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贊 濮毅東
摘要:指出了隨著我國園林事業(yè)的迅猛發(fā)展,許多城市的公園建設出現(xiàn)了千變一律的現(xiàn)象。剖析了泰州喬園的竹文化布局和內(nèi)涵,以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植物比德;物適其宜;竹秀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0014302
1引言
在園林造園中,因君子比德的思想在中國深入人心,園林中就重視用植物來比人的品格。園主人通過園林來抒發(fā)性情或塑造自身形象,植物就是一個直接的手段。老一輩園林學家汪菊淵教授在其論著中指出:“各種植物以一種性格或個性,也就是所謂‘自然的人格化,然后藉著這種藝術的認識,以植物為題材,創(chuàng)作藝術的形象來表現(xiàn)所要求的主題,這是我國園林藝術上處理植物題材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是客觀通過主觀的作用。”故人們選擇花木就少不了梅花的高標清韻、竹子的節(jié)格剛直、蘭花的幽谷品逸、菊花的操介清逸,于是乎梅、蘭、菊、竹以四君子入園。荷花是出于淤泥而不染,乃花中君子。臘梅之標清、桃花之夭冶、木樨之香勝、芙蓉麗而笄等等,均是樂于種植的品種。
2喬園竹文化布局
在造園過程中,人們對花木的種植除應“皆適其宜”外,還要給人求之余味的享受,即“弦外之音”,故力求梅枝橫出、蒼松矯健、芭蕉蔭翳、修篁弄影、桂生高岑、巖下牡丹,高低參差,天然成趣?!捌淙ぁ笔恰爸駢]尋幽,醉心即是”,“夜雨芭蕉,似雜鮫人之泣淚;曉風楊柳,若翻蠻女之纖腰?!币浦癞嫶皠t“靜擾一榻琴書,動涵半輪秋水”,“月隱輕微,屋繞梅余種竹,似多幽趣,更入深情。”可稱得上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而泰州喬園在整體布局中,不但考慮了疏密有致,偃仰適宜;園中有園,小中見大;還考慮了“顧盼生情”的點綴,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喬園竹文化布局。
宋代偉大的文學家蘇東坡先生曾寫下“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的詩句,以表示自己對竹子的情有獨鐘。因竹子有一種俊逸不俗、節(jié)節(jié)向上、虛心、不畏逆境、不懼艱辛、中通外直、寧折不屈、氣節(jié)等品格,因此竹子就形成了一種做人的風貌,成為文人雅士所共賞共擁的一種植物。而喬園的幾代主人從太仆寺卿陳應芳、鹽官高鳳翥,后至兩淮鹽運使喬松年等無一不具備文人雅士的氣息。因此我們在園內(nèi)隨處可見品種繁多的竹子:如種植的金鑲玉竹、菲白竹、斑竹、慈孝竹、紫竹、剛竹、龜甲竹、觀音竹等竹子。如在喬園西大門一進門處,可見“松、竹、梅”歲寒三友;南大門兩側窗境內(nèi)的“竹影”;在喬園的來慶堂門前兩側角口用疊石做池,內(nèi)栽龜甲竹,以示主人的儒雅與謙卑;在二分竹屋東側池塘兩側墻旁栽種金鑲玉竹,以遮攔墻體與竹屋下部的丑態(tài)構成一幅以墻為紙、竹石為繪的生動畫面;在春雨草堂東側與來青閣南側大片栽種剛竹,用剛竹配以湖石,來襯托主人的剛正不阿;另外還有一層意思是竹竿雖直,尖梢卻帶彎低,使其在線條上有水平和豎直的變化,給人以虛實變化的印象,讓竹石相互對比和襯托,產(chǎn)生一種“寸石生情”的感覺,這種在園林中是一種常見手法。這種手法雖極其簡練,但卻顯示出以少勝多、以簡勝繁、景中生情、耐人尋味的效果,使人不僅觀賞了景,而且通過景來激發(fā)感情,產(chǎn)生聯(lián)想,從而可以領受到景外的“意境”。如加上自然界的風吹雨打,又產(chǎn)生了一種動態(tài)與靜態(tài)的強烈對比。由此可見建園者在造園過程中對園內(nèi)結構布局處理的精巧。而在因巢亭兩側與來青閣東側園內(nèi)栽植慈孝竹的理由是因為因巢亭墻體較高,下設一大山峰湖石,玲瓏剔透;兩側正對文桂舫和河池;而來青閣東側園內(nèi)與之大體相同,讓上層秀木繁蔭,樹冠如蓋,下層水聲潺潺,澗谷幽邃,中層竹影婆娑,頓生眼底丘壑、咫尺竹林的感覺,讓人流連忘返,給人聯(lián)想以置身湖南張家界猛洞河與桂林山水的感覺:“洞府霏霏映水開,幽光怪石白云堆。從中一股清泉出,不識源頭何處來?!?/p>
