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峰
摘 要:以現(xiàn)代體育迷文化為研究主題。研究結論認為:赫伊津哈特別在《游戲的人》中另辟專章討論現(xiàn)代體育迷文化研究,不過他卻未能根據(jù)自己的假設前提,合理地繼續(xù)深究這一本質問題是否確實源自強烈的游戲情感,是否以游戲情感為主要特征。
關鍵詞:體育社會學 球迷 文化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8(b)-0232-01
1 現(xiàn)代體育迷文化研究
赫伊津哈特別在《游戲的人》中另辟專章討論現(xiàn)代體育迷文化研究,不過他卻未能根據(jù)自己的假設前提,合理地繼續(xù)深究這一本質問題是否確實源自強烈的游戲情感,是否以游戲情感為主要特征。發(fā)現(xiàn)體育發(fā)展的動力,主要來自17世紀英國內戰(zhàn)結束,推翻君主政體之后的社會政治變遷。隨后英國國會與國家掌控的官僚體系、傳統(tǒng)常規(guī)和解(國家在這部分還包括權利的獨占、暴力的合法適用),因此不過這里有必要提出幾點不同的論點,特別是莫菲等人的著述,莫菲等人大量援引伊里亞斯去文明化的階段,以及社會變遷的非線性本質等相關文獻。反駁學界批評文明化過程的理論是以潛在的進化論為基礎。
不過莫菲等人卻無法說明,為什么對伊里亞斯來說,自制在文明化過程里引發(fā)的進化功能與地位,幾乎就是文明的同意詞。這在某種程度上足以解釋,為什么伊里亞斯的著述,分析19世紀英國體育的發(fā)展,以及議會內閣制與體育化的關系,但卻缺乏政治重點與政治面向。符號暴力構成英國的階級體系,但是板球如何發(fā)展成一種制度化的體育、為什么板球僅存的功能只是設法維護符號暴力的附屬品。伊里亞斯一點興趣也沒有。伊里亞斯關系的是,指出并描繪社會及其與特定領域之間的結構關系,并且能夠解釋板球體育的發(fā)展催生多家地方俱樂部,接著出現(xiàn)整合地方俱樂部的國家聯(lián)盟。接下來的發(fā)展是出現(xiàn)許多國家的聯(lián)盟,接著再由一個國際的聯(lián)盟負責整合。這樣的情況是否可能實現(xiàn),將于何時實現(xiàn)。
有人認為《戰(zhàn)爭與和平》與《罪與罰》等俄羅斯小說,都不過是意識形態(tài)的癥候,但是沃洛希洛夫不以為然。沃洛希洛夫舉的例子是屠格涅夫19世紀的小說《羅亭》,書中介紹了俄羅斯文化中多余的人的概念。沃洛希洛夫的重點在于,即使經(jīng)濟再現(xiàn)與文學再現(xiàn)之間的關系如膠似漆,也不足以介紹作者在內容、文學類型與描述手法等層級所做的抉擇。沃洛希洛夫寫道:即使固定的一致性才是正道,即使多余的人確實出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與上流社會經(jīng)濟結構的崩潰并不是都那么順利就能再社會機制上,造成多余的人躍上小說的情結。另外,不具認知價值的固定一致性本身,也能繼續(xù)維持,直到小說藝術結構中的多余的人特定角色,以及小說在社會生活中的特定角色,都能看到清楚的解釋。另一個必須探討的因素是足球在英國文化中的地位。
2 現(xiàn)代體育迷文化的啟示與反思
1980年起的一連串事件,包括海瑟爾球場暴動、希爾斯堡慘案、英國足球隊稱霸世界杯與歐洲冠軍杯、電視報道的增加、球場全面設置座椅,都有助于吸引更多族群參與球賽,包括有錢人,職業(yè)人口、中產(chǎn)階級與中上階級、年輕人、女性球迷。波爾與海因斯特別提及媒體大亨所扮演的角色,例如梅鐸全力促成旗下的英國天空廣播電視公司,與報紙報道超級聯(lián)賽。媒體大亨是英國足球發(fā)展的重要推手?!稓W洲報》的一篇社論甚至寫道,足球過去一度被視為貧民體育,但是媒體大亨如今卻讓足球轉型為歐洲流行文化的代表。足球的風行擴大了球迷的基礎,改善足球在媒體報道的能見度,同時也帶動其他體育的熱潮。包括橄欖球、奧運體育、板球、一級方程式賽車、斯諾克、賽馬、射飛鏢與劃船,同樣增加了媒體報道的興趣,促成更多、更廣泛的觀眾參與。這么一來將造成源源不斷的效果。
球隊與球星可以隨身攜帶,定期在媒體上映(例如肥皂劇、電視實況劇、名人專訪與廣告),提高體育與球星的全國知名度。貝克漢姆與曼徹斯特聯(lián)隊的連結,至少與他的俊俏外表、他的明星老婆、以及他的球技一樣重要。除此之外,足球在英國體育中的獨特魅力、體育與其他文化活動與領域(例如藝術、流行音樂與電影)的相對地位上掦,在某種程度上都有助于制造貝克漢姆。換言之,用班維尼斯特的話來說,貝克漢姆已經(jīng)因為某種任意、有目的之領域與動力結構,像《羅亭》一樣轉變成為商品。
用任意形容領域與動力的原因是因為。如果貝克漢姆的選手生涯所屬的大多是亞斯頓維拉、里茲聯(lián)隊、博爾頓流浪者、南安普頓或甚至是兵工廠、切爾西、利物浦等職業(yè)足球俱樂部,貝克漢姆或許依然是知名的英國足球明星,但也僅止于此。不過貝克漢姆卻努力于曼徹斯特聯(lián)隊,對英國以及世界各地的球迷來說,尤其是那些略懂體育、對體育略有興趣的球迷,曼聯(lián)正是英國足球的門面。曼徹斯特聯(lián)隊在英國享有崇高地位的主要原因,可以追溯到1958年的慕尼黑空難,當時曼聯(lián)痛失陣中絕大多數(shù)主力選手,不久之后,曼聯(lián)開始受到媒體與球迷同情的關愛目光。極度不關心足球的媒體,竟然卡死報道貝斯特、坎通納等人的消息。媒體預先幫貝克漢姆鋪上紅地毯,貝克漢姆的走紅已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 黃璐.博斯曼法案的國際政治經(jīng)濟本質[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0,25(5):392-395.
[2] 曲愛寧,戰(zhàn)文騰.運動員跨國流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4(3):29-31.
[3] 黃璐.林書豪如何成為了“媒體神話”[J].傳媒觀察,2012(8):14-16.
[4] 劉宗祥.試論足球球迷文化[J].體育文化導刊,2013(9).
[5] 黃璐.林書豪媒體神話與奧巴馬主義[J]. 新聞知識,2012(11):50-51.
[6] 畢波.球迷文化內涵基本構成要素探析[J].體育與科學,2007(5).
[7] 黃璐.林書豪媒體神話與美國夢[J].青年記者,2012(21):88-89.
[8] 胡承志.英國足球球迷文化探討[J].體育文化導刊,200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