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方喜+潘宏
摘 要:西洋杜鵑是一種觀賞價值高的盆花。該文總結了西洋杜鵑設施栽培中的快速繁殖、栽培管理和花期調控的關鍵技術。
關鍵詞:西洋杜鵑;設施;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0-45-02
1 杜鵑概述
杜鵑是中國十大傳統(tǒng)名花之一,為杜鵑花科(Ericaceae)杜鵑花屬(Rhododendron)木本植物。杜鵑花屬全世界有900多種,分布于歐洲、亞洲和北美洲,其中以亞洲為最多,約850種。中國是杜鵑花分布最多的國家,約有530種,占全部種數(shù)的59%。我國杜鵑花的分布以長江以南為多,其中又以西南地區(qū)最為集中,約產403余種,占我國杜鵑花種類的76.5%,因而成為世界杜鵑花的發(fā)源地和現(xiàn)代分布中心。
杜鵑一般是指廣泛分布于長江流域的映山紅(Rhododendron simsii),而廣義的則是指整個杜鵑花屬植物。植物學上的拉丁屬名系瑞典植物學家林奈于1752年建立的,當時僅指歐洲所產的杜鵑花(原產歐洲的杜鵑花僅9種)。歐洲的植物工作者較早地致力于杜鵑花種類的收集與研究,并從北美和亞州引進了一些杜鵑花種類。1820年,比利時花卉專家家利用引進的杜鵑花進行雜交育種,育成了冬季開花的重瓣園藝品種,當時稱為比利時杜鵑,后傳至東方,學者稱為西洋杜鵑,簡稱西鵑。
西洋杜鵑(Rhododendron hybridum)樹冠緊湊,葉厚色濃,花色多樣,深受人們喜愛[1],其主要特征是須根發(fā)達細小,體型矮壯,樹冠緊密,怕曬怕凍,怕旱怕澇,喜半陰、涼爽、濕潤的環(huán)境[2]。西洋杜鵑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市場價值,是美化城鄉(xiāng)環(huán)境的一個優(yōu)秀花木品種。
2 設施栽培
2.1 繁殖 西洋杜鵑用扦插繁殖,春季4~5月,秋季9~11月最適宜扦插。用健壯、無病蟲害的母株,采條前2d,母株要充分灌水,然后在晴天的早上或陰天采條,并用各種方法保持插條不致凋萎。插穗長度一般要達到3~4cm,枝條要中等粗細。如果插條上有花芽,會影響生根,插前必須將花芽去掉。摘去太多的葉片,1個插條上留3~4片葉為宜。西洋杜鵑扦插基質用1份椰糠和1份泥炭混合而成,基質的酸堿度要求在pH5~6.5之間。基質配好用殺毒礬消毒后裝入準備扦插的營養(yǎng)袋中。插條直接插到直徑6.5cm營養(yǎng)袋內的基質中,置于塑料大棚內,并加蓋小拱棚,春季扦插60d后打開小拱棚,插后90d換盆。
2.2 栽培管理
2.2.1 上盆 西洋杜鵑栽培基質以泥炭:椰糠:珍珠巖5:5:1比例配制。小苗先移植到直徑12cm的小盆,為了使將來的株形矮而圓,此時應剪去頂上的新梢,促其發(fā)生側枝。
2.2.2 溫度 西洋杜鵑的生長適溫為12~25℃,4~9月以18~25℃為宜,10月至翌年3月以12~18℃為宜,溫度在0~4℃時,西洋杜鵑處于休眠狀態(tài)。夏季在大棚頂部蓋薄膜防雨,卷起大棚兩側的薄膜以利通風降溫,冬季整個大棚覆蓋雙層薄膜保溫,保證西洋杜鵑正常生長發(fā)育。
