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冬梅
“綜合與實踐”內容設置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有關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應有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積累學生的活動經驗,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針對該課程內容的特點,筆者認為“綜合與實踐”活動的教學應該注重以下幾點:
一、注重引導學生在參與中體驗,體現實踐性
“綜合與實踐”是以一類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學習活動,因此無論在教學內容還是授課形式上,都應該盡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努力使學生通過親身實踐,提高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一 “摸牌與下棋”教學片段
師:如果再放進4張紅桃,任意摸40次,結果還會和剛才一樣嗎?
生:應該不一樣.
師:那你覺得哪種花色的牌被摸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生:我猜應該是紅桃.
師:你的猜想是否正確呢?
(學生小組摸牌驗證)
師:你發(fā)現了什么?生:我發(fā)現摸到紅桃的可能性比較大.
師:為什么?
生:紅桃的張數比其他花色牌多一些,紅桃牌被摸到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師:通過這兩次試驗,你又發(fā)現了什么?
案例中通過摸牌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經歷完整的數據搜集、整理、分析過程,通過兩次實驗對比,使學生體驗到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與哪些因素有關.這一實踐操作活動不僅解決了本課的教學內容,也為今后學習“可能性的大小”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二、注重學科知識與方法的聯系與整合,體現綜合性
《新課標》強調:“綜合與實踐”內容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有關知識與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的有機結合,還應體現其他學科與數學課程內容的有效整合,同時綜合運用多種學習方式,努力引導學生通過活動獲得一些基本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綜合運用各領域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案例二 “我們去春游”教學片段
師:學校要組織我們四年級同學去春游,你知道春游前要做哪些準備嗎?
生1:我們去哪里玩?
生2:我們怎樣去?
……
師:你準備怎樣調查這些信息?
生:可以問老師,打電話,上網.
小組合作,解決去春游的問題.
活動一:解決怎樣去的問題:應該包幾輛車?每人乘車應交多少錢?.
匯報討論.學生列出88÷45,提醒計算結果要符合生活實際情況.
活動二:解決怎樣玩,需要多少錢的問題.
1.出示游玩項目及定價表.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劃船和游艇都是限制人數的)
2.如果只有10元錢,最多可以玩幾個項目?最少玩幾個項目?
3.你們小組準備玩哪些項目?每人需要帶多少錢?
小組討論,形成表格式書面計劃.
匯報各自的游玩計劃及所需費用.
活動三:討論如何合理安排時間.
師:在實際的游玩中,要不要考慮游玩的時間?哪個小組的計劃最為合理?
在以上案例中,學生通過“提出問題”、“整理信息”、“計算交流”、“解決問題”的一系列實踐活動,綜合運用了多種計算知識、統(tǒng)計知識以及列表等研究問題的方法,利用獨立探索與小組合作等學習方式,將多領域的知識運用到解決“我們去春游”的問題中.不僅加強了各領域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更培養(yǎng)了學生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注重在策略運用中創(chuàng)新思維,體現探索性
“探索與實踐”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有調查、實驗、制作等,但是不管運用哪種形式,都必須要以自主探索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以方法策略的運用來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想,讓學生的思維在活動中得到創(chuàng)新.
四、注重知識的拓展和延伸,體現應用性
“綜合與實踐”活動注重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利用生活中的資源獲取知識和教育,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知識又回歸于生活實際的數學本質.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將知識向課外延伸,引領學生將學習的目光投向社會生活這個大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