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萍
學習任何一門語言課程,其效果的最好體現(xiàn)就是學習者能流利的、標準的將這種語言“說”出來。所以,11版小學英語新課標格外強調英語教學活動必須堅持“聽說領先,讀寫跟上”。就此,筆者調查了農村小學生的“說”英語的情況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只有在上英語課時,他們才能接觸到英語,才“唧唧呀呀”跟著老師說上幾句,根本就談不上標準的發(fā)音、語調。在課外,壓根就看不到學英語、聽不到“說”英語。照此下去,難怪農村的孩子都是學的“啞巴”英語。究其因是多方面的,外因是農村學?,F(xiàn)有師資力量單薄、學科地位遭冷落;內因是農村的孩子大多不善于表達,他們害怕說英語,害怕說錯英語,害怕說錯英語受批評。那么怎么才能培養(yǎng)和發(fā)展當前農村小學生“說”英語的能力呢?
一、創(chuàng)設“說”好英語的內部環(huán)境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別人的夸獎和鼓勵,特別是孩子。實踐表明:表揚學生的作用遠遠超出批評。表揚,對剛剛學習英語的小學生來講其力量是無法比擬的。所以,我們要保護好學生們初學英語的熱情、興趣等等,在他們學、說英語的過程中堅持“不批評、不打擊”的原則,保護其學英語的興趣和信心,讓他們逐步養(yǎng)成敢說、愛說英語的好習慣。
1.教師要善于營造和諧的英語學習、交際環(huán)境。如創(chuàng)設與課文匹配的各種情境,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給他們最起碼的“心理安全”,讓他們樂意學說英語并保持愉快的心境投入到學習中。
2.教師要善于給學生留足學習的“面子”。譬如在學生用英語回答各種問題或練習說英語的過程中,當學生“犯錯”時教師要以“同伴”的身份去做一些知識性的提醒,不要讓學生在“眾人”面前難堪,對學生的這種勇于用英語“說”要給予肯定,委婉的做出正確的示范。如有的學生說出He(his) name is Daming 時,老師可以回答:Oh,Good Try! Yes,His name is Daming,對His做適當強調或者等到“空閑”對其進行糾正。若這個是全班共性的問題時,就必須對此進行全班整體的糾錯、小操練。
3.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作為學生知識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指導者的我們一定不能吝嗇自己鼓勵性的話語,如:“Good”,“Great”,“Wonderful”,“Dont wrooy”,“You are very clever”等等要多用、常用,讓學生看到老師的信任、看到能學好說好英語的希望,給學生提供寬松、祥和的學習英語的內在環(huán)境。
二、創(chuàng)設“說”好英語的外部環(huán)境
大量的語言教學實踐證明:教學好一門語言的首要條件就是必須盡最大的可能讓學習者去接觸、使用這門語言。學好一門語言好比“游泳”,學習者必須“潛水”而不是“蜻蜓點水”,才能感到自由自在,才能像個熟練的游泳者那樣樂在其中。這就說明:英語環(huán)境、氛圍的創(chuàng)設對于農村小學生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
1.精心布置教室,利用環(huán)境對學生進行熏陶。第一,在班級的黑板上或英語角固定一個小小的英語天地,每周或每次活動更新一次內容,讓學生讀說。這片“天地”由學生自己來管理、美化,即教授首先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各個小組自行搜集資料或利用身邊的教材、補充習題再進行策劃、布設。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增長了英語基礎知識,又讓學生能夠隨時與英語親密接觸,使他們在無形之中受到了“感染“。另外,教師可以把班級中的課表、輪值表等等加以美化,標附上富有個性色彩的英文;再如用英語美化班級用品,像在黑板擦貼上“a blackboard eraser”、在簸箕旁貼上“No littering”,前門上貼“Welcome to our classroom”等等。
2.充分利用教學用具,促進學生 “說”英語。教育心理學證明:在語言學習時,兒童在發(fā)音、動作、習慣等方面的模仿力很強,可塑性很大。所以,我們可以這樣做:(1)務實要求學生每課必須認真的模仿復讀機中的語音、語調并跟讀,使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慢慢的得到提升,增強他們“說”的自信。(2)利用班級DVD等影像設備播放教材中的英文歌曲,讓學生進行英文歌曲的學唱,提高他們的口語表述。(3)充分利用每篇課文的掛圖,讓學生在熟知課文、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復述或自我表述、表演等,促進學生讓課本中“沉默”的語言鮮活起來,同時也讓學生有能夠實現(xiàn)自我展示的時空。
3.教師應起積極的示范作用,給學生樹立榜樣。作為學生英語學習的領航者,我們教師自己必須逐步實現(xiàn)在教學活動中用英語進行全程教學,給學生制造一種氛圍、一個環(huán)境;另外在課余也應盡量用英語和學生溝通、交流。提升師生使用英語的頻率,在無形中促進學生“說”英語能力的提升。
三、增設“說”好英語的檢查和評價的環(huán)境
英語口語的測試能直接反映學生“說”英語的能力。因此,我們必須利用好這根“杠桿”來調節(jié)、促進好學生的“說”英語,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對學生“說”英語的檢測、評價,可這樣做:(1)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實行等級制,將英語口語分為ABCD四個等級,讓學生根據自己“說”的水平逐步努力取得A等。這樣做,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掘學生的智力和潛力,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的自我發(fā)展意識提升。(2)在期中、期末時,實行階段性、終結性口語檢測。評估的方式、方法很多,譬如小組對話表演、師生對話測試、學生自創(chuàng)對話等等。個人的教學實踐證明: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增設“說”英語的測試,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平時練習口語的興趣,而且還能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進行彌補,培養(yǎng)他們英語的交際、運用能力。
總之,要想切實提升農村小學生“說”英語的水平,還需我們教師認真細致的研讀11版新課標并付諸于實施,在實施中革新課堂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多給學生制造“說”英語的時空,鼓勵學生多開口、多實踐,使他們“聽說讀寫”能力齊頭并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