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善萍,董碧蓉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四川成都 610041)
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AP)是指吸入口咽部分泌物、胃內(nèi)容物及其他液體或固體物質時,將口咽部或胃內(nèi)定植細菌帶入肺內(nèi),先引起肺的化學性炎癥或損傷,后繼發(fā)細菌性肺炎。吸入性肺炎應與急性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tis)相鑒別,后者進展迅速,通常為吸入無菌胃酸所致的急性化學性肺損傷(又稱Mendelson綜合征),兩者與氣道阻塞、類脂性肺炎一起稱為吸入綜合征。老年吸入性肺炎是老年患者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起病隱匿、病情重、病死率高,常反復發(fā)作,為難治性肺炎的一大原因。及時診斷,早期治療有利于減少該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縮短住院時間,降低死亡率,因此須引起臨床醫(yī)生的高度重視。
吸入性肺炎是老年肺炎的常見原因,也是臨床常見的危重癥之一。AP在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中占10%,在醫(yī)院內(nèi)獲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中達30%。社區(qū)獲得的吸入性肺炎30 d內(nèi)死亡率約21%,醫(yī)院內(nèi)達29.7%。在養(yǎng)老院,吸入性肺炎死亡率高于任何其他的院內(nèi)感染,1年內(nèi)總死亡率為40%,是院內(nèi)感染死亡的首要原因。研究表明,包括隱性誤吸在內(nèi),正常老年人在睡眠中可能有45%的人發(fā)生誤吸,有意識障礙患者高達70%。因此,早期預防、識別和處理患者的誤吸,對預防吸入性肺炎非常重要。
老年吸入性肺炎的主要危險因素為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胃-食管解剖結構或功能異常、口腔細菌定植以及多藥共用等。①意識的改變。老年人藥物過量、腦中風、癲癇、顱內(nèi)占位等均會導致意識水平的改變,影響到患者咽反射和呼吸道廓清能力,增加AP發(fā)生風險。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是評估患者意識狀況的常用方法。有研究指出評分越低則吸入性肺炎風險越大,評分低于8分則應開始進行包括吸痰與祛痰、霧化吸入、支氣管解痙等措施的氣道管理。②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正常人因咽喉保護性反射和吞咽的協(xié)同作用,食物和異物不易進入下呼吸道。老年人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共病,如腦梗死、帕金森綜合征、阿爾茨海默癥等,常常影響老年人的咽喉部肌群的協(xié)調性以及咳嗽反射功能。吞咽不協(xié)調和氣管防御反射降低,則容易發(fā)生吸入,導致AP。③胃-食管疾病。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老年人常見的胃食管動力性疾病,反流性疾病患者食管下括約肌松弛;食管癌、食管憩室、胃幽門梗阻以及氣管食管瘺等改變了胃、食管與氣管解剖結構,咽下食物潴留在胃甚至食管里,直接或間接增加胃食管反流風險,誘發(fā)誤吸。④口咽細菌定植。老年人唾液分泌減少或受內(nèi)分泌疾病影響,不能有效清除口咽部細菌而維持口咽部正常的菌群平衡,加上老年人口腔衛(wèi)生狀況差,牙齒和牙齦菌斑、口腔內(nèi)食物殘渣導致口咽部大量細菌定植,成為吸入性肺炎的病原體。⑤留置胃管或氣管插管。長期留置胃管,可導致食管環(huán)狀括約肌損傷、咽聲門內(nèi)收反射敏感性降低,同時鼻胃管刺激咽喉部致分泌物增加、潴留,容易發(fā)生誤吸。氣管插管因影響咽喉部肌群的協(xié)調運動,且使咳嗽反射敏感性下降引起誤吸,同時開放的氣道使肺直接與外界相通,增加肺炎發(fā)生風險。⑥高齡和自身防御功能下降。受增齡及呼吸系統(tǒng)慢性疾病的長期影響,老年人喉黏膜萎縮,喉的感覺減退,上呼吸道分泌物及食物易倒流入氣管。另一方面,氣管黏膜的纖毛運動減弱,呼吸肌力量下降,呼吸道清除和防御功能減退,吸入物不能及時排出。此外,吸煙、慢性疾病所致的缺氧,免疫抑制劑治療以及激素治療等加重了老年人肺防御系統(tǒng)的損害,因而易患AP。⑦多藥共用。老年人常用的多種藥物可通過影響食管下段壓力(茶堿類、鈣離子拮抗劑、硝酸酯類藥),引起口腔干燥(利尿劑、抗膽堿能藥)或改變老年人意識狀態(tài)(麻醉藥、鎮(zhèn)靜劑)而增加誤吸風險。長期使用抑酸藥使胃內(nèi)pH值升高,胃內(nèi)致病菌容易滋生,胃內(nèi)容物誤吸則肺細菌負荷更高。
