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文
為實現新課程標準理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對創(chuàng)新方法的運用,這是每一位初中數學老師都必須正視的問題。從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弊端出發(fā),著重探討在新課程教育理念之下初中數學創(chuàng)新、高效教學的方法。
新課程理念初中數學教學方式自《數學課程標準》推出以來,我國初中數學教育改革就已經走上了正規(guī),而新課程改革理念主要針對傳統(tǒng)初中數學教學模式而言,旨在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并逐步開發(fā)其潛在智能。現代數學教育早已擯棄了教師唱獨角戲的模式,它應該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體味數學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須不斷追求高效的課堂教學,以達到新課改的目標。
一、傳統(tǒng)教育理念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弊端
新課改的施行是現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傳統(tǒng)數學教學在夯實學生基礎知識的層面上確實發(fā)揮著不小的作用,對學生運算能力的鍛煉具有明顯的效果,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走到了盡頭,其弊端已日益顯現。
1.數學教學方式單一、枯燥,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傳統(tǒng)初中數學教學側重于對知識的講解和反復練習,以求孰能生巧,但卻極易造成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比如,我們常說的“填鴨式學習”“課堂沉默”現象,等等,使學生逐漸失去主動學習的興趣。
2.繁重的課業(yè)負擔抹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按照傳統(tǒng)數學教學方式,大量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卻并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尤其是精力與時間的占用導致學生難以分身進行數學的探究性學習以及興趣的培養(yǎng)。
3.答案的權威性與唯一性,限制了學生探索與懷疑的信心
原有數學教材對于探究性問題涉及較少,在初中數學中幾乎都為固定答案與思維模式,無論是考試還是習題,其答案往往存在唯一性,教師也過于權威,這就迫使學生只能按照老師的思路和方法來分析與解決問題,而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策略設計
新型課程教育理念是在長期的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形成的,無論是在教育理論層面還是教學模式層面,它都具有無可爭辯的先進性。新課程理念主推素質教育,強調“授之以漁”,面向全體學生,發(fā)展其個性與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能夠全面、健康地發(fā)展。而在教學方面,其解決了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許多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學現象,對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以及教學水平的提升,也起著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初中數學要實現高效課堂教學,則需要做到如下幾點:
1.有效的情景創(chuàng)設
情境教學是現代多元化教學模式中的重要方式,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課堂教學模式。初中生學習最直接的動機便是興趣,而興趣則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觸發(fā)的,因而,創(chuàng)設適當的情景,并將問題與情景相結合,則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生活經驗,把課堂變成適合學生學習的環(huán)境。例如,在講解應用題型時,教師可以根據題目讓學生上講臺來進行演示表演,以直觀的方式調動學生的感性思維,并有效地激發(fā)全班學生的參與熱情,集中注意力,從而起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2.有效的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抓住學生思維、集中學生注意力的重要方式,有效的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因素。在初中數學課堂之上,由于學生的思維具有較強的跳躍性、發(fā)散性,其“走神”的現象也較為普遍。新課程教育理念要求數學教學必須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注重知識的實用性,在課堂上以問題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得的效果。在筆者的課堂教學中,通常對知識點都會進行提問或者設問,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掌握程度。
3.有效的課堂交流
新課程理念在本質上是素質教育的具象化,素質教育對于學生的個性以及各方面創(chuàng)造、交流與合作能力都有所要求,在初中生身體與智力發(fā)育的關鍵時期,教師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思維能力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素質。課堂上的合作與交流體現在兩個方面: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而有效的課堂交流則是促成高效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掌控全局,做好引導,對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與探究,如在講解《三角形的內角》概念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使用量角器分別測量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不規(guī)則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值,并且引申出鈍角三角形以及銳角三角形的概念,讓學生在討論中進行學習能夠極大地提升其對數學的興趣,加深其對知識的掌握。
4.有效的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緊接課堂教學,對學生知識的消化與鞏固效果遠遠大于課下練習,在課堂之中有教師的指導和及時講解,并且教師可以采取鼓勵、比賽的方式,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激發(fā)學生做題的欲望與效率。當然,要做到有效的課堂練習,那么教師必須注意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中預留足夠的時間,練習題目要少而精,具有代表性,以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有效的課堂評價
課堂評價實際上是一種精神激勵方式,合理、有效的評價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情感,使其成為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將課堂評價以等級(A、B、C、D)的方式進行分類,在學生回答問題、小組表演或討論、提問問題等過程中對其進行評價,另外,日常訓練以及考試中也需要擯棄單純以對或錯來判定學生的模式,盡量采取積極的、帶有鼓勵性的評價或評語,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滿足,從而更加有助于凝聚學生對教師、對數學學科的熱愛。
三、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價值觀,以發(fā)展的觀點來制定教學目標,以聯(lián)系的觀點來進行知識點的教學,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既要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又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發(fā)散性思維。為達到新課改的目標,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需做好如下兩點:
1.循序漸進,因材施教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教學須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與尊重,因此,初中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然后才能開展實踐教學工作。一方面,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尤其是學生之間的個人性格差異。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經常提一些趣味問題或者具有較強開放性、討論性的問題,開展一些班級競賽活動,從而創(chuàng)造機會對學生進行鼓勵或者表揚,以激發(fā)其榮譽感以及競爭意識;另一方面,教師要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構成以及對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或者引用實例必須建立在已了解相關事例知識的基礎之上,或則將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做無用功。數學教師要根據對學生個體情況的掌握來制定教學方案,以使課堂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
2.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設計以及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科學的教學目標能激發(fā)教師積極創(chuàng)新、激勵學生勤奮學習。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以及素質教育的要求,初中數學教學目標的設計,必須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合理設計學期目標、半期目標、單元目標甚至課時階段目標,突出數學學習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探究過程。
參考文獻:
[1]王雪梅.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
[2]王靜.初中數學探究性學習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