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香花 朱伊方
[摘 要] 勿庸置疑,J.K. 羅琳是位杰出的小說家,但鮮為人知的是,她還是一位優(yōu)秀的教育家。在哈利·波特系列書籍中,她塑造了一所理想的校園——霍格沃茨。這所學校擁有完善的教育體制和先進的教育理念。在這所學校,主人公哈利和他的伙伴們一步步成長成熟。通過描寫哈利在霍格沃茨的生活和學習,J.K.羅琳將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完美地展現(xiàn)了出來。其中,有許多的理念與后現(xiàn)代主義教育觀不謀而合。
[關鍵詞] 《哈利·波特》;后現(xiàn)代主義教育;解構權威;多元化;合作與平等
1997年,隨著《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出版,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哈利·波特旋風。該系列小說被翻譯成近70多種語言,在全世界200多個國家累計銷量達4億多冊,位列史上非宗教市場銷售類圖書首位,這不能不說是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跡?!豆げㄌ亍废盗袇矔m說主要描寫了主人公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學習、生活和冒險的故事,但它絕不僅僅是兒童讀物,圍繞著哈利·波特的成長,作者J.K. 羅琳將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貫徹其中,而這些理念與后現(xiàn)代教育觀不謀而合。
后現(xiàn)代一詞最早是由英國畫家查普曼于1870年提出的,到了1984年,法國哲學家讓·利奧塔發(fā)表了《后現(xiàn)代狀況——關于知識的報告》,標志著后現(xiàn)代主義思想的形成。[1]后現(xiàn)代主義思想很快被許多學者接受,1993年美國教育家威廉.E.多爾發(fā)表了《后現(xiàn)代主義課程觀》,教育學者們從后現(xiàn)代主義視角重新審視了教育,對教育目的和教育過程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從而引發(fā)了一系列嶄新的教育理論、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形成了后現(xiàn)代教育思想。[2]后現(xiàn)代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五個方面:一,反對權威和去中心化;二,多元化和差異性;合作和交流;四,鼓勵自我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五,強調平等關系。這些特征在《哈利·波特》系列中都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3]本文將就J.K. 羅琳在小說中對傳統(tǒng)教育中權威和中心的解構,對多元化和差異性的尊重,推崇合作和交流,鼓勵自我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平等關系這五個方面分析她的后現(xiàn)代主義教育思想。
一、解構權威和中心
法國后現(xiàn)代主義哲學家讓·弗郞索瓦·利奧塔認為,“教師的傳統(tǒng)使命很難談得上光榮和崇高,因為他們的任務是通過話語霸權來建立知識的等級秩序和思想界的特權階層”。[1]傳統(tǒng)教育到處充斥著“權威”,在學校里校長是權威,在課堂上老師是權威,在家里家長是權威。 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培養(yǎng)出的學生只能是一個個應聲蟲。后現(xiàn)代主義框架下的教育反對權威和中心,強調開放型的、平等的、網(wǎng)式的教學結構;允許任何人在任何地點、在任何時候隨機加入學習,后現(xiàn)代教育強調教學面前人人平等。J.K. 羅琳在《哈利·波特》系列叢書中有許多體現(xiàn)挑戰(zhàn)權威,提倡個性,彰顯平等的細節(jié)。
在《哈利·波特與磨法石》中,哈利一進入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就面臨著分院的問題,但負責分院的并不是代表權威的校長和院長們,而是讓人耳目一新的分院帽,它唱著古老而又耐人尋昧的歌謠,狀似草率實則民主地決定了學生們的未來。它對每一位帶上帽子的學生的才能都進行了認真的評估,在這些基礎上再征求學生們的意愿,最后才決定他們的去向。書中一開始按分院帽對哈利才能的分析,他本該分到斯萊特林,但因哈利本人的抗拒而將他分至他喜歡的格蘭芬多?!安蝗ニ谷R特林,對吧?拿定主意了嗎?你能成大器,你知道,在你的一念之間,斯萊特能幫助你走向輝煌,這毫無疑問——不樂意?那好,既然你已經(jīng)拿定主意——那就最好去格蘭芬多吧!”(74)[4]這種民主的做法是對權威的一種解構。
