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文,李 娜
(1.遼寧省基礎教育教研培訓中心,遼寧 沈陽 110034;2.遼寧省實驗中學,遼寧 沈陽 110031)
2014高考剛剛落下帷幕,在研讀了新課標文綜全國Ⅱ卷歷史試題后,讓我們這些長期從事基礎教育的歷史工作者看到了理性的回歸,看到了久違的陽光和希望。
24.原題略。材料信息:“各封國貴族按‘周禮’行事,學說統(tǒng)一的‘雅言’”——周代的“雅言”應是西周王畿地區(qū)的語言??疾橹R點:西周的都城在鎬京,即現(xiàn)在的陜西西安。答案:C
25.原題略。材料信息:從秦朝到西晉對待養(yǎng)子與親子態(tài)度趨同。(態(tài)度趨同并非權(quán)利相同,故A項錯誤;并不能表示親子血緣關系淡化,故B項錯誤;養(yǎng)子也是宗族成員,故C項錯誤)。考查知識點:西漢以后,社會主流正統(tǒng)思想轉(zhuǎn)變,即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后對社會產(chǎn)生的影響。答案:D
26.原題略。材料信息:在蜀地,因為“鐵錢重”,“私為券”,產(chǎn)生了“交子”,“以便貿(mào)易”;之后由于富者“不能償所負”才出現(xiàn)商業(yè)糾紛。(只有A項符合材料要求)??疾橹R點:經(jīng)濟重心南移;宋朝交子的出現(xiàn)是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的產(chǎn)物。答案:A
27.原題略。材料信息:明朝中后期雖然出現(xiàn)內(nèi)閣首輔操縱朝政、權(quán)傾一時的局面,但仍然沒有脫離“顧問性質(zhì)”的身份??疾橹R點:明朝內(nèi)閣性質(zhì)。答案:B
28.原題略。材料信息:1892年維新思想家宋恕,康有為均強調(diào)“易服”的重要??疾橹R點:服飾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思想變化,有利于推行維新改良。答案:B
29.原題略。材料信息:1926年,各界軍閥為了迎合社會民眾需要,粉飾名聲,減少矛盾,紛紛以愛民、民權(quán)、人權(quán)等內(nèi)容標榜各種主義,反映了在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民主思想已經(jīng)成為潮流。考查知識點:三民主義、軍閥特征(代表著不同的利益集團,憑借武裝力量割據(jù)一方)。答案:C
30.原題略。材料信息:1937年11月,“其他與會各國”的“具體行動”將“制止和控制”遠東的暴力和動亂。(把握材料的整體信息可知B、C、D兩項不符合材料信息的要求)??疾橹R點:抗日戰(zhàn)爭。答案:A
31.原題略。材料信息: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在全國范圍內(nèi)實行糧食“統(tǒng)購統(tǒng)銷”(故D項錯誤)??疾橹R點:1949年-1952年底經(jīng)濟恢復期(故A項錯誤),三大改造(非政治領域的變革,故B項錯誤)。答案:C
32.原題略。材料信息:《十二銅表法》的制定是平民與貴族斗爭的成果之一。(C選項過于絕對,所以錯誤)??疾橹R點:《十二銅表法》是平民的勝利,代表貴族的利益(故A、D兩項錯誤)。答案:B
33.原題略。材料信息:19世紀初的英國,紡車和手織機多半閑置??疾橹R點: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40年代,英國進行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機器生產(chǎn)取代手工生產(chǎn)。答案:A
34.原題略。材料信息: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幻想型影片備受歡迎,“扮演孤兒去感化富人”(證明B選項錯誤)??疾橹R點: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jīng)濟危機,1933年羅斯福新政(故A項錯誤),現(xiàn)代主義藝術產(chǎn)生及特點(故D項錯誤)。答案:C
35.原題略。材料信息:歐盟旗幟??疾橹R點:冷戰(zhàn)、華約、北約、歐盟。答案:D
40.原題略。解析:(1)抓住“特點”,有針對性地閱讀材料,理順材料的結(jié)構(gòu)和層次。從移民的地理范圍、時間跨度,移民動力等角度思考。(2)關于“歷史作用”要思考全面,角度多源,與此同時還要學會“小切口、深挖掘”。人口流動的歷史作用往往涉及到對移民自身、對移民出發(fā)地和目的地、政府及社會等方面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41.原題略。解析:雖然本題開放性特征明顯,但是今年的設問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兩個明顯的時間提示(1972年版——“文化大革命”時期、2011年版——改革開放新時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比較容易的答題切入點。
