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進琪
(中國石化金陵有限責任公司,江蘇 南京 210046)
某化工廠加工高氯原油后,航煤加氫裝置高壓換熱器出現銨鹽結晶堵塞,增加在線注水,實施間斷注水緩解換熱器的阻力降,裝置停工檢修期間,對高壓換熱器進行檢查,發(fā)現注水點后不銹鋼換熱器管束出現腐蝕泄漏。
NH4Cl 在水存在的環(huán)境下,對奧氏體不銹鋼的腐蝕主要表現為Cl-的點蝕、Cl-所致的應力腐蝕開裂;對碳鋼為均勻腐蝕[1]。由于高氯油加工超出了裝置的設計范圍,所以通過對腐蝕情況進行分析,積累數據,可對加氫裝置后續(xù)生產提供一定指導。
某化工廠1.3 Mt/a 煤油加氫精制裝置,煤油經換熱升溫至120 ℃進行預加氫除氧,再經泵增壓至8.0 MPa 與6.0 MPa 高壓氫氣混合,混合進料進入反應產物換熱器殼程換熱,經加熱爐加熱至310 ℃,進入加氫反應器進行加氫精致,反應產物(溫度:300~330 ℃,壓力:5.7 MPa)自反應器底部出料進換熱器管程換熱,進一步到高、低壓分離器(見圖1)。
2013 年二季度開始,因原料煤油的N 和Cl含量遠遠超過工藝指標。分析數據顯示,45 天內有機氯和堿性氮質量分數均值分別為10.2 mg/kg 和9.5 mg/kg,其中一罐有機氯質量分數高達47.8 mg/kg,堿性氮質量分數高達21.2 mg/kg。
圖1 E-101 流程示意Fig.1 Flow chart of E-101
高氯油加工過程中,出現高壓換熱器管程壓力降急劇增加的情況,影響到裝置的正常運行。高壓換熱器管程壓力降急劇增加原因為,高氯、高氮油經加氫反應分解為NH3,H2S 和HCl。在加氫系統(tǒng)壓力下,隨著NH3,H2S 和HCl 濃度增加,銨鹽結晶溫度提高,在加氫高換管束內有銨鹽結晶析出。
采取自E-101C 管程入口進行間斷注軟化水清洗管程聚集的NH4Cl 的手段,降低壓力降,維持生產。
資料顯示,一定濃度的Cl-,會造成奧氏體不銹鋼點蝕,在有足夠大應力存在的條件下,可能會出現應力腐蝕斷裂,銨鹽結晶析出附著在換熱器管束表面,會存在垢下腐蝕[2]。
該裝置加氫高壓換熱器型號為BIU1300,材質選用見表1。
表1 加氫高壓換熱器(BIU1300)材質Table 1 Materials used in the hydrogenation of exchanger
在高氯油加工過程中,多套同類加氫裝置的出現奧氏體不銹鋼設備故障,因此,該加氫裝置奧氏體不銹鋼高壓換熱器、管道的使用情況倍受關注。
2013 年12 月,裝置停工檢修,對高壓換熱器抽芯、試壓、無損檢測等手段進行檢查。渦流探傷抽查數據顯示,不銹鋼換熱器存在部分缺陷,但抽查出的數據尚不影響使用;碳鋼換熱器管束存在普遍均勻腐蝕。
而在對高壓換熱器進行試壓過程中發(fā)現,E101D 多根管束泄漏,其中有2 根泄漏出水呈線裝,堵管后發(fā)現32 根管板管口有裂紋,目測E101CD 管板管口表面均有點蝕坑,即使強行對E101D 實施堵管和消除管板裂紋,也不能保證該臺換熱器后續(xù)的長期、可靠運行。
Cl-對碳鋼表現為均勻腐蝕,對奧氏體不銹鋼以點蝕開始,目前主要有成相膜理論和吸附膜理論[3]。
Cl-對奧氏體不銹鋼是以點蝕開始的。點蝕一旦形成,在蝕孔或蝕縫(陽極區(qū))會富集大量Cl-,并與金屬形成氯化物。氯化物水解會生成鹽酸和金屬陽離子,為了平衡電荷濃度,更多的陰離子會不斷遷移過來。結果在局部區(qū)域內加速了腐蝕反應速度,發(fā)生的反應如下:
由于陰、陽兩極彼此分離,蝕孔或蝕縫內介質相對外部區(qū)域呈滯留狀態(tài)。溶解的金屬陽離子很難對外擴散。而溶解氧則無法滲透至孔內,陽離子濃度不斷增加,Cl-即會遷入陽極區(qū)以維持電中性。因此會在很小的區(qū)域內形成了高濃度的金屬氯化物溶液,并且不斷濃縮,嚴重破壞了金屬表面的平衡狀態(tài)。這種小陽極、大陰極的電化學腐蝕狀態(tài)會不斷加速陽極極化反應,直至將金屬蝕穿。[4]
Cl-對奧氏體不銹鋼的點蝕一旦產生,將不斷加劇。在腐蝕性介質下,若同時存在較大的應力,會發(fā)生奧氏體不銹鋼在氯離子環(huán)境下的應力腐蝕開裂。
