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背景下對高中語文在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以及發(fā)展創(chuàng)新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加上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和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提升,采用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已成為社會的一種趨勢。因此,巧妙地將多媒體技術和高中語文教學有機結合,不僅可以使語文課堂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對高中語文的學習興趣,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語文;新課程;多媒體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其在教育領域的大力投入,多媒體技術已逐步成為教育現(xiàn)代化主要的教學工具和平臺。其具有的交互性、生動性、便捷性和直觀性特點已被諸多課程教學所采用,成為提高素質(zhì)教育和課堂效率不可或缺的一種方式。教師應正確認識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所在,充分利用于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優(yōu)化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而且能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師的教學效率,開闊學生的視野,從而達到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要求。
一、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語文中的優(yōu)勢
1.豐富學生體驗,加強知識感悟
直觀性是多媒體技術最為突出的特點之一,多媒體技術采用對聲、光、電的直觀再現(xiàn),將活躍學生五官的感受作為依托,從而達到對所學知識直觀的體驗目的。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是一門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組成文化底蘊的基礎性學科,其不僅為學生傳輸最基本的語文基礎知識,而且在情感陶冶、引導價值觀方面起到主要作用。
2.拓展課堂空間,活躍課堂氣氛
多媒體技術依托較先進的教學器材,主要以計算機為操作平臺,將音頻、視頻播放器以及幻燈機相關技術有效地結合使用,很大程度上拓展課堂內(nèi)容所承載的范圍和空間。將課本作為依托的高中語文無法適應現(xiàn)代知識時代學生多元化、多向度的發(fā)展現(xiàn)實,通過采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加工,將以豐富教師教學手段、延伸教學深度為目的,從而達到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效果。同時巧妙靈活地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使語文課堂充滿趣味與活力,而且能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從而使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得到進一步提升。
3.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學生能夠進入教學的“深水區(qū)”和體驗感悟知識從而具備創(chuàng)新思想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多媒體技術“人機對話”的模式能夠使學生體驗到課堂學習中的互動性,并以強烈的感官直接感受到作品的真實魅力所在。由于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的單一和枯燥,使得大多數(shù)學生都把學習語文知識停滯在文字積累和對文本死記硬背層面,造成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失去興趣和熱情。因此,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應多在挖掘語文重點、難點知識上下功夫,做到放矢和寬松有度。
二、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其學習能力的重要場所,然而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間缺乏交流,大多數(shù)學生均是被動地參與課堂學習,導致失去對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多媒體技術的充分利用,不僅能有效提升教學質(zhì)量,而且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得以豐富,從而產(chǎn)生體驗美好生活的感受。
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像、動畫多種手段融合于一體,巧妙地應用多媒體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傳統(tǒng)的教學工具為粉筆、黑板、模型和掛圖相關工具,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取代粉筆、黑板,為課堂教學節(jié)省了很多的時間,使教師能夠傳授更多的語文知識,從而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
多媒體教學的課件一般都存在按照固定的教學模式進行組織教學的問題,使得教師和學生間缺乏交流溝通。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片段式的教學課件取代整體教學課件,留下充足的空間和時間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其中,以此達到激發(fā)學生對學習語文知識興趣的效果。如,采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可以增加語文課堂教學的容量,借助圖片展示以增強教學直觀效果和課堂趣味性,與此同時,教師需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并對其進行指導學習活動,從而增強學生和教師間的互動性。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動力。其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而且對教師的綜合教學水平有所提升,因此教師需科學合理地將多媒體技術與高中語文教學有效的結合,從而加快實現(xiàn)高中語文教學的現(xiàn)代化。
參考文獻:
[1]張秀.高中語文教學如何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J].教育教學論壇,2011(33).
[2]王麗莉.高中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6).
作者簡介:胡瑋,男,1973年出生,本科,任職于浙江省溫州市蒼南中學,研究方向:語文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