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雄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作文又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標尺。但在學校語文教學過程中,一線教師普遍重閱讀而輕寫作,作文訓練限于條件,效率低下,這是長期困擾作文教學改革的老問題。雖然近年來作文改革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要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構建作文訓練的科學體系還有待繼續(xù)努力。本文就作文訓練中的命題方面作一些粗淺的探討。
葉圣陶先生認為:“學生作文系屬練習,勢不能不由教師命題。學生見題而知的,審題而立意,此其程序與實際作文異。故命題必如學生所自發(fā),彼本無所為,示之以題,彼即覺有所為,欲罷不能,非傾吐不可;如是乃可使練習與實際一致,見題作文與自發(fā)作文無殊。而作文為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之技能,非語文教師強加于學生之作業(yè),學生亦可歷久益明,習之益加勤奮?!笨梢姡岣咦魑慕虒W的效益,作文訓練中的命題將扮演重要角色。
1. 貼近生活,回歸本真
要實現(xiàn)“使練習與實際一致,見題作文與自發(fā)作文無殊”,作文擬題須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一看題目,便思如泉涌,情動于中,能有所感,有所發(fā),能夠讓學生想起真切的生活情景,或悟出某個人生的道理來。葉老認為寫作應“本于內(nèi)心的郁積,發(fā)乎情性的自然”,這是寫作創(chuàng)造與想象的基礎與原動力。
寫作訓練貼近生活,回歸本真,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關注現(xiàn)實生活,熱愛生活,進而表達真情實感。《語文課程標準》揭示出寫作與生活的聯(lián)系,有生活實際,學生才樂寫;有了情感體驗,才能表達真情實感?!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如2008年高考天津卷的作文題《人之常情》,在寫作內(nèi)容上給學生以充分的選擇空間,可寫自己,也可寫他人;可寫小我,可寫集體乃至民族、國家、全人類;可正面說,也可反面談。題目直接切入學生的生活視野,側重考查學生對現(xiàn)實生活的認識與反思,因此,學生必須選擇為已所熟知的生活畫面來寫,剖析其中的人情世故,從而形成自己的認識、感悟。
2. 創(chuàng)設氛圍,激發(fā)興趣
作文題如何擬定,直接關系學生的寫作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對萬事萬物是充滿好奇心的,尤其是中學生,一旦對某件事或物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全神貫注地投入,觀察、了解、積累、分析,進而會產(chǎn)生強烈的寫作欲望。而作文命題的關鍵就在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能誘發(fā)他們的心靈感應和訴說欲望,產(chǎn)生強烈的行文的沖動,覺得自己有話說,且有不吐不快之感。
在學校的一次師生籃球對抗賽中,雖高中學生的身體素質比三、四十歲的老師要好得多,但卻是以學生的敗北而告終。作文課上,先要求他們分析失敗的原因,然后再談談這些教訓對人的啟示。結果,寫作前的討論階段異常熱鬧,球員們列舉失敗的種種原因,而其他同學則在聆聽后及時地評點了這些教訓對為人、處事、求學等方面的啟迪。之后的課堂作文《寫在球賽失敗后》異常順利地完成。但如果寫作題目遠離學生實際,未涉及學生該年齡段感興趣的話題,學生未歷其事,難以了解真情,更難悟出其中的道理。如2008年高考山東卷的作文題材《春來草自青》,題旨講的是佛教禪宗的哲理,要人順應自然,尊重規(guī)律,很有哲學味。但學生涉世未深,對此只能空談硬編。
3. 樸素平實,自然親切
作文題目的命制,不在于看哪個題目語言美,哪個問題有哲理,學問深,應側重于樸實明白,通俗易懂,讓學生一看到題目就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志可發(fā)。然而總有些蹩腳的題目,給學生以壓抑和窒息之感,讓其抓耳搔腮、苦思冥想。為此,應拒絕一本正經(jīng)的嚴肅面孔,創(chuàng)設樸實自然的作文題,字面上隨意、靈活、親切。以喚醒學生內(nèi)心的情感和滔滔不絕的語言。作文之難,往往難在開頭。如果我們的命題能夠做到平實親切而瑯瑯上口,那么學生行筆的第一句自然就順勢而出,接下來汩汩而流,乃至源源不絕。
以2006年高考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為例,標題富有生活氣息,樸實易懂,試題一經(jīng)報導,就立刻引發(fā)社會的強烈共鳴。首先是“我想”,增添了幾分濃厚的情感色彩,貼近學生心理,體現(xiàn)了人文關懷;其次“握手”,這是多么親近、友好的舉動,既有“握手”自然緊接著是一番心靈的訴說;再者是“你”,“你”是誰,全憑考生定奪,選擇的范圍寬泛,有較大的寫作自由。而同時這道題的區(qū)分度較大,也便于高校對考生的選拔。
4. 重視積累,以讀促寫
作文教學從來不是孤立的教學活動,平時投入大量的時間所進行的閱讀應成為寫作所做的積累之一,而積累了就要運用。所以作文命題應當配合閱讀教學,促使語文聽說讀寫訓練的協(xié)調發(fā)展。目前我國語文教學的主流體系仍是以閱讀教學為主線,因此作文教學應積極向此靠攏,作文命題也應應和閱讀這條主線。
套用海明威的“冰山”理論,我認為,寫作就如那冰山露出水面的1/8,而閱讀就是那沒于水下的7/8,沒有大量的閱讀作積累,哪來的冰山露角。在高考作文中,2004年的福建卷要求考生從課本中學過的十幾位作家或文學形象中任選一位來寫篇文章,就是對讀寫結合的一次有益嘗試。
5. 自擬題目,構建系統(tǒng)
指導學生命題,可啟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寫作訓練的積極性,進而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益。我們知道,學生寫作文時,其實并不是真正的表達的主體。這主體布置、擬定作文題的教師,他們以心中的“作文”的理想模式來衡量、評價學生的文字。學生的作文實則是“偽表達”,是無奈的又不得不去拼湊的文字。為此,讓學生自擬作文題,可還學生以真實的表達主體和真實的表達需要。
再者,現(xiàn)行各套新課標教材選修階段(除《文章寫作與修改》模塊)的作文訓練均留下空白,有待師生來自行填補。我的做法是,在各選修模塊學習之前,請班級學生一齊來擬本階段作文訓練的題目,然后討論、篩選、修改,并納入教學計劃中去。在五個必修模塊作文訓練的基礎上,統(tǒng)籌兼顧各選修模塊訓練點的層次(知識點、能力點),力圖構建一個合理有序的作文訓練計劃,為學生的思維、思想的發(fā)展提供可行的依據(jù)。
總之,作文題目的命制應符合學生的寫作愿望,能誘發(fā)寫作文的靈感,讓學生愿意寫;作文題目的命制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貼近學生的思維實際,讓學生能夠寫;作文題目的命制要符合學生的成長需求,理性審視,提高思想認識,使學生熱愛寫。而這所有的一切均是以學生為中心,命題者要把學生放在心中,使作文的命題更具人文氣息,讓作文成為學生的最愛。
(作者單位:仙游縣榜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