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1970年代海內(nèi)外“學術保釣”活動述評

    2014-11-15 01:29:39劉玉山
    關鍵詞:學術研究

    [摘要] 1970年代保釣人士除了進行游行示威等方式保衛(wèi)中國神圣領土釣魚島以外,他們還進行“學術保釣”活動,如搜集釣魚島主權屬于中國的證據(jù)、對釣魚島問題進行頗有學術水準的研究工作、召開釣魚島主題的座談會等,從而擴大了保釣的內(nèi)容和形式。

    [關鍵詞] 學術保釣;資料搜集;學術研究

    [中圖分類號]D823;K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3-5595(2014)05-0063-07

    一、引言

    釣魚島自古就是中國固有領土,大量文獻和史料表明,釣魚島為中國人民最早發(fā)現(xiàn)、命名和利用,至遲在明朝初年已列入中國版圖。1970年美日妄圖私相授受將琉球一并釣魚島歸還給日本,這激起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慨,當時以臺灣留美學生為主體,在美國發(fā)起了聲勢浩大的保釣運動,舉行示威游行,召開座談會、討論會等,在全美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這場運動被周總理譽為“海外的五四運動”。

    保釣分為官方和民間兩種形式。自1969年中日釣魚島爭端出現(xiàn)以來,中國政府領導人和外交部多次就釣魚島問題表明我們的立場,尤其是近年中國更是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來捍衛(wèi)釣魚島主權。那么,從民間保釣來看,顧名思義,這不是官方性質的活動,是民間的行動,其形式除了最直接、也最具有轟動效應的民間人士登島、舉行各種法律允許范圍內(nèi)的示威游行外,還召開有一定學術含量的座談會、討論會,進行保釣宣傳活動,撰寫專著、學術論文或做相關證據(jù)搜集工作,筆者認為這可以稱作“學術保釣”。本文就針對1970年代海內(nèi)外保釣人士進行的“學術保釣”情況做一論析。

    1970年代保釣運動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獻,包括文字資料(圖書、刊物、報紙、手稿、信函、剪貼、海報、會議記錄等)、影像資料(電影膠片、幻燈片、照片等)與實物資料(電影放映機、游行標語、徽章等),這些資料目前全球珍藏最集中的就是兩岸的清華大學圖書館,本文資料來源主要是北京清華大學圖書館。該館2010年成立了“保釣資料收藏研究中心”,截至2011年11月17日,北京清華大學圖書館已經(jīng)接受了106人次、13000余件資料的捐贈,已經(jīng)著錄完畢的資料全部合計有:期刊340種4345件,報紙55種983件,文章1605件,圖書27件,信札849件,其他資料3215件。①同時鑒于這批“老保釣”如今仍舊活躍于各行各業(yè),北京清華大學圖書館也進行了口述史的工作,到目前為止,共采訪60余人,采訪地點包括北京、云南、江西、香港以及美國等。

    與此同時,海峽對岸的新竹清華大學也在進行著保釣資料的收藏工作。2005年葉蕓蕓女士不但提供其所收藏的1970年代留美學生保釣運動文獻,亦促成李黎女士、陳治利先生等捐贈。2006年林孝信先生亦慨然將其保存30余年,由美國運回臺灣的20多箱釣運刊物、手稿等資料捐贈給新竹清華大學。

    兩岸清華大學圖書館珍藏的保釣統(tǒng)運資料構成了全球保釣運動原始資料的主體,當然美國一些高校也有少量收藏,具體情況不得而知。這些珍貴的保釣資料內(nèi)容極其豐富,其中就有不少反映當時“學術保釣”情況的記錄,這是中國民間力量集思廣益,對釣魚島問題進行的資料上的“大搜查”,里面搜集到的有些文獻資料是至今我們對外宣傳釣魚島“主權在我”所沒有提及的,因而不僅具有較強的學術意義,現(xiàn)實意義也十分重大。

    二、1970年代海內(nèi)外“學術保釣”活動的主要內(nèi)容

    (一)利用自辦刊物對釣魚島主權屬于中國進行資料搜集

    香港《明報月刊》是較早對釣魚島問題進行關注的媒體,早在1970年10月第58期就以“明報月刊資料室”的名義發(fā)表了《釣魚臺列嶼是我們的!》一文,1971年以后隨著海外保釣運動的深入開展,《明報月刊》關于釣魚島問題方面的文章越來越多,在1979年5月還由該報著名記者孫淡寧主編了《釣魚臺群島資料》一書,由明報出版社出版。這本書直到今天還經(jīng)常為學者所引用。

