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芳,鐘金銀,楊新濤,王少奇,柳 敏
(1.西南石油大學,四川 成都 610500;2.中國石油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質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51;3.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廠,新疆 克拉瑪依 834000;4.陜西省延長石油公司,陜西 延安 716000)
安塞油田化子坪井區(qū)長2油藏位于陜西省安塞縣化子坪鄉(xiāng)境內,區(qū)內目前已開發(fā)采油井445口,注水井127口。油藏內主要發(fā)育心灘、邊灘、河床滯留、泛濫平原等沉積微相,據前人研究成果[1-4]及工區(qū)資料綜合分析認為本區(qū)為一套辮狀河沉積[5]。該區(qū)儲層巖性以灰色、灰白色、灰綠色中砂巖、細砂巖為主,平均孔隙度13.91%,平均滲透率9.56×10-3μm2,為低孔低滲儲層。隨著開發(fā)的不斷深入,儲層表現(xiàn)出的非均質性日趨嚴重,而現(xiàn)階段對于該地區(qū)儲層流動單元的研究尚處于空白,因此,迫切需要對本區(qū)儲層流動單元展開研究,以期為下一步的開發(fā)生產提供依據。
流動單元作為滲流近均質體是一個層次性的概念,不同層次的流動單元表征的儲層非均質性不同,為了反映不同層次流動單元的差異性,研究中從取心井入手,采用流動帶指數(shù)法進行流動單元劃分[6]。
流動帶指數(shù)法:
通過對取心井段巖心物性分析資料的整理,用基于對科擇尼—卡爾曼Kozeny-Carman方程[5]稍加修改所得的FZI方程:
式中,Hc為孔隙結構常數(shù),依據具體油田儲層而定,一般在5~100之間變動。將(1)式兩邊除以?,并開方有:
若滲透率單位采用(10-3μm2),定義下列參數(shù):
研究區(qū)長2油藏的主要生產層段為長213,為了合理有效地對目的層流動單元進行劃分,采用靜態(tài)與動態(tài)參數(shù)相結合的方法,靜態(tài)參數(shù)主要選取滲透率、孔隙度,動態(tài)參數(shù)則選取日產液量。首先根據生產資料對有產量的井特征參數(shù)進行統(tǒng)計,結果表明:目的層有產量的井共263口,篩選263口井中的100口井為樣本,利用SPSS聚類軟件中的系統(tǒng)聚類功能把這100口井劃分為四類,劃分結果如表1所示。
為了驗證劃分結果的準確性,利用SPSS軟件中的判別分析方法對聚類分析的結果進行判別,判別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應用聚類分析法劃分出的結果準確率為97%,以此判斷以上對研究區(qū)目的層流動單元的分類辦法是可行的。
應用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利用SPSS軟件中判別分析,對每一類流動單元建立判別函數(shù)關系式如下:
式中:Q——產量,t/d;? ——孔隙度,f;K——滲透率,10-3μm2;Fzi——流動單元指數(shù)。
利用已有的分類標準,把研究區(qū)內剩下的井用SPSS軟件中的判別分析法進行判別分類,根據判別分類結果得到研究區(qū)流動單元平面圖(圖1)。
表1 化子坪有產量的油井聚類分析結果Table 1 Cluster analysis results of productive wells in Huaziping area
表2 研究區(qū)目的層判別分析結果Table 2 Discriminant analysis results of target layers in the study area
圖1 安塞油田化子坪區(qū)長213流動單元平面圖Fig.1 Flow units plan distribution of Chang-213layer in Huaziping area,Ansai oilfield
1) 流動單元Ⅰ
最好的一類流動單元,其巖性以灰色、灰白色、灰綠色中—厚層狀細砂巖及中砂巖為主,滲透率高,一般大于8×10-3μm2,孔隙度大于15%,其流動單元指數(shù)FZI一般大于1.43,日產量大于10t/d,孔隙結構屬中孔粗喉型結構,沉積微相為心灘。
2)流動單元Ⅱ
