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保,王存豐
(鄭州大學人民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3)
原發(fā)性肝癌病死率高,治療手段有限,療效不甚理想。我院于2002年3月-2013年1月采用安替可膠囊聯(lián)合冷循環(huán)射頻消融(CRFA)治療肝細胞肝癌患者264例,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于2002年3月-2006年6月收治原發(fā)性肝癌患者528例,將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均為非手術(shù)適應證或術(shù)后復發(fā)患者。治療組患者264例,男169例,腫塊202個,女95例,腫塊105個;平均年齡61.62歲;腫塊平均直徑4.4cm,最小直徑1.1cm,最大直徑約16cm。對照組患者264例,男168例,腫塊201個,女96例,腫塊106個;平均年齡62.62歲;腫塊平均直徑4.2cm,最小直徑1.1cm,最大直徑約15c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參照全國高等醫(yī)藥院校教材(內(nèi)科學)的診斷標準及中醫(yī)內(nèi)科學第7版教材的辨證標準[1-2]。
本研究采用RADIONICS射頻發(fā)生器(附帶冷卻泵),電極長約15~20cm,裸端長約3cm,電極采用單極或多極,單極為一根針,集束針為三根針并列平行,腫瘤<3cm時采用單針治療,腫瘤>3cm時采用集束針治療,冷卻液為0℃冰純水,探頭分別為CA431和CA430E,探頭頻率為2~5MHz。由于集束針無法采用穿刺探頭引導,因而采用三點一線定位法進針。
兩組均先用彩超在腫瘤周圍反復掃查,確定肝內(nèi)腫瘤的數(shù)目、部位、大小、形狀、有無包膜以及與周圍組織及血管的關(guān)系,對周圍組織及器官血管的壓迫情況。檢查周圍是否有臨近臟器轉(zhuǎn)移,重點檢查腫瘤周圍膽管及血管走行,應特別注意膈肌及腸道等易損傷的組織,這是預防并發(fā)癥的根本和關(guān)鍵。仔細觀察腫瘤體內(nèi)血液供應情況,供血豐富的組織是射頻消融的重點,因為供血越豐富腫瘤組織生長越快。遠處轉(zhuǎn)移的門脈及膽管內(nèi)栓塊和繼發(fā)性肝癌為本法禁忌證。單針穿刺采用穿刺探頭引導,集束針由三個單針并行排列組成,無法采用穿刺探頭引導,因此采用一種特殊的辦法,稱為“三點一線定位法”。三點即穿刺定位點、靶目標的中心點以及兩點的延長線到體外的某一點,通過此點體外穿刺者可看到任何地方。兩點的延長線上,我們把定位點稱為A點,靶目標的中心為B點,延長線至體外的部分為C點。當進針時,穿刺者可以看見A點和C點,這兩點的連線正好經(jīng)過靶目標的中心點即B點,因此,從A點進針,向C點方向刺入,A、B、C三點位于一條線上,故能準確經(jīng)過靶目標的中心部位即B點,此時再做超聲實時掃查,調(diào)整針尖至B點。為了保證針尖準確刺中靶目標,還需采用分散注意力法和二步進針法。分散注意力法是指進針時消除患者對穿刺的恐懼,將其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其他方面,減少疼痛感。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很多,根據(jù)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方法,原則是談論患者最感興趣的話題,效果最好,此時患者精神和肌肉呈放松狀態(tài),便于進針。二步進針法是指針尖進入皮下后停針,待患者平靜呼吸后進入體內(nèi),因為穿刺時每位患者都有一個深吸氣動作,深吸氣造成肝位置下移,最多時可有6~7cm,此時無法定位準確,即呼吸造成肝位置移動,待患者平靜呼吸后再按三點一線法進針可達到良好效果。穿刺針進入人體后在體內(nèi)改變不了方向,所以進針瞬間的方向、角度是刺中靶目標的關(guān)鍵。
集束針射頻消融治療肝癌的方法包括三點一線定位法、分散患者注意力法和二步進針法。在臨床實踐中可將三種方法結(jié)合,熟練應用,直徑1cm的腫瘤,命中率可達90%以上。治療組術(shù)后加服安替可膠囊{長春國奧藥業(yè)有限公司(長春遠大國奧制藥有限公司前身),國藥準字Z10960071},每次2粒,每日3次。
完全緩解(CR):腫瘤完全消失持續(xù)1個月以上;部分緩解(PR):腫瘤兩個最大相互垂直徑乘積減少50%以上并持續(xù)1個月以上;穩(wěn)定(SD):腫瘤兩個最大相互垂直徑乘積減少不足50%并持續(xù)1個月以上;無效:沒達到上述標準及腫瘤增大者。
采用卡氏Karnofsky評分對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定。治療后卡氏評分提高≥10分為上升,減低>10分為下降,上、下波動在10分以內(nèi)為穩(wěn)定,治療后較治療前下降10分以上為無效。
采用SPSS10.0軟件包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有效率比較采用Ridit分析,兩組間差值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兩組實體瘤治療效果比較見表1,治療組有效率為95.0%,對照組為50.0%,兩組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 (n)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比較 (n)
(3)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甲胎蛋白AFP、α-L-巖藻糖苷酶(AFU)、癌胚抗原(CEA)治療前后改善程度見表3、表4和表5。
表3 兩組AFP改善程度比較 (,ng/mL)
表3 兩組AFP改善程度比較 (,ng/mL)
注:★表示觀察組對AFP降低程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1。
組別 例數(shù)(n)治療前 治療后 差值觀察組 264 1218.57 ±21 124 ±1.8 1112.02 ±23★264 1207.04±17 934±20 310±52對照組
表4 兩組AFU改善程度比較 (,U/L)
表4 兩組AFU改善程度比較 (,U/L)
注:★表示觀察組對AFU降低程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1。
治療前 治療后 差值組別 例數(shù)(n)觀察組 264 18.57 ±2.1 2.4 ±1.8 12.02 ±0.3★264 17.04 ±0.17 13.05 ±0.2 3.1 ±0.05對照組
