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蘋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獨立閱讀能力,顧名思義是指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獨立獲取語文知識,形成技能的一種語文綜合能力,也是語文能力結構中的一種特殊能力。
一、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現(xiàn)狀
近年來,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由于自學能力的指導始終是一個難點,教學狀況尚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
1.意識增強,行動滯后
隨著各級教育部門的大力倡導,相關機制的建立,專家的積極引領,學校、教師日益認識到自學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且普遍認識到 “授之以魚”不如“教之以漁”,“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生學會不如教學生會學。但是教師的教學觀念在變,而教學行動卻沒有積極跟進,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還是愿景多、實驗多、紙上談兵多。
2.預設有余,放手不足
語文課堂之上濤聲依舊,具體表現(xiàn):一是教師的精心指導依舊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預設有余,控制強勁,而自學空間狹窄。精耕細作的課堂多于自學指導的課堂,略讀指導課仍讓聽者感到是精心指導有余,放手指導不足;二是獨立閱讀能力的課堂上“語味”足,“情味”濃,但“法味”不夠濃烈;三是課外輔導比較忽視,更注重書面知識性內(nèi)容的布置和考查。
3.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教師開展獨立閱讀能力的指導,有的盲目照搬別人的做法,有的隨意性比較強,有的則是很茫然,自學能力指導存在著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情況,缺乏整體性、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這些導致自學能力的開展整體效果不佳。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1.培養(yǎng)內(nèi)容模糊化
通常情況下,教師只關注文本的預習能力、復習能力、精讀、略讀和瀏覽的能力訓練。其實,閱讀自學能力不僅僅包括這些,從文本材料的范圍來看,分為連續(xù)文本、非連續(xù)文本、混合文本、多重文本等形式的自學能力;從認知方面看,包括訪問和檢索、整合和解釋、反思和評價等能力,以及預習、復習、精讀、略讀和瀏覽等過程中的元認知能力和元學習能力。
2.培養(yǎng)方法單一化
由于在閱讀教學中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未受到普遍的重視,導致其培養(yǎng)的方法比較單一化、籠統(tǒng)化。比如怎樣指導學生學會略讀,就是一直以來的一個薄弱點。雖然各級各類的語文閱讀比賽曾將略讀課文列入比賽范圍,各類學校、校際聯(lián)盟等教學組織曾經(jīng)專題研究過略讀課文的教學,但是取得的成果似乎并不顯著,如蜻蜓點水,漣漪微泛。某些方面的自學能力指導甚至還處于空白。
3.學習評價邊緣化
教學往往緊緊跟著考評的內(nèi)容走,長期以來,閱讀方面測評的主要內(nèi)容是學生對字詞的音、形、義的掌握和應用能力,是對信息的檢索和理解能力、評價能力等。閱讀自學能力的測評往往以競賽形式,抑或是作為單項測評內(nèi)容考評學生,而很少出現(xiàn)在平時的測評試卷上,這導致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自主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忽視,甚至是忽略,將其擱置一旁。
三、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
1.以教材為憑借,挖掘適宜的教學內(nèi)容
“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發(fā)揮文本的例子功能,以其為載體,挖掘適宜的訓練內(nèi)容,通過一篇篇課文的學習和練習,一步步指導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策略,從而提升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比如,概括能力是小學生學習的難點,如何利用教材這一例子進行指導呢?以蘇教版中年級段語文教材為例,特級教師薛法根為教師們提供了一個精彩的教學范例。
教學《哪吒鬧?!愤@個故事時,他說:“我們可以用幾句話把這個故事清清楚楚地說出來,這叫概述。不管多么復雜的一件事,都可以用三句話概述。哪三句話呢?第一句:哪吒為何鬧海?第二句:如何鬧海?第三句話:鬧了又如何?請你根據(jù)這三個問題,概述一下這個故事。”
同樣是概括能力的教學,薛老師因文而異,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指導學生掌握不同的概括方法。其實,無論是概括、批注等單項能力訓練,還是精讀、略讀的閱讀策略選擇,都要因文而異,即根據(jù)文本的不同特點,挖掘共性和個性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靈動的指導。
2.以課堂為主陣地,教給多樣的閱讀方法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材“例子”功能的發(fā)揮地。在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得閱讀之“法”,例如把書讀得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方法,“提要鉤玄”批注法、語言積累法,弄清不同層次的閱讀方法是什么,閱讀不同體裁的課文,方法又各是怎樣,閱讀不同讀物又有哪些方法。
就拿不同體裁的課文來說,閱讀的方法應有差異,詩歌、記敘文、說明文、寓言、童話等所采用的閱讀方法不盡相同。對缺乏閱讀經(jīng)驗的小學生而言,閱讀這些作品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一致,如讀正確、讀通順課文,理解生字新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等。為此,教師要在教學中,教給學生不同體裁課文的閱讀方法,比如: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jié),說出自己的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作品的情感;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閱讀簡單的非連續(xù)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匯總并找出有價值的信息。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不同體裁文章的一般性閱讀方法,了解不同體裁的表達方式。
3.以實踐為主渠道,開展多樣的訓練活動
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實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的提升有賴于語文實踐活動,同時實踐亦是檢驗獨立閱讀能力高低的標準之一。
語文實踐是豐富多彩的,課內(nèi)有聽、說、讀、寫,課外有調(diào)查、采訪、參觀等,這些實踐活動都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檢驗著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水平。比如組織開展讀書推薦會,讓學生制作讀書推薦卡,介紹其中的一兩個精彩情節(jié),談一談其中的推薦理由,考查了學生對情節(jié)的概述能力,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4.以評價為切入點,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改革語文評價標準,將語文自學能力納入到學生的學業(yè)考評項目之中,通過對語文閱讀能力評價的完善、補充,以評促教,從而有力地促進語文教學觀念的轉變,推動語文課堂的轉型升級,讓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在閱讀課堂上鏗鏘行進。
同時,通過對語文評價標準的改革,實現(xiàn)以評價為手段,提高教師對獨立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度,推動教師的研究力度;另一方面加強對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訓練,特別是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比如預習、復習的習慣,讀書做批注的習慣等,幫助其逐步形成良好的獨立閱讀習慣。
總之,“發(fā)展是硬道理”。教師要大力提倡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從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之需出發(fā),在閱讀教學中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努力提升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為學生學好其他課程奠基,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