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葵,陸利生,竇 瑛,蔡麗南,陸珍珍,梁瓊丹
腸瘺是指胃腸與其他空腔臟器、體腔或體腔外有異常的通道,腸瘺穿破腹壁與外界相通的稱為腸外瘺[1],是腹部外科手術后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腸瘺又分為低位腸瘺和高位腸瘺。高位高流量的腸瘺不僅造成病人全身病理、生理變化,而且大量混有膽汁、胃液、胰液及腸液的分泌物不斷自瘺口溢出,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及腐蝕性,侵蝕皮膚組織出現(xiàn)紅腫、糜爛,瘺口周圍皮膚更甚[2]。我科將循證護理應用于高位高流量腸瘺病人的護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對象 選擇2009年1月—2013年8月在我科住院治療的腸瘺病人5 8例,其中男4 6例,女1 2例;年齡2 1歲~6 8歲(47.31歲±12.67歲);18例為胃空腸吻合口瘺,29例為十二指腸瘺,11例為高位小腸瘺;2例由于感染嚴重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均治愈出院。診斷標準:口服亞甲藍或從胃管注入亞甲藍后引流液呈現(xiàn)藍色;經(jīng)CT或消化道造影明確診斷為高位腸瘺。排除標準:有多個瘺口的病人。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32例病人為對照組,2011年1月—2013年8月住院的26例病人為觀察組。兩組病人年齡、性別、腸瘺類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及護理方法 兩組病人均給予充分引流、營養(yǎng)支持,應用生長抑素和生長激素輔助治療。對照組按常規(guī)方法留置引流管,腸液滲出較多時,及時更換敷料,若有皮炎發(fā)生則涂鞣酸軟膏。觀察組給予循證護理。①提出循證問題:引流腸瘺病人漏出液的最佳方法;腸瘺病人的皮膚保護。②尋找循證支持: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查閱相關文獻,對證據(jù)的真實性、可靠性進行評價,并結合護理人員的經(jīng)驗,對病人個人情況進行評估,尋找最合適的護理措施。③循證護理實踐:在瘺口處應用造口袋,根據(jù)瘺口的形狀和大小修剪造口袋底座,使其能封閉瘺口。留置雙套管持續(xù)沖洗及負壓吸引,雙套管一端伸至瘺口內,一端與負壓吸引器連接,雙套管與造口袋出口用橡皮筋及膠布封口。每日用生理鹽水3 000mL~5 000mL沖洗,早期可加用甲硝唑注射液100mL~200mL進行沖洗,負壓吸引壓力為-4kPa~-8 kPa,瘺口周圍予皮膚保護粉保護。
1.2.2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病人瘺口周圍皮炎發(fā)生率、每日瘺口換藥次數(shù)、瘺口愈合時間以及病人的舒適程度。
1.2.2.1 舒適程度判斷 應用線性視覺模擬評分[3]判斷,標尺標有0~10的刻度,無癥狀為0分,1分~4分為輕度不舒適,5分~7分為中度不舒適,8分~10分為重度不舒適(無法忍受)。向病人詳細講解使用線性視覺模擬評分標尺自我評估舒適度的方法,在入院7d~10d對病人的腹部疼痛、睡眠形態(tài)紊亂、皮膚疼痛、惡心嘔吐癥狀進行單項評價。
1.2.2.2 皮炎分級標準 按照國際傷口創(chuàng)面評價標準[4]評定引流管口周圍刺激性皮炎皮膚損傷程度。0度:無變化;Ⅰ度:輕度紅斑;Ⅱ度:明顯紅斑,斑狀濕性皮炎;Ⅲ度:融合性皮炎,凹陷性水腫;Ⅳ度:潰瘍、出血。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所有數(shù)據(jù)應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
2.1 兩組康復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康復效果比較
2.2 兩組舒適度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舒適度比較例
隨著現(xiàn)代護理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以真實、可靠的科學證據(jù)為基礎的護理實踐——循證護理(EBN)廣泛開展,使傳統(tǒng)的經(jīng)驗主義護理模式向依據(jù)科學研究成果為基礎的新型護理模式轉變[5]。循證護理是通過檢索相關文獻,廣泛尋找證據(jù),并提出最佳護理措施,以達到對病人利益最大化原則[6]。護理人員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尋找科學可信的證據(jù),制定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為病人提供有效可行的優(yōu)質護理。
