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首是我國《刑法》中關于減免被告人刑期的重要制度。在司法實踐中,盡管有相關司法解釋作為處斷刑期的重要依據(jù),但對一些特殊方式依然存在較大爭議。本文著重選取了三類認定疑難的自首形態(tài),結合具體案例,對具體認定標準進行了解讀,以期在實務操作層面能夠有所裨益。
關鍵詞 自首 投案 如實供述
作者簡介:李宏武,天津市靜??h人民檢察院案件管理辦公室檢察員。
中圖分類號:D92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9-0592(2014)12-088-02
一、“經(jīng)查實確已準備去投案”的認定
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稱《解釋》)規(guī)定,“經(jīng)查實確已準備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過程中,被公安機關抓獲的,應當視為自動投案”。在司法實踐中,對于該規(guī)定是否合理、對“經(jīng)查實確已準備去投案”應當如何理解并把握均存有爭議。
首先,筆者認為,《解釋》如此規(guī)定是完全正確的。從自首制度的立法初衷和立法目的來看,自首強調犯罪人在犯罪之后主動向公安機關投案,關鍵在于其接受司法機關追究其犯罪刑事責任的主觀態(tài)度。經(jīng)查實確已準備去投案或正在投案過程中,被公安機關抓獲的,雖然還沒能完成自動投案的全部行為,但通過查證能夠印證其主觀上確實具有自動投案并接受司法機關處理的主觀心理態(tài)度,且已經(jīng)開始實施了部分投案行為,故此,將此種行為規(guī)定為“視為自動投案”是完全可取的。從自首制度的價值追求來看,也有利于督促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及時歸案,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司法司法機關查辦案件投入的人力物力,節(jié)省了司法資源。
其次,對于這一規(guī)定應該如何理解與把握,筆者認為,必須有充足的證據(jù)予以佐證,才能認定犯罪人“確已準備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钡谝?,有證據(jù)證實犯罪嫌疑人有準備投案的客觀表現(xiàn),這也是認定犯罪人準備投案的關鍵。在實踐中,通常表現(xiàn)為犯罪嫌疑人在自首之前向親屬交代并妥善安排后事,準備錢物等,或者在緊急情況下保護現(xiàn)場、搶救被害人并在現(xiàn)場等待等行為。當綜合各類證據(jù),足以表明其為投案而做準備的情況下,才可以認定為準備投案。第二,犯罪人沒有能夠完成自動投案行為的原因是被公安機關等司法機關抓獲,如果沒有被及時抓獲,犯罪人將能夠實施向公安機關等司法機關自動投案的行為。第三,根據(jù)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認定犯罪人構成自首必須有充足的證據(jù)予以證實,而不能完全聽憑犯罪人一己之言。如果犯罪人只是口頭辯稱準備去投案,但其本人不能提供相關證據(jù)證實這一事實,司法機關經(jīng)查證也未能發(fā)現(xiàn)相關證據(jù)來證實其確已為投案做準備的,均不能認定為自動投案。
總體來看,“準備投案”不能僅是犯罪人的一種主觀心理態(tài)度,而且必須要有一定的行為或言語表現(xiàn)來予以佐證。有學者從理論上將“準備投案”總結為“安置后事”和“為自首創(chuàng)造條件”兩大類情形,認為“安置后事”包括自首之前向親屬、朋友告別,向家人交代債權債務、子女撫養(yǎng)及父母贍養(yǎng)等問題?!盀樽允讋?chuàng)造條件”包括犯罪人在因犯罪而受傷或者因自身病重等原因不能親自去司法機關自首的情況下,尋找代為自首之人的情形;未成人犯罪之后,在父母的陪同之下去投案的情形;想書面自首而去尋找紙筆或正在書寫罪行的情形;為自首而準備衣物、洗漱用品等必須生活用品等情形。此一論述較為具體地概括了司法實踐中幾種常見的“準備投案”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對正確理解和適用上述規(guī)定具有一定幫助。
二、“被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后畏罪潛逃,后又主動投案”的認定
筆者曾經(jīng)辦理過一起案件:2012年8月3日19時許,犯罪嫌疑人李某在電話中與林某、張某因債務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后三人約定在T市J縣某村李某家門口見面。見面后李某和林某、張某發(fā)生口角,進而互相廝打,廝打過程中李某掏出事先準備并別在腰間的殺豬刀,將林某、張某二人捅傷。后嫌疑人李某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案發(fā)后,林某、張某二人及時被人送到醫(yī)院救治,但由于未能及時做出傷情鑒定,遂在李某拘留期滿后改為取保候審的強制措施。李某在取保候審期間逃跑,公安機關遂將李某列為網(wǎng)上追逃對象,李某迫于壓力又于2012年11月30日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對于以上情況,有的學者認為不能認定為自動投案,理由是犯罪嫌疑人已經(jīng)被取保候審,在取保候審期間就負有未經(jīng)公安機關批準不得擅自離開指定場所,并應當保證隨傳隨到。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審期間逃跑后,仍負有及時到案的義務,因此,犯罪嫌疑人在逃跑后又主動投案的,只是“報到歸案”,而不能視為自動投案。
筆者認為上述情形應當認定為自動投案。理由如下:首先,犯罪人主動歸案,是在其本人意志的決定下而自動為之的行為,完全符合“自動投案”的本質屬性。其次,犯罪嫌疑人主動歸案實際兼?zhèn)淞俗詣油栋负吐男腥”:驅徠陂g的報到義務的雙重屬性,否認上述案例中犯罪嫌疑人的歸案行為的自動投案性質,是片面的,不客觀的。再次,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解釋》的規(guī)定“犯罪后逃跑,在通緝、追捕過程中,自動投案的,也應認定為自首?!狈缸锵右扇嗽谌”:驅?、監(jiān)視居住期間逃跑的,依據(jù)《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此類情形應當變更為逮捕的強制措施,則犯罪嫌疑人符合“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緝、追捕過程中,自動投案的”規(guī)定,應當依法認定為自首。最后,自首只是我國刑法中規(guī)定的一種可以從寬型處罰情節(jié),認不認定自首是一個問題,認定自首后是否對犯罪嫌疑人從寬處罰則是另外一個問題。因此,上述情形認定為自動投案,也不會必然產(chǎn)生鼓勵犯罪人逃避法律追究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