隨后,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中,因為哈利堅稱伏地魔回來了,代表權威的魔法部不愿承認這個事實,用各種手段誣蔑哈利,并派遣魔法部官員多洛雷斯·烏姆里奇前往霍格沃茨,明是擔任黑魔法防御課的老師,實為監(jiān)督霍格沃茨的檢查官。這位老師沒有任何教育經(jīng)驗,只會利用自己的作為檢查官的權威去鎮(zhèn)壓學生,引起了以哈利為首的學生們的極度不滿。因為這門課極其重要,為了讓自己學到東西也為了自保,學生們自發(fā)要求作為學生的哈利為他們上課。他們自創(chuàng)D.A.,利用課余時間相互學習,共同訓練,取得了不錯的進步。這種進步在后來他們與伏地魔的斗爭中得到了證實。[5]這可以說是對權威極大的一個挑戰(zhàn)。
二、尊重多元化與差異性
在J.K.羅琳筆下,霍格沃茨魔法學校是一個非常獨特,極其個性,包容性強的學校,它尊重差異性并接納多元化。而且它對差異性和多元化的尊重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
首先是它的教師團隊的多元化,它擁有正常的人類教師鄧布利多校長和格蘭芬多院長麥格教授,也有狼人教師萊姆斯·盧平,還有馬人教師費倫澤,再加上巨人海格,甚至還有幽靈教授賓斯。這些老師在霍格沃茨受到了平等的對待和尊重,他們?yōu)榱藢W校的繁榮和學生們的未來共同努力著。
其次,它的其他員工則更是海納百川,包羅萬象。有專門負責做家務的精靈們,也有負責開門的胖夫人等畫像,還有負責巡邏檢查的啞炮費爾奇,再加上飄來飄去搗蛋的皮皮鬼以及格蘭芬多塔的常駐幽靈“差點沒頭的尼克”。這些員工雖然不是老師,但他們同樣受到了老師和學生們的尊重。
另外,它的學生群體也體現(xiàn)了多元化。它有來自純血統(tǒng)巫師家庭的學生,如德拉科·馬爾福;也有來自非巫師家庭所謂麻瓜家庭的孩子,如赫敏。勇敢豪爽的格蘭芬多,正直忠誠的赫奇帕奇,睿智博學的拉文克勞,真誠與陰險并存的斯萊特林,這四個學院代表著霍格沃茨納各方英才,匯各界精英的辦學理念。
再次,它的課程設置更是豐富多彩。有變形課,魔法史課,魔藥課,藥草學課,黑魔法防御課,占卜學課和保護神奇動物課等。這些課有些是理論課,一些是實踐課,一些則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上課的形式各有特色,五花八門,能滿足各種學生的喜好與需求。
J.K.羅琳所創(chuàng)造的這所魔法學??梢哉f與后現(xiàn)代主義教育所提倡的多元化觀念不謀而合。后現(xiàn)代教育“鼓勵從不同視角看問題,使用多種途徑解決問題、不同文化和個性并存、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評價、教育目標的多元化等”。[6]
三、崇尚合作與交流
后現(xiàn)代教育強調開放性和互動性。后現(xiàn)代主義教育家認為:“知識不是獨立于學習者的外在信息復合體,每個學習者對知識都有著自己的組織和建構;教學不是單一的知識傳輸,是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和互動;教師扮演的不是一個把知識灌輸?shù)綄W生大腦中去的角色,而是學習的指導者和幫助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交互作用以發(fā)展自我知識的過程,教師總是保持著在自我與社會之間角色的不斷轉變,他們不斷體會和學習如何讓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去體驗、建構和創(chuàng)造?!盵6]
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中,盧平教授的黑魔法防御實踐課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受學生歡迎。盧平比較喜歡與學生互動,善于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學習,充分發(fā)展個性。與斯內(nèi)普的嚴厲苛刻區(qū)分優(yōu)劣學生不同,盧平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幫助每一位學生找到自身的閃光點,并指引其揚長避短,實現(xiàn)自我價值。在盧平教授的第一節(jié)課上,斯內(nèi)普不顧學生自尊在全班同學面前譏諷納威:“也許還沒有人提醒你,盧平,這個班里有一個納威·隆巴頓。我建議你別把任何復雜的事情交給他去做,除非有格蘭杰小姐對他咬耳朵,告訴他怎么做?!边@樣的話極大地傷害了當事人納威的自尊,也激起了其他學生的憤怒。盧平教授的回答是:“我本來還希望納威幫我完成第一步教學呢,我相信他會表現(xiàn)得非常出色?!彼幕卮鸸奈枇四懶〉募{威,也為學生們樹立了一個高大的師者形象。在后面的教學實踐中,盧平教授循循善誘,與學生積極互動,問答的教學方式讓整個課堂變得輕松愉悅,每個學生都親身體驗擊退博格特的過程,連接受能力很差的納威也變出了博格特并擊退了它。在這個教育過程中,盧平教授扮演的角色是指導者和幫助者,這種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教學果顯著,這從“同學們興奮地交談著,離開了休息室”可窺見學生們對盧平教授這堂課的喜愛。[7]