    中國留美學生除了進行游行示威外,編印保釣刊物進行宣傳和進行資料上的搜集也是一個保釣方式。當時全美因保釣而興辦的刊物至少有幾十種之多,里面有揭露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犀利評論,有對釣魚島史、地進行的資料整理,更有價值的是保存了一些在今天看來也具有重要意義的釣魚島主權屬于中國的證據(jù)。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10月

    第30卷第5期劉玉山:1970年代海內(nèi)外“學術保釣”活動述評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省保釣委員會搜集了釣魚島的資料,將其分為地理環(huán)境、大陸礁層海底石油的發(fā)現(xiàn)、歷史背景、國際動態(tài)及形勢等幾個方面加以介紹。②波士頓保釣會1971年4月出版了Tiaoyu Tai Islands——A Legal Analysis小冊子,里面對釣魚島主權屬于中國有詳細的分析。筆者只是在《Boston簡報》上看到了這段話,筆者也檢索了目前查閱到的所有保釣統(tǒng)運資料,惜未發(fā)現(xiàn)這本小冊子,但這本小冊子發(fā)行過是確鑿無疑的。

    美日私相授受釣魚島的《歸還沖繩協(xié)定》(即《關于琉球諸島及大東諸島的日美協(xié)定》)需美參議院2/3以上參議員通過才能生效。特拉華保釣會專門編印了釣魚島相關資料作為保釣人士游說的資料使用,資料包括釣魚島史實、中日美各政府之立場聲明、《開羅宣言》、日本投降書、《舊金山和約》、待審之琉球地位條約及全球華人的強烈反應等。保釣人士訪問30多位參議員時就帶上了上述資料,匹茲堡大學保釣會還將這個資料小冊子陳列在圖書館(Hillman Library)二樓東亞圖書館以供參閱。特拉華保釣會這種精神也讓其他保釣會很感動,“他們奮斗到最后一分鐘的決心以及到現(xiàn)今為止為著保衛(wèi)釣魚臺所做的最有建設性之一的工作態(tài)度和成果是值得每一個關心釣魚臺主權的人們所借鏡的?!雹?/p>

    日本富有正義感的歷史學家井上清先生撰寫的《釣魚列島的歷史及其歸屬問題》一文(即現(xiàn)在被翻譯成中文的《釣魚島的歷史與主權》一書的前身)1972年在日本雜志《歷史學研究》上發(fā)表,普渡大學《新天》編譯小組的保釣學生將全文翻譯出來并登載在《新天》上,這反映了保釣學生在釣魚島資料搜集方面開闊的視野,重視日本學界對釣魚島研究的動態(tài)。

    日本外務省1972年3月8日發(fā)表了《關于釣魚島列嶼領有權的基本見解》,《Boston簡報》(以下簡稱《簡報》)的編者們逐條進行了駁斥。(1)日本認為1886年以來政府曾三度前往釣魚島實地調查,確認該嶼為無人島,且無任何清國管轄的跡象?!逗唸蟆氛J為中國在1403年(《順風相送圖》)已將釣魚島列入史冊。(2)日本認為《馬關條約》不包括釣魚島,《簡報》認為《馬關條約》明文規(guī)定:所有屬于臺灣的島嶼及澎湖群島割讓給日本,前者已包括釣魚島。(3)日本認為釣魚島不包括在《舊金山和約》第二條日本所放棄之領土之內(nèi),且屬于西南群島一部分?!逗唸蟆氛J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一再表示沒有中國在場或簽字的《舊金山和約》是完全不合法的,自然不必再對任何一條提出特別抗議?,F(xiàn)在中國發(fā)表的言論乃針對日本之領土野心。(4)日本認為中國政府和臺灣當局對釣魚島提出的歷史、地理及地質證據(jù)在國際法上都是無效的?!逗唸蟆氛J為在國際法上的地位中國比日本強得多。(5)日本認為臺灣的教科書沿用了釣魚島列嶼的日本名——“尖閣列島”?!逗唸蟆氛J為地圖上用任何名字并不涉及主權。不過無可否認中國在地理學上有很多值得改善的地方。④

