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莉
“累了你就歇歇腳,渴了你就喝杯茶,氣了你就消消火,難了你就說句話,這里就是你的家。”走進鳳岡縣永安鎮(zhèn)“群眾之家”,墻上的這一段話讓人頗感溫馨。
鳳岡縣委書記覃儒方介紹說,黨群直議制加上干群直通連民心、縣鄉(xiāng)直達惠民利、民生直辦解民憂“四直為民”,有效促進了黨員干部的作風轉變,解決了事關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把“最后一公里”變成了“零距離”。
探索新辦法 建立新機制
今年初,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敏爾在鳳岡縣調研指導工作時指出:“要在深化改革、加快發(fā)展、改善民生中走好群眾路線”,深刻闡述了當前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實踐路徑。鳳岡縣委以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認真踐行“十破十立”、開展梳理思想、梳理思路、梳理作風、梳理問題、梳理目標,經過深入調研,探索出“黨群直議、干群直通、縣鄉(xiāng)直達、民生直辦”的“四直為民”聯系服務群眾新舉措。
“黨群直議制”,這項制度的主體構架大致概括為“12345”:即構建1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基層民主雙向議事體系,夯實村民組一級黨支部和組議事會2個平臺,突出基層組織、黨員和群眾3個議事主體,規(guī)范提議、評議、審議、決議4個程序,圍繞“發(fā)展、法律、道德、風氣、和諧”5大核心內容開展議事,通過還權于民,實現群眾自己議自己的事,自己辦自己的事。
“田壩茶葉的發(fā)展過程就是群眾路線的生動實踐,黨群直議搞‘三資轉換我是最大的受益者。”鳳岡仙人嶺茶葉公司負責人孫德禮說,遇到茶青收購資金周轉難,他用1000多畝森林抵押貸款280萬元渡過了難關。
“干群直通”以縣、鄉(xiāng)、村、組四級群眾工作平臺,依托數字電視網絡搭建“鳳岡百姓通”電視點播平臺,運用移動互聯網的新技術,服務APP(手機客戶端)構建“新華鳳岡”信息化服務平臺,以及領導干部聯系直通,黨的聲音進萬家直通,“百千萬”情感直通,多角度、多層面、多領域、多方位為群眾提供最直接的民生服務。
“縣鄉(xiāng)直達”側重于切實解決縣直部門和鄉(xiāng)鎮(zhèn)在服務發(fā)展、服務群眾工作上權責不統(tǒng)一的“兩張皮”問題,結合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采取開通12343民生服務熱線、建立縣直部門干部掛任鄉(xiāng)、村第一副書記制度、搭建學習教育培訓平臺等措施,推進“政策、項目、技術、監(jiān)管、人才”直達,讓改革紅利惠及于民。
為解決因服務半徑過大、黨組織不到位,導致群眾辦事不便的問題,“民生直辦”的核心重在依托電子政務平臺,將行政審批的惠民政策兌現、項目實施管理、個人事項審批權限、服務項目開展、對部門考核評價等工作的重心向鄉(xiāng)村(社區(qū))下移,建立民情快遞郵箱,在前“三直”的基礎上,實現民生項目直接辦理,民憂民慮事項直辦。
聚力強保障 各級抓示范
“在‘四直為民的創(chuàng)建中,我們堅持強化組織領導、強化方案制定、強化抓點示范,確保了這項新機制的順利推進?!笨h委副書記汪能科如是說。
鳳岡縣按照“工作項目化,項目標準化”的要求,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四直為民”創(chuàng)建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以下簡稱縣創(chuàng)建辦)于縣群工委,由縣委專職副書記兼任辦公室主任。相應成立“四直為民”創(chuàng)建工作指揮部,縣委副書記任指揮長,縣委政法委書記、縣委組織部長任副指揮長。為充實創(chuàng)建辦人員,對縣群眾工作中心增加了10名事業(yè)編制。同時,縣財政投入1000萬元專項工作經費,并按實際工作需要長期列入財政預算,保障工作開展。
目前,全縣專門建立議事的組一級黨支部522個,組一級議事會2169個,選舉議事會成員10038人,聚焦五項議事內容開展“黨群直議制”。據統(tǒng)計,年初以來,全縣圍繞農村發(fā)展重點議事1670件(次),法律法規(guī)議事380件(次),道德問題議事690件(次),農村社會風氣議事660件(次),社會和諧議事740件(次)。