其實在《哈利·波特》系列叢書中,還有兩位老師也恰如其分地扮演了引導者和幫助者的角色。一位是麥格教授,她每節(jié)課都是自已先示范然后讓學生模仿,對有進步的學生從不吝惜表揚。另外一位是鄧布利多教授,他可以說是哈利整個求學階段的指導者和幫助者,甚至在死后還用精神指引著哈利戰(zhàn)勝伏地魔。在前五部小說中,鄧布利多教授主要是在背后策劃并引導哈利,而主要做決策并采取行動的是哈利。在后兩部小說中,隨著伏地魔的不斷強大,鄧布利多開始和哈利一起探索對付伏地魔的策略,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鄧布利多幫助了哈利,其實哈利也在幫助鄧布利多,充分體現(xiàn)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巴西教育家保羅·弗雷爾對這種新的師生角色是這樣描述的:“學生的老師和老師的學生之類的概念不復存在了,在對話和交流的過程中,教師的身份持續(xù)發(fā)生變化,時而作為一個教師,時而成為一個與學生一樣聆聽教誨的求知者,學生也是如此。他們共同對求知的過程負責?!盵8]
四、鼓勵自我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
后現(xiàn)代教育重視對學生自我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和鼓勵。它認為“學習者通過反思和交流去創(chuàng)造有意識的自我;而只有自我意識增強了,個體才有可能重視和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6]
在J.K.羅琳所構建的理想校園霍格沃茨中,許多措施都體現(xiàn)了對學生自我意識的尊重。小說中新生到校時,分院帽都會對學生的天賦進行分析,再結合學生的自我意愿將他們分到他們滿意的學院。按天賦哈利本應分到斯萊特林,但因哈利自己的堅持,他得以留在了格蘭芬多。 這是對學生自我意識的一種尊重。另外,不同于傳統(tǒng)的學校課程的單一性和必修性,在霍格沃茨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的課程。小說中赫敏因不喜歡占卜課而放棄了這門課,但同時因為勤奮而多選了麻瓜研究和算術占卜課,這兩個決定都得到了麥格教授的支持,為了讓赫敏能按時上課,她甚至借了時間轉換器給她。這同樣是對學生自我意識的尊重和鼓勵。
另外,大部分老師都能做到鼓勵學生的自我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占卜課老師西比爾·特里勞尼總是讓學生自己分析茶葉的形狀或行星的位置并作出預言,鄧布利多在和哈利分析伏地魔時從不先下結論而是帶哈利到冥想盆中讓他通過所見所聞自己作出判斷。
正是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這個尊重個性和崇尚自由民主的氛圍下,哈利以及他的同學們的自我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在小說中,每當碰到什么疑難問題時,哈利和他的同學們不是去尋求老師的幫助,而是選擇自己去圖書館找書,同學之間相互探討或自己摸索尋求答案。當遇到魔法石是什么這個問題時,赫敏就孜孜不倦地在圖書館尋求答案,而為了知道什么是密室,哈利、羅恩和赫敏三人不斷探討,共同努力解決了密室之謎并摧毀了伏地魔的一個魂器。正是在這主動不斷探詢未知的過程中,哈利他們的知識得到了提升,實戰(zhàn)技能也在不斷進步。哈利在一年級就戰(zhàn)勝了伏地魔并在以后與伏地魔的戰(zhàn)爭中從未輸過,赫敏在二年級就能制作出高年級才能制出的復方湯劑,這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最好的證明。
五、強調平等關系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狂妄的人類認為可以用技術征服自然,他們崇尚科學,企圖運用各種規(guī)律來增強對大自然的控制。這種科學觀異化了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后現(xiàn)代教育觀則反對科學技術對人與大自然的奴役和控制,它“重視人與人之間內(nèi)在的深刻的關系,重視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希望主體與客體之間是一種平等互動的關系”[6]。
在《哈利·波特》系列叢書中,J.K. 羅琳一直在強調并倡導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人與自然界萬物的平等,這種平等觀貫穿了整整七部小說。
首先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與平凡人之間的等級制度一樣,巫師界也有高貴與低賤的觀念。盡管學業(yè)非常優(yōu)秀,來自麻瓜家庭的赫敏仍然受到了出身純巫師家庭的德拉科·馬爾福的歧視。作為巨人的海格也受到了同事的排擠和學生的排斥。但是J.K. 羅琳卻安排了作為校長的鄧布利多對海格的接納以及對赫敏的贊許。
另外,J.K.羅琳對小精靈多比的塑造更是一種對平等的呼吁。多比可以說是小說中最具有反抗精神的生物。作為家養(yǎng)小精靈的他,命運極其悲慘,必須無條件服從主人的命令,未經(jīng)主人許可不能離開,但他在還沒有脫離主人的時候就因為正義而反抗主人,時不時地對他心目中的英雄哈利施以援手。后來在哈利的幫助下,他得以脫離主人,獲得自由的他要求找一份有報酬的工作,這種對平等的渴求讓他的朋友閃閃(一位深受等級制度荼毒的小精靈)感到恐懼。另一位家養(yǎng)小精靈克利切因未得到主人小天狼星布萊克的尊重而出賣了他,在后來哈利成為他的主人轉變了對他的態(tài)度后他對哈利也非常的忠誠。赫敏目睹了家養(yǎng)小精靈的不幸遭遇,她發(fā)起了家養(yǎng)育小精靈權益促進會,并努力喚起人們對家養(yǎng)小精靈這種生物的關注。[9]事實上,這應該是J.K.羅琳通過赫敏這個人物道出了她自已的主張:人與自然界的各種生物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
