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它是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形成的,有著自身獨特特征與功能的亞文化,它深刻影響著校園文化的發(fā)展和建設。而高校圖書館是校園硬物質文化的核心和中軸,是校園中重要的文化活動中心之一,是一個陶冶情操,感受校園文化信息的地方,是校園精神文化的傳播地和集散地。高校圖書館獨特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其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無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精神文化;建設;作用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4年9月19日
一、校園精神文化的特征與功能
(一)什么是校園精神文化。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境界。它是在長期的校園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創(chuàng)造過程中積淀、整合和提煉形成的。它包括學校所有成員的群體意識、精神風貌、輿論氛圍、心理素質、人生態(tài)度、思維方式和教風學風等。大學校園精神文化是大學校園文化的核心與靈魂,它是一種內隱文化,看不到,也觸摸不到,但它卻以不同的形式實實在在的存在于大學校園的角角落落,并舉足輕重的影響到校園文化以及學校的發(fā)展。
(二)校園精神文化的特征。大學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大學理念與大學精神。大學理念主要體現在大學人對大學的功能定位、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諸方面的內在規(guī)律及相互關系等基本問題的認識、觀念和理想,涉及大學是做什么等基本問題。大學精神是一所大學在其成長過程中經過長期積淀而形成的師生員工共同的理想追求、道德準則、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是帶有大學自身特點的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綜合體現,在表現方式上十分注意文化傳統(tǒng)的認同感及其時代特性。它具有以下特點:
1、內容同別的團體不一樣。企業(yè)有廠風,高等學校有校風學風,但卻有著質的差別。因為高等學校的價值目標同企業(yè)的價值目標不一樣,因此它的內涵也不同。另外,它的形態(tài)也不同,企業(yè)是以經濟為基礎的形態(tài),還有政權機關是以權利為基礎的形態(tài),而高校是一種文化單位,是教育單位,是以文化為基礎的形態(tài),與以經濟為基礎的形態(tài)不一樣。
2、生存與發(fā)展的不可替代性。一所高校精神文化的形態(tài)是不可替代的,高校必須靠自己去完成、去形成、去發(fā)展,不能依靠別人形成、來發(fā)展。一所高校,如果資金短缺,可以到銀行去貸款,到別的高校去借,這可以替代。但高等學校的靈魂、精神文化就不可以調進、不可以引進,精神文化不能借,也不能貸款,必須靠自己去形成。自己如果沒有創(chuàng)造,就形不成,這是最根本的一個特點,因為精神文化是高等學校的靈魂,這個靈魂是不能借的,是必須靠自己去形成和發(fā)展的。正是因為有這個不可替代性,所以在公認與價值上具有不可轉讓性。
3、公認與價值上具有不可轉讓性。就是說,精神文化在高等學校所發(fā)揮的作用、所起到的價值,不能輸送到別的地方去,不可轉讓。換句話說,精神文化是不能借用的,具有不可復制性。如同企業(yè)一樣,不同的企業(yè),如果購買了產品的專利權,也許可以生產相同的產品,但精神文化不可能,它是個性化的東西,你可以借鑒,但借鑒了之后,要融化,要創(chuàng)造,與主體的實際相結合,才能形成自己的東西,照搬是不行的。
4、創(chuàng)造與積累的稀缺性。所謂稀缺就是珍貴,很珍貴。對于精神文化而言,人們認識不到它的重要作用,也不大注重精神文化的積累,正是因為如此,導致了它的稀缺。我們可以看到有成千上萬的企業(yè),真正辦得好的企業(yè)并不多。這些辦得好的企業(yè)在于其靈魂是最關鍵的,而這個靈魂又是它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高等學校的道理也是一樣的,高等學校的靈魂也是高等學校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如果高等學校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很好的精神文化,這個高等學校的靈魂就好,就不用擔心這個高校沒有發(fā)展。靈魂與它的發(fā)展、競爭力是同時存在的,就是說二者是同時共進的。高等學校發(fā)展的快慢,除了物質條件的影響和制約因素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文化孕育的結果。我們一定要有這個理念,這是符合當代社會發(fā)展趨勢的。我們不是說它和工業(yè)社會不一樣,跟農耕社會更不一樣,而是指它在當代社會條件下的特點就是顯得稀缺,是創(chuàng)造性文化的稀缺。
(三)校園精神文化的功能。大學校園精神文化作為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時無刻不體現著大學校園文化所共有的功能,但大學校園精神文化作為大學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又有其獨特的,明顯區(qū)別于制度文化、物質文化等的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導向功能。大學校園精神文化的導向功能,指的是大學校園精神文化通過自身各種文化要素集中、一致的作用,對校園整體和校園人個體的價值與行為取向產生引導作用,使之符合學校所確定的目標。大學校園精神文化的導向功能是由大學精神形成的特殊本質所決定的,其從形成之日起,就嚴重的烙上了自身系統(tǒng)的價值標準和規(guī)范體系,并且深遠的影響和引導校園人,樹立起正確的價值標準和奮斗目標,并為之而努力奮斗拼搏。