    芝加哥大學保釣會刊物《釣魚臺快訊》(1971年第14期)披露了有關釣魚島法律地位的一個重要文件——1885年日本外相井上馨致電內(nèi)務卿山縣有朋的文書,附有日文原文,并翻譯成中文。⑤這是斯坦福大學的一群中國留學生不辭辛苦地從該學校圖書館里找到的文件,這份文書源自《日本外交文書》,現(xiàn)在學界對于釣魚島問題的研究,《日本外交文書》是最基本的原始資料,在論證釣魚島甲午戰(zhàn)爭前不是“無主地”時是必被引用的重要證據(jù)。這份文件現(xiàn)在大家已經(jīng)耳熟能詳了,但這份文件的發(fā)現(xiàn)還是具有高度的現(xiàn)實意義的。首先,這是43年前(1971年)中國留學生所發(fā)現(xiàn)的日本竊取中國領土釣魚島的重要證據(jù),也就是說,在1969年釣魚島爭端開啟不久,我們就發(fā)現(xiàn)了這個證據(jù)。就時效性來說,意義重大。其次,就這個證據(jù)內(nèi)容來看,不是中國方面所做的自證,而是日本方面的行為反證了1885年以前釣魚島不是“無主地”。證據(jù)內(nèi)容本身重要性自不待言。最后,我們不僅發(fā)現(xiàn)了這個證據(jù),而且在1971年公開出版發(fā)行的刊物《釣魚臺快訊》上就披露了這個證據(jù),雖不具有中國官方性質,但代表了中華民族對日本竊占釣魚島的據(jù)理力爭與譴責,有理有據(jù),這對從文獻資料角度論證釣魚島主權屬于中國做出了重要貢獻。正如芝(加哥)大保衛(wèi)釣魚臺行動委員會《釣魚臺快訊》第14期所評論的:“這個重要的證據(jù)的發(fā)現(xiàn),是史丹福(斯坦福)同學‘讀書不忘救國的結果。我們都要向他們學習?!雹?/p>

    芝(加哥)大保衛(wèi)釣魚臺行動委員會還披露了有關釣魚島法律地位的另一個重要文件,即二戰(zhàn)結束后,釣魚島系由美國實行軍事占領,臺灣當局認為這是基于共同維護區(qū)域安全需要的措施,美臺并曾就巡邏范圍之劃定取得協(xié)議,1969年釣魚島爭端開始時美國顯然準備根據(jù)這個協(xié)議把琉球附帶釣魚島歸還給日本。所以保釣會學生呼吁“究竟這協(xié)議的內(nèi)容是什么?難道釣魚臺就是這樣被‘協(xié)議丟掉?”⑦芝大學生所提出來的這個有關美臺秘密協(xié)議究竟是否存在,至少目前學界還沒有人提出過有關這則密約的事情,如果存在,就更平添了釣魚島爭端的復雜性,筆者這里將這個問題拋出來,希望學界開展進一步研究。

    1970年代構成全球保釣運動兩大主體之一的臺灣保釣運動中堅王曉波,1970年釣魚島爭端慢慢發(fā)酵的時候他還是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的一名碩士生,

    他跟政治研究所碩士生王順合寫了一篇《保衛(wèi)釣魚臺!》發(fā)表在《中華雜志》1970年11月號上。這篇文章引發(fā)了美國臺灣留學生的深刻思考,成為觸發(fā)美國保釣運動的戰(zhàn)斗檄文,里面引用“五四運動”羅家倫的話語“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一時成為保釣的宣言。王曉波1991年創(chuàng)辦《海峽評論》雜志和海峽學術出版社,20多年來該雜志始終關注保釣,雜志里經(jīng)常會有釣魚島問題的評論,這么多年來,該雜志累計虧損1000萬新臺幣,用王曉波的話來說這源于“思想和意識形態(tài)的堅持,即使面對虧損,也很愿意做這樣的事情”⑧。一個“老保釣”對國家民族的一腔赤誠躍然紙上。

    (二)對釣魚島問題直接進行學術研究

    除了1970年代保釣運動期間保釣人士對釣魚島問題搜集了很多資料以外,在當時及其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他們也對釣魚島問題展開了富有建樹的研究工作。很多1970年代保釣人士在保釣運動結束后走上了另外的生活道路,但仍舊有一些“老保釣”不管他從事學術研究,還是從事其他工作,都在關心著釣魚島問題,并對此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我們可以說這是“保釣慣性”,更是對國家民族的責任感驅使他們對釣魚島問題難以割舍。

    美日私相授受釣魚島后,哥倫比亞大學臺灣留學生黃養(yǎng)志等認真搜集了釣魚島相關資料,編印了《釣魚臺須知》小冊子,并對釣魚島的主權歸屬問題展開了研究。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并非文科出身,而是多為理工科出身,而他們當時的研究在今天看來仍舊具有較高的學術水準。黃養(yǎng)志的文章《釣魚臺千萬丟不得》發(fā)表在香港《明報月刊》1971年5月號上,被香港友聯(lián)研究所1972年3月出版的《釣魚臺問題資料選輯》轉載。文章直指釣魚島問題國際法方面的核心——時效原則。文章認為,時效必須是“未曾中斷,未受挑戰(zhàn)的領屬”。第一,依照美日和約,只規(guī)定以北緯29度為日本本土與琉球群島的界線。對琉球群島其他界線并無明文規(guī)定。事后美國曾片面地多次劃定琉球界線,