桂林山水的竹子是又粗又長,在沙灘邊形成了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充滿生機與活力,這樣與水、山、竹、天形成一剛一柔、一動一靜、有色有景的強烈對比效果,起到了相映成趣的作用。而喬園的竹子品種繁多,借建筑物與各種假山石頭,再加上植物配置得當,呈現(xiàn)出四季不同景色,可謂匠心獨具。喬園正是憑借這些特色,把園內(nèi)竹子的“秀”推向高潮。在喬園整體布局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園景構思新穎、章法不謬、主意明確、配景奏效,更突出善于運用竹子的枝、葉、桿來襯托園子的“四季”。如在二分竹屋前用菲白竹與水竹來作地被植物以說明夏季變化無窮(因菲白竹顏色多樣);用剛竹的蒼翠若滴來形容春意盎然,欣欣向榮(如在清風閣西側回廊及春雨草堂東側所栽);在午韻軒西側與因巢亭東側運用四季竹(大明竹)配以黃石假山與楓樹植物的秋季層林盡染配合,暖色的石頭和風疎呈現(xiàn)出濃濃的秋意;而冬景則是斑竹在二分竹屋后的林蔭小道旁的河岸邊,配以小橋流水,給人以一種冬季凄涼的效果。
在喬園內(nèi)我們可見造園者常用竹植物來分隔空間,如在喬園西南角的石林別徑竹林,春雨草堂東側的成片竹帶,用這種重要手段來增加空間層次,同時樹冠形成綠蔭,改變天光,也可以影響人的空間感受,特別是竹子栽植的疏密層次同時還影響到人的觀察穿透性視覺,形成不同的景深效果,使實物若隱若現(xiàn);竹子在喬園可以是建筑物的背景,也可以成為建筑物的對景,其作用靈活而自然,在中國園林中,由于建筑橫向鋪陳,不追求高度,景觀輪廓線總是以植物為主體,在中國園林中為了追求構圖的趣味,要借重植物,竹子就是最好的植物。當人們在游走的時候,竹植物同建筑物組合的關系不斷變化造就了不同的景觀效果;喬園在竹文化的審美方面,也十分注重,中國文化重視線條形成的美感,就竹子而言,即特別重視植物的姿態(tài)。中國的音樂重旋律,書畫重線條,花木重姿態(tài)。極端的例子當然就是人為地扭曲樹木的枝干,即使不如此,也要通過修剪來控制樹的姿態(tài),石林別徑就是一典型圖例。而竹子偏好具備一些姿態(tài)舒展而多變的特點,如現(xiàn)在二分竹屋東側的金鑲玉竹,枝條輕垂,十分柔美;而在春雨草堂東側的剛竹,在茂盛時,其樹冠成團片狀,無論是高看低看都有內(nèi)容,因品種很多,既有成片種植,也有小叢點綴,豎向的線條十分秀美,是文人畫的重要題材,而其另一好處就是適合小空間的裝飾,喬園在造園中不僅重視竹子的視覺效果,而且還十分注重調(diào)動竹子所形成的聽覺效果。如在松吹閣前用寬大的竹葉使雨聲顯著,在綆汲堂前用細桿竹來聽竹濤聲等,為園林意境更為豐富生動;喬園也十分考慮竹子季節(jié)性變化。因為竹子的枝、葉、桿在不同的季節(jié)都具有不同的季相景觀,使人們充滿了對不同時令的期待,再加上天氣變化,如風、雨、雪、霧,自然會令竹子景觀綻放出各自的不同精彩,其景觀意蘊自然生動多樣。
3結語
喬園真不愧為“淮左第一園”的稱號。這是園林泰斗陳從周先生曾贊嘆的,喬園不僅是泰州園林人的驕傲和自豪,同時也是泰州人的寶貴財富,自20世紀70年代,喬園就被評為“全國五十大名園冊頁(著名)”,收入《中國園林志》和《中國園林辭典》。劉少奇主席和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等都曾下榻于此。愿喬園獨特的竹文化名園吸引各地更多的文化名人和游客,讓喬園越走越遠,越走越響亮。
參考文獻:
[1]陳從周.園林談叢[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
[2]陳從周.中國園林鑒賞辭典 [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張承安.中國園林藝術辭典[M].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4]陳有民.中國園林綠化樹種區(qū)域規(guī)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