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早期功能訓練指導預防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膝關節(jié)僵硬的效果

    2014-11-06 15:04:05胡燕娜譚穎微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4年27期
    關鍵詞:功能訓練健康教育

    胡燕娜 譚穎微

    [摘要] 目的 評價早期功能訓練指導預防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膝關節(jié)僵硬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2年1~12月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患者132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6例。對照組患者實施術后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患者術后早期即采用持續(xù)膝關節(jié)被動運動(CPM)機進行輔助性功能鍛煉。結果 術后康復早期實驗組和對照組膝關節(jié)ROM均有明顯的增加(P<0.05),但實驗組在術后2周至8周膝關節(jié)ROM均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和對照組術后康復中長期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LKSS評分均明顯提高(P<0.05),實驗組在3個月、6個月、12個月的LKSS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和對照組術后康復中長期站立平衡性BBS評分均明顯提高(P<0.05),實驗組在3個月、6個月、12個月的BBS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制動易發(fā)生膝關節(jié)僵硬影響康復效果,術后早期實施膝關節(jié)輔助性訓練指導,有助于患者接受早期康復訓練,并促進膝關節(jié)功能恢復,預防膝關節(jié)僵硬發(fā)生。

    [關鍵詞] 功能訓練;健康教育;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膝關節(jié)僵硬

    [中圖分類號] R49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27-0075-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arly functional training guidance prevention of knee stiffness after fractures around the knee. Methods Choose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2 in our hospital around knee fracture surgery 132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 66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outine car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he early stage used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of the knee (CPM) machine auxiliary functional exercise. Results Early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knee ROM (P<0.05), bu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2-8 weeks of knee ROM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and long-term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LKSS knee function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recovery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three months, six months, 12 months LKS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long-term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standing balance BB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t 3 months, 6 months, 12 months of BB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Conclusion Fractures around the knee after knee stiffness brake prone to affect rehabilitation , assistive knee surgery early implementation coaching helps patients receive early rehabilitation promote functional recovery of the knee and prevented to occur knee stiffness.

    [Key words] Functional training; Health education; Fractures around the knee; Knee stiffness

    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累及或未累及膝關節(jié)均可能造成膝關節(jié)軟組織腫脹、充血,傳統(tǒng)康復過程需要長時間關節(jié)制動,從而極易造成膝關節(jié)肌腱、韌帶、關節(jié)腔功能的退化,發(fā)生膝關節(jié)僵硬,造成關節(jié)運動功能障礙,膝關節(jié)屈曲小于90°[1],不僅不利于骨折部位功能重建,更降低肢體負重、運動的康復效果,給患者造成額外的損害。研究認為在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早期進行適度輔助運動并不會影響骨折愈合效果,并可改善術后膝關節(jié)僵硬的狀態(tài)[2,3]。本研究應用早期功能訓練指導對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患者進行康復干預,評價早期功能訓練對預防膝關節(jié)僵硬的效果。endprint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擇2012年1~12月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患者。納入標準:年齡≥18歲,經(jīng)影像學診斷為髕骨、脛骨、股骨骨折,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排除標準:膝關節(jié)置換術,合并嚴重多發(fā)傷,合并嚴重心、腦、肺、肝、腎疾病及惡性腫瘤,既往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病史或長期臥床,先天骨骼畸形,認知功能障礙及精神障礙患者。入選132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6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功能訓練指導

    對照組術后實施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重新制定康復訓練指導計劃,術后早期開始進行膝關節(jié)活動干預訓練,針對術后及訓練疼痛、心理狀態(tài)進行相應干預。

