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黃建
北鎮(zhèn)市保護地蔬菜面積65萬畝,其中保護地茄子栽培面積24萬畝。由于連續(xù)幾年的重茬種植,棚室茄子青枯病逐年加重,給菜農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損失,成為繼茄子黃萎病后又一大毀滅性病害。
一、發(fā)病特點
該病發(fā)病多在開花現蕾后,苗期很少發(fā)病。當棚室內溫度穩(wěn)定在30~36℃時,出現發(fā)病高峰。發(fā)病初期僅個別葉片顏色變淡,呈現局部的萎蔫,后擴展到全株。多在光照強時出現癥狀,每天早、晚或陰天可恢復正常。后期植株青枯凋萎,枝條髓部潰爛或中空。濕度大時,橫切病莖,切面用力擠壓,有混濁菌膿溢出,這是區(qū)別于茄子黃萎病的重要特征。連作發(fā)病重,新茬地基本未見發(fā)病,連作3年以上的地塊死秧率可達50%以上。管理粗放也發(fā)病嚴重,如定植時傷根、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及地下害蟲發(fā)生嚴重等都會增加病菌的侵染機會。灌水不當,大水漫灌,則加快了病害的傳播速度。若棚室內溫度失控,高溫、高濕,則為青枯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偏施氮肥會加重發(fā)病程度。氮、磷、鉀等平衡施肥的,發(fā)病相對較輕。
二、綜合防治對策
經過反復試驗,棚室茄子青枯病采取綜合防治對策,可將死秧率均控制在5%以下,取得較好的效果。
1.農業(yè)防治 ①選用無病種子或耐病品種。如黑又亮、遼茄4號等,有條件的可采用嫁接栽培,減少土傳病害的發(fā)生。②合理輪作。避免番茄、辣椒等茄科蔬菜連作,與非茄科作物如蔥、蒜等輪作3年以上。③種子消毒。先將種子在冷水中浸3~4小時,再放入體積為其5~6倍的55℃溫水中,連續(xù)攪拌15分鐘后,取出種子立即用清水降溫后沖洗干凈,晾干播種或催芽后播種。④培育無病壯苗。用無病土育苗,并在前茬未種過茄科作物的地塊育苗。播種前用5%多菌靈WP1000倍液噴灑苗床,最好用營養(yǎng)缽或營養(yǎng)袋育苗,減少定植傷根。⑤處理定植棚室。農閑時對發(fā)病棚室進行土壤處理,可用98%棉隆每畝30公斤撒在土表上,并覆蓋塑料薄膜,5~7天后揭膜放風,也可結合整地施生石灰每畝50~100公斤進行土壤改良和消毒。采用大壟雙行栽培,壟高20厘米,寬60厘米,覆地膜,滴灌澆水。⑥加強田間管理。施足基肥,施用有機肥要充分腐熟,并平衡追施氮、磷、鉀肥。第一次采果后,葉面適當噴施0.2%磷酸二氫鉀或阿曼達等葉面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及時中耕,培土、促進根系生長。灌溉要小水勤澆、滴灌,禁止大水漫灌,防止病菌隨水傳播。發(fā)現零星病株及時拔除,病株帶出棚外深埋或燒毀。在病株周圍土壤中撒生石灰,防止病菌擴散傳播。收獲后及時清理田園,將茄秧連根拔除,清掃殘枝落葉,集中進行處理,減少田間病源積累。
2.化學防治 種子用新植霉素300毫克/公斤浸種30分鐘,洗凈后催芽播種。發(fā)病初期用77%可殺得WP500倍液、72%農用鏈霉素SP4000倍液、14%絡氨銅AS300倍液、77%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50%琥膠酸銅(DT)WP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藥液250~500毫升,隔7小時灌1次,連灌3~4次。
3.生物防治 使用新型微生物農藥“0.1億cfu/g多黏類芽孢桿菌細粒劑”(康地雷得)500~600倍液,定植時灌溉,或發(fā)病初期用600~700倍液灌根,田間防效可達83%~97%,病害嚴重發(fā)生時可增加用藥次數和用藥量。
作者簡介 周穎(1980.12-),女,高級農藝師,從事農業(yè)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