)代音樂。俄羅斯觀眾對我國電影的了解也僅限于功夫片。
不斷拓展中俄文化交流的渠道與平臺
在策劃籌備首屆中國俄羅斯(哈爾濱)文學活動交流會的過程中,我們始終認真思考如何使今后舉辦的文學合作交流活動能展示出文化內(nèi)涵和文學精神,使共同的情感走入人的心靈,博得共鳴。筆者有以下思考:
其一,充分發(fā)揮文學交流的魅力和影響力。
俄羅斯是黑龍江省需要重點對外推介的重要國家,也是黑龍江省開展對外經(jīng)貿(mào)合作的重點國家。習近平主席在出席俄羅斯索契舉辦的冬奧會期間,接受俄羅斯電視臺記者專訪時充分強調(diào)了中俄文化交流的重要意義和必要性,這為黑龍江省今后加強對俄文化交流指明了方向。首屆中俄博覽會的成功舉辦,也為黑龍江省今后加強對俄文學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平臺和良好的機遇。今后黑龍江省要充分發(fā)揮中俄文學交流的魅力和影響力,通過文學的交流合作,促進中俄經(jīng)貿(mào)、科技、教育等領(lǐng)域合作的提檔升級。
其二,進一步廣交朋友,拓寬與俄羅斯的文化、文學的合作渠道。
目前,黑龍江省在俄羅斯的文化影響力還比較微弱,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的合作交流渠道太少,不能很好地做到借船出海。通過與俄羅斯新聞社、俄通社-塔斯社和俄羅斯的國家級文學藝術(shù)組織機構(gòu)溝通與交流,搭建新的橋梁,向俄羅斯展示并傳播黑龍江正面形象。面對全球化背景下的商業(yè)大潮和市場沖擊,作為擁有悠久歷史和獨特傳統(tǒng)的中俄兩個文學大國,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和資源在堅守與開放的張力中保持自我,促進彼此繁榮。
其三,以舉辦文化文學交流活動為平臺,提升黑龍江省國際影響力。
文化文學交流是對外推廣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文化交流也越來越成為國際交流的一個重要平臺,文化和文學可以拉近國家之間、民族之間的距離,增進相互了解和互通信息,加深感情,增進友誼,擴大宣傳效果。文化和文學具有滲透功能,富有長久的影響力。事實證明,通過跨文化和文學交流,宣傳黑龍江省獨特的冰雪文化、黑土文化、民族文化,可以擴大黑龍江省對俄羅斯受眾潛移默化的影響,進一步豐富黑龍江省文化文學交流活動的內(nèi)容和形式。
其四,加強中俄文學作品的翻譯和推廣。
近年來,中俄文學作品相互譯介與出版還比較少,我們重復的還是那些蘇聯(lián)時期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作家作品,黑龍江省應(yīng)以文學交流會為契機,讓更多的黑龍江本土作家的作品走進俄羅斯,豐富俄羅斯人對黑龍江省的了解和認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