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五年制高等職業(yè)教育語文教材(蘇州大學(xué)版)第四冊有這樣兩首古詩:一首是選自《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的《氓》,一首是《孔雀東南飛》(以下皆用《孔》代替)。這兩首古詩都成功塑造了古代棄婦形象,讓讀者認識到當(dāng)時社會的罪惡和古代女性所承受的種種苦難,值得學(xué)習(xí)者好好比較研究一番。
一、《氓》與《孔》棄婦形象之比較
《氓》和《孔》兩首詩的主人公都是棄婦,她們既是受害者,也是抗?fàn)幷摺?/p>
《氓》中女子是被丈夫拋棄的。她的戀愛似乎是美好的,氓以“貿(mào)絲”為借口來找其商量婚事,兩人商定“秋以為期”。女子在家中急切地盼望氓來迎娶自己,“乘彼垝垣,以望復(fù)關(guān)。不見復(fù)關(guān),泣涕漣漣。既見復(fù)關(guān),載笑載言?!笨梢?,她對兩人的未來充滿美好的幻想。但氓并不是一個好丈夫,妻子“夙興夜寐”,勤懇持家,自己卻“二三其德”,“至于暴矣”,對妻子拳腳相加。對這樣的結(jié)果,棄婦心中凄苦,她最后的反抗手段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與這種無情無義的丈夫劃清界限,不再來往。
《孔》中的劉蘭芝是被婆婆所遣。她勤勞賢淑,知書達理,每天“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彪m“三日斷五匹”,但“大人故嫌遲”,婆婆找茬逼其離開。丈夫焦仲卿面對母親的強大壓力,只能委曲求全,讓劉蘭芝暫且回娘家,這讓劉蘭芝非常失望。但在丈夫情真意切的勸說之下,她仍對未來抱有幻想。然而回到娘家后,劉蘭芝又受到來自兄弟的壓力。最后她見與丈夫重圓無望,毅然決然地選擇投水自殺,向那個社會展現(xiàn)了永不屈服的反抗精神和不可褻瀆的人格尊嚴(yán)。
《氓》中的女子要對抗的是來自夫權(quán)的壓力,而《孔》中的劉蘭芝面對的是封建禮教和封建家長制的迫害。從兩人的反抗方法和反抗力度看,劉蘭芝似乎更加堅決和徹底。但總體看來,我們不得不說這些女子的反抗顯得很無奈。當(dāng)時女性地位低下,經(jīng)濟上不獨立,只能依附于夫家,這都使她們無法改變自己被棄和被遣的命運,而且也找不到更為有力的抗?fàn)幨侄巍?/p>
二、《氓》中丈夫與《孔》中焦母形象之比較
《氓》中的丈夫和《孔》中的焦母都是以丑惡嘴臉出現(xiàn)的反面形象,他們是導(dǎo)致棄婦悲慘命運的罪魁禍?zhǔn)住?/p>
《氓》中的丈夫在與女子談戀愛的時候是可親可愛的,“氓之蚩蚩”,笑嘻嘻的來了,他的花言巧語很快就俘獲女子的芳心,這讓女子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但結(jié)婚后氓形象大變,他見異思遷,開始厭倦因日益操勞而色衰的妻子,最后甚至露出兇神惡煞的一面,對妻子“至于暴矣”。在《氓》所反映的那個時代,中國雖沒進入封建社會,但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格局早已形成,婦女沒有獨立的地位,婚后成為男子的附屬品已是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氓》中的丈夫可以說是當(dāng)時社會夫權(quán)的形象代表。
《孔》中的焦母則是封建社會家長制度的代言人,她冷酷自私、專制暴戾且蠻不講理。劉蘭芝“十三能織素,十四學(xué)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薄半u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边@樣知書達理,吃苦耐勞的兒媳焦母卻想趕走,理由是“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說兒媳沒有禮節(jié),有些自做主張,讓她“久懷忿”,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以趧⑻m芝未走前,她已替兒子另外物色妻子,完全不顧兒子兒媳的感受,擺出封建家長那種地位神圣不可侵犯的嘴臉,一手包辦兒子婚姻,最終釀成焦劉雙雙殉情的人間悲劇,自己也嘗到了自己種下的苦果。焦母的所作所為正體現(xiàn)了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制殘害人性、破壞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