2.2.3 光照 西洋杜鵑是長日照植物,但它喜半陰,怕強光直射。直射光過強.葉子會失綠,使葉邊緣呈褐紅色。最適光照為10 000~20 000lx,在這種光照下生長良好、大量開花,30 000lx以上或3 000lx以下對比利時西洋杜鵑生長均不利。7 000~8 000lx光照西洋杜鵑才能開花。
2.2.4 濕度 西洋杜鵑喜濕潤環(huán)境,盆土宜保持稍濕潤。西洋杜鵑根系淺,須根細,切忌積水。澆水過多,根易腐爛,導致落葉枯死。盆土缺水,葉色變黃,心葉卷曲,花瓣變軟,花朵枯萎凋謝,花期明顯縮短。西洋杜鵑對水要求較多,要及時澆水,特別是7~8月高溫季節(jié),要隨干隨澆,11月后氣溫降低可減少灌水。生長發(fā)育期要噴水,維持較高空氣濕度。空氣濕度60%左右對西洋杜鵑生長和開花有利。
2.2.5 施肥 西洋杜鵑根細,要防止肥傷,以簿肥勤施為原則,1次清水,1次肥水,肥料按0.1%的濃度施入花盆。蕾期偏重磷肥,以保蕾增蕾;花期偏重鉀肥,以促開花??稍诠喔人屑託⒕鷦⑾x劑和化肥,
2.2.6 換盆 第1年4~5月扦插(直徑6.5cm營養(yǎng)袋),11~12月?lián)Q盆(直徑12cm營養(yǎng)袋),第二年5~6月再次換盆(直徑16cm營養(yǎng)袋),第3年1~2月開花上市。
2.2.7 修剪 西洋杜鵑萌發(fā)力強,修剪尤為重要。一般在春季花謝后及秋季進行,剪去殘花、枯枝、斜枝、徒長枝、病蟲枝及部分交叉枝,避免養(yǎng)分消耗,使整個植株開花豐滿。適當剪枝給每1盆西洋杜鵑1個恰當?shù)纳L空間。第一次修剪一般在上盆30d后,如果根系發(fā)育良好就可以進行修剪。修剪時必須剪頂芽以及部分枝。幼苗期要常摘芽打頂,促進側枝萌發(fā),長大后以疏枝為主。
2.2.8 病蟲害防治 西洋杜鵑花病害主要為立枯病,噴施殺毒礬進行防治;主要蟲害是紅蜘蛛、蚜蟲等,可用阿維菌素等噴殺。
2.2.9 花期調控 西洋杜鵑在夏秋季進行花芽分化,在休眠打破后,可通過加溫或冷藏處理,人為控制開花時期。要使西洋杜鵑提前開花,可將其移至溫室培養(yǎng),晝溫控制在20~30℃、夜溫10~20℃并經常在枝葉上噴水,保持50%~60%相對濕度,15d后即可開花。要使西洋杜鵑延遲開花,可將形成花蕾的西洋杜鵑,讓其一直處于低溫狀態(tài),保持溫度2~4℃,盆干時澆水,銷售前移到室外,14~21d后即可開花。生產上常加蓋一層遮光網,時間控制在7~10d,可相應延遲花期10~15d。
3 結語
發(fā)展盆栽西洋杜鵑生產除了要理解上述操作層面的具體技術外,還要注意選擇種植地,在亞熱帶地區(qū)由于夏季炎熱,700m左右的高海拔山間盆地夏季涼爽,冬季也不會太冷,是種植西洋杜鵑的適宜場所。
盆栽西洋杜鵑設施栽培技術是發(fā)展設施農業(yè)的一項重要技術,這項技術的推廣應用將為農民提供一個發(fā)展生產、增加收入的好機會。
參考文獻
[1]李春榮,繆成武,高征.西洋西洋杜鵑栽培管理與花期調控技術.遼寧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7(2):11-12,31.
[2]李華君.西洋西洋杜鵑專業(yè)化栽培技術.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1,16:189,197. (責編:徐煥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