2、凝聚功能。大學校園精神文化的凝聚功能表現在校園文化當中以學校精神為核心的價值觀被全體校園人認同和接受之后,在全體校園人當中形成穩(wěn)定的文化氛圍,這種文化氛圍的形成基于一種共同的認同感和強烈的歸屬感,從而使校園人的信念、行為、感情與學校的整體目標統(tǒng)一起來,凝聚成一種合力和向上的推動力,產生一種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這種力量會對學校的整體發(fā)展起到一種巨大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3、激勵功能。大學校園精神文化的激勵功能更多的是體現在校訓、校歌、?;盏认盗挟斨?,通過它們所包含的精神寓意,激發(fā)和激勵校園人的團結向上,不懈拼搏、艱苦樸素、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激勵全體校園人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進取。
二、高校圖書館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一)圖書館是校園精神文化的重要機構。圖書館不僅是一個滿足讀者閱讀需求的場所,更應該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機構。高校的知識是共同體,高校的全部活動以知識為連接,高校的教育是傳播知識,高校的科研是創(chuàng)新知識,高校的服務是運用知識,而圖書館是收藏和散發(fā)知識的地方,也是知識匯聚、交流的場所。但知識不等于文化,當賦予知識以靈魂的時候,知識才能成為文化。圖書館可以提供并豐富廣大師生員工的精神食糧,提高他們的精神境界。圖書館與校園精神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它是對校園精神文化功能的實現和補充,是對校園精神文化特征的闡釋和說明,它是塑造學生的重要知識庫和信息源,是大學生吸收文化信息的重要場所,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建設校園精神文化的重要設施。
(二)高校圖書館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的地位。高校圖書館是學校辦學的三大支柱之一,是高等學校物質文化的核心因素,是學校最大的文化傳播場所,可以為老師的繼續(xù)教育、科研課題的開展及學術交流的進行提供支持,是校園中重要的文化活動中心之一。圖書館又是學校課堂教育的延伸,是校園內最受學生歡迎的地方,是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大學圖書館不僅是教學和科研的重要機構,它更是大學生成才教育的基地,是自學深造的場所,是課堂教學的繼續(xù)與延伸。
(三)高校圖書館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校園文化中最直觀的內容莫過于物質文化,而高校圖書館是校園物質文化中最核心的內容,它既是大學精神文化的物質基礎,更是大學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高校圖書館不僅僅是一個查閱信息資料、吸收理論知識、擴大課外視野的場所,更是一個修身養(yǎng)性、提高素養(yǎng)、陶冶情操、感受校園時代脈搏的地方。圖書館豐富的館藏圖書,優(yōu)美整潔的內部環(huán)境,輕松安靜的學習氛圍,使每一個置身其中的人都感受到對知識的渴求,在知識的海洋里吸收科學的養(yǎng)分,對于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陶冶他們的道德情操和規(guī)范他們的日常行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圖書館文化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所占據的獨特地位和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這也決定了它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是無法取代的,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組織部分,是全面培養(yǎng)學生,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基地。
三、加強高校圖書館建設,促進校園精神文化
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的一個文化集聚中心,不僅推動著高校的教學和科研,在校園精神文化中也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們必須搞好高校圖書館的文化建設,把“以人為本”作為高校圖書館建設的指導思想,從圖書館環(huán)境、制度文化、服務理念等出發(fā),全方位推進和實施高校圖書館建設,從而全面推進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一)堅持“以人為本”,彰顯辦館理念。根據21世紀我國高校的發(fā)展方向,國家教育部于2002年印發(fā)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明確指出: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應以“讀者第一,服務育人”為宗旨,健全服務體系,做好服務工作。在這一文件指引下,我國高校圖書館將自己的辦館理念和辦館宗旨定位在:積累、組織、開發(fā)和利用圖書館資源,全心全意為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服務,為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服務,為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服務。在這種理念的作用下,高校圖書館應把“讀者第一,服務育人”作為服務宗旨,把讀者的滿意度作為衡量工作的標準。這里的“讀者滿意”就是“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是高校圖書館發(fā)展的原動力。所以,在圖書館的各種服務活動中,應真正樹立以讀者為本的理念,使師生能夠公平、公正、自由、方便地利用和獲取各種文獻信息,平等享受各種服務,真正體現“圖書館是所有人都可以利用的場所”這一宗旨。