3.1 老年AP的診斷策略 診斷吸入性肺炎應關注2點:①有無誤吸的危險因素和證據(jù);②有無肺炎的診斷依據(jù)。如果氣管中咳出或吸痰器吸出食物,即為誤吸的直接證據(jù),部分患者無明顯的誤吸誘因和證據(jù),而是隱性誤吸,可通過患者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的評估、胃-食管反流的檢查作為輔助證據(jù)。
3.2 老年AP的臨床特點 老年AP的臨床特點包括:①病史。呼吸急促(>25/min)是診斷吸入性肺炎的早期線索,可伴有咳嗽、呼吸困難或異常的呼吸音。但老年人表現(xiàn)常不典型,僅有50%患者表現(xiàn)為典型的高熱、咳嗽?;颊叱R宰d妄、意識障礙、食欲不振、跌倒等非呼吸系統(tǒng)癥狀為主訴入院。并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心功能衰竭掩蓋了患者肺炎癥狀,常導致誤診和漏診。詳細詢問患者既往史是篩查AP的首要步驟,了解患者當前所患所有疾病,是否存在上述易患因素,是否反復發(fā)生肺炎且治療效果不佳。同時詢問患者飲食情況、體質量變化、生活方式以及抽煙和酗酒情況。②體征與檢查。AP患者肺部聽診大多可聞及下肺干啰音、濕啰音;外周血白細胞升高,部分患者白細胞計數(shù)無明顯升高,僅表現(xiàn)為核左移或中性粒細胞內(nèi)出現(xiàn)中毒顆粒,核左移為老年人感染的重要指征;血氣分析可有低氧血癥或伴有CO2潴留;胸部X線檢查多為上葉后段或下葉背段和后基底段浸潤陰影,右肺比左肺更常見,但與吸入時體位有關,一般在吸入后24~48 h出現(xiàn)(見表1)。③細菌培養(yǎng)。細菌培養(yǎng)研究表明,醫(yī)院外發(fā)生的吸入性肺炎單純厭氧菌所致者約60%,厭氧菌與需氧菌混合感染約30%,單純需氧菌感染僅占少數(shù);而醫(yī)院內(nèi)發(fā)生的吸入性肺炎,厭氧菌與需氧菌的混合感染約占50%,單純厭氧菌所致者約17%,其余為需氧革蘭陰性菌感染。常見厭氧菌包括消化球菌、消化鏈球菌、梭形桿菌、脆弱類桿菌等。
3.3 老年AP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評估 對于懷疑誤吸者,可采用有多種方法綜合評估,包括:口腔食物殘留、舌的動度、喉部上抬、位移、會厭閉合功能、吞咽后咳嗽,輔以頸部聽診、人工氣道者給予著色食物,觀察氣道吸引物中是否有著色物質等等。水吞咽試驗能夠簡單有效地評估患者吞咽功能。經(jīng)典的水吞咽實驗是患者按自己習慣飲入30 mL溫開水,按咽下的時間和次數(shù)分級。改良的水吞咽實驗是通過監(jiān)測患者飲入10 mL水之后血氧飽和度變化來評估,下降2%以上為陽性,這種方法更為簡單和安全,適用于老年人吞咽功能的評估。目前采用的還有電視透視吞咽評估(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吞咽激發(fā)試驗(swallowing proocation tests,SPT)或簡易吞咽激發(fā)試驗、內(nèi)窺鏡吞咽試驗和壓力測定等,這些方法可供臨床選用。
表1 吸入性肺炎診斷證據(jù)
4.1 保持口腔清潔 口腔疾病,鼻胃管留置以及藥物等引起唾液的改變均可導致口腔自凈能力減弱、定植菌種類改變且數(shù)量增多,所以清潔口腔非常重要。餐后應反復漱口,及時清除口腔內(nèi)的食物殘渣,保持口腔清潔,及時治療牙周疾病、齲齒、牙石等。充分的口腔衛(wèi)生護理能夠減少潛在的病原體,改善吞咽和咳嗽反射的敏感性,減少AP發(fā)生風險。
