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英 李紅霞
葡萄果實色香味俱全,尤其是它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如葡萄糖和果糖,有機酸和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十多種氨基酸,多種礦物質。葡萄也是重要的工業(yè)原料,可釀酒、制汁、制罐頭。葡萄酒是果酒中類型最多,產量最高、營養(yǎng)最豐富的一種飲料。我國每年都要出口大量的葡萄酒和葡萄干,換取外匯。
葡萄適于丘區(qū)、壩區(qū)成片栽培,也可充分利用庭院和四旁空地栽培,還可以綠化、美化環(huán)境。
葡萄生產“一年栽植,2年投產,3年見效益”。5年正式投產,只要管理科學,畝產1 500~2 000千克,且經濟壽命長,一般在30~50年。每千克銷售價3~5元,畝收入近萬元,經濟效益很好。種植葡萄是農村產業(yè)結構調整,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之一。
大棚葡萄生產,擴大栽培范圍,提早或延遲成熟期,增長供應期,進而達到提高葡萄栽培效益的目的。近年來,該項技術在我國普通生產中得到了廣泛運用,現將其關鍵技術總結如下:
1 品種選擇
葡萄為葡萄科葡萄屬的植物,是一種多年生的藤本果樹。按其原產地的不同,大體分為3個種群,即歐亞種群、北美種群和東亞種群。歐亞種群的葡萄現僅存一個種,即歐洲葡萄,世界上著名的鮮食、釀造和加工用的品種多屬本種。北美種群中的美洲葡萄果實品質遜于歐洲葡萄,具有一種特殊的風味,其中有的品種是制汁專用種,栽培范圍較小。東亞種群葡萄中大多數為野生資源,其中山葡萄及其雜種已漸被栽培化;個別地區(qū)刺葡萄也有少量栽培。生產上常見栽培的葡萄,主要為歐洲葡萄和歐美雜交種葡萄,少數為山歐雜交種葡萄。歐洲葡萄根據生態(tài)地理特點又可分為3個品種群,即東方品種群、西歐品種群和黑海品種群。東方品種群的品種長期在華北、西北馴化栽培,適應于大陸性干旱氣候下栽培,在江淮流域栽培容易徒長、感病,栽培效益不好。西歐品種群和黑海品種群的品種主要也只適于在淮北及其以北的地區(qū)栽培,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qū)主要栽培的是歐美雜交葡萄品種。
1.1 需提前上市的
就選擇早熟、休眠期短、優(yōu)質、色澤和品味適應當地市場、適合短枝修剪的、適應性強的品種。如夏黑無核、西姆勞特、紫珍香等。
1.1.1 夏黑無核 早熟無核品種,屬歐美雜交品種,平均穗質量325克,果粒圓形,果實成熟后紫黑色,平均粒重3.5克,用赤霉素處理后,平均穗質量可達650克,粒質量可達7.5克,具有草莓香味,品質極佳,含糖量20%,成熟期在7月中旬,品質優(yōu),生長旺盛,抗病性強。
1.1.2 西姆勞特 歐美雜交種,從日本引入。穗平均質量750克,果粒中等大,成熟后黃白色,無核。果肉柔嫩多汁,風味濃甜,具特殊香味,品質極上等。用九二O處理可使果粒重8~10克,產量提高一倍。樹勢強旺、節(jié)間長。極抗病,對黑痘病、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抗性極強,是南方葡萄中抗病力最強的品種之一。早熟,6月下旬采果上市,比巨峰早熟20天,是我國最早熟的無核稀有品種之一。
1.1.3 紫珍香 歐美雜種,7月上旬成熟,比巨峰葡萄早熟25天,顏色多為紫色,極耐高溫多濕,無裂果現象,從無大病危害,適應性廣。
1.1.4 維多利亞 該品種由羅馬尼亞德哥沙尼葡萄試驗站的2位博士共同育成的,7月中下旬成熟。果穗大,圓錐形或圓柱形,平均穗質量630 克,果粒著生中等緊密;果粒大,長橢圓形,粒形美觀誘人,平均果粒質量9.5克,平均橫徑2.31厘米,縱徑3.20厘米,最大粒質量15.0克;果皮綠黃色,果皮中等厚,果肉硬而脆,味甘甜爽口,品質極佳,可溶性固形物16.0%,含酸量0.37%,糖酸比高;果肉與種子易分離,每果粒含種子以2粒居多。
1.2 需稍后上市的
可選擇中熟品種:巨峰、巨玫瑰、黑香蕉等。
1.2.1 巨峰 歐美雜交種。是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的品種。果穗重350克,最大的可達1 000克,果粒質量平均12克,用激素處理,可達30克,可溶性固形物15%~18%??共⌒暂^強,適合在南方地區(qū)栽培。但要求采用 “大冠稀植、自然控勢,控產增質,套袋栽培、完熟采收”等系列高品質的技術措施,使果品質量達到高品質標準,即:可溶性固形物17%以上,含酸量0.8%~1%,甜酸適口,風味濃郁。果穗色澤達到紫黑色,果面光潔,果粉完整,穗形整齊,大棚的二花果可留樹到12月份,品質極佳。可作為生產上發(fā)展的主要品種之一。
1.2.2 巨玫瑰 歐美雜交品種,平均穗質量514克,最大800克,果粒橢圓形,果實成熟后深紫色,平均粒質量9克,最大粒重15克,具有純正濃郁的玫瑰香味,品質極佳,含糖量17.5%,成熟期在8月中旬,抗病豐產。比巨峰早5~7天,屬中熟品種。
1.2.3 黑香蕉 果穗中大,呈圓柱形,整齊美觀。果皮黑紫色,果肉肥厚,肉質細,有濃厚香蕉香味,味甘甜,品質極優(yōu)。抗病性極強,采前不裂果,采后不落粒,9月下旬成熟。
