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皿來 羅宏毅
摘要:林下土雞養(yǎng)殖,是近年來一種熱門生態(tài)循環(huán)產業(yè)。本文從林地選取、雞舍建立、雞種選取、育雛、雞群圍養(yǎng)及放養(yǎng)、免疫消毒、效益分析等7個方面,詳細的介紹了林下土雞養(yǎng)殖技術,為土雞養(yǎng)殖戶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林下土雞;養(yǎng)殖技術;生態(tài)循環(huán)產業(yè)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08-0080-02
土雞,亦稱草雞,是指在果園、林地等區(qū)域進行放牧與飼養(yǎng)的肉雞,包括三黃雞、麻雞、杏花雞等品種。因土雞本身具有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綠色無公害、經濟價值高等特點,土雞養(yǎng)殖近年來得到廣泛的推廣。因此,本文依托筆者長期從事林下土雞養(yǎng)殖的實際經驗,談談林下土雞養(yǎng)殖技術。
1 林地選取
由于土雞養(yǎng)殖大多為放牧的方式,則對林地的面積有著較高的要求。為此,可結合考慮水源、電力、運輸等條件。一般來說都會選用地勢開闊的林地進行放牧,并控制坡度為10~20度的地域,森林郁密度在60%左右,以落葉闊葉林居佳,夏季可為雞群遮陰,在冬季落葉后可透過陽光。具備有充足的水源與良好的水質,并遠離城鎮(zhèn)、村莊等人為干涉過多的地方。同時,注意養(yǎng)殖密度的合理控制,一般來說養(yǎng)殖母雞的放養(yǎng)密度控制在0.07只/m2、年養(yǎng)第二批18周齡土公雞的放養(yǎng)密度控制在0.11只/ m2。
2 雞舍建立
雞舍可以使用廢棄的房屋、蔬菜大棚等加以改造。另一方面,在撘制雞舍時,盡量采用較高的地勢,背風向陽,減少積水,并在門前保留足夠的空地。對于育雛舍,為最大限度的對空間進行利用,可將育雛舍建立成為3 m高的活動板房,并修建“立體式網床”,建立分層育雛床育雛,進行專業(yè)化育雛。并做好夏季的通風問題、冬季的保暖問題,為雞群提供休息的場所。雞舍按照67只/m2規(guī)格建立。雞舍選址建立時緊緊靠放牧場地建設,并相互間距250 m。雞舍以200 m2左右的建筑面積為宜。在15 d前,一般采取高密度育雛的方式,大多數為70只/m2雛雞。
3 雞種選取
林下土雞養(yǎng)殖時應充分發(fā)揮出改良雞種味道鮮美、耐粗飼的優(yōu)勢,從而選育含地方血緣80%以上的改良雞種,使林下土雞的適應性強、抗病力強。雞種應結合當地的消費習慣來進行選取,可飼養(yǎng)該地區(qū)市場需求量比較大的品種,具體可選用如良鳳花土雞、靈山土雞、橫縣土雞等品種,一般選擇在土雞生長較快的月份如3~5月份來育雛,以提高存活率。
4 育雛
4.1 室溫
在雞群培育時,室溫可根據育齡具體適當調節(jié)。育雛時,0~1周齡時控制室溫在32~35℃,2~3周齡時控制室溫在24~31℃,4周齡時控制室溫在20~23℃,在1周齡后每天下降0.5℃。在春季這種由于氣溫升高而容易引發(fā)大量的病菌傳播的季節(jié),應合理控制好溫度,防止因溫度過高導致的雞飲水量加大,食量減少而影響生長;也防止因溫度過低導致的雞消耗過多體能而生病感冒等。
4.2 相對濕度
一般來說,對于相對濕度的調節(jié),可通過清掃雞舍、加大通風量來降低室內的相對濕度;通過在地面適量灑水來增加雞舍的相對濕度。最終使得室內的相對濕度維持在55%~65%,具體來說可在前10 d維持在60%~65%,10 d之后維持在55%~65%。
4.3 光照
為了保持育雛溫室的光照條件,應鋪制水泥地面,并安裝窗戶和地窗。制作立體式的三層豬籠或網床來保證空氣流通與采光??稍谶M雛后的1~2 d通宵照明,接下來5 d保持每天23 h的光照,防止因停電導致雞受驚推打,7 d后維持在每天18 h左右的光照,保持每平方米2 W左右;3周后保持每平方米1 W左右。燈泡使用時避免使用紅光、綠光、藍光、黃光的燈泡,避免對雞的生理機能與生長造成影響,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4.4 飲食