    這類片面的劃界,雖具美國國內(nèi)行政法效果,但在國際法上對他國并不構成約束力量。換言之,中國可以不承認此一片面的劃界行為。第二,臺灣基隆、蘇澳的漁民,并不因釣魚島被劃入琉球而中斷前往該海面捕魚,更重要的是,在石油發(fā)現(xiàn)以前(1968年),琉球的美國當局并未干涉我漁民前往作業(yè),由于這種事實的存在,足以說明美國在釣魚島之主權行使決不能解釋為“未曾中斷,未受挑戰(zhàn)的領屬”。第三,1950年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臺灣當局多次重申釣魚島是中國神圣領土,這是對美國對釣魚島“連續(xù)地、和平地主權行使”的否定。第四,在1928年美荷“帕爾馬斯島裁決案”中,對于“未曾中斷”主權的行使和“默認”二原則并未說明孰先,我們可以假設二者不可偏倚,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中國從未有放棄的立場,足以構成挑戰(zhàn)“未曾中斷”的原則。第五,關于時效的期限,一般采50年。如1904年“英屬圭亞那和委內(nèi)瑞拉仲裁案”,仲裁人即解釋50年為時效期限;1951年國際法院就英國挪威漁業(yè)案,也采用了同樣原則。因此,即令美國誤將釣魚島列入琉球范圍解釋成合于時效原則,自美日和約(1951年)至1968年中國政府正式要求歸還釣魚島為止,不及20年,也不應據(jù)此達成時效的年限。文章最后重點指出,釣魚島爭執(zhí),事實上就是聯(lián)合國亞經(jīng)會(UNECAEE)正式發(fā)表臺海地區(qū)大陸礁層蘊藏大量石油之后才引起的,因此,此一案件之決定性日期當在1968年,之后日本唆使琉球當局在釣魚島樹立界碑及驅逐我漁民等行為,從國際法看,都屬幼稚,都無法據(jù)此要求對釣魚島主權之確立。[1]

    這篇文章對釣魚島爭端發(fā)生之時的1970年前后釣魚島不符合國際法“時效原則”做了全面的論述,至今也仍然適用,只不過文章論述的美國在琉球“未曾中斷,未受挑戰(zhàn)的領屬”,換成了日本。正是文章的作者等愛國留學生發(fā)起的1970年代保釣運動開啟了中國民間保釣的開端,延續(xù)至今。20世紀90年代臺港掀起第二波保釣浪潮,2003年以后大陸民間保釣興起,并且愈加發(fā)揮重要作用。中國民間保釣擴大了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影響渠道和戰(zhàn)略緩沖空間,有效配合了國家的對日總體戰(zhàn)略,使得日本“未曾中斷,未受挑戰(zhàn)的領屬”落空??傊?,這篇文章有關時效的論述證據(jù)充足、論述全面,考慮到作者所處的年代就更為難得。這篇文章被當時很多保釣刊物轉載,甚至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省保釣委員會也在其刊物中引用了此文,只不過題目變成了《主權問題的分析》。⑨這篇文章也得到了現(xiàn)在一些學者的推崇。⑩

