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躍明
【摘 要】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高中語文教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裝變,特別是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當下,高中生不僅要在語文課程中汲取知識,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陶冶情操。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審美教育;策略研究
1.前言
在周朝,我國形成了“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教育體制,根本上注重人們的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從當今的美學角度來講,傳統(tǒng)教學體制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美”,這里的美包括儀表美、行為美、語言美、氣度美、書法美。而今語文作為一門充滿“美感”的學科,汲取了古今中外名家名篇、文質(zhì)兼美、文情并茂,語文審美教育成為一項具有形象性、感染性、創(chuàng)造性的綜合性教育活動。筆者根據(jù)多年的實際工作經(jīng)驗,首先講述了當前我國高中語文審美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從實際出發(fā)講述了加強語文審美教學的幾條策略,具有一定實際價值和借鑒意義。
2.高中語文審美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2.1應試教育占主導地位,審美教育邊緣化,教學目標流于表面形式
高中應該是一個學生最為寶貴的階段,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黃金時期,但是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榨取了學生時間和精力,語文教學成了博取“高分”的訓練場,審美教學也就無從談起。此外,當前的語文教學的教學目標過于重視形式,教學過程程序化、機械化,審美教育缺乏靈活性,過分注重表面功夫,某些語文課程成了“讀課文、做習題、考高分”,語文審美教育成了無足輕重的邊緣化教學。
2.2教學方式隨意模糊,教學節(jié)奏松散零亂,課堂練習放任自流
教學方式隨意模糊是我國高中語文審美教育常見的弊病,“滿堂”、“哄堂”、“冷堂”、“拖堂”時常出現(xiàn),教學節(jié)奏松散凌亂,“穿新鞋,走老路”依然存在,語文課堂練習以習題為主,機械化、條例化的答案僵化學生的思維。此外,高中語文教學過分重視只整體感知、語句理解和架空分析,卻對文章局部和整體的關(guān)系視而不見,材料、立意、情感和語言成了無足輕重的部分。這種情況也造成語文教學成了“老師講的多、學生想的少、面面俱到卻又面面不到”的“填鴨式”教學。
2.3任課教師缺乏審美意識,多媒體課件泛濫成災,缺乏審美情趣
在新的教學體制下,高中語文教學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有充分的只是積累,而且要有審美、教授美的能力。語文教學要掌握“活”的精髓,但是又不是教書匠方式的照本宣科。但是我國當前的語文教學過分注重課程進度,而忽略高中生內(nèi)心對美的需求,造成了“審美教學”的真空。此外,老師難以掌握學生課余時間,這造成學生對“網(wǎng)游、玄幻”等快餐文化的沉迷,而快餐文化對審美教學會產(chǎn)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3.提高高中語文審美教育中的幾條措施
3.1擴展語文閱讀范圍,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審美教學的主體是學生,美并不是只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美來源于生活,所以語文教學不應該局限于“語文課本”而是應該擴展到生活中,但是高中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原因,對美的理解和追求還存在不足。語文審美教學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下多閱讀、多觀察、多思考,讓學生在輸入信息的同時感知語文的“美”,進而升華、陶冶學生的情操。比如比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英雄傳》、《平凡的世界》等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不僅能給高中生帶來閱讀的快樂,也能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理解美。
3.2引導學生觀察、感受、品味生活,積累素材,激發(fā)審美興趣
語文來源于生活,所以語文審美教學應該從本源出發(fā),讓高中生在生活中汲取美的元素,一幅畫、一首歌、一支樂曲都應該成為美的載體。老師和家長應該借助多種多樣的手段和因素創(chuàng)建一種藝術(shù)情景和氣氛,比如觀看電影、畫展和電視,舉辦朗誦比賽、寫作比賽、書法比賽,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動情其中,細細品味,進行情感熏陶,增加學生的情感經(jīng)歷,豐富學生的情感,將所見所感積累成辨別美的能力,然后反饋回歸到語文審美教學,形成良好的循環(huán),激發(fā)學生審美情趣。
3.3豐富課堂形式,張揚學生性格,構(gòu)建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載體,提高語文審美教學應該從課堂出發(fā),改變原有的“老師站著、學生坐著、老師講著、學生聽著、老師提問、學生舉手回答”的模式,而且應該以弘揚學生性格為根本,豐富課堂形式,形成一種靈活的、互動式的課堂形式,比如學生將心中的疑問提出,其他同學通過討論給出答案,老師給予補充,或者老師和學生互相提問解答,將語文審美教學從單一方向推廣到雙向教學。
3.4加強老師“再學習”培養(yǎng)和多媒體教學,增強語文教學審美的直觀性
在新課改的形勢下,老師的作用也有所改變,所以加強老師的“再學習”培養(yǎng)勢在必行。老師應該適應這種改變,不僅要在行為上改變,也應該在思想上順應時代潮流,比如采用多媒體方式教學,老師不僅要學習多媒體知識,而且要將課堂知識融入其中,構(gòu)建一種立體式、綜合化的課堂形式,將美“感官化、直觀化”,比如在學習《天上的街市》一文的時候,老師可以從物理學角度講述相關(guān)原理,然后播放形象而生動的相關(guān)影片,學生直觀的理解課文其中的美。
4.結(jié)語
綜合上述,高中語文教學時一項“路漫漫其修遠兮”的工作,不僅需要政策上面的推廣扶持,也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充分開發(fā)和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加強高中語文審美教學的力度,培養(yǎng)出更多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學生。
【參考文獻】
[1]田忠輝,李淑霞.語文教育中審美素探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01):11-12.
[2]章承董.語文課審美教育方法淺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3,(22):23-24.
[3]靳彤.高中語文新課程的理論與實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11-12.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h明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