    1.2.1早期功能訓練指導 術后第1天,做患側踝關節(jié)屈、伸、旋轉運動,各(30~50)次/d,防治肢體末端關節(jié)僵硬,促進血液循環(huán);股四頭肌、腓腸肌等長收縮,保持膝關節(jié)制動,分別收縮股四頭肌、腓腸肌停頓5s后放松,反復收縮,各(30~50)次/d,改善肢體膝關節(jié)周圍血液循環(huán),防治肌肉萎縮,增加膝關節(jié)周圍肌群力量。術后第2~3天,持續(xù)以上運動,增加直腿抬高訓練,采用輔助持續(xù)膝關節(jié)被動運動(CPM)機,輔助進行膝關節(jié)運動鍛煉,患者取平臥位固定患肢于CPM機上,由10°逐漸增加,活動范圍設定為30°以內,每次30min,每天2次。術后第4~7天,踝關節(jié)活動增加至各(80~100)次/d,分早晚2次完成,肌肉等長收縮各(60~100)次/d,分早晚2次完成,可在床邊坐起懸吊小腿,進行主動屈膝、伸膝運動,CPM機活動范圍增加至60°以內,每次50min,每天2次。術后第2周,CPM機活動范圍可增加至90°,每次30 min,每天2次。術后第3周增加床上踩單車運動,對雙側肢體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髖關節(jié)均進行適當?shù)幕顒?,每?5~20 min,每天2次,CPM機輔助訓練時間增加至1 h。CPM機輔助訓練以患者感到輕微疼痛、可耐受為度;術后第4周開始拄拐下床,逐漸增加負重訓練,按體重的1/4、2/4、3/4增加至全體重負荷。術后第6周可進行上下階梯訓練[4-6]。

    1.2.2疼痛及心理干預 由于早期開始進行膝關節(jié)功能訓練,伴隨出現(xiàn)的疼痛感受及由此刺激產(chǎn)生的心理應激將是影響訓練依從性的關鍵因素,因此,針對早期功能訓練將施行一套有針對性的疼痛及心理干預措施。術前對患者進行術后功能鍛煉相關知識宣教,使患者更好地接受術后早期訓練,術后第1天,進行積極的疼痛干預,采用VAS疼痛評分標準[7],由患者根據(jù)自身疼痛感受選擇0~10代表疼痛程度,得分越高自感疼痛程度越高,≤3分者尚能耐受,則以注意力轉移為主緩解疼痛,≥4分者可給予止痛藥緩解疼痛改善睡眠,同時給予心理壓力疏導,讓患者對術后疼痛及止痛藥物應用的必要性有正確認知;開始CPM機輔助活動及其他康復訓練時,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及自訴疼痛程度,及時調整訓練強度,并對由于懼怕疼痛導致的抵抗情緒進行安慰,讓患者了解早期功能鍛煉的重要性,鼓勵患者在輕度可耐受疼痛范圍內接受功能訓練,指導患者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懷與支持,采用表揚、獎勵的形式緩解患者心理壓力。

    1.3評價標準

    術后2、4、6、8周評價伸膝關節(jié)和屈膝關節(jié)活動度(ROM),隨訪12個月,術后3、6、12個月進行膝關節(jié)功能 Lysholm 評分(Lysholm knee score scale,LKSS)[8]、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9]評定。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術后2、4、6、8周膝關節(jié)活動度

    術后康復早期實驗組和對照組膝關節(jié)ROM均有明顯的增加(P<0.05),但實驗組在術后2~8周膝關節(jié)ROM均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膝關節(jié)僵硬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局部充血、出血、軟組織挫傷造成組織間粘連、瘢痕造成周圍肌肉、韌帶、關節(jié)囊纖維化、攣縮,長期的制動將加劇組織改變的累積作用,造成開始活動初期出現(xiàn)明顯的關節(jié)活動度減小[10]。股骨、脛骨、髕骨等相關骨骼創(chuàng)傷均可能引起術后膝關節(jié)僵硬,對患者治療和康復的信心都是一種打擊,因此預防術后膝關節(jié)僵硬成為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患者臨床康復的重要內容。傳統(tǒng)的術后護理以保守康復指導為主,更重視為骨骼愈合創(chuàng)造條件,而忽略對相關重要關節(jié)功能的鍛煉,無法有效預防膝關節(jié)功能障礙發(fā)生。研究顯示,術后第2天開始進行低強度有限度的膝關節(jié)屈伸運動利于促進膝部血液循環(huán),加速腫脹和充血的消除,避免周圍軟組織的粘連,減輕瘢痕形成[11]。