4.2 保持進餐時的正確體位 保持正確的進餐體位是防止胃-食管反流、預防吸入性肺炎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這已成為許多臨床指南中公認的策略。餐前安靜休息30 min,進餐時保持坐位或高枕臥位且集中精力,餐后保持此體位至少30 min。多數(shù)指南推薦餐時及餐后2 h采取坐位或半臥位(頭部抬高30°~45°),可顯著降低誤吸的發(fā)生率,尤其顯著降低機械通氣患者AP的發(fā)生。進食時頸部微曲,采用下頦向下法可減少部分吞咽困難患者的誤吸。癡呆、偏癱、口咽疾病或損傷的患者,常無意識地在其頰部儲留食物,應在其進食后檢查口腔(包括義齒下),喂食時應將食物放在口內(nèi)沒有麻痹或無力的那一側。
4.3 調整食物的量和黏稠度 對經(jīng)口進食者,須調整患者的進食速度和每一口的量。老年患者應進食有適當黏稠度、不易松散、易變形且易吞咽的食物,一般認為泥狀食物最佳。增加食物的稠度(以固體或糊狀食物來代替液體食物),避免吞咽時嗆咳。
4.4 管飼飲食 管飼飲食可避免吞咽引起的嗆咳和誤吸,但胃管因損害下食管括約肌的功能,又增加反流和誤吸的危險。對于有嚴重吞咽困難,進食時頻繁嗆咳,反復發(fā)生AP的患者應改為管飼飲食。管飼飲食患者除上述措施外,尚可采用以下措施來防止吸入性肺炎:對有誤吸高度危險者推薦持續(xù)管飼,持續(xù)滴注或用鼻飼泵在16~20 h內(nèi)將1天的食物勻速注入,夜間休息,管飼速度<100~150 mL/h;管飼過程中評估患者胃腸蠕動和胃排空情況,患者存在腹脹、反胃、燒心或腸鳴減弱等胃排空減慢表現(xiàn)時,可給予促胃腸動力藥物,在喂食2 h后,胃內(nèi)殘留容量應<10 mL,鼻胃管喂食胃內(nèi)殘留量>200 mL或經(jīng)皮胃造口管喂食胃內(nèi)殘留量>100 mL時應暫停喂食。
4.5 機械通氣患者吸入性肺炎的預防 氣管插管患者易發(fā)生呼吸機相關吸入性肺炎,因此嚴禁經(jīng)口進食。對鼻飼者應吸凈口咽部和氣囊上痰液及分泌物,但避免在進餐時或餐后半小時內(nèi)吸痰,減少刺激,避免胃內(nèi)容物反流。對需建立人工氣道者,提倡應用持續(xù)聲門下吸引,也可間歇或手工聲門下吸引;減少或避免應用鎮(zhèn)靜劑、鎮(zhèn)痛劑、肌松劑或長期使用抑酸劑;避免呼吸機管道內(nèi)的冷凝水倒灌進患者氣道;選擇性消化道去污染(selective digestive decontamination,SDD)法可試用。
4.6 吞咽康復訓練 合理的康復訓練一方面能提高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可塑性和修復能力,另一方面早期訓練還可防止口腔和咽部肌群失用性萎縮。包括間接吞咽訓練、直接吞咽訓練和理療。間接吞咽訓練包括發(fā)音運動通過發(fā)“a-e-f”音節(jié)改善患者咽聲門協(xié)調性、做咀嚼、鼓腮、微笑、張閉頜運動,伸舌上下、左右、舌背抬高運動或阻力運動以增強面部肌群及舌運動,以涼水輕輕刺激舌根和咽后壁增加敏感性和無食物的吞咽動作訓練。直接康復訓練為攝食訓練,選擇合適體位、食物,以3~4 mL開始逐漸增加到1湯勺大小為宜,進食同時鼓勵患者,保持清醒。囑患者進食時吸足氣,吞咽前憋氣閉合聲帶,吞咽后咳嗽一下,將肺中氣體排出以噴出殘留在咽喉部的食物殘渣。理療如電刺激和針灸等,能夠促進咽部肌肉收縮,改善血液循環(huán),防止肌肉萎縮。
4.7 避免其他誘發(fā)因素 寒冷、過度疲勞、某些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鼻炎、鼻竇炎和慢性支氣管炎等)、多藥共用等,可誘發(fā)老年吸入性肺炎。故應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預防和治療。
臨床對于老年吸入性肺炎,綜合治療十分重要。
5.1 化學性吸入性肺炎 胃酸吸入早期為急性化學性肺損傷。使用糖皮質激素尚有爭議,有人主張短時間大劑量應用,促進肺部非特異性炎癥的吸收,有人主張靜脈給予大劑量氨溴索,但缺乏相關證據(jù)。單純急性化學性肺損傷不需要應用抗生素,但吸入細菌性分泌物或繼發(fā)細菌感染則需應用廣譜抗生素治療。
5.2 支氣管鏡吸引 如果吸入較多量食物,或發(fā)生大葉肺不張,可早期應用纖支鏡行支氣管吸引,必要時行支氣管灌洗,但吸入單純液體或胃酸,則不主張灌洗。如果是高齡老人或病情危重者,在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且較高吸氧質量分數(shù)下進行操作比較安全。
5.3 合理選用抗生素 吸入性肺炎患者病情變化快,炎癥反應早期既可能是因為化學損傷,也可能是細菌感染的結果。但老年人易患因素多,常常合并細菌吸入,吸入物質對支氣管、肺泡的化學性損傷,使其易于受到細菌侵襲,導致感染。如不及時治療,發(fā)生肺膿腫、支氣管胸膜瘺等并發(fā)癥風險增加,故對患者易感性、肺炎嚴重程度、基礎疾病及免疫狀況等進行全面評估后,早期使用抗生素是合理的。隨后再結合痰培養(yǎng)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
