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灼
江南的煙雨竟也像呢喃的吳儂軟語,輕柔得似有若無,那是江南的一襲披肩吧,它不是薄如蟬翼那般透明,它含蓄恬淡,恰到好處地把江南的萬種風情都氤氳在它山色有無中的朦朧曖昧里。
煙雨,那是江南的一襲婚紗一抹羞澀吧,一棹碧濤春水路,萬家楊柳青煙里,繾綣迷蒙中藏著幾分興奮,幾分惶恐,幾分依戀,幾分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得嬌羞。
煙雨,那是濡染江南的一支妙筆吧,你信步所至,都是一首小橋流水杏花疏影的唐宋詩,都是一幅扁舟橫笛小巷石徑的水墨畫。
煙雨,那是江南的一抹記憶吧,香樟樹下童年的快樂,心清如水的少年無法消融的心事,烏篷船上母親的歌謠,廊檐下外婆的過往歲月。江南的記憶小巷一樣幽長靜默,每扇鏤空雕花的門窗,每面爬滿青藤的粉墻,都藏有一段陳年往事?
煙雨,那是江南的一縷心事吧,江南的心事梅雨一樣的綿密,片片絲絲縷縷的煙雨,從秦淮河飄來,從虎丘塔飄來,連綴成一卷雋永旖旎的詩書。沾衣欲濕杏花雨,戀樹濕花飛不起。隔江人在雨聲中,黃昏卻下瀟瀟雨。
煙雨,那是江南的簾幕吧,掀開來,嬌娃西施,楚宮細腰,二十四橋明月夜,雁聲遠過瀟湘去,蘆花深處泊孤舟,夜船吹笛雨蕭蕭。多少歲月深處的故事,船一樣靜靜地泊在那里,煙籠月罩,充滿了深邃迷離的誘惑。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睙熡辏鋵嵤墙蠒r時沉醉不愿醒來的夢。嫵媚的風情在里面,綽約的風韻在里面,如煙的相思在里面,如雨的銷魂在里面。
沒有煙雨的江南是醒著的,醒著的江南有一種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得風神俊秀。煙雨中江南呢?如意叢萱草、幾桿翠竹,水靈靈地生動著,梨花一枝春帶雨,天熱一段青山隱隱水迢迢,無邊絲雨細如愁的風雅慵懶閑愁。
一位洛陽才子,因向往江南,竟癡心到自稱姑蘇橫塘人,并寫過《下揚州》、《前世,我是江南那一介書生》等多篇憧憬與懷念江南的詩文?!笆篱g何物是江南?蘇州的江楓漁火?杭州的柳浪聞鶯?揚州的二分明月?瀟湘的遠浦歸帆?”“總覺得有一個女子,在揚州的煙花三月里等我,蘇小???柳如是?杜十娘?或者候我在夢一般纏綿凄迷的煙雨小鎮(zhèn)里,同里?周莊?烏鎮(zhèn)?”清秀飄逸的文筆,傾吐不盡對江南的癡情傾慕。
喜歡一首名為《思念》的詩:水湄有橋
什么時候在橋下擺一條船呢
船上有棹
什么時候在棹頭聽一支歌呢
曲巷有歌
什么時候歌調牽來一把油紙傘呢
雨中有傘
什么時候舉傘就看見那人呢
那人坐著杏花順水漂過來了
名字叫江南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山長水闊,江南何所在?芳草凄迷,煙雨深深處。夢里行進江南路,小楫輕舟,一舸弄煙雨……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月亮,有一張美玉的臉龐,浮著蒙娜麗莎的微笑,興許是人間抑或天上最美麗的尤物吧。渺遠的夜空,它或圓或缺,總是悠然嫻雅地揮灑著一種神奇的東西:月色。
月亮,來自亙古;月色,來自太空。遙遠的天然的野生的月色該有著怎樣的曼妙呢?月亮是一枚玉,月色是它的溫潤;月亮是一只柑橘,月色是它的清香;月亮是一闋詩詞,月色是它的余韻;月亮是一位淑女,月色是她含情的顧盼回眸。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這溶溶月,這淡淡風,可否就是世間的“風月”呢?月色,或皎潔,或朦朧,或迷離,或寧謐,總是在你不經意間,把凡塵俗世的黑夜粉飾成歲月靜好的童話和讓人迷醉的仙境。
月色溫馨可人,輕柔得像紗,但紗只是一層,月色卻是在虛空中均勻地彌漫,沒有紗的那些纏繞。像霧嗎?霧又太過混沌,缺少月色的空靈。像什么呢?只有像夢了。其實,為什么要像什么呢?月色的佳處就在于它的妙不可言、無可比擬。
月色,給寂寞的夜晚帶來了無盡的雅趣。月色中,李太白舉杯邀明月,蘇東坡起舞弄清影,張九齡滅燭憐光滿,孟浩然江清月近人,李后主無言獨上西樓,戴叔倫胡笳一聲愁絕,李治別后相思人似月,李商隱碧海青天夜夜心,白居易露似珍珠月似弓,張子野云破月來花弄影,趙嘏獨上江樓思悄然,王建不知秋思落誰家,范仲淹明月樓高休獨倚,張繼夜半鐘聲到客船,趙孟頫溪頭月色白如沙,林和靖暗香浮動月黃昏……