    本研究采用CPM機在術后早期即術后第2天進行膝關節(jié)功能訓練,由于屬于較早期的康復,患者心理接受程度相對較低,在術前進行相關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則能有助打消患者的疑慮,更好地配合早期康復訓練。CPM機在預先設定的角度、速度等參數(shù)下自動完成對患者肢體的非負重勻速屈伸,患肢固定穩(wěn)固后并不會造成骨折部位的額外應力負擔,隨著活動角度的逐漸增加,膝關節(jié)接受循序漸進的承受運動負荷,避免使其周圍組織及關節(jié)囊功能退化,加速血流還有利于骨折部位的血供和骨骼修復[12];自動化的輔助運動避免了人為輔助的誤差和不穩(wěn)定性,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過程中患者可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疼痛反應,活動以患者可耐受的輕度疼痛為宜,確保適度的運動和對患者保護[13]。CPM機早期輔助膝關節(jié)運動和周圍肌群的舒縮運動,對患側肢體的肌力、骨骼重建所需血供、骨骼重建強度及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均有重要的意義[14,15]。本研究結果顯示,由于術后早期進行膝關節(jié)活動,實驗組術后第2、4、6、8周膝關節(jié)ROM均明顯大于對照組,術后第4周膝關節(jié)ROM已達到(92.65±8.23)°,在很大程度上恢復了基本的膝關節(jié)屈伸范圍,可見早期功能訓練效果較傳統(tǒng)康復效果顯著。CPM機術后早期訓練活動范圍應從≤10°的范圍開始進行,在患者耐受情況下每次增加5°~10°,勻速緩慢進行,術后1周可增加至60°,第2周可增加至90°,逐漸擴大幅度、速度和時間,隨時注意患者反應,避免過度運動傷害。endprint

    早期功能訓練可能會增加患者心理負擔,其中疼痛是造成心理負擔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早期功能訓練同時應關注疼痛的管理和心理負擔的疏導。本研究將疼痛管理作為主要的突破口,通過健康教育讓患者充分了解疼痛管理對術后康復的意義,采用VAS疼痛評分標準積極地了解患者疼痛程度,根據(jù)具體的疼痛程度選擇有針對性的干預方式,對于輕度疼痛患者可不予藥物干預,而以心理疏導和轉移注意力為主,但對有明顯疼痛的患者則可給予止痛藥物緩解疼痛,減輕應激刺激造成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促進患者配合術后各項醫(yī)療措施及康復訓練[16]。經(jīng)過早期功能訓練、疼痛和心理干預的配合,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保持較好活動性,并逐漸改善恢復正?;顒臃秶苊饬岁P節(jié)僵硬對后期下肢功能康復的影響。本研究顯示,遠期效果評價中,術后3、6、12個月實驗組LKS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在此基礎上下肢站立、行走的穩(wěn)定性提高,干預組術后BBS評分亦明顯高于對照組,遠期下肢功能康復效果較對照組明顯改善。

    綜上所述,早期功能訓練指導能有效恢復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后膝關節(jié)的活動度,預防膝關節(jié)僵硬,有利于膝關節(jié)功能及下肢運動功能康復。

    [參考文獻]

    [1] 李興華,唐杰,周緒琴. 骨科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對預防患者膝關節(jié)僵硬康復訓練的影響[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7):803-805.

    [2] 楊治濤,葛廣勇. 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治療對膝關節(jié)功能的影響[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2(15):1658-1659.

    [3] 李楊,蔡宏,張克. 膝關節(jié)置換術前患者及家屬關注問題調查[J]. 中國骨與關節(jié)雜志,2013,23(8):425-430.

    [4] 梁遠. 膝關節(jié)纖維化治療的研究進展[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21(13):1313-1316.

    [5] 解東風,李奎,李鑫,等. 本體感覺訓練在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所致關節(jié)僵硬患者康復治療中的作用[J]. 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28(10):945-947.