從換熱器腐蝕失效部位及腐蝕表象,符合Cl-對奧氏體不銹鋼的典型點蝕和SCC。
在高氯油加工過程中,大量產生H2S,NH3和HCl,會形成NH4HS 和NH4Cl,銨鹽的析出與否取決于系統(tǒng)溫度和系統(tǒng)氣相中NH3,H2S 和HCl 的分壓兩方面的因素。對于NH4Cl 來說,如果原料中的氯含量較高,可能會在較高的溫度下結晶析出。判斷某個反應系統(tǒng)流出物的銨鹽析出與否或者在什么條件下會析出,通??梢圆捎糜嬎鉑p值的方法[5]。Kp 值是HCl 在系統(tǒng)中的分壓與NH3在系統(tǒng)的分壓的乘積。
然后根據計算出來的Kp 值查反應流出物中NH4Cl 析出溫度與Kp 關系圖可得銨鹽的結晶溫度。
按上述方法計算、查圖,在氯質量分數為10 mg/kg 和20 mg/kg 時,氯化銨的結晶溫度分別為196 ℃和208 ℃。
而經加氫精制反應后的產物進 E-101ABCDEF 管程與殼程的進料煤油換熱后,由320 ℃降低至130 ℃,具備NH4Cl 結晶的工藝條件。在高氯油實際加工過程中,確實引起反應系統(tǒng)壓力降迅速增大。
盡管NH4Cl 在換熱器管束內結晶,但是由于管束內沒有水,銨鹽不會溶解產生Cl-,所以不會對管束產生腐蝕。但為降低換熱器壓力降,進行過注水操作,同時,換熱器停運時,被銨鹽堵塞在換熱管內無法流動的介質中的氣態(tài)水冷凝為液態(tài)水[6]。液態(tài)水會溶解部分NH4Cl 產生Cl-,為Cl-對管束的腐蝕提供了腐蝕環(huán)境。
因此,由于液態(tài)水的存在下,NH4Cl 溶解產生Cl-溶液,使換熱器管束存在于腐蝕環(huán)境下,并產生了腐蝕。同時管束內壁存在未處理干凈的NH4Cl 及其他雜質垢物,在垢下形成了電化學腐蝕,電化學腐蝕加速了Cl-對管束的腐蝕,直至管束被蝕穿。這就是E-101D 在停止運行的檢修狀態(tài)下發(fā)生管束腐蝕泄漏,且越漏越嚴重的原因。
因檢修工期短,設備采購周期長,最終決定將此臺設備短路跨出。出現加氫高壓換熱器腐蝕失效,主要原因是加工高氯煤油,銨鹽堵塞進行注水清洗后出現氯離子的腐蝕問題。因此,生產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好原料煤油氯含量,這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在停工處理階段也應該注意對設備的保護,尤其是對Cl-腐蝕比較敏感的奧氏體不銹鋼設備。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工藝處理方案。
加氫進出料換熱器換熱管內若存在大量氯化銨鹽結晶,工藝處理時,要在短時間內將銨鹽等垢物處理干凈,并用壓縮空氣吹干管內水分,以避免氯離子和銨鹽垢物對換熱器管束造成腐蝕。
[1]劉秀晨,安成強主編,金屬腐蝕學[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2:151.
[2]錢世鋼,尤剛,奧氏體不銹鋼(1Cr18Ni9Ti)管材在含有氯離子介質中腐蝕的原因分析[J],貴州化工2012(2).25-26.
[3]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金屬腐蝕手冊》編輯委員會.金屬腐蝕手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58-59
[4]中國石油化工研究會.煉油設備工程師手冊[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9:816-818.
[5]龍鈺.加氫裝置反應流出物注水系統(tǒng)的設計[J].當代化工,2011(3):281-283.
[6]李大東.加氫處理工程與工藝[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4:66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