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楠
摘 要:現如今,當代教育模式逐漸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而在這種背景下,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也漸漸得到認可。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質量;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0-041-01
音樂是凈化心靈、萌發(fā)智慧的過程,是陶冶藝術情操、提高審美情趣的活動。它能培養(yǎng)學生的聽覺能力、記憶能力、聯想能力和表演能力等。在素質教育日漸深入人心的背景下,教學質量越來越得到重視,教學方法越來越得到關注,如何快速地提高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是每一位小學音樂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重視小學階段的藝術教育
在我國,音樂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就已確定了禮、樂、射、御、書、數為六藝,而其中的“樂”便是我們現在說的音樂。春秋末期孔圣曾說過:“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匈牙利的浪漫主義大師李斯特也曾說過,音樂沒有任何雜志,它是直接噴發(fā)出人類最純真的感情的火焰,是吸入身體的空氣,是生命的脈搏中流淌著的血液??梢娨魳凡皇苣甏煌臀幕喈惖南拗疲镊攘o處不在[1]。據調查,現在的學生中有高達92%都是獨生子女,這種“421”現象使得雙方老人和父母對待孩子變成了“小太陽”式教育,導致許多孩子變得以自我為中心、自理能力差同時抗挫力弱。
二、小學階段的音樂教育形式主要是課堂教學
教育是從古至今的一直存在的社會活動,目的是一種結果指向,而這結果指向便是將文化傳遞下去。從春秋末期,孔子在家鄉(xiāng)曲阜開辦的私塾開始,課堂教學形式就已經逐步形成。而現在,學校已經成為了專門的教育機構,使學生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進行學習。小學音樂課作為小學必修課程之一,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基本形式來實現,教師滲透教學大綱,結合教科書和實際理論知識對學生進行教學。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分為兩種:單一型和綜合型。單一型是指單節(jié)課中僅有一個學習任務,其內容單一、易掌握,可以快速解決某個方面的問題。而綜合型顧名思義是指單節(jié)課中,有不少于兩個學習任務,其內容豐富、多樣化,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三、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途徑
1、器樂教學
(1)器樂教學的發(fā)展
音樂的表現形式分為兩類:聲樂和器樂。器樂教學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早就出現,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的小學音樂教學大綱就已經將器樂教學列入其中,在現在的人教版教材和各省編教材中,都增添了各種器樂教學內容?,F在的音樂課堂,已經引進了很多種器樂,一改中國傳統、老舊的照本宣科的教授音樂,而真正的將教學和樂器融匯在一起,由單純的“口口相傳”轉變成了現在的“手口相傳”,不僅是課堂氛圍更加活躍,而且也證實了教育可以多元化發(fā)展[2]。近半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地都創(chuàng)新了不少音樂教學體系,其中有很多方法都屬于器樂教學,比如德國音樂家卡爾·奧爾夫的“奧爾夫教學法”、日本教育學家鈴木鎮(zhèn)一的“鈴木教學法”等等,這些方法的產生不僅推進了音樂的進步和發(fā)展,更加開闊了教師的視野,是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器樂教學在我國近幾十年來發(fā)展迅猛成效顯著,這證明了它的教育價值,也奠定了它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怎樣進行器樂教學
由于學生年齡不同,心理特征不同,所以適合的樂器也就不一樣。小學一至三年級的學生可以主要學習打擊類樂器,比如三角鐵、碰鐘、沙錘等。因為一至三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生性好動且好奇心強,而打擊類樂器有較強的節(jié)奏感,比較容易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索的興趣。小學四至六年級的學生可以主要學習豎笛、口琴等易入門且聲音優(yōu)美的樂器[3]。
2、律動教學
(1)律動教學的發(fā)展
肢體動作是人最直接、最本能的表達情感的方式,聽到音樂,兒童便愿意手舞足蹈,那是他的一種自我表達,也是和其他人溝通的方式[3]。音樂律動是音樂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早在20世紀初期,瑞士音樂家、教育家達爾克羅茲表示,音樂是動的藝術,音樂和律動密不可分,并且,體態(tài)律動非常有利于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并在《時間、節(jié)奏、氣質》中提到,不用節(jié)奏能力的兒童有著不同的音樂能力,這也證實了律動教學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
(2)怎樣進行律動教學
律動教學最有效的模式就是填充游戲,像是加入拍手、跺腳、走步子,也可以幾位同學一起合作。比如音符中的do、re、mi、fa、so、la、ti,可以分別安排七位同學代表七個音符,教師唱到do,第一個學生起跳一下,教師唱到re,第二個學生起跳兩下,以此類推。這種方法既鍛煉了學生對音符的認知和反應能力,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能力和表演能力。因此,律動教學是音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3、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
隨著時代的變化更替,社會的進步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已經逐漸普及到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可以直觀的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圖文并茂的教學情景,以其獨特的圖、文、聲、像,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想象能力。
小學音樂課程中不乏枯燥的樂理知識,這些知識抽象難懂,很多學生不愿去理解,比如要讓學生認識并記住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如果用普通的方法學生可能不容易記住,但如果運用多媒體,在電腦上的編輯窗中輸入該音符,電腦就可以發(fā)出與之相同的聲音,學生不僅可以在清晰的聽到聲音,還可以辨別出它們長短的不同。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素質教育的基礎時期,也是激發(fā)音樂興趣的關鍵時期,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勢在必行。雖然我們在這項探索上已經有了一些成果,但仍只是一個初步階段,我們還要不斷學習,為學生更好的音樂教育作出努力。
參考文獻:
[1] 石 琳.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幾個途徑[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2(05):13-15.
[2] 薛 金.關于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
[3] 王姝蓉.奧爾夫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天津音樂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