    [6] 馮賓,翁習生,林進,等. 固定平臺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10年以上臨床隨訪研究[J]. 中華骨科雜志,2013,33(5):487-494.

    [7] 盧啟貴,王平,黃東紅,等. 關節(jié)鏡下同種異體半腱肌肌腱移植治療膝關節(jié)前交叉韌帶損傷[J]. 中醫(yī)正骨,2013,25(9):36-38.

    [8] 盧啟貴,王平,黃東紅,等. 關節(jié)鏡下松解術聯(lián)合推拿手法治療膝關節(jié)韌帶重建術后膝關節(jié)僵硬[J]. 中醫(yī)正骨,2013,25(9):45-46,48.

    [9] 黃苑芬,韓穎,張志娟. 持續(xù)被動運動在預防截癱患者下肢廢用綜合征中的作用[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1):2150-2152.

    [10] 馮桂敏. 早期康復鍛煉在骨科膝關節(jié)僵硬患者康復訓練中的應用效果[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1):2597-2599.

    [11] 黃淑明,蘭樹華,鄭榮宗. 股骨遠端骨折術后伸直性膝關節(jié)僵硬的治療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3,28(7):644-646.

    [12] 王官林,邵松濤,周永福. 手法推拿配合中藥外洗及CPM機防治下肢骨折后膝關節(jié)僵硬臨床研究[J]. 中醫(yī)學報,2013,28(1):148-149.

    [13] 江麗嬌,熊潔,張晶晶. 下肢創(chuàng)傷骨折術后預防膝關節(jié)僵硬的功能訓練[J]. 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2,11(5):43-45.

    [14] 李衛(wèi)平,王江林,徐莉莉. 脛骨平臺骨折術后患者輔助CPM治療對膝關節(jié)功能的影響[J]. 海南醫(yī)學,2013,24(6):812-814.

    [15] 李艷容. 延伸指導對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13,19(4):73-74.

    [16] 沈良冊,楊秋紅,吳玉玲. 等速訓練在股骨骨折制動后膝關節(jié)僵硬康復中的應用[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2):162-164.

    (收稿日期:2014-02-25)endprint

    早期功能訓練可能會增加患者心理負擔,其中疼痛是造成心理負擔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早期功能訓練同時應關注疼痛的管理和心理負擔的疏導。本研究將疼痛管理作為主要的突破口,通過健康教育讓患者充分了解疼痛管理對術后康復的意義,采用VAS疼痛評分標準積極地了解患者疼痛程度,根據(jù)具體的疼痛程度選擇有針對性的干預方式,對于輕度疼痛患者可不予藥物干預,而以心理疏導和轉移注意力為主,但對有明顯疼痛的患者則可給予止痛藥物緩解疼痛,減輕應激刺激造成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促進患者配合術后各項醫(yī)療措施及康復訓練[16]。經(jīng)過早期功能訓練、疼痛和心理干預的配合,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保持較好活動性,并逐漸改善恢復正常活動范圍,避免了關節(jié)僵硬對后期下肢功能康復的影響。本研究顯示,遠期效果評價中,術后3、6、12個月實驗組LKS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在此基礎上下肢站立、行走的穩(wěn)定性提高,干預組術后BBS評分亦明顯高于對照組,遠期下肢功能康復效果較對照組明顯改善。

    綜上所述,早期功能訓練指導能有效恢復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后膝關節(jié)的活動度,預防膝關節(jié)僵硬,有利于膝關節(jié)功能及下肢運動功能康復。

    [參考文獻]

    [1] 李興華,唐杰,周緒琴. 骨科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對預防患者膝關節(jié)僵硬康復訓練的影響[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7):803-805.

    [2] 楊治濤,葛廣勇. 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治療對膝關節(jié)功能的影響[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2(15):1658-1659.

    [3] 李楊,蔡宏,張克. 膝關節(jié)置換術前患者及家屬關注問題調查[J]. 中國骨與關節(jié)雜志,2013,23(8):425-430.

