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瑩 林生趣 張遠妮 姜 虹 許 軍
在對疾病和健康的研究過程中,人們發(fā)現(xiàn)人體除了健康狀態(tài)和疾病狀態(tài)之外,還存在著一種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間狀態(tài),WHO 稱之為“第三狀態(tài)”,國內常常稱為“亞健康狀態(tài)”[1-4]。有研究表明,大學生是亞健康的高發(fā)人群[5],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的學生如果未得到及時的調整,會導致各種身心疾病和不良行為的出現(xiàn),嚴重影響個人的生活和學習質量[6-7]。因此,對大學生人群亞健康的預防、診斷和干預并測量其健康狀況很重要。許軍等把亞健康與自測健康相結合,提出適用我國居民的操作定義[8],通過德爾菲專家咨詢法等方法[9-10]進行嚴格論證,最終選出39個亞健康評價指標,研究出了適用于我國文化背景、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念的亞健康評定量表第1 版。本文采用SHMS V1.0 對華南地區(qū)大學生亞健康狀況進行考量,對該量表在大學生中應用的信效度進行分析。
1.1 對象 采用SHMS V1.0,在華南地區(qū)抽取大學生進行現(xiàn)場測評。按照多變量統(tǒng)計學的經(jīng)驗做法,樣本量數(shù)目應為量表條目數(shù)的5~20 倍[11]。本研究在考慮樣本脫落(假定脫落率10%)的情況下,而條目數(shù)39 乘20 倍的樣本量為780,最后樣本量應為858。而本研究最終選取1200名大學生進行現(xiàn)場測試,樣本量大于858,說明樣本量夠大。其中本研究采用不同地理位置的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并按性別(男/女=1/1),不同年級進行發(fā)放問卷。問卷由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的調查員發(fā)放,研究對象自主填寫,填寫完成后由調查員將問卷統(tǒng)一回收。有效調查大學生共1058名,男性446名(42.2%),女性611名(57.8%),缺失1名。其平均年齡為(21.63±1.827)歲。在讀的專業(yè)分類中,文科類472人(42.3%);理科類403人(36.1%);綜合類69人(6.2%);其他類173人(0.4%),缺5人。學制及在讀年級分類中,大專87人(8.3%);本科848人(80.3%);研究生102人(9.6%);其他17人(1.6%),缺4人。本次調查發(fā)出問卷1200 份,回收1122 份(93.5%),有效問卷1058 份,占回收問卷的94.29%。有效率和回收率都說明了該問卷研究有效。受試者自愿配合完成,依從性較好。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亞健康評定量表(SHMS V1.0),該表由9個維度、39個條目組成[12]。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亞健康3個方面。該表的計分采用國際通用的Likert 5 等級評分法,除去4個亞健康總體評價條目,然后正向條目評分為1~5分,6 減去原始評分為反向條目評分。每個維度的原始分等于該維度所包括的條目的總得分,每個子量表的原始分等于所包括維度的總得分,3個子量表分加起來為總量表分。得分項目越高,則表示健康狀況越好。原始分轉換為百分制得分。轉化分=(原始分-該方面的理論最低分)/(該方面的理論最高分-該方面的理論最低分)×100。
1.3 統(tǒng)計處理 調查結束后對回收的問卷進行邏輯篩選,剔除完成率低于80%者。采用Epidata 3.02 建立數(shù)據(jù)庫,通過編程限定各條目的錄入范圍。將核查無誤后的數(shù)據(jù)導出到SPSS 13.0 統(tǒng)計軟件中,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量表中的缺失條目用該維度已填好條目的得分均值代替。統(tǒng)計學分析方法主要是采用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以和分半信度說明信度,運用結構效度和效標效度,以及證實性因子分析說明效度情況。
2.1 信度分析
2.1.1 內部一致性信度 本研究用Cronbach's α 系數(shù)評定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生理PS、心理MS和社會SS 的Cronbach's α 系數(shù)分別為0.793、0.829和0.860。SHMS V1.0 總的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0.904。研究結果提示,Cronbach's α 系數(shù)均超過0.7(P<0.01),即該量表內部一致性較好。
表1 亞健康評定量表維度分與子量表分的相關(r)
表2 因子負荷矩陣
2.1.2 分半信度 將SHMS V1.0 中的35個條目分為17個和18個條目,兩個半量表,其中體現(xiàn)被測者個人主觀感受的3個子量表和亞健康總體評價指標,即第15、28、38、39 條目不納入分析。分析結果顯示,總的Spearman-Brown 相關系數(shù)為0.778,Guttman分半信度為0.778,說明該量表的分半信度較高。
2.2 效度分析
2.2.1 結構效度 條目、維度、量表之間得分的相關性分析:調查結果顯示,35 條目中,每個條目分與其所在維度分的相關系數(shù)均較大,相關系數(shù)0.643~0.879(P<0.01),而與其他8個維度分的相關系數(shù)較小,相關系數(shù)0.071~0.416(P<0.01)。9個維度中,每維度分與其子量表分的相關系數(shù)均較大,相關系數(shù)0.595~0.913(P<0.01),而與另外2個子量表分相關系數(shù)較小,相關系數(shù)0.244~0.633(P<0.01),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2 因子分析 本研究中KMO 統(tǒng)計量為0.912,Bartlett球型檢驗結果為P=0.000<0.001(χ2=15121.854,υ=741),表明該數(shù)據(jù)適合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采用最大方差旋轉分析,最終篩選出了9個因子,累積貢獻率達58.73%。經(jīng)正交轉軸后,使每一個變量盡量只負荷于一個因子之上,研究發(fā)現(xiàn):每個條目均在其中一個因子上有較高負荷值,在其他8個因子上的負荷值則較低,本研究只顯示負荷0.4 以上的。SH15分到第七因子上,SH19 沒能和SH16,SH17,SH18 一起分到第七因子。SH28 沒能分到單一因子。其中第一因子到第九因子分別為社會資源與社會支持,心理癥狀,認知功能,器官功能,身體運動功能,社會適應,正向情緒,身體癥狀,精力。貢獻率分別為24.657%、7.504%、5.370%、4.544%、4.330%、3.535%、3.394%、2.812%、2.583%,見表2。