    丘宏達不僅自己參與保釣,更是世界知名的國際法學專家,1971年臺灣保釣運動期間已經(jīng)是政治大學教授的他就受臺灣“國家建議委員會”委托對釣魚島問題展開研究。所搜集到的資料編輯成了《釣魚臺列嶼問題大事記》,于1971年12月以《日本對于釣魚臺列嶼主權問題的論據(jù)分析》為題發(fā)表在《政大法學評論》第5期上,1972年6月以《中國對于釣魚臺列嶼主權問題的論據(jù)分析》為題發(fā)表在《政大法學評論》第6期上。這兩篇文章的質量也得到了著名釣魚島問題專家鄭海麟的深許。B11最能集中反映丘先生對釣魚島問題全面論述的是《釣魚臺列嶼主權爭執(zhí)問題及其解決方法的研究》,整篇文章雖然搜集到的中日史料極其豐富,但顯然作者的主旨在論,而不是進行史料的堆積。這篇文章對釣魚島問題的貢獻主要有以下幾點:(1)認為18世紀以前的國際法實例顯示,“發(fā)現(xiàn)”即代表一種原始的權利(inchoate title),僅就這一點來說,中國就已經(jīng)對釣魚島取得某種國際法上的權利。關于國際法“原始權利”的論述,鄭海麟先生在其《釣魚島列嶼歷史與法理研究》一書中也有類似論述,其是否吸收了丘先生的研究成果不得而知。稍嫌不足的是,丘先生對這一觀點的論述似可以再具體一些,如18世紀以前的“國際法實例顯示”具體是哪些國際法實例?這些實例究竟有多少代表性?如果這些實例并不具有壓倒性多數(shù)的代表性我們還不能貿(mào)然得出“原始權利”的結論。“學術保釣”還是要講究以理服人。(2)對二戰(zhàn)后期國民政府開羅會議期間蔣介石與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的對話進行了披露,并認為國民政府對琉球問題的合理主張惜未列入《開羅宣言》,實是一大失策。(3)美國政府1971年5月26日對臺灣當局就釣魚島問題進行了正式照會,1971年11月2日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美日《歸還沖繩協(xié)定》,前份文件提到“美國不能對日本在轉讓該列嶼行政權時與美國以前原所持有之法律權利予以增添,亦不能因交還其原自日本所獲取者,而減少‘中華民國之權利?!盉12后份文件提到“‘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及日本,對這些島嶼提出了領土主張。國務院所持的立場是,關于此方面,和約(注:《舊金山和約》)是美國權利的唯一來源。在和約下,美國僅取得行政權,而非主權。因此,美國將行政權移交給日本的行動,并不構成基本的主張(美國并無此種主權)之移交,亦不可能影響到任一爭論者的基本的領土主張?!盉13兩份文件都明確提到美國當前對釣魚島的行政權源自《舊金山和約》第三條,問題是該和約有意排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臺灣當局,從中方來看,這個和約本身就不具備國際法效力,進一步說,美國對琉球的占領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國際法缺陷,那么1972年美國歸還琉球附帶釣魚島給日本就更不符合國際法了??傊?,這些問題都有待學界展開進一步的探討,丘先生所搜集到的這兩份文件希望能夠得到學界的重視。(4)對二戰(zhàn)結束到1969年中國方面未對釣魚島提出異議做出了詳細的闡述,如臺灣漁民這段時間去釣魚島作業(yè)未受干擾,美臺存在協(xié)防條約亦未對臺漁民進行阻擾等。

    丘先生提倡“學術保釣”,認為要想保釣,先要扎實做好釣魚島學術研究,這影響了當時很多保釣人士,比如馬英九。馬英九曾經(jīng)對釣魚島問題有過深入研究,他在哈佛大學的博士論文題目就是有關釣魚島問題的:《怒海油爭:東海海床劃界及外人投資之法律問題》(Trouble over oily waters:legal problems of seabed boundaries and foreign investments in the East China Sea),論文從國際法的角度闡明了釣魚島屬于中國的法理依據(jù),這也是由中國人自己撰寫的研究釣魚島問題的學術專著,1984年在馬里蘭大學出版。馬英九在1986年由臺北正中書局出版了《從新海洋法論釣魚臺列嶼與東海劃界問題》,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張植榮教授研究過這本書,并給予高度評價:“馬英九博士的東海研究突破歷史學的研究方法,充分考慮釣魚島問題現(xiàn)狀,從國際海洋法及其相關海洋劃界的國際實踐出發(fā),探討了島嶼的劃界地位及其在釣魚島的運用問題,提出了釣魚島列嶼主權問題與東海劃界問題相分離的觀點;這一嚴謹而有開拓性的研究,與我國領導人鄧小平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的構想,有異曲同工之妙;其在策略上繞過了主權之爭,為中國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解決東海劃界爭端的框架,提供了法理依據(jù)、實現(xiàn)途徑和有益補充?!盵2]馬英九后來在臺灣政治大學法律系任職期間還出版了多部與釣魚島有關的專著和很多論文,如1984年在巴爾的摩出版的Legal Problems of Seabed Boundary Delimitation in the East China Sea,1996年出版的《釣魚臺列嶼主權爭議回顧與展望》等。即使其在任職“研考會主委” 時,還曾委托莊文思完成《釣魚臺列嶼附近海洋環(huán)境與資源之研究》。最近的一次在2003年由東吳大學主辦的“釣魚臺列嶼之歷史發(fā)展與法律地位學術研討會”上時任臺北市長的馬英九還以“中國國際法學會理事長”的身份撰寫了《釣魚臺問題簡析》一文。

