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葉
摘 要: 無聲語言,又稱形體語言,簡明易懂。在課堂上是有聲語言的重要補充。在教學中恰當而適時地使用,能使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就課堂教學中無聲語言運用的意義和運用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 課堂教學 無聲語言 意義 運用策略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shù),是科學性和藝術(shù)性的統(tǒng)一體”。作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深刻體會到:教學不是教師一言堂的“獨角戲”,而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比演戲還要復雜的活動。要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孜孜不倦地追求課堂教學的藝術(shù)性。而無聲語言可以說是對提高教學藝術(shù)起到積極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課堂教學中無聲語言運用的意義
任何教師在講課時都不會也不可能使用絕對單一的語言方式表述、傳遞知識信息。教師在運用有聲語言講課的同時,常常伴隨相應的手勢、表情、動作、眼神等無聲語言,借以增強表達效果,加深學生印象,或者彌補口頭語言的某些不足。這種教學中的無聲語言,是知識信息傳遞重要的、不可忽視的方式和手段,更是有聲語言的重要補充?!懊绹睦韺W家艾伯特的實驗表明:信息的總效果=7%的文字+38%的聲音+55%的體語”。還有科學家經(jīng)過測試得出結(jié)論說:“人的記憶,80%是靠視覺實現(xiàn)的?!睙o聲語言運用在語言教學中就是以視覺代碼代替有聲語言的聽覺代碼。它雖是無聲的,但它表達的內(nèi)容是非常豐富的,一個眼神,一個點頭,一個手勢都可以傳遞一條信息,表達一種情感。因此,恰到好處地運用無聲語言能使課堂教學錦上添花,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
1.無聲語言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上課時,大信息量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常使教師忙于頻繁切換而忽視與學生無聲語言的交流,還會不自覺地加快講課節(jié)奏,極易引起學生的疲勞;同時教師因忙于介紹教學內(nèi)容,不能及時捕捉學生反饋,導致師生交流失敗。為了克服這種現(xiàn)象,除了要找出學生的主觀原因外,教師還要根據(jù)教學的具體情況,“善于運用無意注意規(guī)律使學生注意于教學活動。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講課時聲音的高低、語速的快慢、教學內(nèi)容的新穎等都可以成為對學生無意注意的刺激。而教師在講話時所伴隨的手勢、眼神、表情等非語言行為則是最具直觀作用的”,間接地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產(chǎn)生影響,如眼神的運用不僅可以與學生交流思想,而且可以輔助言語控制課堂。再拿表情講,面部表情傳達給學生的意思有時比語言更真實。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若能善加運用無聲語言,就會成為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一個利器,既有助于更準確更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又能讓學生更專心地聽課,更積極地思考,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興趣,以期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2.無聲語言能幫助學生接受和理解知識。
在英語課堂上,無聲語言作為一種輔助性教學手段,具有很強的形象性和分析性,能使抽象的東西具體化,有時比語言解釋得更清楚,更直觀明。例如,在學習一個動詞時,教師配上一個簡單的動作,給予學生一些提示,學生就可以理解詞意,這可能要比教師用英語反復解釋更準確,而且學生印象深刻,不易忘記。又如,學生有時對于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時使用的英語不可能完全都懂,這時教師可以借助動作或表情進一步表明自己的意圖。而教師的語言詞匯量和口語表達能力有時會在運用英語解釋語言知識時受到限制,尤其是講解一些抽象的或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知識時,無聲語言能擔當非常好的幫手,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增強有聲語言的表達效果,使教學目標在潛移默化中順利實現(xiàn),收到無聲勝有聲之效。
3.無聲語言能營造課堂氣氛,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
在現(xiàn)代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學生的朋友。教師講課時傳神的眼神、豐富的面部表情、多變的形體手勢,以及師生之間的微笑、點頭、注視等都會貫穿課堂教學始終。這些無聲的形體語言起到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溝通師生感情的作用,會使緊張的教學生動活潑,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學習中,提高學習效率。對學生來講,英語學習不再枯燥乏味。
二、課堂教學中無聲語言的運用策略
教師上課時的舉動、語氣、眉目神情、舉止態(tài)度甚至服飾儀表等均可直接影響教學氛圍,而這恰恰是影響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在課堂上的一個不雅的舉動、生硬的語氣、對學生粗魯?shù)膽B(tài)度、不修邊幅的穿著等都有可能抑制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甚至會使學生喪失對一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反之,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舉止文雅得體,態(tài)度和藹,例如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親切的眼神等則可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然而,如何將其運用得當卻是一門值得探討的藝術(shù),要達到這一點,教師除了要提高自身修養(yǎng)外,還要在備課時注意無聲語言的設計和訓練。
1.目光。
眼睛被人喻為心靈之窗,教師在講課時除了恰當而巧妙地運用自己的眼睛表達豐富多變的思想情感,以影響和感染學生外,用眼睛說話也是教師啟示、引導學生的最好方法之一。講課時教師的目光隨時巡視著學生,與學生保持持續(xù)不斷的視線接觸,通過察言觀色,隨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想情緒、心理變化及聽講的興趣,并通過觀察到的學生的情況調(diào)整自己的講解和表達方式,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2.表情。
如果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么臉就是心靈的鏡子。老師在上課時的每一個細微的表情都無時無刻不在學生的情感上、心靈上引起強烈反應。例如,當教師走上講臺時,如果面帶微笑,則會讓學生如沐春風,相反,如果雙眉緊鎖,則會使學生的情緒低落。當學生有困難或有需求時,老師真誠的表情會讓學生感到溫暖,從而使學生堅定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學生取得成績時,老師鼓勵的表情會讓學生更自信;學生做錯事情時,老師嚴厲的表情會讓學生反省……總之,教師適當?shù)卦谧约旱哪樕媳磉_出喜怒哀樂,比遇到任何事情都表情漠然、不茍言笑更具感染力,更能體現(xiàn)自身的魅力。教學中,靈活運用表情,用以微笑示意的無聲語言,營造課題教學的主流氣氛,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無疑能起到強烈的催化作用。
3.手勢。
手勢運用得當,常常能幫助教師說話,為學生理解教師的講課內(nèi)容提供直觀形象。有經(jīng)驗的老師會使用許多不同的手部動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鼓勵學生跟著老師的思維聽講和思考,或是制止學生的某些行為,并掌控整個課堂氣氛。教師在運用手勢時,應該與上課內(nèi)容有機配合,不要過于刻意和夸張,也不要太過頻繁,否則會給人手舞足蹈、眼花繚亂之感。
4.儀態(tài)。
身體姿態(tài)是身體語言最外顯的表征,更是一個人內(nèi)在涵養(yǎng)的表現(xiàn)和反映。課堂教學中,一個衣著得體、舉止大方、儀態(tài)優(yōu)雅的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視覺感受,使他們心情愉悅,從而培養(yǎng)他們對所學課程的興趣,起到輔助作用。相反,如果是一個行為邋遢,又有許多如抖腿、搓手、撓背、摳鼻等不雅小動作的教師則會分散學生注意力,使他們對教師產(chǎn)生厭煩情緒,這很有可能使他們對所學課程喪失興趣。
總之,當今學生需要的不僅是知識,更需要一個生動的課堂。教師講課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過程,同時展現(xiàn)教師魅力的過程。學生聽課不僅是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是身心得到享受的過程。因此,從這個角度講,無聲語言在課堂教學中所發(fā)揮的作用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