縱觀中國古代史,夫權(quán)和封建家長制一直是纏繞在女性脖子上的兩條毒蛇。這在很多文學(xué)作品中都有反映,在此筆者就不展開了。
三、《氓》與《孔》兄弟形象之比較
筆者發(fā)現(xiàn),《氓》和《孔》兩詩中不約而同都出現(xiàn)了“兄弟”形象,只不過《孔》對兄弟形象的刻畫更加具體和生動。
《氓》中對兄弟的描述只有兩句,是女子被丈夫所棄回到娘家后,“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他們對被拋棄的姐妹不是報以同情和支持,而是嘲笑和打擊。連自己的親人都是如此冷漠無情,這不能不讓棄婦感到心寒和凄苦,所以她只好“靜言思之,躬自悼矣”,無人訴苦,只能獨自舔舐傷口了。
《孔》中的“阿兄”就更加罪惡了。劉蘭芝被婆婆所遣,因與丈夫焦仲卿有誓在先,拒絕了縣官和太守兩家的求婚。從焦劉兩人深厚的感情看,他們克服困難,破鏡重圓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但劉蘭芝在“阿兄”的貪婪無恥和惡言相向下,感到心灰意冷,最終走上以死抗?fàn)幍牡缆贰?/p>
可見,不管《氓》中的“兄弟”還是《孔》中的“阿兄”,他們在姐妹處境艱難時沒有給予關(guān)懷和幫助,而是對飽受打擊的姐妹或冷嘲熱諷,或威逼利誘,成為插在棄婦傷口上的第二把尖刀?!睹ァ分小靶值堋钡某靶由盍藯墜D的痛苦,而《孔》中的“阿兄”則是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摧殘青年女性的幫兇,是將劉蘭芝送上絕路的直接殺人兇手。
四、從《氓》到《孔》看女性地位的下降
比較《氓》和《孔》兩首詩篇,我們可以感覺到女性地位的下降。
在《氓》所反映的年代,青年男女的交往還算比較自由,男子雖然以“抱布貿(mào)絲”來掩人耳目,但青年男女談情說愛還是公開化的。兩人商量婚期,女子讓情郎托媒求婚,但媒妁之言也不是那樣重要,最終兩人自己約定“秋以為期”。當(dāng)丈夫見異思遷,“二三其德”,“至于暴矣”時,棄婦的做法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自己與丈夫一刀兩斷,離婚了。她對自己的婚姻還有一定的決定權(quán),雖然這種反抗方法顯得如此的無奈。
與《氓》相比,《孔》中女性的地位明顯下降。詩歌講述的是東漢末年建安年間的事情,成詩時間可能還要晚于這個時間。在這個時期,封建禮教對女性的束縛已經(jīng)非常嚴(yán)重,丈夫可以以“七出”為據(jù)休妻。而封建家長制讓父母擁有管教子女一切事務(wù)的權(quán)利,包辦婚姻自然也在其中。所以,焦母可以不顧兒子的請求,執(zhí)意趕走劉蘭芝。她大聲訓(xùn)斥兒子“汝豈得自由”,一切要聽為娘的!兒子尚且毫無權(quán)力,女兒和兒媳地位就更為低下了。從《孔》詩來看,男女婚姻肯定不像《氓》中那樣自由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男女婚姻中明顯占據(jù)重要地位。焦母同樣可以在不征得兒子同意的情況下替焦仲卿重新物色妻子,她擁有子女婚姻的最高決定權(quán)。詩中,縣令和太守想聘劉蘭芝做兒媳,媒人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最終劉蘭芝面對種種壓力,只能選擇以死抗?fàn)?,這種極端的反抗方法本身也顯示女性無法主宰自己命運的悲慘處境。
當(dāng)然,隨著封建社會的發(fā)展,封建禮教和封建家長制的加強,女性的地位自然是每況愈下了,最終幾乎失去全部的人權(quán),成為夫權(quán)的附庸。
不管是《氓》中棄婦的哀怨凄苦,還是《孔》中劉蘭芝的以死抗?fàn)?;不管是杜麗娘怒沉百寶箱,還是祥林嫂的凄慘命運,我們都能感受女性在重重壓力的壓迫和種種桎梏的束縛下的扭曲呻吟。可以說,中國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特別是封建社會)的發(fā)展史就是中國女性的血淚史。今天,中國正進入更加文明的社會,女性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我們?nèi)砸允窞殍b,讓女性找到獨立的自我,從而營造更好的生存和發(fā)展空間!
參考文獻:
[1]章培恒,駱玉明主編.中國文學(xué)史[M].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1996.
[2]程俊英.詩經(jīng)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張 軍 蘇州絲綢中等專業(yè)學(xué)校 2152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