    保釣健將邵玉銘,主業(yè)修習國際關系,多年來一直關心釣魚島問題。1991年主編了《風云的年代——保釣運動及留學生涯之回憶》,選取了20余位“老保釣”的回憶錄,里面涉及不少對釣魚島問題的思索。2013年他在退休之年又出版了《保釣風云錄——一九七年代保衛(wèi)釣魚臺運動知識分子之激情、分裂、抉擇》,對1970年代的保釣運動進行再思考。他的兒子邵漢儀,受父親影響,自幼便對釣魚島問題產(chǎn)生濃厚興趣。他所著的《釣魚臺/尖閣列嶼主權爭議:爭議之歷史,以及對“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及日本之論證之評析》在1999年由馬里蘭大學法學院出版,惜筆者手頭目前沒有這部著作,但其在2003年東吳大學研討會上將這本書的目錄及大意摘錄了下來,這已經(jīng)能夠窺見一斑了。這部著作對釣魚島主權屬于中國在論證方式上有新提法:(1)運用費正清“朝貢體系”理論來論證傳統(tǒng)的東亞國際秩序是以中國為“天朝上國”而鄰近諸國為朝貢國的主屬體制,因而中國無須以宣示或立約方式與鄰國劃界,釣魚島自古就是中國領土,“中外之界”一向清楚,不是“無主地”,也不適用近代西方興起的國際法原則去評判過去的國際秩序。(2)明清兩代各種方志與《使琉球錄》是經(jīng)皇帝批準頒行的,具有官方性質,里面清楚記載了釣魚島是中國領土。

    尤其是第二點,在國內(nèi)釣魚島研究界還鮮有人提及,學界經(jīng)常對方志與明清各種《使琉球錄》里面的話語進行引用,但論述其“官方性質”在學界尚屬首次,甲午戰(zhàn)爭以前中國對釣魚島的管轄方式有民間形式(漁民作業(yè))、政府行為(至遲在明朝中葉納入海防),現(xiàn)在政府行為又多了一個中國官方頒布的具有法令性質的《使琉球錄》里面對中琉分界(即釣魚島屬于中國領土)的描述,這就具有很強的創(chuàng)新性。

    (三)個人保存釣魚島主權證據(jù)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在1971年11月初寄給時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錢致榕先生一份6頁的《歸還沖繩協(xié)定》審查報告。錢致榕先生保存的這份珍貴的白紙黑字文件,目前已捐贈給新竹清華大學圖書館特藏室。B14我們今天的釣魚島問題研究,往往忽視了美國的這份申明。1945年4月美軍占領琉球,將釣魚島也納入琉球托管范圍,美國托管琉球的正式確立是在1951年9月8日簽訂的《舊金山對日和平條約》第三條??蓡栴}是,從國際法來看,是誰賦予了美國托管琉球(含釣魚島)的權利?美國操縱下的《舊金山和約》排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臺灣當局,從中方的角度看我們完全可以不承認該條約,既然我們不承認該條約,對于秉承《舊金山和約》精神的1971年6月17日美日簽訂的《歸還沖繩協(xié)定》我們完全可以置之不理。退一萬步說,就是1970年代保釣運動期間美國參議院發(fā)布的這個審查報告,也沒有說將釣魚島主權歸還給日本,而是將行政權交給日本(administration, not sovereignty),至于主權待由中日兩國政府自行解決。也就是說美國政府承認釣魚島主權歸屬是存在爭議的,美國政府僅僅是將釣魚島的行政權交給日本,不涉及主權,中國也可以對釣魚島主權提出自己的主張。換言之,中日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是站在同一平等地位,現(xiàn)在日本實際控制釣魚島,控制的僅僅是行政權,除了行政權,釣魚島的領空、領海權利肯定不屬于行政權,日本憑什么在釣魚島周圍劃定12海里領海區(qū)域,1971年美國歸還給日本的協(xié)定中沒有這項規(guī)定啊!現(xiàn)在給全世界的假象仿佛釣魚島主權就是日本的,我們學界有這個責任去對釣魚島從古至今的每一個細節(jié)“打破沙鍋問到底”,也希望學界將1971年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這份申明重視起來,這是我們擁有釣魚島主權、跟日本打贏這場國際官司的重要證據(jù)和籌碼,而保釣人士在資料搜集方面功不可沒。

    (四)舉辦釣魚島座談會、學術會議

    美國大部分有中國留學生的高校都成立了保釣會,這些保釣會各自內(nèi)部舉辦了很多保釣主題的座談會,除此以外,大片區(qū)如美東、美中西南部、美西都舉辦了區(qū)域性質的保釣座談會,舉不勝舉。比如1971年6月初的麥迪遜野營討論會、6月19至20日的薩克拉門托北加州野營會、8月14至15日在堪薩斯州勞倫斯舉行的中部釣魚臺大會、8月20至23日的美東討論會、8月28日在路易斯安那州舉行的包括德州和奧克拉荷馬州等10余校參加的西南保釣大會、9月初的安娜堡國事大會等。值得一提的是,安娜堡國事大會是全美性質的大會,范圍和參與人數(shù)更廣。在座談會中大家就釣魚島問題展開了討論,有對日本軍國主義復活做的客觀分析報告,也有根據(jù)個人經(jīng)歷痛斥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行徑。當然,在座談會中也會就下一步保釣行動做出規(guī)劃。

