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英
【摘要】在我國各個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片面強調語言的灌輸而忽略了文化教育,特別是中國文化的滲透,導致高職專類院校的學生經過多年英語學習后普遍對母語文化了解匱乏,更不用說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本文從高職專院校中國文化教學現(xiàn)狀分析以及實現(xiàn)中國文化教學的途徑,論述了高職專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應加強中國文化的滲透,提高學生全面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高職專院校 英語教學 中國文化 滲透
引言
最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闡明大學英語課程不單單是一門語言基礎課程,同時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其目標是培養(yǎng)學習者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使他們能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
一、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從專業(yè)英語教學角度, 在校學生所修的科目無外乎英語精讀、泛讀、語音、口語、語法、英語聽力、英美文學史、翻譯、 英美概況以及其他的公共選修課程。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課程設置來看,所學內容基本傾向于英語語言文化的輸入,完全忽略了中國文化的滲透。為了能更直接體現(xiàn)英語專業(yè)學生的中國文化掌握情況,對本高職專兩個英語教育專業(yè)58名學生進行簡單的20個常見中國文化詞語測試,測試結果列表如下:
另外,從公共英語教學的角度,各高職院校的教學內容主要圍繞英文題材及西方國家的名人傳記展開,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
二、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的途徑
1.通過教材內容的改革,滲透中國文化。無論是針對英語專業(yè)還是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教材內容都是由聽力,口語對話,文章閱讀和翻譯訓練這幾大板塊構成,目的是通過日常積累,達到英語語料自然流利地輸出。如口語對話訓練部分,通常由兩個以上對話組成,在A對話中可以介紹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 Christmas day, Valentine day 的同時,可以在B對話中插入相對比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Spring Festival,Double Seventh Festival;閱讀理解訓練部分,從英語專業(yè)的精讀課文到非英語專業(yè)的大學英語教材都是由text A, B 兩部分構成,在課堂教學中text B 通常作為快速閱讀知識而略講。
2.通過英語考核內容的變革,加強中國文化。在2013年12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三套試卷翻譯部分中,分別考查了學生對中餐的烹飪、茶和中國結這些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訪問應試的學生時,普遍認為盡管這些文化都是他們所熟悉的東西,但是對于平時很少用英語解釋中國文化的考生來說,很難譯出“中國結(chinese knot)、避邪(sweep off ill fortune)、中餐(chinese cuisine)、配料(ingredient)”等文化詞匯,大大地影響了學生的考試成績
3.通過教師素質的提高,傳播中國文化。擔負“傳道、授業(yè)、解惑”職責的廣大教師,對于中國文化的傳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對英語教師的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師需要較強的外語學科教學能力和教學監(jiān)控能力,將外語知識和技能以學生能夠接受和掌握的方式傳授給學生,通過不斷的實踐、反思,循環(huán)的再實踐、再反思,合理地開展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計劃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英語教學是實現(xiàn)跨文化交流的第一平臺,也是向外輸出中國文化、弘揚中華文明的通道。通過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讓所有大學生形成對本民族文化的驕傲感和自豪感,發(fā)自內心去歌頌和傳播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進而推動世界各國人民學習中國文化,欣賞中華文明。因此,高職專英語教學改革是當務之急,中國文化滲透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崔剛.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的滲透[J].中國大學教學, 2009(3).
[2]孟榮新,吳愛寧.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教育[J].教育與職業(yè),2008 (12).
【摘要】在我國各個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片面強調語言的灌輸而忽略了文化教育,特別是中國文化的滲透,導致高職專類院校的學生經過多年英語學習后普遍對母語文化了解匱乏,更不用說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本文從高職專院校中國文化教學現(xiàn)狀分析以及實現(xiàn)中國文化教學的途徑,論述了高職專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應加強中國文化的滲透,提高學生全面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高職專院校 英語教學 中國文化 滲透
引言
最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闡明大學英語課程不單單是一門語言基礎課程,同時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其目標是培養(yǎng)學習者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使他們能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
一、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從專業(yè)英語教學角度, 在校學生所修的科目無外乎英語精讀、泛讀、語音、口語、語法、英語聽力、英美文學史、翻譯、 英美概況以及其他的公共選修課程。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課程設置來看,所學內容基本傾向于英語語言文化的輸入,完全忽略了中國文化的滲透。為了能更直接體現(xiàn)英語專業(yè)學生的中國文化掌握情況,對本高職專兩個英語教育專業(yè)58名學生進行簡單的20個常見中國文化詞語測試,測試結果列表如下:
另外,從公共英語教學的角度,各高職院校的教學內容主要圍繞英文題材及西方國家的名人傳記展開,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
二、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的途徑
1.通過教材內容的改革,滲透中國文化。無論是針對英語專業(yè)還是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教材內容都是由聽力,口語對話,文章閱讀和翻譯訓練這幾大板塊構成,目的是通過日常積累,達到英語語料自然流利地輸出。如口語對話訓練部分,通常由兩個以上對話組成,在A對話中可以介紹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 Christmas day, Valentine day 的同時,可以在B對話中插入相對比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Spring Festival,Double Seventh Festival;閱讀理解訓練部分,從英語專業(yè)的精讀課文到非英語專業(yè)的大學英語教材都是由text A, B 兩部分構成,在課堂教學中text B 通常作為快速閱讀知識而略講。
