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露
[摘要]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與文本三者相互溝通、平等對話的過程。如何在課堂閱讀教學中實現(xiàn)有效教學?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創(chuàng)設情境、有效提問、巧用評價及讀練結合等相關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策略研究
通俗地講,閱讀就是讀文章。閱讀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有它自身的功能,有它存在的價值。閱讀可以學習知識,可以獲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喜歡閱讀,學會閱讀,終生閱讀,是一個現(xiàn)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而閱讀教學中閱讀,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學習理解語言,掌握閱讀方法,吸取知識,提高認識,發(fā)展思維,豐富思想感情的過程。 針對小學生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持續(xù)時間不長,好奇,喜歡新鮮、生動、具體的事物,不喜歡抽象的概念、定理,思維習慣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較弱的特點,面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之處,我們希望能夠探索更有效的閱讀教學模式,迅速而持續(xù)地提高小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與素質。具體策略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閱讀興趣。
德國教育學家第多斯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興趣是學習的不竭動力,是學習成功的秘訣。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特點,抓住學習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通過各種途徑創(chuàng)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和諧的對話氛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如《找春天》、《秋天的雨》此類涉及山川日月、花鳥魚蟲等的教學內容,如有條件,可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體驗認識,使學生
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激發(fā)情趣。又如我在教《淺水洼里的小魚》一文時,充分地發(fā)揮了電教手段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了小魚在美麗的大海中游著,小魚后面藏著一些詞語,讓學生認讀,接著海上刮起了風暴,小魚被困在淺水洼里的情境,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學習的內容,并用話語和音樂為輔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臨其境,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并為學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二)有效提問,感悟文本。
適時有效的課堂提問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師只有 充分利用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和方向,從而更好地走進文本,感悟文本,對話文本。
(1)抓題眼提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導入是貫穿課堂教學始終的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誘發(fā)學生的感情。導課的形式多種多樣,而問題導入最能激起學生的探究愿望。我們可利用語文課程的有效資源,抓住課文題眼巧設問題。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課前或由老師設問,或由學生質疑問難,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引發(fā)學生閱讀期待,為學生進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
(2)抓關鍵詞句提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說過:“語文教學的亮點在哪里?語文的味道在哪里?在關鍵的詞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讀里?!痹~語是課文的基本單位,詞語學習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別是對課文中的關鍵詞、難懂詞語更應該不惜時間,深入理解。因此,閱讀教學中,我們還可以拓展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從小處入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發(fā)散學生思維,使詞義理解得更透徹。
使課文內容理解得更深刻。
王崧舟老師在教學《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時,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你是從哪些地方讀懂‘紋絲不動的?”王老師就是抓住“紋絲不動”這個詞語組織教學,從大處著眼,有效地為學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進行對話設下廣闊的背景。他緊扣文本,讓學生對“紋絲不動”的感悟層層深入:從對“紋絲不動”的字面意思到“紋絲不動”的原因及“紋絲不動”的結果,最后至不“紋絲不動”的后果,對話剝筍似的不斷深入,學生做到了多元解讀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偉大形象,體現(xiàn)了王老師精湛的閱讀教學藝術和高效率的教學課堂。
(三)巧用評價,激活閱讀。
作為教師應緊緊抓住課堂評價語言這一法寶,在教學中利用文本的內容進行巧用評價,激活學生的情緒,創(chuàng)造一種美妙的語境,讓課堂評價語言這個最直接、最有效的評價方式真正發(fā)揮其獨有的魅力,使被評價的學生都能得到學習成功的滿足,都能提高學習的興趣,都能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于永正老師曾在一次公開課上不經意的讓一位男同學讀課文,這位同學把課文讀的正確、流利而又聲情并茂。于老師聽完他的朗讀后主動走上前去,微笑著和這位男生握手,并真誠的說:“你讀的太好了,播音員也不過如此。在讀這篇課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學們想再聽你朗讀一遍。”話音未落,聽課的老師和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掌聲是送 給精彩表現(xiàn)的學生,更是送給對學生進行真誠評價的于老師。在這樣充滿愛意的課堂中,學生展現(xiàn)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語文的歡樂。
(四)讀練結合,提高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基本知識和基本訓練都很重要,我們更要重訓練??”“多年來我一直認為,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訓練思維,訓練語言(同時也訓練思想品德),而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兒童時期打下的基礎極關重要?!比绻麑W生在語文課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讀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不過關,那么語文課程對學生的人文熏陶、生命發(fā)展就無從談起。因此,語文課應該把“練”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只有讓“讀”與“練”結合,在課堂中做到以讀為本,讀練相融,才能讓學生真正積累語言,感悟內化語言,遷移運用語言,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語文素養(yǎng)才能全面提高,我們的閱讀教學才真正扎實有效。
讀練結合,切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對低段學生而言,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詞語的推敲和品味,設計靈活多樣的練習。其次以說代寫,融口語訓練和思想品德為一體。比如可以看動畫說,用詞語說,想象說,聯(lián)系實際生活說等等。
“寶劍鋒從磨利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教師只有不斷地思考、學習、總結、實踐、嘗試改進,才能實現(xiàn)課堂的有效教學;只有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實踐學習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才有利于充分發(fā)揮課堂這一主渠道的作用,有利于引導學生大膽實踐,勇于探索,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第斯多惠.《德國教師教育指南》,見《西方資產階級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377頁.
[2]羅素.《教育的目的》見《現(xiàn)代西方資產階級教育思想流派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36頁.
[3]夸美紐斯.《大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03頁.
(作者單位:遼寧遼陽市師范附屬小學)
知識力量·教育理論與教學研究2014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