    1970年代保釣運動中還在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攻博的劉源俊,他自認為屬于保釣自由派或者中間派,回到臺灣后,兩度出任東吳大學校長(1996—2004),在校長任內(nèi)組織了兩次極具影響力的釣魚島問題國際學術研討會。一次是1997年5月24至25日舉行的“釣魚臺列嶼之法律地位”研討會,另一次是2003年9月27至28日舉行的“釣魚臺列嶼之歷史發(fā)展與法律地位”研討會,這兩次研討會可以說是新老保釣人士的聚會,所提交的會議論文都由東吳大學結集出版。會議邀請的都是國際上對釣魚島問題研究卓有建樹的學人,如丘宏達、馬英九、邵漢儀、鄭海麟,也有大陸的鞠德源、吳天穎、張植榮,還包括一些日本專家等。兩次會議提交的論文學術質量非常高,毫不夸張地說,直到今天,這兩本書仍然代表了華人對釣魚島主權歸屬研究的最高水準,需要每一個釣魚島研究后進去細細品讀。

    進入到21世紀,隨著釣魚島問題再度升溫,在一批1970年代“老保釣”的推動下,2009年5月,新竹清華大學圖書館舉辦了“一九七○年代保釣運動文獻之編印與解讀”國際論壇,會議論文編撰成《啟蒙 狂飆 反思——保釣運動四十年》,由新竹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里面有很多老保釣人士40余年對釣魚島問題的一些思索。在最近幾年,臺灣世新大學、師范大學等也舉辦了不少釣魚島問題座談會,著力對年輕一代利用“老保釣”的經(jīng)歷現(xiàn)身說法,進行保釣宣傳教育,這項工作現(xiàn)在在臺灣也一直在開展。

    三、對1970年代海內(nèi)外“學術保釣”活動的評價

    釣魚島從歷史文獻證據(jù)和國際法來看主權屬于中國是毫無爭議的定論,日方“外務省”網(wǎng)站所列舉出的釣魚島屬于日本的所謂寥寥幾個“證據(jù)”根本就不值得中國學界一駁。中國政府近年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打破日本對釣魚島的實際控制,

    如劃定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和公布標準名稱、中國海監(jiān)船對釣魚島開展常態(tài)化執(zhí)法、中央氣象臺將釣魚島周邊海域納入國內(nèi)天氣預報等。釣魚島問題是關乎中華民族核心利益的大事,現(xiàn)在回首1970年代“老保釣”為釣魚島主權屬于中國所做的實實在在的事情以及今天他們?nèi)耘f為此而貢獻心智,我們由衷地佩服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釣魚島問題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正是因為很棘手,所以也更需要學界乃至學界之外的人加大研究力度,貢獻出自己的智慧。

    從總體上說,1970年代海內(nèi)外“學術保釣”有以下特點:

    首先,“學術保釣”擴大了民間保釣的范疇。保釣不僅是出海登島和游行示威,還可以利用學術研究為保釣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而且效果顯著。同時,“學術保釣”也更加能夠在一個平和的氛圍中理性地看待釣魚島爭端,從而尋找出解決的辦法,這要比單純的激情式的游行示威又多了一些理性的成分。

    其次,1970年代“學術保釣”為釣魚島主權屬于中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比如在斯坦福大學圖書館尋找到《日本外交文書》中日本竊據(jù)釣魚島的證據(jù),這是在釣魚島爭端剛剛發(fā)生的1970年,因而政治意義非常重大。又比如保釣留學生撰寫的釣魚島屬于中國的證據(jù)論析以及相關資料的收集,代表了中華民族對日本竊取釣魚島的據(jù)理力爭,配合了中國政府的對日總體戰(zhàn)略,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民意。

    最后,正如鄧小平所說:“這個運動(保釣)還要繼續(xù)下去,不過以后可能高一陣、低一陣。前一個時候日本提出要霸占這塊地方,‘保釣就高一陣;現(xiàn)在暫時不談這個問題,‘保釣就低一陣,這個運動是長期的波浪式的。”[3]也就是說保釣不可能總是登島、示威游行,“學術保釣”卻可以在釣魚島爭端解決前長期存在,不受次數(shù)限制。總之,“學術保釣”是今后值得提倡的一種保釣方式,當然具體的形式、內(nèi)容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注釋:

    ① 見北京清華大學圖書館“保釣、統(tǒng)運”資料特藏宣傳冊,“資料的征集與整理”2010年8月。

    ② 見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省保釣委員會刊物《一寸山河千寸血,十萬青年百萬軍》,第7-22頁,文件編號:04-000-228。以下凡有“文件編號”字樣的都來源于北京清華大學圖書館保釣資料收藏研究中心,以下略。

