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春輝
摘要:在中學音樂歌唱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多的漏洞和不足,音樂教育新體系的出現,正好是對這種漏洞和不足的彌合。音樂教育新體系注重以人為本,主張釋放學生的天性,通過不同的形式來激發(fā)學生們的興趣愛好,從而讓音樂的教學能夠更好的進行。新的體系從大眾化需求出發(fā),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條條框框,而是以另一種形式,呈現在學生們的面前。這樣的一種形式,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們的一種感性思維。
關鍵詞:中學音樂 歌唱教學 新體系
中學音樂歌唱教學中音樂教育新體系,是對學校音樂教學中的漏洞和不足的改進。現階段,在一些學校中,音樂教學的地位日益重要,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已經不能完全的適應現實的需要,只有積極改進,大膽嘗新,才能讓音樂教學事業(yè)得到長足的發(fā)展。本文就中學音樂歌唱教學中的一些實踐,來做具體的討論。
一、音樂教育新體系的概念
音樂教育新體系重在一個“新”字,新的體系注重以人為本,從人性出發(fā)。人本思想,歷來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適應潮流需要的一種表現。在音樂中,只有尊人性,在音樂鑒賞中加入更多與人性相關的元素,音樂才能更加深入人心,深得人心。音樂教育的新體系不僅以人為本,同時,還將藝術與文化結合了起來,兩者的相互融合,撞擊出了更強大的火花,在此基礎上,進行音樂的教授,能更容易培養(yǎng)出人的感性思維。音樂中的歌唱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在一個好的氛圍中對這門課程增加興趣,所以,新的體系不能涉及很多太專業(yè)的知識,而應該從大眾化需求出發(fā),選擇較易接受的曲目,并且,衡量學生的歌唱技巧,不能從專業(yè)的角度出發(fā),不能太注重與學生的成績,而應該以學生在這門課程中是否得到更多的快樂來做評判。
二、中學音樂歌唱教學的現狀
音樂的作用,已經涉及到現代社會的各個領域,形式也日漸多樣化。中學音樂教育亦是音樂教育的一部分,現如今,中學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已不像以往那么受歡迎,時代是進步的,只有與時俱進,才能讓音樂教學大放光彩。音樂也可以是治愈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一劑良藥,這也是現如今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來研究音樂,以及它所產生的能量。我們提倡音樂教學,是因為其對人格的塑造往往上貢獻巨大,它可以將人潛在的感情挖掘出來,并使人在心理及生理上都能獲得滿足,還可以讓人的身心愉悅,心靈受到熏陶。音樂是一門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藝術,人們能夠從音樂中升華自己的感情,并學會如何去溝通,它還能讓人們的感知能力得到進一步的豐富,還能及時的開發(fā)人們的想象力,從而得到更好的、更舒心的精神生活。熱愛音樂的人,他的心態(tài)會更健康更積極,因為音樂已經深入到了他們的內心。中學音樂教育不應該是把人往音樂家的方向培養(yǎng),而是應該本著人性的理念,積極的去塑造一個人,然后談其未來。
三、中學音樂歌唱教學中音樂教育新體系的優(yōu)勢
在中學音樂歌唱教學中,教育新體系還是有一定優(yōu)勢的。新的教育體制,更加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堅持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的個性化,在這樣的培養(yǎng)方式下,學生的思維會更加開拓,也會更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
音樂教育新體系的提出,就是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感性思維。以往的教育,在這方面成效不大,所以新體系的提出,是很有必要的。新的教學體系能更好的激發(fā)人的思維,當學生們用心在歌唱時,往往能更好的引起人們的共鳴。在初中的音樂教學中,這樣的措施還可以產生蝴蝶效應,讓音樂變得愈加美好。新的體系個性化鮮明,老師們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在教授一首歌之前,先給學生們講解相關的歷史,然后再教授他們如何唱,這樣的教學形式,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來量身定制,可以拓展他們更多的興趣愛好。學生在學習中還能收獲知識以外的東西,這就是音樂教學新體系的優(yōu)勢所在。
四、中學音樂歌唱教學中音樂教育新體系的發(fā)展性意義
中學音樂教育中新體系教學的實行,出發(fā)點是為了學生能更好的學習音樂。從點到面的學習,再與生活相結合,這樣的模式,無疑是進步的。在中學生的音樂課中,歌唱是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形式,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這是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
首先,在新的體制下,學生會熱情高漲,對音樂這門藝術也會更加熱愛。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讓學生的天性得不到解放。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接受的音樂藝術缺乏美感。在中學階段,借助音樂教育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在音樂教學中,對于律動和鼓點的掌握是歌唱教學的核心,所以老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借助于各種不同的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比如,舞蹈、搖擺等,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會更樂意與參與到音樂的教學中,從而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在音樂方面的技巧。對于基礎知識和基本的歌唱技巧的掌握上的意義,在這樣一段時間的學習中,不管是對于音樂鑒賞還是音樂創(chuàng)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也是初中音樂教學所追求的。這樣的作用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是很有現實意義的,在新體系中要求對于歌唱的教學過程中,需要綜合舞蹈、配樂和節(jié)奏等方面的知識,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這樣的形式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其各種能力包括即興創(chuàng)作、歌唱演繹等方面。
五、結語
在未來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應時刻緊跟時代的發(fā)展步伐,轉變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及時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方法,加強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培訓,要多采用教學方式,拓展教學知識面,把相關的學科知識都融入到里面,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去深化教育,在學習的過程中情感得到體驗,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全面開展審美教學。
音樂教育的新體系專門針對于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要求,在音樂課堂上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其從感性培養(yǎng)出發(fā),就學生自身的主觀感受對于音樂歌唱進行學習,在初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的運用,培養(yǎng)了學生很好的音樂鑒賞和創(chuàng)作能力。
參考文獻:
[1]謝嘉幸,郁文武.音樂教育與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編.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碩士論文集[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3.
[3]廖乃雄.音樂教學法[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3.
[4]鄭方靖.當代四大音樂教學法之比較與運用[M].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