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成新
摘 要:閱讀是人們終身的老師,是終身教育的需要。剖析閱讀不能在初中生中深入人心的原因并尋找能為被學生樂意接受的閱讀途徑,嘗試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自身綜合素質(zhì)。
關鍵詞:閱讀;電子閱覽;終身教育;創(chuàng)新
時下不少學生意識不到閱讀的重要性,感受不到閱讀的樂趣。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應該怎么辦?從接觸初中生開始,我便一直非常關注這個問題,一直在實踐中嘗試做一些探討,嘗到了一點甜頭,所以有勇氣在這里就剖析原因和尋找新出路方面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閱讀受冷落的原因分析
新的課程標準對中學師生的閱讀量和閱讀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課外自讀每年不少于80萬字(其中文學名著2~3部)。
閱讀是一種間接認識、體驗社會和人生的學習活動,“學到老”的重要途徑就是閱讀,任何時代,閱讀都是人們終身的老師,是終身教育的需要。因為研究問題,首先要學會閱讀,讓別人了解你的成果,大多數(shù)也是通過閱讀,閱讀實際上是一種永恒的溝通。
然而在現(xiàn)實中,許多人并沒有這樣的認識,他們對閱讀存在嚴重的誤解。其一是,電訊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使一部分人認為社會正在從閱讀的傳統(tǒng)中退出而進入先進的無須閱讀的數(shù)碼時代了。與這種誤解同時存在的,當然就是閱讀興趣和閱讀水平的下降。其二是,在應試教育的“感召”下,不少家長和學生認為“課外書”就是課堂之外做的練習冊、作文指導叢書、作文的范文集等一些教輔讀物。家長們認為,孩子的作文水平不高,原因就是作文參考叢書看得不夠。據(jù)書店的工作人員反映,家長帶孩子到書店買書,80%以上是沖著教輔讀物去的。于是孩子們?yōu)轭}海、為范文而精疲力竭便是順理成章,看文學作品則被視為“不務正業(yè)”,影響學習。此外,繁重的學習使學生難以分出時間用于課外閱讀,要讓課外閱讀在學生極其有限的空余時間里分上一杯羹,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樣,閱讀便自然要靠邊站而為別的學習讓路了。
二、順應時代,拓展閱讀模式
明白了閱讀不能在初中生中深入人心的原因后,我們就要努力探求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尋找能為學生所樂意接受的閱讀途徑,以求培養(yǎng)自我的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
我個人認為,明確閱讀的意義,端正錯誤認識尤為重要。那種認為社會已經(jīng)進入無須閱讀時代的認識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極其危險的。因為社會對閱讀的要求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更高了。我們所處社會的特征之一就是文字的高度密集,僅以報紙、刊物來說,除了為數(shù)不少的全國性報刊外,還有數(shù)以千計的專業(yè)、行業(yè)雜志,每一地區(qū)還有地方小刊物,各行各業(yè)的人幾乎都可以在琳瑯滿目的刊物中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電腦給人們帶來的閱讀容量和閱讀好處就更不用說了。生活在這樣一個文字密集、信息密集的社會,閱讀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其次,順應時代發(fā)展,指導網(wǎng)絡閱讀是大勢所趨。傳統(tǒng)的閱讀,無非就是手捧印刷文本,要么大聲朗讀,要么靜心默讀,這種讀法的好處是讀得踏實、專心,因為手里一般只能捧一個文本,一般不存在“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干擾。但隨著電子產(chǎn)業(yè)的迅速發(fā)展,這種閱讀方式早已不是唯一的了,電子閱覽越來越受讀書人的青睞,圖書館也正在變成信息中心——數(shù)碼閱讀的時代已經(jīng)以其不可阻擋之態(tài)降臨在現(xiàn)代人面前,這種新型的閱讀方式的優(yōu)勢在于讀者除了可以大聲朗讀或者靜心默讀以外,還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從一個文本走向另一個文本,在自己喜歡的文本中隨心所欲地漫游,甚至可以通過復制操作,把不同的文本按自己的方式進行重新組合,既快捷又有趣,這是傳統(tǒng)閱讀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閱讀是終身教育的手段,閱讀讓人受益終身,新課標新形勢要求我們更要關注閱讀。通過研究使我明白了學生疏遠閱讀,是因為把主要精力用于應試學習、沒有明確閱讀的意義、沒有找到能吸引他們的閱讀方式等原因所造成的,只要順應時世,多想辦法,找出能為學生所樂意接受的閱讀途徑,便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真正把握住閱讀這把終身學習的金鑰匙,從而達到培養(yǎng)自我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自身綜合素質(zhì)的目的。
參考文獻:
翟道華.閱讀教學的選擇[J].考試周刊,2007(38).