表5 兩組CEA改善程度比較 (,ng/mL)
表5 兩組CEA改善程度比較 (,ng/mL)
注:★表示觀察組對bFGF降低程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1。
組別 例數(shù)(n)治療前 治療后 差值觀察組 264 19.57 ±2.1 2.4 ±1.3 13.12 ±0.2★264 18.02 ±0.27 14.01 ±0.1 3.3 ±0.04對照組
原發(fā)性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非手術(shù)治療肝癌的方法非常重要。射頻消融因安全、療效確切而成為治療肝細胞肝癌的常用方法[4],但常因電極周圍組織迅速碳化,影響射頻向周圍組織進一步傳導。冷循環(huán)射頻消融(CRFA)能降低射頻電極臨近組織的溫度,減少周圍組織碳化,獲得更大的消融范圍[5]。然而如何更合理地應用CRFA治療肝細胞肝癌,提高療效,減少轉(zhuǎn)移和復發(f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6]。
本研究表明,無論患者病灶大小及術(shù)前肝功能好壞,尖端冷卻射頻消融均不損害肝功能或加重肝功能損害,但前提是如何進行針型的選擇和消融范圍的確定。>3cm的腫瘤選擇集束針治療,<3cm的腫瘤選擇單針治療,以病灶的大小、形狀確定進針的路線和消融的范圍。CRFA治療原發(fā)性肝癌安全可靠,其療效主要取決于射頻消融的部位和范圍精確,可使病灶完全滅活又不傷及周圍太多正常的肝組織。
超聲引導CRFA治療原發(fā)性肝癌取得了顯著療效,日益受到臨床的廣泛重視。本研究采用三點一線定位法以準確引導,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放松肌肉和神經(jīng),以二步進針法消除患者深呼吸對穿刺造成的影響。在仿體實驗中,直徑1cm的靶目標穿刺成功率為96%。筆者采用以上三種方法,45例直徑1cm左右的肝腫瘤全部一次性穿刺成功,該方法簡便實用,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抗腫瘤中藥安替可膠囊[7]由蟾皮和當歸配伍組成,是按照軟堅散結(jié)、解毒定痛和養(yǎng)血活血的基本準則,經(jīng)大量藥效學實驗篩選及臨床驗證后科學組方。其水溶性成分主要為甾族強心甙元及吲哚類生物堿[8],脂溶性成分為配基類化合物[9]。蟾毒靈抗腫瘤機制為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分化,抑制腫瘤血管形成并對腫瘤細胞放射有增敏作用[10]。唐加明[11-13]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蟾皮有誘導細胞凋亡的作用。安替可膠囊中的當歸具有增強免疫的作用[14],蟾酥具有副作用少、對骨髓無抑制、增加白細胞等優(yōu)勢[15],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綜上所述,安替可膠囊聯(lián)合冷循環(huán)射頻消融(CRFA)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療效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1]葉任高,陸再英.內(nèi)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23.
[2]周仲英.中醫(yī)內(nèi)科學[M].第7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456.
[3]DIETZ,RUDATV,CONRADT C,et al.Influence of intratumoral basic fibroblost growth factor concentration on survival in ovarian cancer patients[J].Cancer lett,1998,130(1-2):69-764.
[4]張智堅,吳孟超.射頻熱凝固治療在肝癌中的應用[J].國外醫(yī)學·外科學分冊,2000,2(4):194-196.
[5]SOLBIATI G,GOLDBERG SN,IERACE T,et al.Hepatic metastases:percutaneous radio-frequeucy ablation with cooled-tip electrodes[J].Radiology,1997(205):367-373.
[6]FRANCICA G.Ultrasound-quided percutaneous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anoma by radiofrequency hyperthermia with a"cooled-tip needle":a preliminary clinical experience[J].Eur J uitrasound,1999(9):145-153.
[7]李瑛,曹蔚,王四旺,等.安替可膠囊物效基礎(chǔ)研究進展[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2,8(2):117.
[8]曹徐濤,崔征.蟾皮的水溶性成分研究[J].中國天然藥物,2009,7(3):181.
[9]曹徐濤,崔征,王東,等.蟾皮中蟾毒配基類成分的分離與鑒定[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09,26(10):778.
[10]王旭,殷佩浩,陳騰.蟾毒靈抗腫瘤作用及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8,6(17):55.
[11]唐加明,陳安蕊,祁開平.蟾酥作用后HL-60細胞基因表達譜的變化[J].中國醫(yī)師雜志,2005,7(2):19.
[12]孫凌飛,孫穎,李亞剛,等.蟾皮當歸合劑對腎癌細胞的放射敏感性的影響及作用機制探討[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0,7(4):1-3.
[13]徐瑞成,陳小儀,陳莉.蟾酥靈誘導白血病HL-60細胞分化及相關(guān)基因表達[J].中草藥,2002,33(2):151-153.
[14]韓非,陳玉華.蒙藥當歸對免疫系統(tǒng)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10(5):59.
[15]薛志科.蟾酥制劑誘導細胞凋亡的研究進展[J].廣西中醫(yī)雜志,2003,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