在土雞養(yǎng)殖的小雞階段,應充分供應小雞的飲食,保持食物與水分的充足,讓其自由采食??墒褂蔑嬎褜?周齡的雛雞喂水,同時,在前兩天飲水時加入5.0%的葡萄糖,連續(xù)服用2 d。在第三天飲水時加入0.02%~0.03%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使用淺井水或江河水時用砂石進行過濾。在日常的飼料喂養(yǎng)中,可使用營養(yǎng)豐富、易于消化的肉雞全價顆粒飼料,并搭配其他飼料,以促進雞的生長發(fā)育。育雛期在喂食飼料前可將飼料泡在水中軟化一下,用手將飼料進一步碾碎。當雞飼喂至1 kg左右時,可在飼料中添加10%左右的完整谷粒和15%左右的青綠飼料。飼料、谷粒以及青綠飼料的適量添加,降低了飼養(yǎng)的成本、減少了肌肉間的脂肪,增加爽口性、保留了土雞肉的風味,深得消費者的喜歡。
5 雞群圍養(yǎng)及放養(yǎng)
通常來講,當雛雞在雞舍內飼養(yǎng)時間達3周時,可將雞群進行院內圍養(yǎng)、散養(yǎng)。并在該階段訓練雛雞一聽到某種特定聲音就返舍進食,同時在院內種植牧草來訓練雛雞自由采食,為雞群接下來的放養(yǎng)創(chuàng)建前提條件。當雛雞的體重到達0.3 kg時,便可將其放入果園或林地里進行放養(yǎng),可讓雛雞捕捉昆蟲,吃嫩草等,逐漸減少補料頻率,可從每日喂養(yǎng)5次逐漸減少到每日1~2次。到20周末開始增加補食量進行育肥,具體放養(yǎng)時間一般持續(xù)25周左右。在放養(yǎng)時注意對雞群安全做好防護,避免出現天敵的危害。
6 免疫消毒
處理好雞群的免疫消毒防疫工作,減少傳染病的發(fā)生與傳播,提高雞群的存活率,是規(guī)?;B(yǎng)殖成功的關鍵因素。一方面做好滅蠅、滅鼠工作,定期在每噸飼料中加入500 g的蠅得凈預混劑,另一方面可對雞群進行一系列免疫接種。通常來說,1日齡的雛雞需免疫接種馬立克疫苗,6~7日齡的雞注射或飲水免疫雞新城疫Ⅳ系苗、傳支H120苗等;24~28日齡的飲水免疫雞新城疫Ⅱ系苗;60日齡注射接種雞新城疫Ⅰ系苗。同時,可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藥物進行輔助治療??稍?~7日齡的雞群添加0.01%的青霉素與0.02%的痢特靈,并在13~17日齡時重復使用以上物質,在20~90日齡的飼料中添加氯苯。同時,每天對地面與承糞板進行清潔,并用生石灰進行消毒。每15 d進行雞舍噴霧消毒。每批次的雞轉出雞舍后立即進行清潔消毒。
7 效益分析
就如今市場上的雞肉商品價格來講,目前良種肉雞的價格在16~22元/kg,土閹雞的價格在32~42元/kg,飼養(yǎng)一只3kg重的土閹雞,扣除成本與其他飼養(yǎng)因素,剩下還可得利潤30元左右,那么每千只閹雞便可賺得3萬元。同時,由于土母雞的價格在每千克25~32元,飼養(yǎng)一只1.5 kg種母雞,可平均按每只每年產120枚蛋,便可凈收入40元,那么每千只母雞可獲利4萬元。那么,若一個農場主飼養(yǎng)1000只閹雞與1 000只母雞,林下土雞養(yǎng)殖就可以帶來大概7萬元的收入,這將極大的促進農村經濟的發(fā)展。
8 不同養(yǎng)雞方式優(yōu)缺點對比
林下土雞養(yǎng)殖,集中了落地散養(yǎng)與立體籠養(yǎng)的優(yōu)勢,使得投資成本較籠養(yǎng)有所降低,又能夠提高飼養(yǎng)密度,也提高了產蛋量及種蛋受精率,并對疾病進行有效控制,相對于普通的肉雞在市場上也存在著巨大的價格優(yōu)勢,對于雞養(yǎng)殖方式有著較為顯著的影響,成為當今農村養(yǎng)殖業(yè)的熱點。
9 小結
隨著現代人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也將越來越重視飲食等物質條件的改善。要推進農村經濟、生態(tài)效益和諧發(fā)展,必須緊隨著這一趨勢,通過科學的林下土雞養(yǎng)殖,對室溫、相對濕度、光照、飲食、雞群的圈養(yǎng)、放養(yǎng)、免疫消毒做出合理的控制,從而保證雞群的生長質量的提高,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養(yǎng)殖林下土雞的利潤,這對于今后農村經濟的和諧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