以灰色、灰白色、灰綠色細砂巖為主,滲透率較高,主要分布范圍為(6~14)×10-3μm2,孔隙度主要分布范圍為12%~16%,流動單元指數(shù)FZI介于1.1~1.45,日產量5~10t/d。其孔隙結構屬中孔、中喉型結構,沉積微相為心灘。
3)流動單元Ⅲ
以灰色、灰白色、灰綠色細砂巖及灰色粉砂巖為主,滲透率中等,主要分布范圍在(5~13)×10-3μm2,孔隙度為11%~16%,流動單元指數(shù)FZI介于1.0~1.35,日產量3~5t/d。其孔隙結構屬中—低孔、細喉型結構,該類流動單元泛濫平原沉積為主,邊灘沉積次之。
4)流動單元Ⅳ
以灰色粉砂巖為主,夾細砂巖及泥質粉砂巖,其滲透率較小,一般小于5×10-3μm2,孔隙度為6%~15%,其流動單元指數(shù)FZI小于1.1,日產量小于3t/d。其孔隙結構屬低孔、細喉型結構,滲流性很差,該類流動單元主要為泛濫平原沉積。
從平面圖(圖1)上看,Ⅰ類流動單元分布在河流主流線上,以心灘微相為主;Ⅱ類流動單元主要分布心灘及邊灘微相;Ⅲ類流動單元主要分布在邊灘微相,而河床滯流沉積、心灘、河漫灘沉積次之;Ⅳ類流動單元沉積微相主要為河漫灘微相??偟恼f來,Ⅰ類流動單元是滲流能力和儲集能力最強的類型,孔滲值最高,物性最好,砂體厚度大,粒度均一,砂巖顆粒粗,分選性好;Ⅱ類流動單元是滲流能力和儲集能力較強的類型,砂巖顆粒較粗,分選較好,孔滲值較高,物性較好,厚度大;Ⅲ類流動單元是滲流能力和儲集能力一般的類型,孔滲值中等,物性較差,厚度小,在研究區(qū)此類流動單元分布較廣;Ⅳ類流動單元是滲流能力和儲集能力最差的類型,孔滲值較低,物性較差,厚度比較薄。
儲層流動單元的巖性、微相和微觀孔隙結構等特征的差異最終體現(xiàn)在生產動態(tài)過程中。前面的研究結果表明:較好的流動單元滲透能力和儲存能力較強,日產油量也較高。從試油初產圖(圖2)上可以看出,屬于Ⅰ類流動單元的注水井附近油井試油初產量最高,屬于Ⅱ類流動單元的注水井附近油井大多試油初產量較高,屬于Ⅲ類流動單元的注水井附近油井試油初產量較低,屬于Ⅳ類流動單元的注水井附近油井試油初產量最低。同時Ⅰ、Ⅱ類流動單元分布與試油大于5t/d的范圍基本一致,說明流動單元與產量的高低具較好的相關性,流動單元劃分是合理的,與實際生產動態(tài)較吻合。
圖2 安塞油田化子坪區(qū)長213試油初產分布圖Fig.2 Initial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f well testing of Chang-213layer in Huaziping area,Ansai oilfield
1)結合動靜態(tài)特征參數(shù),運用聚類分析和判別分析法把安塞油田化子坪區(qū)長2油藏儲層流動單元劃分為四類,其中Ⅰ類流動單元儲滲能力最強,Ⅱ類流動單元儲滲能力較好,Ⅲ流動單元儲滲能力一般,Ⅳ類流動單元儲滲能力差。
2)對安塞油田化子坪區(qū)長2油藏儲層的流動單元劃分結果表明,較好的流動單元滲透能力和儲存能力較強,日產油量也較高。
[1]彭曉清,龔福華,馮毓品,等.志靖安塞地區(qū)化子坪長2油層組油藏特征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0(8)∶31-33.
[2]王玉春,岳建平,張麗平,等.安塞油田化子坪區(qū)長2油藏降壓增注技術研究與推廣[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1,13(14)∶3 192-3 196.
[3]朱廣社,李相明,別旭偉,等.安塞油田長2油層儲層特征[J].石油天然氣學報,2005,27(6):857-859.
[4]郭艷琴,王起琮,龐軍剛,等.安塞油田長2、長3淺油層成巖作用及孔隙結構特征[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01(3)∶443-448.
[5]朱筱敏.沉積巖石學(第四版)[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8:262-268.
[6]Hearn C L,Ebanks W J Jr,Ranganath V.Geolog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reservoir performance of the Hartzog Draw field,Wyoming[J].JPT,1984,36(9)∶1 335-1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