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異
(山東體育學院體育運動學校,山東 日照 276800)
形成性評價助力體育教學
張新異
(山東體育學院體育運動學校,山東 日照 276800)
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陽光體育”“生態(tài)體育”快樂體育”“健康體育”等概念的提出,都是在倡導一種理想的體育健身模式,都在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學校體育中6~22歲年齡階段是從學齡兒童進入青春發(fā)育期的關鍵階段,也是培養(yǎng)體育意識的關鍵時期。但是目前由于體育教學方式模式單一和學生自身體質和性格方面的原因,學生們沒有在體育課上建立自信心和獲得運動快樂體驗,造成學生自主參與體育的意識淡薄,對自身健康發(fā)展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特別強調指出體育教學必須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學習評價方法。還指出:體育教學要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養(yǎng)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勇敢頑強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fā)展。學校體育教育階段是學生個體生命發(fā)育發(fā)展的關鍵期,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術、技能,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習慣。這個時期人體生長發(fā)育的情況直接影響人的一生,如果少年時期缺乏體育知識,疏于鍛煉,沒能掌握好正確的鍛煉方法會對生長發(fā)育乃至成年后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帶來如脊柱側彎、駝背、呼吸系統(tǒng)、骨骼健康等健康問題。
教學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evaluation)是相對于傳統(tǒng)的終結性評價(summative evaluation)而言的。所謂形成性評價,是指“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tài)度、策略等方面的發(fā)展” 做出的評價,是基于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持續(xù)觀察、記錄、反思而做出的發(fā)展性評價。其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合作精神”。形成性評價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成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
最早的系統(tǒng)的教學評價,可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比較系統(tǒng)的當推泰勒的觀點。泰勒提出了一套以教育目標為核心和依據(jù)的課程和測驗編制的原則,試圖以此把社會的要求、學生的需要反映在課程與測驗中。一般認為,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jù),制定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測定、衡量,并給以價值判斷。形成性評價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估和評判。它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法收集、綜合和分析學生日常學習的信息,了解學生的知識、能力、興趣和需求,著眼于學生潛力的發(fā)展。它不僅注重對學生認知能力的評價,而且也重視對學生情感及行為能力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不斷自我完善與提高的機會,有助于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從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覆蓋教育過程的時間方面進行對比可以看出,形成性評價直接指向正在進行的教育活動,以改進這一活動為目的,因此,它只能是在過程中進行的評價,一般它并不涉及教育活動全部過程。終結性評價考察最終效果,因此它是對教育活動全過程的檢驗,一般在教育過程結束后進行。
在實際體育教學中,學生情況千差萬別。每個班都有特殊學生,如體質較弱的學生、身體肥胖的學生、性格內向的學生、遺傳因素導致缺乏運動細胞的學生。由于體育成績不好,這部分學生在日常體育課堂上參與意識不強導致和體育運動的疏離,另一方面在體育技能動作練習要求較高的項目練習時,由于身體狀態(tài)等多方面受限,導致成績不理想。這些學生雖然很喜歡上體育課,但參與體育活動的自信心驟減,便疏遠了體育活動。特別是如今體育課改,使得此類問題更加突出。那么如何使這些同學象其他學生一樣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并獲得樂趣,是我們每個體育教師的職責和追求目標。通過教學實踐,我感悟到只要教師努力去關愛不同類型的學生,運用較為先進的教學評價方法讓學生們在體育課上建立自信、各有所得,就能很好地促進學生們參與體育運動,使學生終身與體育和健康并行。
3.1 問卷調查法
教師的教學是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的,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所以,在教學之前對學生的健康狀況、疾病情況、機體有無受限情況及興趣愛好應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以一個教學班為例,可以發(fā)放健康調查基礎問卷,了解學生們的大致情況。常規(guī)內容包括身高、體重、每分鐘脈搏、視力、平時參加過哪些體育運動項等情況,針對現(xiàn)在中小學生課業(yè)壓力大,長期伏案等,還可以包括脊柱側彎自我檢測等情況的調查。這樣就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學生身體狀況,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的放矢,針對問題學生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及時給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有效的積極評價。調查問卷法能直接掌握學生身體狀況,特別是能避免對有身體障礙的學生給出錯誤評價,而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3.2 持續(xù)觀察法
新課程倡導以人為本,培養(yǎng)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因此評價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體現(xiàn)學生是評價的主體。
就教師評價而言,一定要建立在對學生的持續(xù)觀察之上。持續(xù)觀察有利于了解學生近期身體和心理的變化情況;有利于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有利于對學生做出有效反饋,督促和鼓勵學生下一步的體育課學習。持續(xù)觀察法特別適用于對體育課參予意識淡漠的學生,持續(xù)觀察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變化,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對學生的每一次活動過程都給與恰當評價,讓其看到自己的成績,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課的積極性。
3.3 激勵法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也應該注意評價方式的靈活性和多元化,注重評價結果的整合與反饋,教師要時刻關注評價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反饋作用。教師也要清楚,他們的評價是否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讓學生看到了自己的成就,樹立了自信?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及時收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績。比如,可以用錄像的方式把學生們積極參與課程活動的視頻,要及時展示給學生們看。讓學生們看到參與體育課活動時,快樂輕松和挑戰(zhàn)自我的狀態(tài),用這種激勵法讓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更愿意參與到體育課堂中來。
3.4 討論法
討論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探知的興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要和學生在一起討論一個體育項目的活動開展方法、方式。如一個班級的團體操表演,討論人員構成、用什么音樂、編導什么樣的動作,展現(xiàn)什么樣的風格等等。討論的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和參與的意識,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合作精神,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成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
過程性評價體育教學方法的實踐運用,可以有效提高全體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可以有效建立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信心,增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培養(yǎng)全體學生良好的體育健康意識,督促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G807.02
A
1674-151X(2014)08-070-02
2014-06-22
張新異(1976~),講師,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