3.1 腹腔持續(xù)沖洗和持續(xù)負壓吸引有利于高位高流量腸瘺的愈合 保持引流通暢是高位高流量腸瘺治療的關鍵。傳統(tǒng)留置引流管被動引流的治療方法對于漏出量大、漏出液多的高位高流量腸瘺引流效果不理想,引流管可能被壞死組織、膿血等物質堵塞,導致引流不暢,引流液從瘺口滲出,醫(yī)護人員需花費較大的人力和物力更換敷料、床上用品及衣物。而從沖洗管持續(xù)向腹腔輸注生理鹽水可以稀釋膽汁、腸液及胰液,持續(xù)負壓吸引的壓力穩(wěn)定而持久,能及時有效地將漏出液和沖洗液吸引出來,可以預防和治療繼發(fā)感染[7],也減少了消化液對腹腔臟器、血管的腐蝕作用。
3.2 兩件式造口袋及皮膚保護粉有利于高位高流量腸瘺病人皮膚保護 引流液對腹腔臟器、瘺口皮膚均有較強的刺激。皮膚保護粉由羧甲基纖維素鈉(CMC)、瓜爾豆膠和黃原膠組成[8],有較強的吸濕作用。皮膚保護粉屬于水膠體類敷料,可促進皮炎、糜爛和潰瘍的愈合,減輕病人的疼痛[9]。兩件式造口袋能收集漏出的腸液,減少消化液與皮膚接觸。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瘺口周圍皮炎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皮膚疼痛的程度也較對照組輕(P<0.05)。
3.3 綜合治療、護理能增加高位高流量腸瘺病人的舒適感 膽汁、腸液從瘺口漏出使病人局部長期處于潮濕狀態(tài),經(jīng)常更換敷料,病人不能很好的休息,堿性較強的腸液對皮膚有較強的刺激性,病人常自覺瘺口周圍皮膚疼痛,且腹腔感染常導致病人腹部疼痛、惡心嘔吐[10]。采取綜合治療、護理后,觀察組病人舒適程度各項評價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循證護理可促進高位高流量腸瘺病人康復,而且在循證護理實施過程中,護士需檢索大量文獻,促使護士主動學習,提高了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利于提高護理質量。參考文獻:
[1] 黎介壽.腸外瘺[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4:99.
[2] 曹偉新.外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242-248.
[3] 陳凌,盧海濤,王凱,等.提高經(jīng)皮冠狀動脈成形術后患者臥位舒適度的方法[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3):230-231.
[4] Mcnelis J,Marini CP,Jorkiewica A,etal.Predictiv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in the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J].Arch Surg,2002,137(2):133-136.
[5] 李曉玲.循證護理的理論與實踐[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24):2211-2214.
[6] 許靜.皮肌炎伴橫紋肌溶解癥與呼吸衰竭患者的循證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8):764-766.
[7] 張月琴.開放式雙套管持續(xù)沖洗低負壓引流應用于高位腸瘺的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1,15(14):74-75.
[8] 李冬眉,王紅霞,留盈盈.護膚粉和皮膚保護膜用于大便失禁致肛周皮膚損傷的效果觀察[J].護理與康復,2009,8(12):1040-1041.
[9] 黃漫容,葉新梅,陳玉嬋,等.高流量腸外瘺病人的皮膚保護[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04,3(6):61-62.
[10] 鐘巧玲,李傳珍,蟻涵純.食管癌病人術后并發(fā)腸瘺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2,12(1A):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