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彩斐
摘 要:《電子技術基礎》在電氣專業(yè)中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入門課程,理論性、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從課程性質來看,屬于工科電類專業(yè)的必修課,也是技術基礎課。其任務是讓學生獲得電子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的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門課綜合了電路分析、物理學、高等數(shù)學等學科的知識?,F(xiàn)在社會對電子技術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于中職畢業(yè)學生來說,從事本專業(yè)的工作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但是,中職學生的基礎比較差,在理論學習和技能實訓方面困難較大,學生的上課積極性比較差,產生畏懼心理,從而有放棄的想法。故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就顯得很重要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困難、問題,教師應該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那么,如何能讓中職學生學好這門課呢,下面筆者談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提高教學 入門課程 理論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6(a)-0176-01
1 為什么《電子技術基礎》這門課難學
第一,除了生源問題,中職生的素質比較低,大多數(shù)學生初中都是學習能力比較弱,或者不愛學習,具有比較嚴重的分化情況。在中考后選擇專業(yè)的原因中三成是為了以后能夠有所發(fā)展,三成是聽從了父母的意愿。僅剩下的才是真正喜歡本專業(yè)的。而且中職生文化基礎薄弱,沒有信心沒有動力去學習。
第二,中職學校的電子類書籍內容不夠詳實,只有結論,沒有中間理解的過程,學生無法接受,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要加入不少課外教學內容,學生不愿做筆記,一邊做一邊理解又是一大難題,往往為了寫筆記忽略了理解。教材在編排內容的過程中根據(jù)知識的邏輯性,在講解原理中又忽略了實踐。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又不能接受這么深奧的理論知識。更何況,中職類學生將來從事的工作中不需要掌握過于繁瑣的理論知識。
第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法不夠先進,仍然采用我講你聽,我念你記得方式,在教學中缺少創(chuàng)新。這樣的教學必然沒有較高的效率。
2 如何提高教學的措施
從今年來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看,可將其中教學設計原則概括如下:(1)注重以學生為中心。(2)注重對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而不是教師的教學環(huán)境。(3)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4)關注學生完成任務的方法路徑和思維方式,關注學生知識的認知和內化。結合教學經(jīng)驗,筆者認為教學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①利用多媒體的方式來誘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通過多媒體這種輔助教學方,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能力,以及自學能力。
②在基本的常用儀器的使用,掌握操作方法和調試技能的前提下增加探索性試驗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并采取開放式試驗,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獨立進行裝配、調試并能寫出完整的實驗報告。筆者認為在學習電子技術基礎知識時重點應放在萬用表的操作學習上。
③教師設計一項學習任務時必須充分考慮到這項學習任務的可操作性。例如:在掌握晶體二極管的特性時,可以給學生設計的一個任務,即“制作直流穩(wěn)壓電源”,并通過具體的電子產品制作過程來理解晶體二極管的單向導電特性。
④搞好師生互動,實現(xiàn)教學交融。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他們的學習方法的指導。讓他們能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當教師的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學法有機融合的時候,就能形成較好的互動氛圍和環(huán)境,取得真正的效果。
⑤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無法解決的時候,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成績的不理想更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從而失去信心。這時候作為任課教師要時常詢問學生的掌握情況,及時做到交流補充和講解。
3 結語
簡而言之,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興趣,關鍵是讓學生多觀察、多參與、多動手,優(yōu)化教師的教學方式,善于運用學科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影響、感染學生,在教學教學中充滿創(chuàng)新精神。只有具備了創(chuàng)新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得開展教育。
參考文獻
[1] 林生華.淺談電子技術基礎教學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中等職業(yè)教育(理論),2010(1).
[2] 朱國興.電子技能與訓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黃榮懷.信息技術與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