崔涂說,蝴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枝上月三更。張若虛說,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泰戈爾說,夜對太陽說:“在月亮里,我把情書寄給你?!碧栒f:“我已經在綠草里給了你含淚的回答?!惫磐駚?,月亮自在圓缺萬事不問,卻被人們寄予了太多的想象、感情和祝福,佛一樣悲憫的月色,給了世人永恒的慰藉。于是,月色和陽光一樣,風韻成一種詩意,豐盈成一種文化。
何時共泛春溪月,斷岸垂楊一葉舟。月圓月缺,桂影婆娑。亙古的月色,野生的月色,文化的月色,是天、地、人、生靈萬物共享的千秋美夢。
嗟夫,人生在世恨何多!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舊恨春江流不盡,新恨云山千疊”,“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別有幽愁暗恨生”,“人生長恨水長東”……
恨來何處?來自世事的艱辛,來自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世間之恨就綿綿無絕,江淹《恨賦》才蝕骨錐心。
世人誰無恨?屈原之《離騷》,滿篇皆恨,恨到抱石投江;《胡笳十八拍》句句斷腸字字恨;司馬遷忍辱負重;劉玄德恨失吞吳;蘇東坡滿肚子的不合適宜;辛棄疾夜夜龍泉壁上鳴;陸游塞上長城空自許;崖山之戰(zhàn),陸秀夫負主蹈海;自毀長城,袁崇煥慘遭磔死;收拾江南,史可法揚州殉國;甲午海戰(zhàn),鄧世昌悲憤自盡;有心殺賊,譚嗣同無力回天;鐵血將士,遠征軍兵敗野人山;紅顏早逝,蕭紅心有不甘……
問世間,恨為何物?恨,不等同于愁。愁,往往是一種迷茫、悵惘,而恨,則是一種清醒的、深刻的、強烈的不滿和不甘——在山,是斷崖孤峰;水,是瀑布飛流!
紅塵濁世,何以五恨?大約無欲則無恨吧。如何無欲?似乎只有皈依佛門。但青燈古佛,壯志消磨,木魚經書,歲月蹉跎,沒有追求,幾人能忍得?放棄奮斗,誰又做得到?
其實,遁入空門,半是心如古井波瀾不起,半是滿懷遺恨無從排遣,隔斷紅塵,尋求一種寄托,但他們真能跳出三界外,六根清凈沒有煩惱?
人生貴在閑適耳,沒有誰刻意追求恨,卻往往天不遂人愿,恨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沒有無恨的人生,沒有所謂的“圓滿”。恨,也許是種缺憾,但這是一種進取的常態(tài),它彰顯著你不屈的奮斗。
誠知此恨人人有,何人無恨到白頭?恨,世間尋常之事耳,沒有誰可以躲開,那么,就把他當成人生激流中的踏腳石吧,讓我們踩著它,在濺起的浪花中走向彼岸。
世事紛紜,多少淚珠何限恨?竹杖芒鞋,一蓑煙雨任平生。
自然、天籟,這兩個讓人無限神往愉悅的字眼,散發(fā)著天空陽光的味道,吐納著大地草木的氣息,靈動著山水萬物的神韻。
漢語中,自然一詞,既有天地萬物的意思,又有天然的、自然而然的意思。幾種不同的義項,組成了“自然”這么一個內涵豐厚的詞匯。
而天籟,就是自然的聲音。自然的聲音,那是怎樣一種原生態(tài)的自然之趣的美妙聲音??!
那是微風拂過草葉的聲音,那是秋風掠過樹林的聲音,那是山風掀起林海波濤的聲音;那是溪流在山澗淙淙跳躍的聲音,那是瀑布在崖壁縱身跌落的聲音,那是海浪在潮頭翻卷呼嘯的聲音;
那是夏日玉米拔節(jié)的聲音,那是靜夜雪花飄落的聲音,那是如水般月光漫過原野的聲音。
天籟,是自然的,又是文化的。
那是賈湖骨笛的聲音,那是《詩經》蘆葦的聲音,那是青銅編鐘的聲音,那是泥土燒制陶瓷的聲音;
那是古箏彈奏《高山流水》、《夕陽簫鼓》的聲音,那是二胡泣訴《二泉映月》、《梁?;返穆曇?,那是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聲音;
那是霜侵茅店月的雞鳴,那是月落霜滿天的烏啼,那是風雪夜歸人的犬吠,那是青山獨歸遠的晚鐘,那是孤城萬仞山的羌笛,那是花落知多少的嘆息;
……
茫茫太空,是一個只有運動而沒有聲音的死寂世界,生命的誕生真是一個奇跡。只有這個被我們稱之為生命搖籃的地球,才幸運地擁有千姿百態(tài)的生命、奇幻萬千的自然、妙不可言的天籟。
天籟,既是大自然曼妙的清音,又是人類文明的精華。其實,人世間所有美好的事物,真誠、善良、悲憫,親情、愛情、友情,文字、線條、音符,自由、民主、博愛,藝術、文化、歷史等,何嘗不是寰宇中彌足珍貴、韻味無窮的天籟?
山在、水在、大地在,風在、雨在、草木在,有自然就會有天籟,有文化就會有創(chuàng)新。有這么曼妙的天籟供你傾聽、欣賞,你還要怎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