1.2.4 醉金香 是遼寧農科院研究所以沈陽玫瑰為母本、巨峰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歐美雜交四倍體鮮食品種。果穗特大,平均穗質量800克,最大1 800克,呈圓錐形,果穗緊湊。果粒特大,平均粒質量13.0克,最大粒質量19.0克,果粒呈倒卵形,充分成熟時果皮呈金黃色,成熟一致,大小整齊,果臍明顯,果粉中多,果皮中厚,果皮與果肉易分離,果肉與種子易分離,果汁多,無肉囊,香味濃,品質上等,含糖量16.8%,含酸量0.61%,每100克果肉維生素C含量5.85毫克。
1.3 需延遲在晚秋和初冬上市的
可選擇晚熟品種。如紅提、克瑞森、美人指等。
1.3.1 紅提 又名紅地球,歐亞種。原產于美國加州,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于20世紀70年代雜交試驗,培育而成的一個葡萄品種。1987年引入我國,栽培表現極好,果實品質優(yōu),晚熟,耐貯運,豐產,是發(fā)展葡萄的首選優(yōu)質高效品種。果穗大,長圓錐形,平均穗質量650克,最大穗質量2 500克。果粒圓形或卵圓形,平均粒質量11~14克,最大23克,果粒著生松緊適度,整齊均勻;果皮中厚,果實呈深紅色;果肉硬脆,能削成薄片, 味甜可口,風味純正,可溶性固形物大于16.5%,刀切無汁,品質極上。果柄長,與果實結合緊密,不易裂口;果刷粗大,著生極牢固,耐拉力極強,不脫粒;果實可遠途運輸和長期貯藏,可貯藏到第2年3月份。
1.3.2 克瑞森無核(緋紅無核) 歐亞種,原產美國,1998年引入我國栽培。果穗中等大,圓錐形,有歧肩,平均穗質量500克。果粒橢圓形,平均粒質量4克左右,赤霉素處理和環(huán)剝可明顯增大果粒。果皮中厚,紅色,果肉硬脆,無核,含糖量16%~18%,味甜,有清香味,品質上。
1.3.3 美人指 歐亞種,果穗大,400~700克,果粒長橢圓形,最大果粒13克(46毫米×21毫米)果頂部尖,形如女士手指,果粒頂部紫紅色,從頂部到根部為紅—粉紅色,好比女士手指涂上了指甲油,非常美觀。果實酸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肉脆爽口。不裂果,不脫粒,樹勢旺。
2 選地
應選擇避風、向陽、土層深厚、土質疏松有機質含量高的壤土或砂壤土、地下水位低、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地方。
3 土壤改良
開深80厘米、寬100厘米的定植溝,將表土與底土分開,回填時表土在下,并放入腐熟的雜草、農作物秸稈等,一層草一層土,填至60厘米時充分混入優(yōu)質圈肥每畝3噸,及適量的氮、磷、鉀復合肥與表土混勻,同時加入少量的硫酸亞鐵一并填入定植溝內,離根基基部以上15厘米處,回填后澆水沉實,選芽眼飽滿、生長健壯、根系完整的無病蟲害的一年扦插苗或嫁接苗木定植。
4 栽植方式
株行距1.0米×1.75米,并適當淺栽,覆土時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并舒展開。栽后澆水,待水滲后覆土,剪留30~50厘米定干。
5 間作物要求
梓潼縣第1年栽植后行間間作花生、萵筍、海椒等作物,經濟效益可觀。
6 溫濕度管理
6.1 溫度調控
花期溫度控制在15℃,最適溫度在18~28℃,漿果著色期一般夜間溫度在15℃,不能超過20℃,白天25~32℃,以利于漿果著色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提高。
6.2 濕度的調控
萌芽至花序伸出期,棚室內濕度控制在80%左右,花序伸出后控制在70%左右,開花至坐果期控制在65%~70%,坐果期控制在75%~80%。采用滴灌一體化供給水肥效果最佳。
7 整形修剪
7.1 抹芽定梢
萌芽后及時抹除弱芽、偏芽,新梢長到4~5片葉時定梢,多余的枝梢疏除。
7.2 摘心
第1年當幼苗發(fā)梢后,籬架式主蔓在0.8~1.2米處摘心,棚架主蔓在1.2~1.5米處摘心;第2年,結果枝在開花前3~5天,于花序上因品種而異留3~7片葉摘心,營養(yǎng)枝留8~10片葉摘心,摘心后發(fā)出的副梢只留頂端1~2個,并留3~5片葉反復摘心,其余一律抹除。
7.3 疏花序和果穗
疏花序應在開花前及早進行,弱枝不留穗,中庸枝留1穗,強旺枝留2穗,并于花前3~5天,掐去果穗主長的1/5~1/4,松散性果穗去除副穗,疏除部分過密果粒,根據品種不同留50~80粒。
7.4 縛蔓和除卷須
新梢長30厘米時及時引綁,并隨新梢生長及時除去所有卷須。
7.5 冬季修剪
落葉2周后進入冬季修剪,籬架留枝量為1立方米架面留7~15個新梢,旺的少留,弱的多留。果枝與發(fā)育枝比例為7∶1,剪留枝量比計劃多30%。新梢留剪長度:剪口粗1厘米以上留8~12節(jié),0.8~1.0厘米的留4~7節(jié),0.8厘米以下的留1~3節(jié);小棚架以獨龍干整形為主,第1年冬剪主蔓留1.5米左右,以后冬剪每20厘米留一果枝留3~4芽,預備枝留1~2芽,主蔓延長枝適當長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