    [4] 梁遠. 膝關節(jié)纖維化治療的研究進展[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21(13):1313-1316.

    [5] 解東風,李奎,李鑫,等. 本體感覺訓練在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所致關節(jié)僵硬患者康復治療中的作用[J]. 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28(10):945-947.

    [6] 馮賓,翁習生,林進,等. 固定平臺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10年以上臨床隨訪研究[J]. 中華骨科雜志,2013,33(5):487-494.

    [7] 盧啟貴,王平,黃東紅,等. 關節(jié)鏡下同種異體半腱肌肌腱移植治療膝關節(jié)前交叉韌帶損傷[J]. 中醫(yī)正骨,2013,25(9):36-38.

    [8] 盧啟貴,王平,黃東紅,等. 關節(jié)鏡下松解術聯(lián)合推拿手法治療膝關節(jié)韌帶重建術后膝關節(jié)僵硬[J]. 中醫(yī)正骨,2013,25(9):45-46,48.

    [9] 黃苑芬,韓穎,張志娟. 持續(xù)被動運動在預防截癱患者下肢廢用綜合征中的作用[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1):2150-2152.

    [10] 馮桂敏. 早期康復鍛煉在骨科膝關節(jié)僵硬患者康復訓練中的應用效果[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1):2597-2599.

    [11] 黃淑明,蘭樹華,鄭榮宗. 股骨遠端骨折術后伸直性膝關節(jié)僵硬的治療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3,28(7):644-646.

    [12] 王官林,邵松濤,周永福. 手法推拿配合中藥外洗及CPM機防治下肢骨折后膝關節(jié)僵硬臨床研究[J]. 中醫(yī)學報,2013,28(1):148-149.

    [13] 江麗嬌,熊潔,張晶晶. 下肢創(chuàng)傷骨折術后預防膝關節(jié)僵硬的功能訓練[J]. 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2,11(5):43-45.

    [14] 李衛(wèi)平,王江林,徐莉莉. 脛骨平臺骨折術后患者輔助CPM治療對膝關節(jié)功能的影響[J]. 海南醫(yī)學,2013,24(6):812-814.

    [15] 李艷容. 延伸指導對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13,19(4):73-74.

    [16] 沈良冊,楊秋紅,吳玉玲. 等速訓練在股骨骨折制動后膝關節(jié)僵硬康復中的應用[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2):162-164.

    (收稿日期:2014-02-25)endprint

    早期功能訓練可能會增加患者心理負擔,其中疼痛是造成心理負擔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早期功能訓練同時應關注疼痛的管理和心理負擔的疏導。本研究將疼痛管理作為主要的突破口,通過健康教育讓患者充分了解疼痛管理對術后康復的意義,采用VAS疼痛評分標準積極地了解患者疼痛程度,根據(jù)具體的疼痛程度選擇有針對性的干預方式,對于輕度疼痛患者可不予藥物干預,而以心理疏導和轉移注意力為主,但對有明顯疼痛的患者則可給予止痛藥物緩解疼痛,減輕應激刺激造成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促進患者配合術后各項醫(yī)療措施及康復訓練[16]。經(jīng)過早期功能訓練、疼痛和心理干預的配合,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保持較好活動性,并逐漸改善恢復正常活動范圍,避免了關節(jié)僵硬對后期下肢功能康復的影響。本研究顯示,遠期效果評價中,術后3、6、12個月實驗組LKS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在此基礎上下肢站立、行走的穩(wěn)定性提高,干預組術后BBS評分亦明顯高于對照組,遠期下肢功能康復效果較對照組明顯改善。

    綜上所述,早期功能訓練指導能有效恢復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后膝關節(jié)的活動度,預防膝關節(jié)僵硬,有利于膝關節(jié)功能及下肢運動功能康復。

    [參考文獻]

    [1] 李興華,唐杰,周緒琴. 骨科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對預防患者膝關節(jié)僵硬康復訓練的影響[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7):803-805.

    [2] 楊治濤,葛廣勇. 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治療對膝關節(jié)功能的影響[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2(15):1658-1659.

