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
古詩詞是先儒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由于年代久遠而背景復雜,文筆簡約而意蘊豐厚等特點,在教學時往往有學生難以進入高遠境界,老師也有辭難盡意的感覺。為了對詩歌的理解有構建性突破,筆者認為:除了要對詩詞進行常規(guī)教學以外,要以美學構建的角度,對詩詞進行賞析與領悟,增添對詩詞學習的情趣,加深對詩詞的理解與記憶。下面通過名句詮釋古詩詞的美學構建形式。
一、色彩美
色彩調(diào)動人的視覺。色彩美最易被感知與認同,它是最直觀的美的表現(xiàn)形式。例1:“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例2:“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保虾迫弧哆^故人莊》)例3:“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
第1句“紅”“綠”二字呈現(xiàn)出絢麗的畫面與生機勃勃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回憶中的江南美的喜愛之情。第2句中的“綠樹”與“青山”勾勒出了故人村莊的夏日情貌,流露出了作者對自由田園的由哀贊美。第三句中“清”“白”是飛鳥的背景,它是冷色調(diào),表達了詩人對顛沛流離、老病孤愁景況的悲涼心境。
色彩本是客觀的,但它通過詩人的目光落到詩人筆下,就成了詩人主觀的、思想感情的表征,有深層的美學意蘊。
二、音律美
音律對人無肌膚接觸卻真正使人心靈震顫。中國自古以來詩樂一體?!渡袝分姓f:“詩言志,歌永言,聲依韻,律和聲?!甭曊{(diào)的抑揚起伏,音韻的和諧悅耳,節(jié)奏的緩急勻稱,構成了中國古典詩歌的內(nèi)在音樂美,使詩歌產(chǎn)生了搖蕩性情的藝術魅力。
例1:“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日出驚飛鳥,時鳴山澗中。”(王維《鳥鳴澗》)例2:“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保ù揞棥饵S鶴樓》)例3:“上陽人,下陽人,紅顏暗老白發(fā)新,綠衣監(jiān)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保ò拙右住渡详柊装l(fā)人》)
例1詩中的節(jié)奏、音調(diào)、韻律所造成的平和舒緩的效果與全詩深幽靜謐的情調(diào)氛圍和諧。例2詩中的“黃鶴”,反復出現(xiàn)了三次,“黃鶴”這個雙聲詞連續(xù)出現(xiàn),造成新的節(jié)奏感,恰當表現(xiàn)了因登黃鶴樓而產(chǎn)生的思古之幽情。例3詩以七言為主,間以三言,在整飾中求變化。句式的錯落,節(jié)奏的變換,造成感情的高潮的一個又一個迭起,而頻繁地換韻,又造成感情的曲折與回蕩。
三、時間之美
時間表現(xiàn)為過程,事物變化就是這個過程的呈現(xiàn),其變化除了需要時間流程外,還需要內(nèi)力與外力驅(qū)動,引發(fā)人們的思索。詩人發(fā)現(xiàn)了,并用一種美的形式展示這種流程,引人思索其隱匿的另層含義。
例1;“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保ɡ钋逭铡度鐗袅睢罚├?:“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保淌狻朵较场罚?。例3:“??智锕?jié)至,唯竟華葉蓑?!薄鞍俅|到海,何時復西歸?”(《長歌行》)
例句中的“綠肥紅瘦”、“花落”、“燕歸”都表示時光遷徙,事物變換,爛漫的春光已不再。葉蓑與水逝還是表現(xiàn)時光流淌且不再回來。人生長路就是時間長河,春光易老,韶華易逝,生命是何其短暫,詩人在這里呈現(xiàn)時間之美,警醒人們珍惜。
還有一種呈現(xiàn)時間之美的,詩人的時間眼光更廣闊。例4“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例5:“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保▌⒂礤a《烏衣巷》)例6:“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崩?:“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边@舊時的江流,舊時的飛燕,舊時的明月舊時的邊關,既謂之舊就表明已通過了時間長隧,這些詩句自然景物與時間流程作觀照。凸顯歷史的厚重滄桑,以警示現(xiàn)實。
四、空間之美
所有的人和事物都處在時間和空間的坐標上。詩詞將人和事物所處的位置或背景賦予更廣闊更深邃的意義,引起讀者產(chǎn)生對本事物以外的聯(lián)想、感受與思考,這就是空間美的實質(zhì)。
例1:“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保ㄍ蹙S《鹿柴》)例2:“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保ㄌK軾《惠崇<春江晚景>》)例3:“二十四橋明月在,波心蕩,冷月無聲?!保ń资稉P州慢》)例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保ú懿佟队^滄?!罚├?:“即從馬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保ǘ鸥Α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罚?/p>
例句中青苔上的樹影,三兩枝桃花,橋下江面上冷月照射的水波,此三者所占的空間是很狹隘的,它如影視畫面中的一個特寫鏡頭,清晰而醒目??删褪沁@有限的空間引人自然而然地進入無限的想象,它明確地指向一個更廣闊的空間;前者如茂密的森林與無邊的春色,后者則是漫長的歷史與復雜的變遷。至于吞吐日月容納星漢的滄海,顯然是宏大壯觀深不可測的空間,正是曹操豪邁情懷的寫照,可以理解為心理空間。最后一例中杜甫乘船從長江上迅速穿越四個空間——巴峽、巫峽、襄陽與洛陽。四幅畫面快速切換一閃而過。這不短的空間轉(zhuǎn)移并非船之快而是詩人情之切。
五、情趣美與哲理美
情趣與哲理的領悟是對詩歌從整體上把握意境時體會其審美趣味。所謂“情趣”是詩人以詩的語言描繪出來的賞心悅目的景觀畫面或生動有趣、富于生活氣息的場面細節(jié)。例1:“新婦堂前拜舅姑,畫眉深淺入時無?!边@是情意綿綿的新婚夫妻生活場景。(當然它意有借喻)例2:“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睂嶄浟嗽娙穗x鄉(xiāng)多年以后回家的一個生動場景。例3:“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螟》)從詩中可以聽到浣女的笑語,嗅到蓮花的清香,看到滿舟的肥魚。這些彌漫生活氣息的場景喚起讀者強烈的情感體驗與共鳴。所謂“理趣”是詩中蘊含的哲理性,它呈現(xiàn)智慧之美。詩人并非有意識地借助客觀事物以明理,而是自然而然地于具體的物象、事象中發(fā)現(xiàn)人生哲理,寓“理”于現(xiàn)象之中,作者并沒有明示。詩有通篇表露理趣的,如蘇軾的《題西林壁》;更多的是局部呈現(xiàn)理趣,如陸游的《游西山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蘊含著困境中仍有希望的生活哲理。王安石的《登飛來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蘊含身居高位、不畏權貴的深刻哲理。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cè)旁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表達出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古詩詞中各層次上的美學構建,既源于生活又寫照精神。無論是斑斕的自然,還是豐富的心靈;無論是歷史的瞬間,還是永恒的時空;無論是熟稔的生活,還是深邃的情理,都是古詩詞中構建美的材料。我們在學習、理解、誦讀欣賞時發(fā)現(xiàn)其中的美,充分享受隨之而來的樂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