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萍
摘 要:素描教學作為美術專業(yè)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繪畫藝術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如何搞好素描教學,一直也是專業(yè)教師們研究的重要話題。本篇文章則是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這兩個方面淺談素描教學中的新八字教學法。
關鍵詞:素描教學 教師 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9(b)-0182-01
高職院校的素描教學作為美術專業(yè)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繪畫藝術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那么如何搞好素描教學,對于教師、對于學生要注重那些方面的東西?調動學生的素描學習興趣,開展學習方法的指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達到提高素描教學效果的目的。這是很多專業(yè)教師在教學研究、教學實踐過程中一直秉承的基礎,那么就這幾點,我們作為在職老師又該如何創(chuàng)新?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素描,何為“素描”?
廣義上的素描,涵指一切單色的繪畫;狹義上的素描,專指用于學習美術技巧、探索造型規(guī)律、培養(yǎng)專業(yè)習慣的繪畫訓練過程。美術是表現(xiàn)事物的一種手段。美術的基礎是造型,藝術造型是人按照自然方式進行的復雜勞動,是一項需要長期訓練才能形成的特殊技能。藝術造型不只是塑造孤立靜止的物體形態(tài),更重要的是表現(xiàn)物體中各種形式的有機關系。掌握藝術造型的方法,需要恢復人的自然思維方式和操作方式,需要研究自然物體的形式特點和認識它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條件。素描是解決這些造型問題的最佳途徑,這在藝術造型的實踐中得到了完全證明,因此,素描被稱為“造型藝術的基礎”。素描是繪畫的一種形式。如果說繪畫是使用一定的物質材料,通過線條、色彩、明暗、透視及構圖等手段,在平面上創(chuàng)造出可視的、具有一定形式、體積、質感和空間感的藝術形象,那么從廣義來講,素描則是指“單色”的繪畫。
對于素描教學,教師雖然只是在于“教”,但這個“教”還是有很大的區(qū)別的,傳統(tǒng)的教學,教師只是教學生關于素描的理論方面的知識,然后加以教導,學生自己去琢磨。也不是說傳統(tǒng)的教法不好,只是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我個人加入了一點淺見,樂意大家加以評論。下面從四點來闡述我的見解。
1 “讀讀”
“讀讀”就是在講授之前布置學生利用自習或者課余時間先預習。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在教師講授之前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自己在預習的時候,下意識的了解了大概的重難點,教師在講授的時候學生就會在下意識的思維中形成對重難點的輕重學習。在一方面,提前預習對于學生來說,也會提前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相關的興趣,我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素描這門課本身它的教學就是相對比較乏味的,所以建議在課前預習,在此過程中學生對于未知的知識就會產生一定的疑問或者思考,所以教師在講授的時候不至于“冷場”或者“唱獨角戲”。對于美術的教學有的時候其實和其他學科的教授方法是有相同的地方的,比如說預習,很多的學科對于預習是非常重視的,比如語文科,對于預習的要求就是:通讀課文,了解大意。找出重難點,提出問題。預習中做讀書筆記。這是語文,也不能說只是單單的語文科,其他科也大致相似。俗話說“知己知彼”,預習就是做到這一點,在這里我說的預習,不止單單的是學生預習,教師也要預習,這里所說的教師預習就不是了解大意,找重點這些了,而是技巧方面,提前去學習課堂知識,思考引用什么方法可以快速、準確、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活躍課堂。
2 “講講”
“講講”這一階段,傳統(tǒng)的課堂對于“講”重點是在于教師的講授“滿堂灌”。素描課堂教師選取相關題材,教授方法,觀察角度等等,這樣的課堂有時往往是會導致單一、固定、呆板的思考模式,學生上交的作業(yè)千篇一律,沒有暢想的自由、創(chuàng)新性達不到最大。所以,對于“講”倡導學生的參與,多數(shù)是學生去講而不是教師講,素描課堂上教師尊重學生的暢想、創(chuàng)新與發(fā)散性思維,作品呈現(xiàn)出來的東西言之有理均可,這樣的課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暢所欲言,課堂氣氛不至于是乏味的,調動課堂的氣氛對于所有的教學都是第一位的,無關課堂的成果如何,氣氛永遠是第一位!
氣氛做好了,下面就是教師的職責。素描的教學課堂和一般的其他課堂有一些相同也有不同,素描課堂重點是:第一,用長直線,抓大的感覺。我們大多數(shù)是畫幾何體和靜物,這些物體較為簡單,外輪廓大多以長直線為主。抓住物體的整體感覺,再用長直線去體現(xiàn)物體的長寬比例,大小比例和前后關系等,使畫面整體。第二,找點。我們通常叫做“抓兩頭、帶中間”,因為點一般都處在始端與末端,點如果找的準確,形體也就抓住了,再這里,點包含的因素是:形體轉折開始的地方與形體轉折結束的地方。如:球體,球體當中,有無數(shù)個轉折,也有無數(shù)的點,那么如何找到點呢?我們只能根據(jù)物體最高的轉折點與最低的轉折點來找,這樣畫球體就簡單了,如果我們能準確理解點的位置,再復雜的物體都變的簡單了。第三,線條的穿插。在基本點找到之后,變是用線條連接各點,使形體明確起來,我們所說的線條不是死板的線條。而是相互穿插,有出來的地方,也有回去的地方。也就是我們長說的“來龍去脈”,線條的穿插,必須符合其形體結構的規(guī)律,否則就容易產生該后面去的翻到前面來了,該前面去的卻翻到后面去了。形成這種透視關系的原因,不是因為前面的沒強調,后面的沒虛,而是線條穿插不對,所以要分清線條的前后關系、虛實關系和空間關系。
“師傅領進門”下面的就要靠學生自己去悟!學生自我評價過程是認識思維提高的過程。這一個過程的客觀與否,直接涉及到學生是否能夠有長足的進步。同時,這也是一個學生自我“領悟”到“藝術真諦”的過程。這種領悟多次地、不規(guī)律的到來,就會使學生對藝術本質的了解不斷深化,學習效果事半功倍?!邦I悟”不是教師所能給予或替代的,而是學生自我努力、不斷進行自我評價,藝術修養(yǎng)不斷提高、人生境界不斷升華的結果。
3 “練練”
“練練”這一階在“讀讀”“講講”之后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師生的全面交流、探討與思考后,學生再從中提取自己認為重要的部分,再次進行素描創(chuàng)作,這一次的創(chuàng)作不是第一次的單一、囫圇吞棗似的去繪畫,而是計入了自己、教師和其他學生的想法融入其中再加入自己全新的想法。再次的創(chuàng)造是比第一次的繪畫更有想法,大膽創(chuàng)新。
4 “議議”
“議議”就是學生圍繞課題分小組進行討論,提出問題。對提出的問題教師給予歸納、整理和補充,使學生對藝術的了解不斷深化,領悟能力不斷提高,加上大量的訓練實踐,以及學生間的互相借鑒學習,那么學習會事半功倍的,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比較能力、藝術修養(yǎng)、人生境界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也有利于老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掌握程度,及時調節(jié)教學方法及方向。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想盡辦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找到每個學生學習素描的切入點。
參考文獻
[1] 馬玉如,陳達青.素描技法[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0.
[2] 張清華.素描藝術與素描教學[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2.
[3] 陳守義.綜合繪畫基礎教程個案[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