    [3] 李楊,蔡宏,張克. 膝關節(jié)置換術前患者及家屬關注問題調查[J]. 中國骨與關節(jié)雜志,2013,23(8):425-430.

    [4] 梁遠. 膝關節(jié)纖維化治療的研究進展[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21(13):1313-1316.

    [5] 解東風,李奎,李鑫,等. 本體感覺訓練在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所致關節(jié)僵硬患者康復治療中的作用[J]. 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3,28(10):945-947.

    [6] 馮賓,翁習生,林進,等. 固定平臺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10年以上臨床隨訪研究[J]. 中華骨科雜志,2013,33(5):487-494.

    [7] 盧啟貴,王平,黃東紅,等. 關節(jié)鏡下同種異體半腱肌肌腱移植治療膝關節(jié)前交叉韌帶損傷[J]. 中醫(yī)正骨,2013,25(9):36-38.

    [8] 盧啟貴,王平,黃東紅,等. 關節(jié)鏡下松解術聯(lián)合推拿手法治療膝關節(jié)韌帶重建術后膝關節(jié)僵硬[J]. 中醫(yī)正骨,2013,25(9):45-46,48.

    [9] 黃苑芬,韓穎,張志娟. 持續(xù)被動運動在預防截癱患者下肢廢用綜合征中的作用[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1):2150-2152.

    [10] 馮桂敏. 早期康復鍛煉在骨科膝關節(jié)僵硬患者康復訓練中的應用效果[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1):2597-2599.

    [11] 黃淑明,蘭樹華,鄭榮宗. 股骨遠端骨折術后伸直性膝關節(jié)僵硬的治療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3,28(7):644-646.

    [12] 王官林,邵松濤,周永福. 手法推拿配合中藥外洗及CPM機防治下肢骨折后膝關節(jié)僵硬臨床研究[J]. 中醫(yī)學報,2013,28(1):148-149.

    [13] 江麗嬌,熊潔,張晶晶. 下肢創(chuàng)傷骨折術后預防膝關節(jié)僵硬的功能訓練[J]. 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2,11(5):43-45.

    [14] 李衛(wèi)平,王江林,徐莉莉. 脛骨平臺骨折術后患者輔助CPM治療對膝關節(jié)功能的影響[J]. 海南醫(yī)學,2013,24(6):812-814.

    [15] 李艷容. 延伸指導對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13,19(4):73-74.

    [16] 沈良冊,楊秋紅,吳玉玲. 等速訓練在股骨骨折制動后膝關節(jié)僵硬康復中的應用[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2):162-164.

    (收稿日期:2014-02-25)endprint

    猜你喜歡
    功能訓練健康教育
    康復療法治療中學生運動損傷肩關節(jié)療效的體會
    功能訓練在體育運動中的研究述略
    武術研究(2016年11期)2016-12-16 14:06:48
    品管圈活動在提高吞咽障礙患者對其功能訓練的知曉率中的應用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16:10
    淺談中等職業(yè)學校體育中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與迫切性
    城市社區(qū)居民慢性病健康教育現(xiàn)況分析
    電話出院指導聯(lián)合健康教育對婦科腫瘤患者療效的影響
    授權理論在使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健康教育在燒傷護理中的應用
    糖尿病足的預防及護理方法初步研究
    功能訓練聯(lián)合中頻電、蠟療用于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效果探討
    大安市| 谷城县| 行唐县| 永川市| 射阳县| 镇安县| 菏泽市| 微山县| 井冈山市| 惠来县| 宜春市| 古交市| 博客| 普兰县| 铜川市| 平凉市| 建湖县| 嘉定区| 泾川县| 襄汾县| 湛江市| 临潭县| 望江县| 平果县| 旬邑县| 剑川县| 伊宁市| 抚顺县| 聂荣县| 丹棱县| 金沙县| 冕宁县| 白银市| 大连市| 新邵县| 宣城市| 栾城县| 隆尧县| 富平县| 荃湾区| 通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