5.4 改善肺通氣換氣功能 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肺通氣對于吸入性肺炎的治療尤為重要。應鼓勵患者咳嗽排痰,對于咳嗽無力和意識障礙的老年人,應當定時翻身拍背,輔助排痰,必要時可使用吸痰器吸引。AP患者常伴有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可根據(jù)血氣分析結果選擇氧療方式,如鼻導管、文丘里面罩或帶貯氧袋的面罩。如患者不能維持足夠的氧飽和,在患者無神志改變、自主呼吸穩(wěn)定、具有咳痰能力時可以嘗試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否則宜盡早行氣管插管。
5.5 營養(yǎng)支持治療 老年人因為牙齒缺失、消化功能退化,營養(yǎng)不良長期存在。在感染狀態(tài)下,由于應激導致嚴重高分解代謝,血清白蛋白迅速下降,短時間內(nèi)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加重??山o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增加攝入量,改善營養(yǎng)狀況。酌情靜脈補充脂肪乳、氨基酸、白蛋白等。對于反復誤吸而禁飲禁食者應給予腸外營養(yǎng)。
[1]Eisenstadt ES.Dysphagia and aspiration pneumonia in older adults[J].J Am Acad Nurse Pract,2010,22(1):17 -22.
[2]van der Maarel- Wierink CD,Vanobbergen JN,Bronkhorst EM,et al.Meta - Analysis of Dysphagia and Aspiration Pneumonia in Frail Elders[J].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2011,90(12):1398 -1404.
[3]Bartlett JG.How important are anaerobic bacteria in aspiration pneumonia:when should they be treated and what is optimal therapy[J].Infect Dis Clin North Am,2013,27(1):149 -155.
[4]Claar D,van der Maarel- Wierink,Jackie NO,et al.Oral Health Care and Aspiration Pneumonia in Frail Older People: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Gerodontology,2013,30(1):3-9.
[5]Ebihara S,Ebihara T.Cough in the elderly:a novel strategy for preventing aspiration pneumonia[J].Pulm Pharmacol Ther,2011,24(3):318 -323.
[6]Tada A,Miura H.Prevention of aspiration pneumonia(AP)with oral care[J].Arch Gerontol Geriatr,2012,55(1):16 -21.
[7]Evans JG,Williams TF,Beattie BL,et al.Oxford of geriatric medline[M].2nd e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8] Mary AJ,Catherine BJ,Seth LC,et al.Current geriatr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McGraw Hill Publisher,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