(二)營造優(yōu)美環(huán)境,建設和諧校園。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是學校整體環(huán)境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先進校園文化的外在標志,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高質量人才的重要保障條件,是建設校園精神文化,加強學校核心競爭力的物質基礎,也是大學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
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的一個標志性建筑,其建設的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到讀者的閱讀心理和閱讀行為。一座環(huán)境幽雅、造型美觀、位置適中的高校圖書館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調動他們的閱讀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因此,高校圖書館建筑應該具有自己的文化內涵,其造型應與所處地域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統(tǒng)一、融合,使讀者一進館區(qū)就有一種身心愉悅的感覺,并在特有的建筑文化中得到潛移默化的人性熏陶。圖書館的內部空間不僅僅是一個物質空間,它是館員、讀者工作和學習的場所,內部空間環(huán)境的氛圍也直接影響著讀者的情緒。因此,高校圖書館的內部環(huán)境設計應以人為中心組織空間,根據圖書館內部環(huán)境的特征,利用材料、光線、色彩、室內綠化及各種圖書設備創(chuàng)造出一種人為的和諧氛圍,實現圖書館的實用功能、社會功能和藝術美感的統(tǒng)一。例如,在圖書館大廳、閱覽室、辦公室擺放一些常青植物,墻上貼幾幅字畫,館員的語言親切自然,閱讀環(huán)境雅靜整潔,茶水的方便供應,借、閱、視聽一體化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等,所有這一切都散發(fā)出文化的氣息,體現出館員對讀者的關愛。
(三)健全制度文化,規(guī)范校園行為?!皼]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一個學校如果僅有優(yōu)越的環(huán)境,沒有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來約束和規(guī)范師生員工的行為,必然導致學校紀律渙散、秩序混亂,就可能引發(fā)學生滋長無政府主義,享樂主義與自由主義的錯誤思想。對于圖書館工作也是如此。
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是協調圖書館工作、規(guī)范圖書館活動及員工行為、提高圖書館服務效率的重要保證,也是協調圖書館群體內外關系和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有效措施,是圖書館制度層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高校圖書館規(guī)章制度包括領導制度、人事制度、獎懲制度、學習進修制度等。高校圖書館的規(guī)章制度要充分體現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價值,適應和滿足現代人的自尊、自我實現等心理需要;員工參與管理,接受繼續(xù)教育的權利等在規(guī)章制度中要有所體現。這種科學合理、公平公正、和諧統(tǒng)一的高校圖書館制度文化,既能維護圖書館正常的工作秩序,又能營造一種激勵圖書館員工積極向上、主動敬業(yè)的文化氛圍,這對于館員和讀者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的形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健全的規(guī)章制度,可以約束和規(guī)范師生員工的行為,加強行為文化建設,更好地發(fā)揮圖書館在科技育人和精神育人中的核心地位。
(四)遵循“讀者至上”,強化服務理念。我們知道,圖書館的工作對象是文獻信息,服務對象是讀者,而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服務對象主要是大學生。這就是說,大學生是高校圖書館的主體,大學生服務是高校圖書館賴以存在和發(fā)展的根本依據。印度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曾提出“圖書館學五定律”,其中前四條充分體現了“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和人文關懷。所以,高校圖書館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就要注重人文關懷,想大學生之所想,為大學生提供方便,在閱讀環(huán)境、開放時間、借閱方式、書架設置、信息資料檢索等方面,體現出溫暖、親情、人文關懷的服務特色。總之,高校圖書館在發(fā)展過程中,必須把“以人為本”貫穿于圖書館文化之中,千萬不能走過場,把高校圖書館文化的人文建設視為一種時髦,當口號一喊了之。要想讓“以人為本”的理念滲透到高校圖書館文化之中,絕非一朝一夕之事,任重而道遠。
總之,高校圖書館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校園精神文化的重要基地,起到核心作用。而校園精神文化則是一所學校的精神標志,二者相互聯系又相互促進,是一所大學通過長期歷史發(fā)展的文化積淀。建設好一流的圖書館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的重要舉措。
主要參考文獻:
[1]馬玉榮.構建以人為本的高校圖書館文化[J].山東圖書館季刊,2005.2.
[2]石聿根.網絡環(huán)境下的圖書館文化建設[J].圖書館界,2005.11.9.
[3]張勝全.塑造圖書館文化,提高大學生素質[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6.16.
[4]劉會彥.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新西部,2011.21.
[5]楊玲華.高校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價值工程,2011.29.
[6]蔡穎.試論大學校園精神文化建設[D].西安:陜西科技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