2.2.3 內容效度 SHMS V1.0 綜合參考了MOS、NHP、SF-36、WHOQOL、SRHMS 等國內外健康測量量表,在他們的基礎上,根據(jù)亞健康的操作定義,許軍、張金華等人通過德爾菲法[9]、條目篩選和分析等方法進行編制,并且經(jīng)過實測考評。該量表較為詳細、具體、全面、準確地反映出亞健康的真正涵義。即SHMS V1.0 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
2.2.4 效標效度 由于沒有金標準,本研究以SF-36 作為效標考評SHMS V1.0 的效標效度。SF-36 是在MOS 基礎上研制的與健康有關的生命質量普適性測定量表,被廣泛應用,國內外很多研究對其信效度進行研究評價,結果均顯示,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13-14]。經(jīng)過Spearman 相關分析,SHMS V1.0 總分與SF-36 總分的相關系數(shù)為0.739,P=0.000,即總體相關性好。
信度是指量表測量結果的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一般認為大于0.70,則信度較好。本研究中,反映內部一致性信度的總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0.904、生理、心理和社會3個分量表的Cronbach'sα 系數(shù)也均大于0.7,說明內在一致性較好。該量表的分半信度0.778,表明分半信度較好。即用1200例研究該量表應用于評價大學生的亞健康狀況的信度較好。
效度指有效性,即所測量到的結果反映了所考察內容的正確性。本研究采用條目維度量表間得分的相關性和因子分析兩個方面進行評價效度。研究表明,35 條目與9個維度的相關系數(shù)0.643~0.879(P<0.01),即相關系數(shù)較大。9個維度與3個子量表間相關性也較大。證明本研究中,條目都反映了預期維度,而且對維度及子量表的劃分也符合實際情況。因子分析,是檢驗變量間關系的假設,驗證哪個維度對應于哪個因子的結構效度的方法。在因子分析中,公共因子應與設計時的量表結構一致,同一因子的條目應歸為同一維度[15]。本研究中,因子分析得到9個公因子,而因子得分可以得出不同因子的重要性指標,而第1個因子貢獻率是24.66%,即社會資源與社會支持為影響大學生亞健康狀態(tài)評價的最重要因素。而SH15,SH28 沒歸入同個因子,可能是因為受個人主觀影響大。雖然有些條目可能需要調整,但總體而言,維度分區(qū)較好,結構合理。即SHMS V1.0 的結構效度較好。本研究以SF-36為效標效度,SF-36 只涉及生理和心理,未涉及到社會層面。條目15,28,38,39分別和生理,心理,社會子量表,總分之間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相關性達到0.7 以上,即效度較好。
綜上所述,亞健康評定量表評價華南地區(qū)大學生亞健康狀況的信效度是可靠有效的。這為進一步研究大學生亞健康發(fā)病率及其影響因素提供了科學依據(jù),繼而可以為改善大學生的健康狀況,促進和維護其身心健康提供針對性的干預措施。
[1]張金華,許軍,黃季萌,等.亞健康測量的定量化研究[J].廣東醫(yī)學,2009,30(11):1746-1748
[2]張桂欣,許軍.亞健康的測量[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7,10(11):923-925
[3]袁云娥,吳小蘇,譚燕.亞健康概念及其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院,2004,8(4):55-59
[4]劉保延,何麗云,謝雁鳴.亞健康狀態(tài)的概念研究[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6,12(11):801-802
[5]陳瑜,張小遠.大學生心理亞健康的研究進展[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6,27(11):1007-1008
[6]王月云,孫維權,尹平,等.某大學學生亞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J].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07,24(3):255-258
[7]李力生,井蕊,王泓午.大學生心理亞健康及心理癥狀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8):990-992
[8]許軍,陸艷,馮麗儀,等.中國公務員亞健康評定量表的常模研究[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31(10):1654-1662
[9]許軍,張金華,羅仁,等.Delphi 法在篩選亞健康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0,19(6):562-565
[10]馮麗儀,許軍,羅仁,等.亞健康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與建立[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1):37-40
[11]黃正南.醫(yī)用多因素分析[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25-30
[12]許軍.心理評定量表手冊(1999-2010)[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11:37-45
[13]陸艷,許軍,蔡淵均,等.亞健康評定量表評價城鎮(zhèn)居民亞健康狀況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5):707-710
[14]Aaronson N K,Muller M,Cohen P D,et al.Translation,validation,and norming of the dutch language version of the SF-36 health survey in community and chronic disease populations[J].J Clin Epidemiol,1998,51(11):1055-1068
[15]許軍,馮麗儀,羅仁,等.亞健康評定量表的信度效度研究[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31(1):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