在抓示范方面,鳳岡縣縣級示范重點抓縣群眾工作中心、縣政務(黨務)服務中心和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規(guī)范化建設,提升服務質量。鄉(xiāng)鎮(zhèn)示范點實行“7+N”模式?!?”為規(guī)定動作,即有政務(黨務)服務中心、群眾工作站、“茶鄉(xiāng)勤務員”隊伍、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道德講堂、法律服務中心、便民服務熱線;“N”為自選動作,可根據條件設立農信服務、“鳳岡百姓通”等。村級示范點實行“5+N”模式?!?”為規(guī)定動作,即有政務(黨務)服務中心、群眾工作室、村電村郵農信服務、“茶鄉(xiāng)勤務員”隊伍、道德講堂;“N”為自選動作,可根據條件設立衛(wèi)生室、農家書屋、農家超市、體育健身、法律援助、茶鄉(xiāng)便民屋等。組級示范點實行“3+N”模式?!?”為規(guī)定動作,即有群眾工作點、組級議事會、茶鄉(xiāng)便民屋;“N”為自選動作,可根據條件設立衛(wèi)生室、農家書屋、體育健身、農家超市、農信服務等。
干部轉作風 群眾得實惠
鳳岡縣委常委、縣委組織部長孫琦說,“四直為民”有效促進黨員干部的作風轉變,較好解決了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把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變成了零距離。
鳳岡“四直為民”機制的實施,不僅創(chuàng)新了做群眾工作的方法,提升了黨員干部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更成為黨員干部轉變作風的助推器,強化了黨員干部組織群眾、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實效性。通過縣、鄉(xiāng)、村、組四級群眾工作平臺的搭建,促使信訪工作實現了“分散式”變?yōu)椤耙徽臼健?、“被動式”變?yōu)椤爸鲃邮健?、“轉交辦”變?yōu)椤爸苯愚k”、“中轉站”變?yōu)椤敖K點站”的“四個轉變”,保證了群眾話有地方說、事有地方辦、難事有人幫、問題有人管;通過開展“321”連心點活動,實施“百千萬”工程,各級領導干部幫助落實資金400多萬元,幫助解決矛盾問題600余起,協調項目70余個,實現了干部與群眾直接對話、直接溝通,充分彰顯了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示范引領作用。
鳳岡基層干部普遍認為:“黨群直議制”把事關本村(社區(qū))本組(小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公共事務和民生事務的協商、決定、執(zhí)行等權利交到黨員群眾手中,通過“直議”,使黨員群眾由“被動作主”變成“自覺作主”,實現外力拉動向內力引動的轉變,保障了基層黨組織的主張與黨員群眾意愿的高度統(tǒng)一。進化鎮(zhèn)臨江村臨平黨支部和街壩黨支部,針對投資1.5億元的“九龍生態(tài)養(yǎng)生園”項目占地問題,組織當地黨員、群眾開展議事,議出了“項目落地、農戶入股”的雙贏模式。
“四直為民”為群眾了解辦事流程、惠民政策提供了方便,減少了往返來回辦事的時間,節(jié)約了辦事成本,為第一時間知曉黨委政府的聲音加快了速度。縣煙草部門協同國土部門,把進化鎮(zhèn)臨江村實施的5000畝煙草園區(qū)土地整治,采取項目直達的方式進行下放。同時,“四直為民”圍繞群眾所需、所盼,切實幫助解難題,辦實事,進一步拉近了黨群干群關系,凝聚了正能量。今年一季度投入民政資金2858.6萬元,惠及79223人;通過“民情快遞”郵箱共收集群眾訴求785件,已辦理了741件;解決了體育館商住樓24戶長達15年辦證難問題;成立流動車管所,開展“送證下鄉(xiāng)”活動,已上摩托車牌照1萬多輛;率先在全省將城鎮(zhèn)無業(yè)居民“兩戶”家庭納入計生獎勵、保障、救助范疇,首次就兌現126.5萬元,惠及9934人。
鳳岡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長馬朝群說,“四直為民”整合了部門、社會等各種資源和力量,是深化服務型黨組織升級版和創(chuàng)新基層治理方式的有益探索,實現單向被動向雙向主動服務的轉變,傳統(tǒng)方式向現代技術的轉變,單一服務向多方位服務轉變;實現了服務群眾和教育引導群眾相結合,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相結合,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相結合。(作者單位:鳳岡縣外宣中心 責任編輯/ 霍慶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