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志榮
新課標高考試卷中,作為三選一內容之一的“坐標系與參數(shù)方程”在歷年的考試中,試題的形式和難度逐漸發(fā)生著變化,但由于其內容基礎,方法基本,且與三角函數(shù)、直線 與圓以及圓錐曲線的聯(lián)系較為緊密,故此考試中試題的難度不大.因此,在學習中,掌握考試要求,注重基本內容和方法,以基礎為重點,抓住知識要點,少做難題,達到靈活轉換即可.
一、考查點或曲線的極坐標與直角坐標的互化
例1 (2007年新課標)⊙O1和⊙O2的極坐標方程分別為ρ=4cosθ,ρ=-4sinθ.
(1)把⊙O1和⊙O2的極坐標方程化為直角坐標方程;
(2)求經(jīng)過⊙O1和⊙O2交點的直線的直角坐標方程.
解析 以極點為原點,極軸為x軸正半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兩坐標系中取相同的長度單位.
(1)x=ρcosθ,y=ρsinθ,由ρ=4cosθ得ρ2=4ρcosθ.所以x2+y2=4x.
即x2+y2-4x=0為⊙O1的直角坐標方程.同理x2+y2+4y=0為⊙O2的直角坐標方程.
(2)由x2+y2-4x=0,
x2+y2+4y=0,解得x1=0,
y1=0,x2=2,
y2=-2.即⊙O1,⊙O2交于點(0,0)和(2,-2).過交點的直線的直角坐標方程為y=-x.
方法總結 1.要抓住極坐標與直角坐標互化公式x=ρcosθ
y=ρsinθ和ρ2=x2+y2
tanθ=yx(ρ≥0,
0≤θ≤2π)這個關鍵點,這樣就可以把極坐標問題轉化為直角坐標問題解決.2.對點的極坐標與直角坐標的互化要抓住公式,但要注意把點的直角坐標化為極坐標,求極角θ時,應注意判斷點P所在的象限,以便正確地求出角θ,當點位于直角坐標軸上時,可以充分利用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直接寫出點的極坐標.
二、考查曲線的參數(shù)方程和普通方程的互化
例2 (2008年新課標)已知曲線C1:x=cosθ,
y=sinθ(θ為參數(shù)),曲線C2:x=22t-2,
y=22(t為參數(shù)).
(1)指出C1,C2各是什么曲線,并說明C1與C2公共點的個數(shù);
(2)若把C1,C2上各點的縱坐標都壓縮為原來的一半,分別得到曲線C′1,C′2.寫出C′1,C′2的參數(shù)方程.C′1與C′2公共點的個數(shù)和C1與C2公共點的個數(shù)是否相同?說明你的理由.
解析 (1)C1是圓,C2是直線.C1的普通方程為x2+y2=1,圓心C1(0,0),半徑r=1.C2的普通方程為x-y+2=0.因為圓心C1到直線x-y+2=0的距離為1,所以C2與C1只有一個公共點.
(2)壓縮后的參數(shù)方程分別為C′1:x=cosθ,
y=12sinθ(θ為參數(shù)); C′2:x=22t-2,
y=24t(t為參數(shù)).化為普通方程為:C′1:x2+4y2=1,C′2:y=12x+22,聯(lián)立消元得2x2+22x+1=0,其判別式Δ=(22)2-4×2×1=0,故壓縮后的直線C′2與橢圓C′1只有一個公共點,和C1與C2公共點個數(shù)相同.
方法總結 將參數(shù)方程化為普通方程的關鍵是消去參數(shù):一要熟練掌握常用的消參方法(如整體代換、代入消去法、加減消去法、恒等式(三角的或代數(shù)的)消去法),二要注意參數(shù)的取值范圍的一致性.
三、考查點的軌跡的參數(shù)方程
例3 (2010年新課標卷)已知直線C1:x=1+tcosα,
y=tsinα(t為參數(shù)),C2:x=cosθ
y=sinθ(θ為參數(shù)).
(1)當α=π3時,求C1與C2的交點坐標;
(2)過坐標原點O作C1的垂線,垂足為A,P為OA中點,當α變化時,求P點的軌跡的參數(shù)方程,并指出它是什么曲線.
解析 (1)當α=π3時,C1的普通方程為y=3(x-1),C2的普通方程為x2+y2=1.聯(lián)立方程組,解得C1與C2的交點為(1,0),(12,-32).
(2)C1的普通方程為xsinα-ycosα-sinα=0.A點坐標為sin2α-cosαsinα,故當α變化時,P點軌跡的參數(shù)方程為x=12sin2α,
y=-12sinαcosαα為參數(shù),P點軌跡的普通方程為(x-14)2+y2=116,故P點軌跡是圓心為14,0,半徑為14的圓.
方法總結 用參數(shù)法求點的軌跡方程,是通過已知條件把所求的點的橫、縱坐標分別表示為某個參數(shù)(該參數(shù)通常是角度)的函數(shù),但要注意參數(shù)的取值范圍.
四、考查曲線參數(shù)方程的應用
例4 (2013年浙江)在直角坐標系xOy中,曲線C:x=2cosθ,
y=sinθ(θ為參數(shù)),過點P(2,1)的直線與曲線C交于A,B兩點.若PA·PB=83,求AB的值.
解析 由題意,曲線C的直角坐標方程為x2+2y2=2.設過點P(2,1)且傾斜角為α的直線的參數(shù)方程為x=2+tcosα,
y=1+tsinα(t為參數(shù)),設點A,B對應的參數(shù)分別為t1,t2.將直線的參數(shù)方程代入x2+2y2=2,化簡得(1+sin2α)t2+4(sinα+cosα)t+4=0,
則Δ=16(2sinαcos2α-sin2α)>0 且t1+t2=4(sinα+cosα)1+sin2α,t1t2=41+sin2α.
由PA·PB=83得t1t2=41+sin2α=83,故sin2α=12,又由Δ>0得0 423. 方法總結 1.曲線的參數(shù)方程為x=f(θ), y=g(θ) (θ是參數(shù))時,曲線上任一點的坐標即可設為(f(θ),g(θ)).2.在選修教材中,只考查過定點P(x0,y0)且傾斜角為α的直線的參數(shù)方程x=x0+tcosα, y=y0+tsinα(t是參數(shù)),因其參數(shù)t 有實際的幾何意義,故對直線的參數(shù)方程的考查會逐漸加強.3.根據(jù)直線的參數(shù)方程的標準式中參數(shù)t的幾何意義,有如下常用結論:(1)直線與圓錐曲線相交于點A,B,設點A,B對應的參數(shù)分別為t1,t2,則弦長AB=t1-t2;(2)若定點P是弦AB的中點,則t1+t2=0;(3)設弦AB中點為M,則點M對應的參數(shù)值t=t1+t22(由此可求AB及中點M的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