這種平等觀在安排馬人老師、狼人老師和巨人老師與正常的人類老師共同擔任教學工作時得到了進一步證實。
另外,J.K.羅琳在小說中安排了許多人與動物之間的交流從而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在一些學生眼中,也許海格并非一位合格的老師,但是他卻給所有的學生上了最重要的一課,也就是:要尊重大自然的一切生命。海格上的第一堂課是關于鷹頭馬身有翼獸的,他告訴學生:“記住,關于鷹頭馬身有翼獸,你們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它們很驕傲,它很容易發(fā)脾氣。千萬不要去羞辱它,不然可能會送命的?!薄耙欢ㄒ鳃楊^馬身有翼獸先行動,這是禮貌,明白嗎?你朝它走過去,鞠一個躬,如果它也朝你鞠躬,你就可以摸它。如果它沒有鞠躬,你就趕緊離開它,那些爪子會傷人的。”[7]哈利按照海格所教的方法禮貌地對待鷹頭馬身有翼獸得以順利地騎上它,而馬爾福因為傲慢對待鷹頭馬身有翼獸并辱罵它而被甩成重傷。還有一次,海格被烏姆里奇教授給解雇了,他被迫離開霍格沃茨,在離開前,他帶哈利和赫敏去見他的巨人弟弟格洛普,讓他們代為照顧,起初他們是有疑慮的,但后來正是格洛普幫他們戰(zhàn)勝了烏姆里奇教授,甚至在最后對付伏地魔的戰(zhàn)役中也助了一臂之力。[10]
綜上所述,J.K.羅琳在生動地向我們敘述哈利·波特成長和冒險的故事的同時,也在向我們傳播后現(xiàn)代主義的教育思想。作為一位小說家,她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敘事技巧牢牢地抓住了觀眾的目光;作為一位老師,她敏銳地感覺到了后現(xiàn)代主義對教育的沖擊并在小說中鮮明地表達了支持,讓讀者的耳目一新。她對傳統(tǒng)教育中權威和中心的解構,對多元化和差異性的尊重,對師生間合作和交流的推崇,對學生自我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的鼓勵,對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平等關系的強調無疑將促進教育家和學者們的反思,對現(xiàn)今社會的教育改革必將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同時對后現(xiàn)代主義的發(fā)展也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
參考文獻:
[1]讓·弗朗索瓦·利奧塔。島子譯。后現(xiàn)代狀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
[2]小威廉姆.E.多爾。王紅宇,譯。后現(xiàn)代主義課程觀[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3]姚遠。后現(xiàn)代主義對信息技術教育的審視[R]。東北師范大學2004屆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
[4]J.K.羅琳。馬愛新,譯。哈利·波特與魔法石[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5]J.K.羅琳。馬愛新,譯。哈利·波特與鳳凰社[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6]孫小軍。略論后現(xiàn)代主義教育[J]。河南: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7]J.K.羅琳。馬愛新,譯。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8]Freire P. The Politics of Education:Culture,power,and liberation[M]. Oxford Press,1993.
[9]J.K.羅琳。馬愛新,譯。哈利·波特與火焰杯[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0]J.K.羅琳。馬愛新,譯。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周香花(1976—),女,江西臨川人,南昌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現(xiàn)為南昌大學科技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英美文學研究。
朱伊方( 1966—),女,江西南昌人,本科,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學、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