45-48.原題略。解析:45.南朝山澤管理制度改革。46.抗日根據(jù)地民主建設。47.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進程——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zhàn)。48.光緒帝。選修試題涉及“背景”“作用”;“原因、特點”和“主要意義”;“概括指出”以及“評價”?;谶x修試題高于教材的特點,無論學生選擇哪一道,有充足的時間理順材料、細致地剖析材料問題均是解題的關鍵。材料看得透徹,結(jié)合所學加以分析才能迎刃而解。
縱觀2014年新課標Ⅱ卷文綜歷史試題,筆者認為,其具備了較低的落點、高遠的立意;依托主干、強化基礎;強調(diào)能力,彰顯素養(yǎng);關注社會現(xiàn)實、體現(xiàn)學科前沿等特點。
整張試卷在命題的過程中沒有經(jīng)院派晦澀難懂的文字,也沒有涉及尋章摘句的刁鉆知識點。既堅持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相結(jié)合的考察;又側(cè)重了分析和解讀材料信息及運用理論知識來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平和的材料既蘊含了貫通古今的歷史觀,又包含了深刻的立意;既彰顯了高考選拔人才的功能,又指引了基礎教育中歷史教學的方向,是一套難得的好題。
選擇題的題干材料雖然簡單,卻需要考生對每個選項所表述的核心含義與材料的核心內(nèi)容建立起合理的邏輯關系,只有這樣,才能排除有效干擾,去偽存真。所以從表面上看,今年的試題突出了對基礎知識的考查,但是絕非單純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每一道試題均以材料為載體,貌似簡單的知識切入點之外考查的卻是歷史知識內(nèi)在的系統(tǒng)聯(lián)系,運用歷史材料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史學方法和史學觀點。因而這張低難度高標準的高考歷史試卷對學生來講,基礎知識一知半解者會困擾;死記硬背教材者會苦惱;閱讀材料片面偏激者會有疑問;日常積累不足者會不知所措。
非選擇題的40題材料簡單易懂,閱讀難度有所降低??忌谧鞔鸬臅r候不至于無從下手,然而結(jié)合所學進行完善卻并非易事。它要求學生在整理答案時概括考點要準,思考的面要全。這就要求學生有充分的學科知識積累,又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發(fā)散思維能力。41題作為高考的“試驗田”,仍然保持著開放探究的特點,不拘泥于已有題型,始終尋求著變化。在2013年高考過后,當整個中學歷史教學界鋪天蓋地地將圖片比較作為訓練的重點的背景下,2014年高考卻繞過了圖片比較,回歸文字材料。45-48選修題目仍然以新情境為主,突破教材的限制和束縛,難度適中。
歷史學科最基本的知識體系,最基本的人文素養(yǎng),對社會的教化功能,對時代與現(xiàn)實的關注,對人類社會的思考……并沒有因為試題的微妙變化而發(fā)生重大改變。這就要求我們在指導學生復習備考的時候,不應該把揣測高考出題人的出題意圖作為工作重心。返璞歸真才是我們的第一要務。首先,我們要教會學生記憶歷史教材中的主干知識體系。出題者能力立意也好,素養(yǎng)立意也罷;講授者呈現(xiàn)知識的方式同樣五花八門,可是任何一道歷史高考試題都需要以基本史實為依據(jù),離開了對基本史實的了解,所有的“思考”“比較”“判斷”“分析”“評析”……全都無從談起。其次,我們要教會學生思考。新課程改革以來,這段話我們再熟悉不過了:“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認識歷史的方法,包括分析、綜合、歸納、比較、概括等,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歷史資料的能力和闡釋歷史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弊屑氉聊ハ聛恚?014年每一道高考試題都是這段話在高考實踐中的具體體現(xiàn)。正因為如此,要求我們歷史教師必須真正實現(xiàn)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轉(zhuǎn)變。要教會學生利用教材獨立思考,提升獨立的、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次,我們要關注史學前沿和史學研究動態(tài),重視“學術研究新成果”。最后,我們要教給學生歷史學科的核心價值觀:一是講做人的道理(道德的)、二是講歷代治亂興衰得失之故(知識的)、三是講歷史前途(智慧的)(白壽彝語)。無論在怎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中,歷史學科的教化功能,歷史學習者對現(xiàn)實的思考與期望,并不會隨著考試形式的變化而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