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忠孝 張莉
英語教學改革從未停止,特別是中學英語課程改革,一直在推動學校英語課堂教學的探究和變化。我校是教改實驗學校,為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共同參與的主陣地,建立有利于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有利于學生發(fā)揮自身主體性的生動活潑的新秩序,教師們大膽創(chuàng)新,嘗試“導學式”教法。在英語閱讀選修教學課上,我積極運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導學”的涵義
英語課的“導學”,就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參與,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為交際而運用外語能力的方法?!皩W”改變以往的課堂教學以“教”為中心,強調(diào)學生的“學”。
二、精心實施“導學式”,促進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閱讀能力是一種語言的綜合能力,理解程度與閱讀速度是其重要組成部分。高中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英語聽說能力,掌握了一定數(shù)量的詞匯和基本語法,在此基礎上側(c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以進一步為學習和運用英語打好基礎。
在每周兩節(jié)的英語閱讀選修課上,我精選閱讀材料,注意形式和內(nèi)容的多樣化及在難易程度上的搭配,使閱讀材料的題材和內(nèi)容盡可能豐富多彩。在教學中,我選用“Oxford English”和《高中英語活頁文選》,這兩套教材難易適中,詞匯量大,同時題材廣泛,有故事、人物傳記、科技及介紹英、美國家的風土人情方面的讀物,等等。這些精美有趣的文章,如果不經(jīng)教師引導,組織學生有計劃地閱讀,學生就難以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開始上閱讀課時,由于過大的詞匯量,學生有畏懼心理,詞不達意,而且個人閱讀習慣不同,有些隨心所欲。于是,我有步驟地引入“閱讀技巧”要點,使學生熟記于心,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閱讀速度和效率。具體方法如下:
1.指導學生養(yǎng)成直接理解文字符號的閱讀習慣,按意群閱讀。
某些學生在閱讀時,喜歡讀出聲音,或用手指點讀,或在內(nèi)心逐字逐句翻譯,這樣,會嚴重影響閱讀速度和效率,所以,要指導學生通過眼睛感知文字符號獲直接獲取信息,并在閱讀過程中自然將文章分成四五個詞的意群或句子,提高效率,養(yǎng)成良好習慣。
2.指導帶著問題閱讀,適當進行略讀、跳讀或細讀,切勿“回視”。
初上閱讀課,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讀材料時有“回視”現(xiàn)象,也就是說反復尋找先前讀過的信息,而不是繼續(xù)讀下去獲得完整的意思,這就會禁錮對信息的擴展和對文章的理解。因此要根據(jù)不同的文體選擇略讀、跳讀和朗讀等技巧。如果是敘述性的故事,就要抓住時間線索、人物的活動,按照一定線索提問,學生可以通過略讀、跳讀等尋找線索。如果是議論文或說明文,就要指導學生找出關鍵詞,抓住主題句(Top Sentence),主題句是段落中心,是閱讀中的重點。例如,在“Surprises At the Studio”一文中,Paragraph1~4:Dibbie and Angela go to a television studio to watch a recording of a quiz program.Paragraph7~8:The Director chooses Angela when one of the woman contestants faints. The last paragraph:Angela wins the quiz.這樣就點出了中心,抓住了關鍵句,使學生很快完成選擇題并回答問題,在此基礎上,還可根據(jù)文章設問。
3.指導學生學會猜測詞義。
閱讀理解,詞義是最基本的。不懂詞義,也就不理解文章。拿到一篇文章,不是見了生詞就查,而是要指導學生根據(jù)上下文正確理解靈活變化的詞義。在閱讀過程中,會碰上一些沒學過的詞,怎么辦?為了文章的整體性,要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猜測、發(fā)現(xiàn)其含義,這在英語閱讀中是必不可少的技巧。
例如,在“Oxford English”的 “From Watch TV to Using DVD”一文中,根據(jù)上下文可以猜測:eg. Many of you must be smart enough to figure out the meanings of the two Ds in the name.
(Smart:clever of bright;figure out:work out or understand)
又如:As there if no more wear and tear,every viewing is as good as the first.
(Wear and tear:damage from use.)
上述例句的生詞要求我引導學生抓住句中的已知信息,猜測詞義。
4.指導學生運用不講話的工具——詞典、語法書,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通過指導學生查閱詞典和各種參考書解決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閱讀,獲取知識。
“導學式”的實施,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每周的選修課逐漸變得生動活潑起來。經(jīng)過一學期的努力,學生的閱讀速度及效率大大提高,擴大了詞匯量。
三、深化“導讀”“點面結(jié)合”
何為“點”“面”,點為精通,面為泛讀。為了趁熱打鐵,使學生的閱讀再上一個新臺階,在“導讀”基礎上,我注重對文章進行分析,讓學生補充見解,并廣泛涉獵,及時創(chuàng)造機會運用所學詞匯或語句,對所學內(nèi)容達到心領神會、融會貫通的境界。
總之,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就要充分發(fā)揮引導者角色,想方設法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激勵他們不斷獲取知識,為未來的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