    ③ 見《匹茲堡釣魚臺月報》1971年10月第1頁,無文件編號。

    ④ 見《Boston簡報》第6頁,文件編號:04-003-002。

    ⑤ 翻譯如下:散布在沖繩縣與清國福州之間之無人島嶼久米赤島外二島嶼,業(yè)經(jīng)沖繩縣府實地勘查竣事,并有建立國標之議,經(jīng)本月九日以附文第38號轉請研議。嗣查上述島嶼,實接近清國國境,前經(jīng)勘查,其周圍非僅小于大東島,且清國已就各該島給予命名,尤其最近清國報紙曾刊載我政府擬占據(jù)臺灣附近清國所屬島嶼之傳聞,對我國已抱猜疑。若于此時,遽爾公然在島上設置國標將招致清國更大之疑惑。此時應僅從事實地勘查,以明了其港灣情形及土地開發(fā)之可能,詳細具報。至于國標之建立,應俟他日。前此對大東島及此諸島之勘查,俱在官報揭載,每致各方注意。是否之處,仍請裁奪,僅具拙意如上。

    ⑥ 見芝(加哥)大保衛(wèi)釣魚臺行動委員會《釣魚臺快訊》第14期,第1頁。文件編號:42-000-055。

    ⑦ 見芝(加哥)大保衛(wèi)釣魚臺行動委員會《釣魚臺快訊》第14期,第2頁。文件編號:42-000-055。

    ⑧ 來源于鳳凰網(wǎng)視頻《風雨中的堅守:探秘臺左翼雜志〈海峽評論〉》,王曉波被鳳凰衛(wèi)視主持人楊錦麟采訪時語。見http://v.ifeng.com/news/taiwan/201007/0111e5a8-8a3d-4af3-9fdc-32619339169e.shtml。

    ⑨ 見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省保釣委員會刊物《一寸山河千寸血,十萬青年百萬軍》,第23頁,文件編號:04-000-228。

    B10 如謝善驍《珍貴的保釣文章——釣魚臺千萬丟不得!》,見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1dac890100l2fl.html。

    B11 見鄭海麟《釣魚島列嶼之歷史與法理研究(最新增訂本)》,海洋出版社2014年版相關內(nèi)容。

    B12 見程家瑞主編《釣魚臺列嶼之法律地位》,東吳大學2004年版,第156157頁。

    B13 見程家瑞主編《釣魚臺列嶼之法律地位》,東吳大學2004年版,第157頁。

    B14 其中申明:在條約第一條的記錄中,雙方同意定義條約涵蓋的疆域的坐標。這些坐標說明尖閣群島(釣魚臺列嶼)是美國管理疆域的一部分。同時,美國保留的軍事設備中的兩個也在尖閣群島中。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及日本,都聲明對這些島嶼擁有主權。美國國務院認為美國在這方面的權力完全來自對日和約,從這和約美國只接到管理權,沒有主權。所以當美國把管理權轉交給日本時,并不表示主權的轉移(美國沒有主權),也不影響任一方主權的主張。

    [參考文獻]

    [1] 黃養(yǎng)志.釣魚臺千萬丟不得[G]//釣魚臺問題資料選輯.香港:香港友聯(lián)研究所,1972:2932.

    [2] 張植榮.《馬英九博士及其東海研究》“摘要”[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21.

    [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85.

    [責任編輯: 陳可闊]

    猜你喜歡
    學術研究
    努力推進“中國改革發(fā)展史”的學術研究工作
    學術史是學術研究的第一道門檻——以《紅樓夢》新近失范研究為例
    紅樓夢學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50:00
    學術研究
    學術研究
    學術研究
    學術研究
    淺析歷史學術研究方法在高考備考中的實踐與運用
    2014年中國紀錄片學術研究綜述
    新聞傳播(2015年22期)2015-07-18 11:04:06
    外語學術研究應關注應用
    淺談侯外廬的學術研究方法
    云浮市| 横山县| 古田县| 泸州市| 北宁市| 盖州市| 江山市| 峨眉山市| 邢台县| 青海省| 黔西| 南丰县| 富民县| 长丰县| 永春县| 海盐县| 会东县| 门源| 交城县| 会昌县| 会东县| 曲沃县| 垦利县| 泾川县| 临武县| 疏附县| 峨边| 郸城县| 扶绥县| 安化县| 凤冈县| 册亨县| 上杭县| 靖江市| 葫芦岛市| 建阳市| 玉环县| 大港区| 赞皇县| 姚安县| 长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