2.通過英語考核內容的變革,加強中國文化。在2013年12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三套試卷翻譯部分中,分別考查了學生對中餐的烹飪、茶和中國結這些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訪問應試的學生時,普遍認為盡管這些文化都是他們所熟悉的東西,但是對于平時很少用英語解釋中國文化的考生來說,很難譯出“中國結(chinese knot)、避邪(sweep off ill fortune)、中餐(chinese cuisine)、配料(ingredient)”等文化詞匯,大大地影響了學生的考試成績
3.通過教師素質的提高,傳播中國文化。擔負“傳道、授業(yè)、解惑”職責的廣大教師,對于中國文化的傳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對英語教師的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師需要較強的外語學科教學能力和教學監(jiān)控能力,將外語知識和技能以學生能夠接受和掌握的方式傳授給學生,通過不斷的實踐、反思,循環(huán)的再實踐、再反思,合理地開展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計劃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英語教學是實現(xiàn)跨文化交流的第一平臺,也是向外輸出中國文化、弘揚中華文明的通道。通過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讓所有大學生形成對本民族文化的驕傲感和自豪感,發(fā)自內心去歌頌和傳播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進而推動世界各國人民學習中國文化,欣賞中華文明。因此,高職專英語教學改革是當務之急,中國文化滲透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崔剛.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的滲透[J].中國大學教學, 2009(3).
[2]孟榮新,吳愛寧.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教育[J].教育與職業(yè),2008 (12).
【摘要】在我國各個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片面強調語言的灌輸而忽略了文化教育,特別是中國文化的滲透,導致高職專類院校的學生經過多年英語學習后普遍對母語文化了解匱乏,更不用說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本文從高職專院校中國文化教學現(xiàn)狀分析以及實現(xiàn)中國文化教學的途徑,論述了高職專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應加強中國文化的滲透,提高學生全面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高職專院校 英語教學 中國文化 滲透
引言
最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闡明大學英語課程不單單是一門語言基礎課程,同時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其目標是培養(yǎng)學習者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使他們能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
一、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從專業(yè)英語教學角度, 在校學生所修的科目無外乎英語精讀、泛讀、語音、口語、語法、英語聽力、英美文學史、翻譯、 英美概況以及其他的公共選修課程。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課程設置來看,所學內容基本傾向于英語語言文化的輸入,完全忽略了中國文化的滲透。為了能更直接體現(xiàn)英語專業(yè)學生的中國文化掌握情況,對本高職專兩個英語教育專業(yè)58名學生進行簡單的20個常見中國文化詞語測試,測試結果列表如下:
另外,從公共英語教學的角度,各高職院校的教學內容主要圍繞英文題材及西方國家的名人傳記展開,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
二、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的途徑
1.通過教材內容的改革,滲透中國文化。無論是針對英語專業(yè)還是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教材內容都是由聽力,口語對話,文章閱讀和翻譯訓練這幾大板塊構成,目的是通過日常積累,達到英語語料自然流利地輸出。如口語對話訓練部分,通常由兩個以上對話組成,在A對話中可以介紹西方傳統(tǒng)節(jié)日 Christmas day, Valentine day 的同時,可以在B對話中插入相對比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Spring Festival,Double Seventh Festival;閱讀理解訓練部分,從英語專業(yè)的精讀課文到非英語專業(yè)的大學英語教材都是由text A, B 兩部分構成,在課堂教學中text B 通常作為快速閱讀知識而略講。
2.通過英語考核內容的變革,加強中國文化。在2013年12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三套試卷翻譯部分中,分別考查了學生對中餐的烹飪、茶和中國結這些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訪問應試的學生時,普遍認為盡管這些文化都是他們所熟悉的東西,但是對于平時很少用英語解釋中國文化的考生來說,很難譯出“中國結(chinese knot)、避邪(sweep off ill fortune)、中餐(chinese cuisine)、配料(ingredient)”等文化詞匯,大大地影響了學生的考試成績
3.通過教師素質的提高,傳播中國文化。擔負“傳道、授業(yè)、解惑”職責的廣大教師,對于中國文化的傳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對英語教師的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師需要較強的外語學科教學能力和教學監(jiān)控能力,將外語知識和技能以學生能夠接受和掌握的方式傳授給學生,通過不斷的實踐、反思,循環(huán)的再實踐、再反思,合理地開展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計劃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英語教學是實現(xiàn)跨文化交流的第一平臺,也是向外輸出中國文化、弘揚中華文明的通道。通過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讓所有大學生形成對本民族文化的驕傲感和自豪感,發(fā)自內心去歌頌和傳播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進而推動世界各國人民學習中國文化,欣賞中華文明。因此,高職專英語教學改革是當務之急,中國文化滲透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崔剛.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的滲透[J].中國大學教學, 2009(3).
[2]孟榮新,吳愛寧.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教育[J].教育與職業(yè),200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