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域核心價值觀的關系,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出發(fā),分析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發(fā)展路徑,探索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下中國大學生價值觀的培育理念和方法。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
一、相關概念
(一)價值觀
關于價值觀的描述,學術界有很多種說法,一般的認識是,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創(chuàng)造和實現價值的過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價值認識。所謂“價值觀”,是一種價值認識,是對價值關系的反映,是指導人們思想行為的根本的價值意識。通俗的講價值觀就是深沉次的存在人內心的穩(wěn)定的觀點,關乎你信什么、要什么、堅定追求什么和實現什么等內容。
(二)核心價值觀
所謂核心,也就是在眾多的元素中其絕對支配地位的元素。核心價值觀是卻別與一般價值觀的,是一種文化區(qū)別于另一種文化的基本價值觀念,是一種社會制度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則。對個體而言核心價值觀具有統(tǒng)領性和超強的穩(wěn)定性,對人的影響是非常明顯和長期的。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第一次提出是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六中全會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社會價值體系的核心,對于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形成起著主導作用,把握著社會價值的發(fā)展方向。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組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靈魂是馬克思主義思想,中國共產黨毫無疑問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唯一核心,而馬克思主義是指導中國共產黨發(fā)展的思想內涵,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在我國的建設實踐中居于統(tǒng)領的地位,是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主導;精髓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團結創(chuàng)新的不竭動力和精神支撐,沒有了民族精神,也就沒有了核心價值觀的脊梁;基礎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全體民眾都應該遵守的基本準則,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這座大廈的基石。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美的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和個人層面的價值取向要求。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
(一)大學生價值觀及其特點
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是大學生在長期的家庭、社會和學校生活實踐過程中所不斷積累形成的對客體或客體效應的根本標準或判斷,在整個大學生價值觀體系中處于中心地位,是大學生群體在處理問題、看待事物時的根本立場和態(tài)度,能夠起到主導作用的價值觀。在當前社會巨變的環(huán)境下,具有如下特點:
具有時代性,大學生的價值觀具有十分突出的時代性,從20世紀初的五四運動,到建國后的上山下鄉(xiāng)運動,再到80年代的改革大潮和如今的互聯(lián)網時代,大學生的價值觀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具有從眾性,所謂從眾,就是在群體的影響和壓力下,個體放棄自己的意見或自身的需要而采取與大多數人相一致的行為,即通常所說的“隨大流”;具有易變特點,大學生處于價值觀成型階段,且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出現變化,這也是導致從眾性和時代性的主要原因。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
大學生的價值觀還處在形成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形成過程中能夠起到突出的引領作用。首先大學生的價值觀還處在行程初期,在全國統(tǒng)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熏陶下,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會受到非常重要的影響;其次在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形成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能夠起到教育引領作用;在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己基本形成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起到精神歸屬作用。
四、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構建的路徑
(一)要充分發(fā)揮主渠道作用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離不開高校政治思想課程,作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的主渠道,應該以嚴謹的態(tài)度對待政治思想課程,要禁止當前高校弱化政治課程的做法。高度重視高校政治思想課程,在課程設置和教師選擇上嚴格把關,保證課時;要以行之有效的方式來進行思想灌輸,充分發(fā)揮理論引導的作用。
(二)營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社會大環(huán)境,尤其是社會媒體為代表的輿論環(huán)境是關系到大學生成長的重要因素。當前社會信息逐漸走向碎片話,信息常常以冰山一角的方式展現;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廣度也在不斷的擴展。對于價值觀尚未成型的大學生而言,如果不加引導,常常會誤入歧途。因此要加強對于網絡信息的監(jiān)督,從源頭上控制網絡信息和新聞信息的規(guī)范化,保持嚴肅性,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三)建立約束機制
外在的約束舉措與自身的行為約束互為補充,兩者結合實現大學生自身思想和行為的約束。包括與法律相銜接的硬性約束舉措、與道德相銜接的軟性約束舉措以及與生活相銜接的常規(guī)性約束舉。在法律約束上,做到恪守法律法規(guī),有法制觀念,并能約束自身的行為實踐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在道德層面,始終以八榮八恥為考量自身行為的最高標準;在生活常規(guī)約束上,可以包括大學生價值觀成長日記、大學生行為規(guī)范守則、大學生價值觀評價機制、大學生誠信檔案等。
(四)建立長效的培養(yǎng)機制
價值觀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短期內可以完成的,因此在大學生社會主義價值觀培養(yǎng)的過程中,需要建立長效機制,并充分發(fā)揮信念引導的作用,強化大學生的理想內化機制,將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相對穩(wěn)定的理想信念,繼續(xù)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約束。要加強社會公平機制建設,構建完善社會監(jiān)督機制、獎懲機制,構建完善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機制,在理想信念恪鑄的過程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其中,將其作為綱領和指南,武裝和教育學生。
參考文獻:
[1] 李忠軍、張森林.互聯(lián)網對當代大學生政治價值觀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2008
[2] 楊麗娟、石艷華.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探微[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23)
作者簡介:楊藜熳(1981—),女,漢族,重慶人,現就職于重慶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政教研部,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 (教育管理、思政教育、中國古代文學、文字學、語言學、文藝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